1、1、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况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对于学习迁移既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2、 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
2、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3、 形式训练说,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人的心灵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能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是各自分开的实体,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各种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练习来增强力量。4、 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发生变化,产生了偏爱的心理和情感,从而使学生心理与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5、 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6、 遗忘的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教学效能
3、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7、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8、 消极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9、 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也即对想象中的我的认识。理想自我是个体想要达到的完善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目标。10、 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11、 教学风格,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
4、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12、 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13、 附属内驱力,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求。14、 行为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15、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16、 遗忘的衰退说,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17、 投射自我,是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想象他们人对自己的评价,以
5、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18、 遗忘的动机说,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以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者有损自我的形象。19、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20、 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21、 社会惰化,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22、 原型启发,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作用特别明显。
6、23、 相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24、 自我强化,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评价反应,也会调节他们将表现出哪些可观察到的习得行为,他们倾向于作出自我满意的行为,拒绝那些个人厌恶的东西。25、 自我意识,就是一人对自己的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简答题(有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举例说明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消极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欲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因此,惩
7、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2、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如何?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两种不同但又密切相关的能力。也就是说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具体而言,1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者的智商水平可能低,也可能高4高创造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什么?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和教育过程中,首先我们就要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这是大学生心理卫生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本依据。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可以概括如下:1对现实的良
8、好知觉。2接纳自然、他人和自己3自发、坦率、真实4以自身热爱的工作为中心5有自立和独处的需要6在自然与社会环境中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7欣赏力常新8具有难以形容的高峰体验9对社会道德予以关注10人际关系深刻11具备民主的性格结构12富于创造性13处事幽默、风趣14反对盲从按照以上标准,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特定的社会角色我们可概括为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能较好地适应显示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5具有合理的行为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5、简述陈述得好的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1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2分析使能目标及类型3分析学习的支持性
9、条件6、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1有关的知识经验2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3问题情境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原型启发具有很大作用。所谓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6情绪和动机状态,中等强度的动机和相对平和的心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7、简述认知结构的迁移理论。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内的知识结构,广义上,它是学生已有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狭义上,它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第一变量涉及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
10、性的内容特征,第二个变量涉及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认知结构第三个变量是它的巩固性,9、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道德品质不良的转化,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需要经历醒悟、转变以及巩固和稳定三个阶段1醒悟阶段,引起醒悟的方法有:消除疑惧、引发其他需要2转变阶段3巩固与稳定阶段,要特别注意:1避免歧视和翻旧账,要倍加关心他们的成长2更为积极的是使他们形成完整的自我观念10、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什么特点?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11、简述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的
11、标准和条件。奥苏泊尔认为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12、简述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1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认知策略中的元认识成分是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3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4
12、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5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15、简述行为目标及其条件。行为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行为目标应符合三个条件1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2要规定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条件3要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的标准16、简述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四个环节:1具体经验阶段。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的情境2观察与分析阶段。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3重新概括阶段。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4积极的验
13、证阶段。要检查以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17、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记忆、如何进行导致更多学习的分析思维。显然个体不断学会成为能自我教学的人,或者甚至成为所谓的独立学习者,其原因是他们逐渐获得了调节自己内部过程的有效策略。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具有因果关系,认知策略的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因为学习除包含认知学习,还包括运动技能学习和道德品质学习,但就认知领域而言,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是同一概念18、简述价值辨析的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1选择。自由选择-在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
14、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2赞赏。珍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3行动。按自己的选择行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总之,价值观辨析是一种不靠强硬灌输、死板说教而是通过提问、讨论与练习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考虑、检验、选择或更新其已有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积极的道德价值观念的道德教育方法。20、教师反思的方法有哪些?1反思日记2详细描述3实际讨论4行动研究21、态度与品德的关系如何?1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所涉及的范围大,包括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对生活、对学习的态度,对外物、对自己的态度等。这些态度有的涉及社会道德规范,有的不涉及道德规范2价值的内化
15、程度不同。价值内化的最低水平是接受,稍高一级水平为反应,价值内化的最高水平是性格化。态度和品德有一定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两者研究的是同质的问题,所以我们吧态度的建立与品德的构建等同看待,不作严格区分。22、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构成。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又离不开创造性想象。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提出教师应当遵守并用以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五条原则: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
16、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23、加涅把学习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学习阶段分为: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24、简述讲授法的优缺点。优点:教师能够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可以亲自向学生呈现学科的基本内容,直接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可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地概括学科的内容。此外,大多数大学教师感到,讲授式教学比其他教学方法更容易掌握,而且安全可靠。缺点:最大的缺陷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教师很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水平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阐述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1创设问题情
17、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客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2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五、案例分析题(有1题,共15分)1、试以韦纳的归因理论分析小林和小刚的行为表现,并就如何提高小刚的动机水平提出适当建议。成败归因理论,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他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的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在海德的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18、: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小林把失败归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因此动机水平高;小刚则把成功的原因归为运气好,因此动机水平低;建议:如何提高小刚的动机水平。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5试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对教育的启示意义。答题要点:介绍需要层次理论;启示:在教学中应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自我实现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它具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