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西新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914705 上传时间:2024-11-23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4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新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西新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西新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西新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西新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西新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西新镇人民政府二一七年三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总 则2第一条 调整完善目的2第二条 规划依据2第三条 规划期限和范围4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5第四条 镇域概况5第五条 土地利用特点6第六条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7第三章 调整后规划目标9第七条 规划主要目标9第八条 主要调控指标10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11第九条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1第十条 土地利用布局调整13第五章 主要用地安排15第十一条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15第十二条 城镇村用地控制15第十三条 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17第六章 土地用途分区管制19第十四条 “三线”划

2、定情况19第十五条 土地用途分区19第十六条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22第七章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25第十七条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25第十八条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建设和监管措施25第八章 村土地利用控制27第十九条 村土地利用方向27第二十条 指标落实情况27第九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0第二十一条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30第二十二条 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30第二十三条 建立目标考核体系,对规划调整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督30第二十五条 建立健全公共参与制度31附 表32附表1 西新镇主要规划调控指标32附表2 西新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34附表2-1 西新镇(绿园区部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35

3、附表2-2 西新镇(汽开区部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36附表3 西新镇建设用地管制分区37附表4 西新镇“三线”范围37附表5 西新镇重点建设项目38附表6 西新镇土地用途分区41附表7-1 西新镇(绿园区部分)各村规划控制指标42附表7-2 西新镇(汽开区部分)各村规划控制指标43前 言西新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于2010年经长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自实施以来,规划在加强西新镇土地宏观管理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

4、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主动融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长吉图开发开放、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保障长春绿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全面实施。按照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要求,为更好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进一步提高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依据长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下达绿园区各类用地调控指标,结合西新镇实际,编制了西新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坚持“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应保尽保、量质并重,节约集约、

5、优化结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强协调、充分衔接”的基本原则,依据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在严格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各项指标的基础上,结合西新镇“十三五”发展目标,调整了规划调控目标,落实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强化了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了生态用地保护力度,调整了土地用途分区,划定了“三线”范围,进一步强化了村土地利用控制,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调整完善目的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管理新要求,适应“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主动融入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依据国家、省、市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工作部署,科学调整规划指标,落实耕地与基本

6、农田保护任务,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保障西新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要用地需求。第二条 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6)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2015年).(二)政策文件(1)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325号);(3)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

7、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4)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8号);(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6)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1667号);(7)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8)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吉林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吉政明电20156号);(9)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吉国土资规发20

8、1597号);(10)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吉林省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论证审核工作方案的通知(吉国土资规发201632号);(11)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三)技术规程标准(1)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2011);(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3)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试行)(国土资发2011180号);(4)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5-2010);(5)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8-2010);(6)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2-2

9、009);(7)吉林省市县乡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指南(吉国土资规发2016147号)。(四)相关规划(1)长春市“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长春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3)绿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4)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5)长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6)绿园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7)西新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第三条 规划期限和范围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调整年为2014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调整完善范围为本

10、镇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总面积为121.37平方公里。43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第四条 镇域概况(一)基本概况西新镇位于长春市西部,北部与城西、合心镇两镇相连,南部与朝阳区富锋镇毗邻,西部与公主岭市接壤,距市区约10公里,属城乡结合部范围,地理位置在北纬435052-440018,东经1250220-1250840之间,全镇幅员总面积12138.52公顷含绿园区和汽开区的部分国有土地,下同。,下辖16个居委会,2个街道办,11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屯)。(二)自然条件概况西新镇处松辽平原东南部边缘,阴山东西构造带的北部,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基本属于平原类型。属于欧亚大陆东部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

11、3到5,最大冻土深度为1.7米,年降水量500毫米,无霜期为159天,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3.3到3.5米/秒。水资源较丰富,新凯河和长春西湖、同心湖、鸳鸯湖四大水系,另有城市排水流经双丰、西新、开元、双龙四村,北部和西部的地下水资源也很可观,双龙村有丰富的优质矿泉水资源。(三)社会经济概况西新镇是全国经济实力500强乡镇之一,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2014年总人口为23.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43万人,占14.55%;非农业人口19.61万人,占85.45%。城镇人口21.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GDP)491亿元,工业总产值3325.5亿元,财政收入88.8亿元,农民人均

12、纯收入8955元,一、二、三产业产值结构比重为0.03:83.84:16.13。“十三五”时期将以“转型升级”和“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创建汽车人的幸福家园”为目标,以改革创新和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着力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城市功能,将新西镇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发展、创新能力领先、城市功能完备、社会和谐发展、生态环境宜居的现代化幸福新城和国际汽车名城。第五条 土地利用特点根据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镇土地总面积为12137.32公顷。其中,农用地3734.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77%;建设用地8155.4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19%;未利用地24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13、的2.04%。(一)土地利用程度较高,且以建设用地为主西新镇已开发利用的土地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共11889.71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7.96%,土地利用程度极高。已开发的土地中,建设用地8155.43公顷,占67.19%,呈现以建设用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现状。(二)农用地以耕地为主,土地垦殖率高2014年现状耕地占农用地比重为77.80%,其余基本为林地和其他农用地,没有草地地类。农用地以耕地为主,土地垦殖率高。耕地主要分布在镇西北部的裴家村、民丰村、开元村和西新村。(三)农村居民点相对集中,存量建设用地挖潜潜力小2014年农村居民点主要集中在民丰村、开元村和双龙村,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53.

14、86%,并且与镇内国有土地交织在一起,今后较难以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潜力释放等措施挖潜存量建设用地,因此建设用地增量扩张将是西新镇保障与支撑经济发展难以避免的客观路径。第六条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建设用地内部结构不平衡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占建设用地比重达到了83.91%,占全镇比重的59.55%,而交通水利用地只占建设用地比重的11.65%,占总面积比重5.83%,交通用地面积相对较小,限制了西新镇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以及各项服务的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建设用地中,农村居民点和城镇用地面积较大,占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98.86%,而采矿及独立建设用地只占1.14 %,与国家

15、对城市规划各种建设用地应占的比例相差比较大。国家要求居住用地所占城市用地比例应在20-32%,工业用地15-25%,道路交通用地8-15%;西新镇在城市用地结构上与国家要求相差比较大,随着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工矿仓储用地规模将不断扩大,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也将随之增加,城市用地结构将趋于合理。(二)城乡结合部用地不规范随着长春市经济实体从中心向外围延伸,西新镇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并已逐步承担起城市工业新区、居住新区与大型城市公共设施所在地的职能,经济实力得到了飞速发展。一批重要产业如汽车产业以及随之发展的物流产业、房地产业、第三产业等已经崛起,西新镇三个产业发展区已初具规模,西新镇2014

16、年建设用地面积已经达到8155.43公顷,占镇域总面积的67.19%。但是,在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镇化的双重影响下,作为城乡结合部的西新镇非农建设用地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用地盲目发展,不重视总体的布局与安排,管理混乱,违章违法占地多,土地占用率高,利用效率低,土地破坏现象严重,治理监管不力等等。(三)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2014年现状建设用地中,农村居民点过于分散,全镇农用地与部分农村建设用地之间相互交错,不利于统一管理,降低了土地使用的效率,阻碍了中心城区的城市化外延拓展,也影响了乡村城市化进程。第三章 调整后规划目标第七条 规划主要目标依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吉林省、长春市及绿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

17、划调整完善部署,以及西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计划,并结合本镇土地利用与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规划主要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城市外延和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长春西客运站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建立,结合西新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振兴西新镇经济,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构建和谐社会,西新镇应率先在全镇实施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提供用地服务。(2)在保障汽车产业开发区、工业集中区、西部新城的三产服务区、居民住宅发展的前提下,控制规划区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规模,努力盘活土地存量,确保用地需求。发挥剩余农业用地的生态功能和未来发展预留空间的重要作用。(3)

18、积极储备用地,有步骤的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合理布局和调整各类用地,盘活各类存量用地,充分挖潜,积极寻求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升级。(4)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协调诸多方面的用地矛盾,注重在使用土地上不破坏生态环境,防止土地污染,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以达到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5)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和城镇用地内涵挖潜工作,要根据各地土地资源利用的状况,积极搞好村庄搬迁,村镇改造,使过于分散的农村居民点更加集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农业用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稳步推进工业企业用地整理。第八条 主要调控指标耕地保有量。201

19、4年耕地面积2904.79公顷,调整后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16.8公顷,比2014年耕地面积少1087.99公顷。其中,西新镇(绿园区部分)调整后耕地保有量1202.86公顷,西新镇(汽开区部分)调整后耕地保有量613.94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调整后2020年基本农田面积1400.15公顷。其中,西新镇(绿园区部分)调整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018.26公顷,西新镇(汽开区部分)调整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81.89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2014年建设用地面积8155.43公顷,调整后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控制在9818.13公顷以内,比2014年净增加1662.7公顷。其中,西新镇(

20、绿园区部分)调整后建设用地总规模3980.97公顷,西新镇(汽开区部分)调整后建设用地总规模5837.16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7227.78公顷,调整后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614.95公顷以内,比2014年净增加387.17公顷。其中,西新镇(绿园区部分)调整后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2962.08公顷,西新镇(汽开区部分)调整后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4652.87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2014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 6246.78公顷,调整后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6755.81公顷,比2014年净增加509.03公顷。其中,西新镇(绿园区部分)调整后城镇工矿用

21、地规模2290.52公顷,西新镇(汽开区部分)调整后城镇工矿用地规模4465.29公顷。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第九条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一)农用地在保持园地数量稳定的基础上,调出不稳定、耕作层遭到破坏的耕地,适当增加林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调整后2020年,农用地面积预期为2271.1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71。1耕地调整后2020年,耕地面积预期为181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97,调整后面积较2014年减少1088公顷。2园地调整后2020年,园地预期面积为19.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6,调整后面积较2014年减少13.14公顷,呈零星分布状态。3林地调整后20

22、20年,林地面积预期为224.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5,调整后面积较2014年减少200.16公顷。4其他农用地调整后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预期为211.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4,调整后面积较2014年减少162.19公顷。(二)建设用地以二次调查连续变更到2014年的建设用地规模为基数,在综合分析规划实施以来区镇用地状况和“十三五”时期用地需求的基础上,重点落实区镇“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等相关规划以及稳增长重点项目,合理调整建设用地总规模。调整后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预期为9818.1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89,调整后面积较2014年增加1

23、662.69公顷。1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工矿用地。调整后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预期为6755.8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5.66,调整后面积较2014年增加509.04公顷。农村居民点。调整后2020年,农村居民点规模预期为859.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08,调整后面积较2014年减少121.85公顷。2交通水利用地交通运输用地。调整后2020年,交通运输用地面积预期为1774.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62,调整后面积较2014年增加1264.48公顷。水利设施用地。调整后2020年,水利设施用地面预期为232.2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1,调整后面积较2014年增加33.9

24、5公顷。3其他建设用地调整后2020年,其他建设用地面积预期为196.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2,调整后面积较2014年减少22.92公顷。(三)其他土地调整后2020年,其他土地面积预期为48.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0,调整后面积较2014年减少199.19公顷。其中,水域调整后为33.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8%,调整后面积较2014年减少128.3公顷;自然保留地调整后为1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2%,调整后面积较2014年减少70.87公顷。第十条 土地利用布局调整(一)农用地布局调整西新镇农业生产的布局重点向绕城公路以外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生态观光

25、农业,以工业化思维经营农业,以科技为先导,以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为主体,向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以现有保护地为主,发展特色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生产。调整后2020年,全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16.8公顷,比2014年耕地面积减少1088公顷。调整后耕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裴家村、双龙村、民丰村、开元村和西新村。调整后2020年,全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400.15公顷,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裴家村、民丰村、开元村和西新村。(二)建设用地布局调整依据镇级规划指标,确定各村建设用地控制规模。统筹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业等建设用地。调

26、整后2020年全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9818.13公顷之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614.95公顷之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6755.81公顷之内。调整后西新镇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为“三个片区”区域布局:位于西北部的“片区”包括双龙村和裴家村、民丰村及开元村部分范围。以双龙村为中心,是本镇的工业集中区,也是新镇政府所在地,总面积39.1平方公里。位于东北部的“片区”东起隆化路、老三环;西至绕城高速;南至支农大街;北至新四环路。该区包括双丰、兴隆、同心、开元村部分和汽车产业开发区的西新村、日新村、东山村、繁荣村、东岗村的部分土地约27.04平方公里,是长春市规划期重点城市发展区域。位于本镇南部

27、的“片区”包括:开元(部分)、西新、日新、东山、东岗和繁荣村,是本镇的“汽车产业开发区”,总面积20.64平方公里。第五章 主要用地安排第十一条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一)落实上级下达的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西新镇严格落实长春市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16.8公顷,全部为优质耕地,调整后耕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裴家村,双龙村,民丰村,开元村和西新村。根据长春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成果,全镇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范围面积1400.15公顷,主要位于西北部的裴家村,民丰村,开元村和西新村。按照“落地块、明责任、设标志、建表册、入图库”原则,将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地块,红线范

28、围内实施特殊保护。第十二条 城镇村用地控制此次规划调整中关于城镇村建设用地调整总体思路是:围绕“工业集中区、三产服务区、居民住宅区、汽车产业开发区”的建设,重点突出一个主导产业,完善两个基地,搞好三湖开发,加快城市化进程。(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至2020年,全镇建设用地的调控要按照在保证各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坚持减量化、集约化、高效化的原则,着力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必要用地,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整体效益,切实推进土地向集约型转变。调整后至2020年,城镇村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614.95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的62.74 %。(二)集约利用城乡建设用地

29、合理调控城镇和工矿用地的规模,调整后至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6755.81公顷以内。规划期内,防止城镇和工矿用地规模增长超越人口、产业集聚进程,合理控制农村居民点用地向城镇用地转变过程,实现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相协调。严格控制独立选址项目的数量和用地规模,新增工矿用地尽量纳入城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充分把握西新镇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以汽车产业为龙头,引导物流业、房地产开发业等新兴产业向三大园区集聚,积极发展市场前景广阔、规模经济效益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环境污染较少的产业,拉长产业、产品链条,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聚集效益,培育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区。产业发展区内部要严格项目用

30、地定额控制,优化建设项目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针对西新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过大,城乡建设用地不合理的现象,规划期间,西新镇将迁并规模偏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村屯并将农村居民点直接划入城镇用地,引导和规范农村闲置宅基地合理流转,盘活村内空闲地,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化程度,减少农村居民点面积。调整后2020年,全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在859.15公顷以内,调整后面积较2014年减少121.85公顷。(四)统筹安排交通用地针对西新镇交通用地偏小,交通布局不尽合理,限制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规划期间,西新镇将重点完善镇域的交通网络,以建设开放式的现代化交通网路为目

31、标,扩建、改建、连通、新建并举。至2020年,规划交通水利用地规模1884.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53%。(五)落实“十三五”项目1.能源项目“十三五”期间,新增能源设施用地35.1公顷,预期新增建设用地33.7公顷,新增占耕27.7公顷。重点完成哈大电气化铁路牵引站配套供电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长春西电铁牵引站)、汽车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66千伏疏通工程、长春市天然气门站储柜项目等新建项目。详见附表5。2.交通项目“十三五”期间,新增交通用地485公顷,预期新增建设用地465.6公顷,新增占耕399.4公顷。重点完成小五环路建设工程、四环路工程、长深高速等新建项目。3.水利项目“十

32、三五”期间,新增水利设施用地195公顷,预期新增建设用地82.5公顷,新增占耕69.1公顷。重点完成新凯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永春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西新河综合治理工程新建项目。4.民生项目“十三五”期间,新增安居工程用地等89公顷,预期新增建设用地89公顷,新增占耕85公顷。重点完成鹏和棚户区地块、四环路、哈大铁路回迁房、热力项目工程等新建项目。5.环保项目“十三五”期间,新增环保设施用地167公顷,预期新增建设用地167公顷,新增占耕158公顷。重点完成污水处理厂、长春市西部污水处理厂新建项目。第十三条 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用地是城镇生态系统平衡的保障,也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地带

33、。加强生态安全用地的保护,主要包括城市绿化带、绿心、绿地建设等几个方面的工作。综合来说,规划期内,全镇将规划建设5个绿化系统,即路网河道绿地系统、西新西湖、同心湖、鸳鸯湖绿地系统、公园广场绿地系统、企业单位绿地系统和居民区绿地系统,实现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美化格局,使西新镇成为层次多样,系统完善的生态园林。具体体现如下:规划期内拟安排新增绿地、绿带、绿心面积530.54公顷。重点是城市发展区内西部新城新建街区道路、广场、商贸服务区、办公设施周边和农田水利防护绿化、改善环境。其次,对于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总体上形成“一带、两楔、两片、多点”的生态空间网络。“一带”指绕城高速公路两侧生态林带;“

34、两楔”指绕城高速公路两侧楔形生态绿地,其中东侧为景观林地生态绿地,西侧为景观耕地生态绿地;“两片”指两个大型片状生态用地区,一个是以西湖郊野公园为主体的生态片区,一个是以西部耕地保留区形成的农业生态片区;“多点”指以多个公园、街头绿地为主体的景观休闲生态用地区。总体生态环境建设依托原有的自然环境,规划期重点加大力度,力争城市绿化率达到30%,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绿地38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24平方米。工业集中区绿化率按控制在总用地20%以下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第六章 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第十四条 “三线”划定情况“三线”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西新镇划定永久

35、基本农田保护红线14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54%,主要包括西北部的裴家村,民丰村,开元村和西新村;划定城市开发面积为12139公顷,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的国有土地;全镇没有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第十五条 土地用途分区土地用途分区是将区域土地资源根据土地用途管制的需要,按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管理目标,划分不同的空间区域,并制定各区域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通过用途变更许可制度,实现对土地用途的管制。以土地适宜性为基础,根据西新镇土地资源特点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建设的需要,按照区内相似性和区域差异性,将全乡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和独

36、立建设用地区共6类。(一)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耕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划定的土地区域。调整后本区土地面积1400.15公顷,主要分布在除中心城区和农村居民点以外的农村区域和绕城高速两侧。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用作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复垦或调整为基本农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3)区内耕地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可调整为其他农用地,并仍依照本区管制规则进行保护和管理。(4)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的土地,不得在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

37、沙、采石、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5)控制区内的农田转变用途。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国防等重点建设项目,无法避开区内基本农田的,应经法定程序修改规划,并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严格审批用地。(二)一般农地区一般农地区是指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调整后本区土地面积646.85公顷。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用作耕地、园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优先复垦或调整为耕地、园地,规划期内确实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能扩大面积;不得破坏、污

38、染和荒芜区内土地。(3)鼓励区内的其他用地转为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使用,鼓励农民科学种植,改良土壤,不断提高耕地质量水平,进一步搞好粮、油基地建设。(4)区内耕地必须优先发展粮食、油料及蔬菜生产,不得盲目和随意占用或弃耕。(5)实行农用土地转用许可制度,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占用控制指标,严格约束农业用地的用途转换,不得超指标转变农业用地的用途。(三)林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是为保护和发展林业而设立的用地区域,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调整后本区土地面积224.08公顷,占全镇土地面积的1.85%。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农田防护林建设、公路两侧隔离带、绿化带建设以及直接为防

39、护林建设和生态建设服务的营林设施。(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应当按其适宜性调整为林地或其他类型的营林设施用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3)区内零星耕地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可转为林地,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不得占用区内土地进行毁林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动。(四)城镇建设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是指为城镇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调整后本区土地面积为6715.41公顷,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城市建设,须符合经批准的城市建设规划。(2)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区内城市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

40、(3)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五)村镇建设用地区村建设用地区主要指为农村居民点(村庄和集镇)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用于村镇建设,须符合经批准的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调整后本区土地面积859.15公顷,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农村居民点集中区。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农村居民点(集镇)建设,须符合经批准的村镇建设规划。(2)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区内村庄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3)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六)独立建设用地区独立建设用地区指独立于城镇村之外的采矿用地,以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发展需要划定的

41、土地用途区。调整后本区土地面积64.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3。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工矿建设规划;(2)区内因生产建设挖损、压占的土地应及时复垦;(3)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第十六条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按照绿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指标分解方案和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指标分解方案下达西新镇的建设用地总规模,统筹安排用地总规模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对西新镇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因地制宜地调整划定建设用地管制区,并制定分区管制规则。西新镇调整后管制分区类型与现行规划一致,包括: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限制

42、建设区。1、允许建设区允许建设区其重点是在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重点保障全镇建设用地的发展需要,保障全镇经济发展核心区的良性发展。调整后该区面积为9818.13公顷,占西新镇总面积的80.89%,主要包括在东南部的国有土地。管制措施:(1)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村或工矿建设发展空间。(2)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应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3)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4)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2、有条件建

43、设区该区为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区的布局调整。调整后该区面积为871.19公顷,占西新镇土地总面积的7.18%。管制措施:(1)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2)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3、限制建设区根据西新镇实际情况,限制建设区是辖区范围内除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外的其他区域。调整后该区面积为1448公顷,占西新镇土地总面积的11.93 %。管制措施:(1)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

44、生产空间,是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和农业发展,也是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主要区域。(2)区内限制城、镇、村建设,严格控制线型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第七章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第十七条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一)保护区划定原则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必须坚持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紧密结合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划定,优先保护优质耕地和通过土地整治补充的耕地。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将集中连片,大面积,高质量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与布局总体稳定。(二)保护区划定结果西新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1400.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54%。西北

45、部的裴家村、双龙村和开元村是全镇永久基本农田密集区,面积为939.64公顷,占全镇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的78.6%;其余村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占全镇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21.4。第十八条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建设和监管措施(一)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建设用地审查,严禁城市村庄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符合法定单独选址条件的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因选址特殊,无法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在用地预审和审查报批前,必须对选址方案、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及补划方案等进行论证和听证。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绿色隔离带和防护林建设;禁止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畜禽养殖及其他破

46、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禁止临时工程用地和其他各种活动对永久基本农田耕作层造成永久性破坏。(二)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继续大力开展永久基本农田综合整治工作,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加强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按照整修与新建相结合的原则,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供电、排灌、道路、林网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高标准建设,以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不断加大对土地的物化和科技投入,实行集约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切实提高永久基本农田的产出水平。(三)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逐步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目标考核与奖惩措施相结合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把保护责任落到实处;建立有效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利益调节机制,做到妥善处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利用中的利益关系,通过加大对种粮农户直接补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贴,优先减免保护镇地方的相关税费、相关投资向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镇倾斜等方式,提高地方政府和农民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完善规范的永久基本农田监督管理体系,健全永久基本农田的监管制度,实行永久基本农田占用听证和公告制度,加强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社会监督;通过政策鼓励,项目引导,形成政府、集体、企业和个人相结合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投入机制,做到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第八章 村土地利用控制第十九条 村土地利用方向根据西新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