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ppt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494340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一、概述一、概述1.基本内涵基本内涵概念:概念: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如何学(学习过程)、如何教(教学过程)、学与教的相互作用(多)学科性质:学科性质:心理学分支学科(应用心理学)、教育学与心理学交叉学科 理论性学科(基础性)、实践性,应用为主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人(主体)的心理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系统过程 五要素:五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过程:三过程: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作用作用: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论指导;帮

2、助教师预测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来教育研究。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客)(客)初创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前 裴斯泰洛齐:首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 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之上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1868,“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 世界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877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也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发展时期:发展时期:20C2050末 多种

3、理论体系和派别斗争,行为注意占主导地位,程序教学、教学机器兴起 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1924,廖世承 我国第一步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我国第一本以“教心学”命名书籍成熟时期:成熟时期:20C 6070末 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基本形成;行为、认知、人本主义学派分歧缩小,学科研究注重对学习教育实践的指导。完善时期:完善时期:20C 80以后 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成果 主动性、反思性、合作性、社会文化研究3.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实验法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

4、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应用最广、成就最广。观察法收集相关研究资料;最基本、普遍,科学研究的前门。调查法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问卷法、访谈法 个案法对某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 测验法标准化问题(量表)教育经验总结法依据教育实践事实,反思日记。产品分析法活动产品、作品分析法;分析学生活动产品。研究原则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科学研究前提)教育性原则(良性发展)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系统性原则。二、心理发展和个别差异二、心理发展和个别差异1.心理发展概述心理发展概述概念:概念: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名词解释)个体的心理发展为八个阶段:个

5、体的心理发展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7):幼儿园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11、12):小学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14、15):初中青年期(14、1525):青年初期(14、15-17、18)高中;青年晚期(17、18-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连续性与阶段性(量变到质变)(多,简)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个体不同系统发展的速度、起止实践、成熟程不同;同一机能恶性 在不同时期不同速度)差异性(个体之间,因材施教)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童年期:四年级(10-1

6、1)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 学龄、小学;生长发育旺盛、接受教育最佳时期 少年期:11、12-14、15,初中;半成熟半幼稚 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幼稚性心理断乳期,危险期 抽象思维占主导,仍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青年初期:学龄晚期,高中 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 充满理想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因素: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因素:(简,选)(简,选)遗传: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环境 教育:制约 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学习准备:学生学习新知识是某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关键期关键期:劳伦兹 (重)(重)概念:个体发

7、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此时,个体对某种刺激很敏感,通过适宜环境影响,某种行为的习得容易,心理发 展速度也比较快。过了这一时期,同样刺激对个体的影响变小或没有。几个关键期:2岁口头语言 23岁计数能力 2.53.5遵守行为规范 3左右独立生活能力 4岁形状知觉形成 45岁学习书面语言心理发展的理论:心理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重)(重)心理发展的实质:理论核心: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是主体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类型:同化、顺应 图式、同化(刺激整合到认知结构)顺应(认

8、知结构发生改变)、平衡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a.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分化;客体永久性;延迟模仿 b.前运算阶段(27岁)早期信号功能;自我中心性(三山实验);不可逆运算、思维缺乏同一性、泛灵论 思维特征表现:早期的符号功能、自我中心性、思维的片面性。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去自我中心性;可逆性;守恒(具运标志);分类;序列化 d.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 维果斯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名,选)(名,选)儿童在有指导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间的差异。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

9、水平;而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学创造这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其他顺利通过最 近发展区,使之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八个阶段,掌握前五)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成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a.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发展任务:培养信任感 b.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发展任务:培养自主性。c.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发展任务:培养主动性。d.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发展任务:培养勤奋感。e.自我

10、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发展任务:培养自我同一性(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2.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的个别差异认知差异认知差异 认知能力差异:认知能力差异:智力类型 智力发展水平:正太分布(常态、钟形分布);(选)IQ140:天才,70:智力落后,大部分人90110 智力表现早晚:早慧,晚熟,大器晚成 智力群体差异: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男性分布更离散男女会理结构存在结构差异,各自有优势领域 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无好坏之分 认知方式分类认知方式分类: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依:以外部线索为依据;独:以自己内部线索为依据。冲动型与沉思型 冲动与沉思的标准是 反应时间和精确性

11、。具体型与抽象型 发散型与辐合型 性格差异:性格差异:特征差异:特征差异:态度、理智、情绪、意志 类型差异:类型差异:三、学习理论三、学习理论1.1.学习概述学习概述 学习及其分类:学习及其分类:学习学习概念:概念: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分类:分类:1)按学习主体:动物学习、人类学习、机器学习;2)按学习结果按学习结果:(加涅)(加涅)智慧技能: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认知策略:调控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 言语信息:事实性信息的学习 动作技能:态度:3)按学习的形式形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奥苏贝尔)(奥苏贝尔)性质性

12、质:机械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 4)按学习的内容:(我国(我国 冯忠良)冯忠良)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学习的特点: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形式:接受学习是主要形式 目标:具有全面性 过程:主动构建过程 内容:间接知识经验 为主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结派联结派巴普洛夫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 经典性条件作用,并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原理;主要规律:泛化(与条件刺激相似的也反应)、分化(相似刺激不做反应)消退(条件反射减弱消失)恢复(一段时间又恢复)华生 将经典性条件作用运用于学习,将经典

13、性条件作用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桑代克桑代克 联结联结试误学习理论试误学习理论 学习实质: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进程: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桑代克的联结说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教育意义:允许犯错尝试;学习应在有准备下(准备律);加强练习(练);表扬鼓励斯金纳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被动)、操作性行为(主动)基本规律:强化:强化物,增加行为反应频率 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惩罚:凡是能够减弱行

14、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惩罚1类:呈现厌恶刺激 惩罚2类:撤销愉快刺激 (负强化和惩罚本质不同,负强化不是惩罚)逃避条件作用:出现厌恶刺激时,逃避 回避条件作用: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时 程序教学:(名,简)概念:将学习的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并按一定程序编排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回答后及时得到反馈。基本原理:连续接近法 (多)原则:小步子、积极反应、自定步调、及时反馈、低错误率原则 行为塑造 班杜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观察学习过程: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强化分类:直接强化、替代强化(榜样)、自我强

15、化(自我鼓励)3.3.认知派学习理论认知派学习理论格式塔学派格式塔学派完形完形顿悟学习理论顿悟学习理论 科勒:科勒:黑猩猩实验;尝试后思考;打破就的完形布鲁纳布鲁纳认知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知结构教学理论)结构教学理论)知识学习: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 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名)(名)发现学习: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

16、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原理的教 学方法。奥苏贝尔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学习分类:1)按学生学习的方式:接受学习(主要)、发现学习;2)按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有意义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 (名)概念概念: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 系的过程,是怨偶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选)组织学习的原则:逐渐分化、整合协调、先行组织者原则 (名)先行组织者: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资料。加涅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了)(了)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

17、过程。学习过程8阶段: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况、操作、反馈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罗杰斯应探讨完整的人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无意义学习:不涉及感情和个人意义 有意义学习:个性及未在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学生中心的教学观(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学生中心的教学观(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助产士,催化剂,促进者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观:知识观:动态性,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假设,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学习观:学习观:主动建构性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社会互动性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下进行 情境性 学生观:学生观

18、: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师观:教师观:帮助者、合作者四、学习心理四、学习心理(重)(重)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概念:概念: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基本成分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内驱力,主导地位)、学习期待(外在)分类:分类:1)按诱因来源: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2)按社会意义:高尚的学习动机、低级的学习动机;3)按作用时间的长短: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4)按作用的大小:主导性学习动机、辅助性学习动机;5)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认知内驱

19、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是学习的内部动机。自: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为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儿童早期:附属为主 儿童后期、少年期:获取同伴赞扬为主 青年期:认知、自我提高为主对学习的作用:对学习的作用:影响学习过程 影响学习效果启动、定向、维持 学习动机与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效果的关系:总体而言,一般情况下,两者关系一致(非直接作用,间接相关)对一项具体的学习活动耶克斯耶克斯道道德森定律德森定律(重)(重)耶克斯耶克斯道道德森定律德森定律(重)(重)(倒U曲线)“大考大玩

20、,小考小玩,不考不玩”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动机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理论:强化理论行为主义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阿特金森 个体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成功率50%的任务)避免失败的动机(容易或困难的任务)成败归因理论成败归因理论韦纳韦纳(选,案例)(选,案例)归因: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结果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评价。归因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

21、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活动成败的原因(行为责任):能力高低(稳,内,不控)、努力程度(不稳,内在,控)(六个因素)工作难度(稳,外,不控)、运气好坏(不稳,外,不)、身心状态(不稳,内,不)、外界环境(不稳,外,不)习得性无力(助)感理论:习得性无力(助)感理论:赛格曼;连续失败感到无力控制 产生过程:获得体验,进行认知,将来结果不可控的期待,影响后来学习。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班杜拉(选,填)(选,填)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影响人对活动的坚持性水平、人在困

22、难面前的态度、(多)新行为的获得习得行为的表现、活动时的情绪。影响自我效能因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影响最大),替代经验(他人成败),言语暗示,情绪唤醒 (依赖个体的认知和评价)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激发:(重)(重)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用难度;3)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明确具体,及时);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2.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概念:概念:学习者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地制定学习的方案。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23、学习方法不等于学习策略。掌握学习策略不一定学习就好。种类:种类:(选,判)(选,判)认知认知策略:复述策略(记忆,只记住)划线、背诵 精加工策略(理解)记忆术(形象、谐音联想法,首字连词法,位置记忆法,缩减编歌谣)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图解等)、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归纳)归类(词语规则)、纲要(提纲、结构图等)元认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设目标,浏览材料、设置思考分析 (弗拉维尔)监控策略阅读跟踪、自我提问、监控速度时间 调节策略调整速度、使用应试策略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学业求助策略(工具、人力)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主体性、内化

24、性、特定性、生成性、有效监控、个人效能感原则。(简)(煮花生定有我)3.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概念:概念: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选)“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种类:种类:1)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正迁移(“温故知新”)、负迁移、零迁移;(前4)2)据迁移发生的方向:顺向迁移(前对后,“温故知新”)、逆向迁移;3)据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水平:水平迁移(同等级)、垂直迁移;4)据迁移内容:一般迁移(原理原则态度)、具体迁移(“字”);5)据迁移范围:自迁移、近迁移、远迁移;6)据迁移的路径:低路迁移、高路迁移;7)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

25、制:同化性(量变)、顺应性(质变)、重组性迁移。学习迁移理论:学习迁移理论:早期的迁移理论(选)形式训练说最早,沃尔夫 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迁移的发生是无条件的、自发的。形式训练说缺乏科学的依据。相同要素说桑代克 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条件的,需要相同要素。概括化理论(美)贾德 也称经验类化说,1908“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关系理论关系理论苛勒苛勒“小鸡觅食小鸡觅食”也称关系转换说或转换理论,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关系的结果,是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和顿悟,而非由于具有共同成分或原理而自动产生。迁移与教学:迁移与教学: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

26、学习材料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简)2)原有的认知结构;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心理准备);5)学习策略的水平;6)智力、能力;7)教师指导。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简)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4)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4.知识学习知识学习知识分类:知识分类:(安德森)1)按知识的不同表征(反映活动)形式:陈述性知识(是什么)过程:获得、保持、提取 程序性知识(怎么做)陈述性、程序化、自动化阶段 2)按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感性知识、理性知识。知识表

27、征:知识表征:(填选)(填选)概念:信息在人脑中的存储呈现方式 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表象和图式也是其重要形式;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知识学习的类型:知识学习的类型:(选)(选)1)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符号(词汇等)、概念(一类特征)、命题(几个概念)学习;2)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下位(先大概念)、上位(先小概念)、并列结合学习。(奥苏贝尔)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学习的过程:获得,保持,应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知识获得知识的三种直观形式:实物、模像(模型和图像)、言语直观 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灵活用实物模象直观,词和形象配合,运

28、用感知规律,培养观察力 知识的理解:正例和反例(改变本质特征)、变式(改变非本质特征)知识保持记忆结构: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登记;0.252s;容量较大;图像记忆为主,声像)短时记忆(工作记忆;1min内;容量有限,7+-2个组块(米勒,小单位合成大单位的信息加工);听觉编码为主,视觉;易受干扰)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1min以上;容量无限;意义编码为主;分类:图尔文,有时空关系是情景意义;无时空关系是语义记忆)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简)(简)(心理)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精加工策略)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精细加工,促进理解;有效运用记忆术

29、;(组织策略)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 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处理质量;(复述策略)适当过度学习;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5.技能的学习技能的学习技能概念:技能概念: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名,填)技能特点特点:学习得来,不是本能;是活动方式,不同于知识;不是一般的随意活动。技能与习惯与习惯:技能不等于习惯;技能有高低之分,无好坏之分;习惯有好坏之分。技能种类技能种类:1)操作技能概念:运动技能、动作技能;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特点:客观性(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不可省略)2)心智技能概念:智力技能、认知技能,通过

30、学生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常见的心智技能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等是。特点: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操作技能:操作技能:形成阶段:操作定向(了解)、操作模仿(开端)、操作整合(整体)、操作熟练(高级阶段)培训要求:准确师范讲解;必要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练习规律:开始进步快,中间停,后期慢,总体进步,会暂时退步 充分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名选)高原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效率停滞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智技能:心智技能:形成阶段:原型定向(了解)、原型操作(外显方式)、原型内化6.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问题

31、解决与创造性问题问题基本成分:基本成分: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种类种类:有结构问题(明确)、无结构问题(不明确)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概念:概念:指为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特征:特征: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多)(选)过程:过程:发现问题(首要环节)、理解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关键阶段)、检验假设。(选)策略策略算法: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直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启发法:根据一定的经验,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手段目的分析法:由一系列子目标达到总目标。爬山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距离。逆推法 (

32、简论)影响问题解决因素影响问题解决因素:问题情境 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即心向,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原型启发:(是指从事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原型: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已有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简)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

33、励自我评价和反思;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创造性创造性概念: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特征:首创性、社会意义 (判)(判)创造性并不是少数人独有的,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潜能,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品质。(案)(案)特征:特征: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代表创造性的特征流畅性(数量)、灵活性(变通性,摒弃习惯思维)、独创性(独特性,不落常规)(简)影响创造性因素:影响创造性因素:环境:家庭,学校,社会文化(判)智力: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或低创造性;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或低;高创造性者必须高于一般水平智商 个性 创造性的培养创造性的培养:培

34、养创造性认知能力;(简)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培养创造性的教师队伍7.态度和品德的形成态度和品德的形成(重)(重)态度的实质:态度的实质:概念:概念: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多)(多)结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核心成分)、行为成分。品德的实质:品德的实质:概念:概念:又称道德品质,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个人思想与行动中的体现,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成分。(道德是社会倾向,品德是个人倾向)(多填)

35、结构(基本心理成分)结构(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知(核心)、道德情感(催化剂)、(知、情、意、行)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重)(重)1)皮亚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发展阶段论 (选)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06无道德,610他律)他律道德: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根据行为结果)。自律道德: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根据行为动机)。(了)儿童的品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2)科尔伯格科尔伯格道

36、德发展阶段论道德发展阶段论 (选)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最典型:“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前习俗水平(幼儿园至小学低):服从与惩罚、相对功利 道德定向阶段 习俗水平(小学中至青年成年):好孩子、维护权威或秩序 道德定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社会法制)、普遍原则(良心)定向阶段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条件: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条件:品德学习的方式:品德学习的方式:亲历学习、观察学习(最有效)形成过程:形成过程:依从(口服)、认同(心服;偶像)、内化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式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式:(简)1)有效的说服;技巧: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发挥情感的作用,以理服人、

37、以情动人 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判,选,简)(判,选,简)不良行为:不良行为:过错行为(不符道德要求,知道是错的)、不良品德行为(错误道德意识,不知是错的)不良行为原因:不良行为原因:客观(家庭、学习、社会文化)、主观(观念、情绪、意志、习惯、性格)矫正过程矫正过程:醒悟、转变、自新阶段(填)矫正策略:矫正策略: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论)3)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知;4)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38、。五、教学心理五、教学心理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概念:概念: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学生的学习结果。(单)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中最重要部分、最先考虑问题。分类分类:1)布卢姆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教学目标分类(简)(简)认知领域: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低水平高)情感领域: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选)2)加涅加涅教学目标: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概念概念: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 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选)教师中心取向:

39、直接教学、接受学习(奥苏贝尔);学生中心取向:发现学习(布鲁纳;四阶段: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引出结论)情境教学、小组学习 个别化学习:程序教学、掌握学习(布鲁姆;80%100%的掌握水平;时间是重要因素)、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分类:分类:按对教学评价的处理方式:常模参照评价(相对于群体)、标准参照评价(绝对);按教学评价中测验来源:标准化学业成就测验、教师自编测验。2.课堂管理课堂管理功能:功能:维持(基本)、促进、发展功能(多)目标目标: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积极有建设性的课堂环境,不是让学生安静驯服遵守纪律。影响课堂管理因素:影响课堂管理因素:教师的领导风格(参

40、与式、监督式)、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多)课堂群体管理课堂群体管理群体对个体作用:群体对个体作用:社会助长、社会干扰、社会惰化 从众与服众从众与服众:从众(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意愿)真从众,权益从众,不从众 服从(权威、舆论下放弃自己意见)模仿:非强制性;是社会学习主要形式 正式群体正式群体:一定章程、领导(松散集体、联合集体、集体群体发展最高阶段)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自由组合、自发形成 群体动力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是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类型:类型:积极、消极、一般型、对抗的(多)(选)影响课堂气氛因素:影响课堂气氛因素:教师(决定因素)、学生(重要

41、因素)、课堂内物环境课堂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课堂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又称心理距离,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心理关系 人际需要理论人际需要理论舒茨:基本人际关系(包容需要、控制需要、感情需要)学生主要人际关系:亲子、师生、同伴课堂纪律管理:课堂纪律管理:(多)(多)课堂纪律类型:课堂纪律类型:教师促成、集体促成、自我促成(最终目标)、任务促成的纪律 学生座位分配学生座位分配:值得关注的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简)(简)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做好课堂监控;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六、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六、心理健康与教师

42、职业心理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概念概念健康:健康:心理、生理、社会适应、道德健康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良好持续的心理状态和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至少两层含义至少两层含义:无心理疾病、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简)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对立面,没有绝对界限,只是程度上不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时间为标准。心理评估:心理评估:依据用心理学方法或技术搜集的资料,对学生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品鉴,(单)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分类诊断的过

43、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多)(多)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总目标: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开发潜能、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简)(简)途径: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的活动课;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3)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4)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5)小组辅导。(概括:训练辅导课程、教育科学渗透、心理咨询)2.学生心理辅导学生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概念:概念:面向全体学生(原则);正常学生为主

44、要对象,发展辅导为主要内容;一种专业活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一般目标:一般目标:学会调适(基本目标)、寻求发展(高级目标)(选填)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法:针对焦虑紧张 系统脱敏法:针对恐惧症、恐怖症 肯定性训练:自信、果敢训练,针对自卑、自信心缺乏理性理性情绪疗法(情绪疗法(RET):):合理情绪疗法、情绪ABC疗法;代表人物 艾力斯 A:事件,B:信念观点,C:情绪行为 不合理信念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多动综合症儿童多动综合症特征:活动过度,注意力缺陷;高峰发病年龄810岁。学习困难学习困难学

45、习障碍;缺乏学习策略和技巧,不是智商有缺陷。焦虑症焦虑症考试焦虑是学生最常见的焦虑反应。厌学症厌学症学习抑郁症;人为因素造成的儿童厌学症状。抑郁症抑郁症持久性心境低的神经症。3.教师职业心理教师职业心理教师职业角色心理教师职业角色心理教师威信:分类(教师威信:分类(权力、信服威信)结构结构(人格、学识、情感威信)教师职业心理特征教师职业心理特征人格特征:人格特征:教师的热心、同情心;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教师职业信念教师职业信念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名、单)职业性格职业性格优秀教师性格品质的基本内核:促进(理解学生、与学生相处、了解自

46、己)教师的行为特征教师的行为特征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名,选)会使学生按照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职业成长心理:教师职业成长心理: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区别: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区别: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课后评价、其他差异(师生关系、人格)(选)教师成长经历:教师成长经历:关注生存(人际)、关注情境(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因材施教)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教师成长途径:教师成长途径: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特点:训练单元小)进行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美教育心理学家 波斯纳,教师成长公式:经验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反思=成长成长)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教师职业心理健康:职业倦怠特征:职业倦怠特征:(马勒斯)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事业编/企业编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