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是教育的灵魂能不能理解学生,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个教育原则问题,又是个教育方法问题,更是个自身素质和修养的问题,还是个涉及到育人环境和育人效果能否优化的问题。理解是教育的灵魂。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教师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将“理解”贯穿于师生关系之中。理解是建立和发展新型师生关系的桥梁,是促使师生之间形成协调,融洽关系的基础。教师在向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要贯彻“启发内因为主”,“疏导为主”等思想工作原则,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等思想教育方法,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理解使师生之间平等相处,息息相通,使学生在校犹如在家一样,感受到学校大家庭
2、的温暖,从则淡化那种“师德尊严”的紧张严肃的教育气氛,进而使学生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使教育效果大为增强。常听学生的呼唤“理解万岁”。这自然包含了他们对家庭、社会、学校及教师的要求。教师如何才能理解学生呢 ? 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本人认为至少必须注重如下几点:一、了解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学生是生动活泼的人,每个人都不一样。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就必需要对每个学生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经历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如果教师把这些情况了解透了,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是小木偶,他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只有了解了他们的行为动机和心理特点,才能采取
3、有效的教育措施,因势利导,取得好的效果。反之,不了解他们,或误解他们,采用了错误的教育方法,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招致教育的失败。如果说理解创造了教育学生的条件,那么了解则是教师实施教育的着手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优秀教师,其思想教育工作之所以有说服力和吸引力,无一不是因为他们能够首先在了解和研究学生上下功夫,从而掌握了学生方方面面情况,摸透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二、尊重学生理解的深层含义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充分尊重,信任,是一种建立在平等关系基础上的感情交流。要想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理解的桥梁,应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同志式朋友式的态度对待和尊重学生。了解和尊重学生,对于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显得尤为重要
4、。因为少年儿童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和日益增强,一般来说都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同时这种自尊心也很脆弱。从身心发展的规律来说,一部份学生特别是女生已进入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高猛长,样子像个“小大人”,体力和精力及个人意识的发展,使得她们要求成人把她们当作大人看待。尤其是较落后的学生,自主精神和自我评价能力较强,由于成绩差,他们在学校、家庭、社会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而自尊心更强,反映更敏感。如果教师有意无意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甚至给他们难堪,就谈不上教育学生。但是,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挫折失败时,常听到“你怎么又做错了”、“你怎么这么笨”等。这些说法不仅会促使学生失去继续努力的愿望和勇气,继而失
5、去信心,甚至有可能使他 ( 她 ) 在一生中都找不到成功的基石自信。因此,教师不论在何时何地,帮助学生的方法切忌埋怨、训斥或与其他好学生对比,否则,对被帮助的学生造成的伤害无法低估。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教师可敬可亲,从而铭记教师的教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收到好的教育效果。所以从教育效果上说,教师尊重学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三、讲点宽容理解本来就是一种宽容,因而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学生之为学生,就是因为他们蒙昧无知,有缺点,不懂事,甚至会犯错误。做老师的,年岁长于学生,阅历丰于学生,知识多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对学生的缺点为什么不可以宽容一些呢 ? 有位哲人曾说,青年人犯错误上
6、帝也会原谅。做老师的,就更没有必要死死扭住学生的某一些过错不放。试看近些年屡屡出现的训斥学生,变相处罚乃至体罚学生,其根源之一就在于老师太强调师道尊严,严格变成严厉,严肃变成了严酷,导致师生对立,关系紧张,以致酿成触目惊心的悲剧。当然,宽容不是放松教育,放任,而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艺术,更是一种机智。它是从善良心灵中流淌出的爱的泉水,它是从理智中升华的美的绿阴,它是一切幼小生命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呵护与滋润。正如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的:“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敬与信任的基础上,只能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能够做到以上几点,就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为了我们的事业,为了给社会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能够和善于理解社会上的各种人,尤其要先做到理解学生,这样才不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