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
2、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
3、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4、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
5、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
6、,*,*,*,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
7、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章,导论,掌握国际贸易的概念,明确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了解国际贸易根据不同标准的分类及意义。,认识国际贸易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中所起的作用。,2,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范围
8、,一、国际贸易的研究方法,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经济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主要形式。世界经济贸易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生产力的提高,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经济生活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商品交换。所交换的商品包括货物、服务和知识产权。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对外贸易亦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的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就是国际贸易。,3,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范围,在国际贸易中,国际有以下两层含义:,一是指不同国家的人之
9、间的交换关系,包括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装运、支付等具体问题,即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内容。其交换遵循的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等。,二是指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对外贸易体制,签订的对外贸易条约、协定等,这一点是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最大的不同。,4,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范围,国际贸易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要遵循以下一些研究方法,(一)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统一的方法,国际贸易活动从一国来看就是对外贸易活动。对外贸易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也有宏观和微
10、观两个层次的活动。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一国应采用怎样的政策手段和发展战略去调整本国的对外贸易关系,从而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对本国与他国的贸易协调进行分析,从而为企业从事外贸活动提供宏观经贸理论知识和指导。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微观贸易活动内容的分析,如对价格决定问题的研究,对政策运用给生产者、消费者造成影响的研究等。,5,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范围,国际贸易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要遵循以下一些研究方法,(二)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统一的方法,国际贸易学中坚持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统一的方法,是本学科特点的要求,即国际贸易学是理论与政策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不论
11、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目前来看,人们在提出一种贸易政策时,总是指出其理论根据,而在阐述某一理论时,也总是指出其政策意义。当代的国际贸易研究者中,不少人将自己的研究称为“政策探讨”,偏重于政策分析和评价,似乎具有较强的规范研究特色。但事实上,人们是很难将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完全区分开的。,6,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范围,国际贸易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要遵循以下一些研究方法,(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统一的方法,在国际贸易学的研究中,要十分重视定量分析方法。这是因为,国际贸易学中的许多理论的阐述要运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结论,而这些经济学知识往往是用数学方法给出的,或者是借用几何图形来描述的。例如
12、,马歇尔对相互需求论的精确分析;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对贸易条件的分析;用消费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对贸易利益的分析;关税的经济分析以及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因此,离开定量分析是很难全面而准确地阐述国际贸易理论的,也很难让人们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7,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范围,国际贸易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要遵循以下一些研究方法,(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统一的方法,静态分析有两点要求:一是在研究某一因素对过程的影响时,假定其他变量固定不变;二是在阐述某一贸易理论时,要注意理论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即要研究不同历史断面下的贸易活动(关系)及理论。,动态分析的要求也有两点:一是要对事
13、物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即要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进行阐述,不但要说明不同历史阶段上其对应贸易理论的进步性,还要说明其理论的局限性及新理论产生的必然性,要对不同阶段的理论加以比较分析;二是要对变动中的各变量对过程的影响加以分析。,8,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范围,国际贸易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要遵循以下一些研究方法,(五)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国际贸易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历史性的科学。因此,在研究国际贸易活动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时,要十分重视对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的收集,注意回答国际贸易活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在分析和介绍有关理论时,要注意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条件下去进行;在局部、具体内
14、容的研究上,以历史的先后为序。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国际贸易学显然不同于经济发展史,它不能把史料作为研究对象。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就是要把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与发展着的国际贸易历史辩证地结合起来。,9,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范围,(一)国家的对外贸易管理,1.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确定外贸发展方向,对外贸易政策是各国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保护本国市场、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变、积累资本或资金、提高对外贸易的能力以及维护本国对外的经济、政治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主要有两种: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出口导
15、向的发展战略。,自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以来,基本上有两种类型的对外贸易政策,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10,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范围,(一)国家的对外贸易管理,2.建立对外贸易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外贸的管理与控制,各国通过统计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有针对性地采取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中的各项措施,对外贸进行管理和控制。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通过关税制度、非关税壁垒等来体现和实施的。,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限制进口的措施:一类是直接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如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限制等;另一类是间接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
16、的条例和标准,如进口押金制、苛刻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规定等。,11,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范围,(一)国家的对外贸易管理,3.签订对外贸易条约与协定,安排同其他国家的贸易交往,贸易条约和协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确定彼此的经济关系,特别是贸易关系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书面协议。如果两个国家间没有签订贸易条约或协定,则不能有直接的贸易交往。,贸易条约和协定按照缔约国的多少,可分为双边贸易条约和协定与多边贸易条约和协定。这些贸易条约和协定反映了缔约国对外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的要求,并为缔约国实现其对外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服务。,12,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范围,(二)国际贸易体制,世界贸易组
17、织(WTO)简称世贸组织。它是根据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于1995年1月1日建立的,并按照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最后文件所形成的一整套协定和协议的条款作为国际法律规则,对各成员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权利与义务进行监督、管理的正式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在原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的基础上,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而建立起来的。可以说世界贸易组织起源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要深入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必须先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3,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范围,(二)国际贸易体制,1.国际贸易组织的酝酿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经济关系面临混
18、乱局面,亟待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经过各国努力,重建国际经济秩序有所进展:,在金融方面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在投资方面建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通称世界银行,IBRD),以鼓励对外投资,通过筹措资金来促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在贸易方面拟建立国际贸易组织(ITO),以扭转日益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性贸易政策,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14,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范围,(二)国际贸易体制,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内容及基本原则,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由序言和正文构成。序言主要是说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充分利
19、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促进各缔约国的经济发展、彼此减让关税、取消其他贸易壁垒和取消国际贸易上的差别待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的正文分为四个部分,共38条。第一部分包括第1、2两条,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核心条款,主要规定缔约国之间在关税与贸易方面相互提供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和关税减让事项。,15,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范围,(二)国际贸易体制,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贯彻了以下规范缔约国贸易政策的基本原则:,(1)非歧视原则。非歧视原则或称无差别待遇原则,主要体现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最惠国待遇条款和国民待遇条款上。,(2)互惠的关税减让原则。要求各缔约国通过关税谈判,在彼此做出互惠让步的基础上,逐步降
20、低关税。,(3)取消数量限制原则。不得歧视性地禁止、限制缔约方的进出口,。,该原则主要针对禁止进口、配额管理和进口许可证等做法。,16,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范围,(二)国际贸易体制,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贯彻了以下规范缔约国贸易政策的基本原则:,(4)反倾销与限制出口补贴原则。禁止缔约国在出口中实行倾销,要求缔约国不采取损害其他缔约国的国内生产补贴。,(5)透明度原则。缔约国政府必须公布本国有关外贸基本权利、义务的法规和条例,使各缔约国政府和贸易商得以了解。,(6)磋商调解原则。不是对一国违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定的行为进行的法律制裁,而是通过解决争端,保持缔约国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17,第二节国际
21、贸易分类,一、总贸易与专门贸易,总贸易是以国境为标准划分商品进出口的统计方法。它把凡是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凡是出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进入国境的商品总和为总进口,出国境的商品总和为总出口。,总贸易统计中还包括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转口贸易是指购进的商品并非用于国内消费,而是向其他国家再行出售的贸易。过境贸易是指外国的商品经过本国,出入国境的贸易。总贸易反映了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目前,实行总贸易的国家主要有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我国采用的也是这种贸易体系。,18,第二节国际贸易分类,一、总贸易与专门贸易,专门贸易是以关境为标准划分商品进出口的统计
22、方法。“关”,即指海关。根据这种划分,外国的商品进入本国国境后,暂时存在保税仓库,不进入海关,则一律不列为进口,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对一切运出海关的商品均列为出口,称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与专门出口额之和为专门贸易额。专门贸易反映了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实行专门贸易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意大利和瑞士等一些国家。,19,第二节国际贸易分类,二、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有形贸易,是指由具有一定形状的实体商品的进出口构成的国际交换。商品的进口是一国从国外购进商品,用于国内的生产和消费。商品的出口是一国向国
23、外售出由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无形贸易,是指由无形商品的进口和出口构成的国际交换,包括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无形贸易虽然不显示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但仍然是国际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贸易,是指具有一定交换价值的技术商品的进出口。服务贸易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世界贸易组织将其分为四大类:跨境提供、境外服务、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20,第二节国际贸易分类,三、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直接贸易,是商品的进口国与出口国直接进行的贸易。两国之间从事直接贸易必须签订贸易条约或贸易协定。转口贸易,是商品进口国与出口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在转口贸易中,第三国与商品的进口国、出口国进行
24、的是直接贸易。从事转口贸易的目的,一是进出口国可能无法进行直接贸易;二是利用第三国优越的地理环境、贸易环境方便交易;三是出口国利用第三国交易绕过进口国的贸易壁垒或贸易管制。,21,第二节国际贸易分类,四、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一般贸易,是商品交换国之间从事的纯粹商品交换,不含任何加工成分。一般贸易多在商品生产出口国与商品消费进口国之间进行,但其核心内容是国际商品流通。,加工贸易,专指商品生产加工出口国与商品进口国之间进行的贸易。在加工贸易中,商品生产加工出口国专门为商品进口国生产加工商品,二者存在生产加工关系,表现为商品进口国为商品生产加工出口国提供生产该商品所需的技术、设备和原材料,商品生产加
25、工出口国按商品进口国的要求为其生产加工商品。如“三来一补”、返销贸易等。,22,第三,节国际贸易的作用,一、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一,国际贸易加速了生产力的国际化进程。生产力的国际化是生产力社会化的延伸,当生产力的社会化超出国家范围,作用于国际社会时,即为生产力的国际化。,第二,国际贸易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在生产上的分工,国际分工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第三,国际贸易加强了国际间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在人类经济活动中,科学技术同生产是分不开的。国际贸易可以将科学技术传播到各个国家,广泛的传播使技术得到了保留。,23,第三,节国际贸易的作用,二、推动各国国内的经济发展,
26、第一,国际贸易能够协调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发展。由于各国的自然条件、生产能力、经济结构、技术水平以及历史和社会的多方面原因,每一个国家都不能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物品,必须通过对外交换来补缺。,第二,国际贸易能够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出口国内生产条件有利、劳动消耗少、成本低、质量高的产品,换回不利于国内生产的商品,节约了不必要的社会劳动消耗,提高了经济效益。,第三,国际贸易是解决国家建设资金不足,发展经营资源的重要途径。一国发展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引进外资是发展经济的一个有效的途径。,24,第三,节国际贸易的作用,三、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第一,国际贸易是发展中国家要求平等的斗争
27、武器。发达国家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压力下,取消歧视性措施,给予发展中国家普遍优惠制待遇等,使双方形成了一种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同发达国家的贸易关系也不断得到改善。,第二,国际贸易能够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多数是通过贸易往来联结起来的。“贸易是先行官”,国家之间可以通过贸易往来相互合作、相互联系,进而在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平等地建立外交关系。,本章小结,在对外贸易管理中,国家需要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确定外贸发展方向;建立对外贸易的各项管理制度,从事外贸的管理和控制;签订对外贸易条约和协定,安排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
28、国际贸易体制则包括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国际贸易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推动各国国内经济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1.为什么说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最大不同在于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体制和签订的对外贸易条约、协定?,2.采取出口导向的贸易形式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哪些好处和弊端?,3.为什么要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建立国际经济贸易组织?,4.试述国际贸易的作用。,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形成与发展,掌握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了解前资本主义时期和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从静态比较优势和
29、动态比较优势的比较中明确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掌握国际分工的变化情况,把握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融合。,27,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形成,一、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对外贸易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商品经济的产生,即有剩余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出现了专门用于交换的商品和货币,为商品的广泛交换创造了条件;另一个是国家的形成,每一个国家都有确定的管理地域,有了内外的区分。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就产生了对外贸易。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对外贸易的产生并不预示着国际贸易也同时产生,只有当各国的对外
30、贸易具有了广泛的国际性时,才可以说国际贸易产生了。,28,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形成,一、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经济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主要形式。世界经济贸易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生产力的提高,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经济生活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国际贸易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形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世界性贸易。一是交换商品的广泛性,即大多数商品都成为世界市场的交换商品;二是交换地域的世界性,即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参加了国际交换。这两个特点表明,国际贸易只能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29,第一
31、节国际贸易的形成,一、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始有了少量的剩余产品,于是在氏族公社之间、部落之间出现了剩余产品的物物交换。,人类社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的出现,逐渐产生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人类社会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一个只从事商品交换的阶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私有制的产生,阶级和国家相继产生。在这个时期,商品交换开始超越国界,产生了对外贸易。,30,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形成,二、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前资本主义时期指国家形成之后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32、产生之前这段时期,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严格地说,在这一段时期的对外贸易不具备国际贸易的普遍特征。,奴隶社会是以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为基础的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费,参加交换的商品不多,商品生产在整个社会中不占主要地位,普通平民商品交换的范围仅限于必须交换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对外贸易交换几乎没有实际意义。,31,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形成,二、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虽然较奴隶社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而贸易的规模和范围还是很有限的。对外贸易的商品构成主要是奢侈品和土特产品,如丝绸、宝石、象牙、香料、
33、瓷器、毛麻纺织品和部分农产品。对外交换的商品种类不多、规模不大。,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仍然反映了时代的特征。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仍不发达,国际贸易的范围、规模、商品种类都有很大的局限性。,32,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形成,二、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总的来说,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国际贸易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都不占主要地位,贸易的范围和商品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贸易活动也不频繁。直到资本主义社会,大规模机器工业建立以后,国际贸易才获得广泛的发展。国际贸易真正获得巨大的发展,出现在早期资本主义生产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国
34、际贸易额急剧扩大,国际贸易活动范围遍及全球,商品种类日益繁多,国际贸易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高,已成为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具体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又不尽相同。,33,第二节资本主义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一、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要求,(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即16世纪18世纪中叶,是资本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大发展的时期,也是新航线发现和世界市场开始产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国际贸易,明显地反映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些特征,特别是欧洲国家通过暴力、掠夺和欺骗等方式,扩大了对殖民地的贸易,殖民地在宗主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
35、和地位日益提高,宗主国从中攫取了巨额利润。不过,整体来说,由于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尚未建立,交通工具还不完善,国际贸易的规模、范围和商品品种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34,第二节资本主义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一、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要求,(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时期,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确立的时期。欧洲国家先后发生了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大机器工业。大工业建立以后,生产力迅速提高,社会产品大大增加,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空前丰富的物质基础,真正的国际分工开始形成。同时,交通运输和通信联络工具的巨大发展和广
36、泛使用,缩短了国际的距离,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35,第二节资本主义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一、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要求,(三)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国际贸易,19世纪70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欧洲和美国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钢铁、石油、汽车、化学、电气工业等许多新工业部门获得了巨大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张速度已赶不上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的斗争加剧。随着生产力发展,国际贸易的内容也不断扩大,除了包括货物贸易外,还包括服务贸易。20世纪的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经济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主要形式。,36
37、,第二节资本主义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二、国际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首先,国际贸易促进了国际分工向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资本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资本国际化使世界各国都成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地和直接销售地。资本输出的国际化使国际分工进一步细化,使各国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贫富差距也进一步拉大。,最后,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与货币制度的建立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推广。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国际市场的规则、制度及运作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延续,使资本主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37,第三节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一、国际贸易竞争由静态比
38、较优势向动态比较优势转变,当代国际贸易这种资源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分离使贸易竞争的核心内容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竞争核心不再是资源禀赋意义上的比较优势,而是后天因素带来的竞争优势。因此,获得国际贸易利益的关键不再是静态的比较利益,而在于动态的比较利益,即比较利益动态化进程中激励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例如美国战后在钢铁、汽车等产业相继失去了优势,一般商品贸易出现巨额赤字,但它在高科技领域以及金融、保险等领域仍具有并保持着优势地位,因此可以说美国的比较优势已从一般商品转到了高科技产品,从商品(货物)转到了服务上。发展中国家仅停留于获得自然资源利用和廉价劳动力的静态比较优势带来的贸易利益是微不足道,甚至是
39、危险的。,38,第三节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二、国际分工的多样化与细化,(一)国际分工概述,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它是一国国内社会分工的延伸,表现为生产的国际化和专业化。,39,第三节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二、国际分工的多样化与细化,(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3.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4.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40,第三节
40、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二、国际分工的多样化与细化,从分工类型上看,垂直型分工日益向水平型分工过渡。按照参加分工的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国际分工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垂直型国际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分工。,(2)水平型国际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3)混合型国际分工。即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德国是混合型国际分工的代表,它对发展中国家是垂直型,而对其他发达国家是水平型。,41,第三节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三、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融合,国际
41、资本移动是指资本从一国或地区跨越国界向别的国家或地区移动、转移进行商品生产和金融等服务业方面的投资活动。国际资本移动按投资方式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一个国家的投资者输出生产资本直接到另一个国家的企业进行投资,并由投资者直接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一种投资形式。国际资本移动速度的加快和规模的扩大是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相互融合,主要表现在跨国公司引领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生产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力量。,本章小结,国际贸易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体地讲,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从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来看,由于贸易障碍的不断
42、消除,使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以及各种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成本大大降低,资源禀赋带来的优势不再自动转化为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更多地取决于后天的因素,资源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分离。在经济全球化与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传统意义上明确的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形态逐渐模糊,国际分工呈多样化趋势。跨国公司引领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生产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力量,跨国并购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重要形式。,1.国际贸易的产生需要哪些具体条件?,2.影响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有什么影响?,4.为什么说国际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谢谢,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形成与发展,掌握古典贸易理论,即绝对成本理论和比较
43、成本理论。,掌握现代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内涵及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掌握国际贸易新理论,新贸易理论与上述理论的关系以及波特的金刚石模型。,45,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一、绝对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典型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在批判了重商主义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绝对成本理论。这一理论成为现在自由贸易理论的先驱。,亚当斯密所处的时代,正值产业革命初期,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大机器生产的产品本国难以消化,而所需要的原材料等,本国也难以提供,因此需要扩大对外贸易,消除贸易障碍。但当时的英国所奉行的是重商主义理论,实行贸易保护政策,限制了英国的对外贸易
44、发展。亚当斯密建立的自由贸易理论使英国摆脱了困境。他认为,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46,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一、绝对成本理论,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有两个核心:一个是国际分工,另一个是自由贸易。,绝对成本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需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更高效,但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效率却更低时,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商品。这样资源可以被最有效地使用,而且两种商品的产出会更高。,47,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一、绝对成本理论,然而,绝对成本理论只能解释现在世界贸易中
45、的一小部分交易。由于该理论强调的是绝对优势,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根据这一理论它们就不能参加国际交换。如果参加也是只买而不能卖。但事实上不是这样,而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够参加国际交换,因而理论与实际不相符合,所以说是一个缺陷。,对此,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进行了补充,在该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本理论”,成为国际贸易的奠基理论,直到今天仍是WTO的理论基础。,48,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二、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提出来的,他对绝对优势理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中阐述
46、了这一理论。,根据比较成本理论,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外一国相比都处于劣势,就是说不存在斯密所强调的绝对优势,仍然可能有互惠贸易。因为,与另一国相比,本国两种商品的比较劣势是不一样的,它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49,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二、比较成本理论,这一理论的目的在于说明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斯密所认为的绝对优势。这种优势是比较的结果: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为了进一步分析该理论,需要对这一理论的假设做如下说明:,(1)假设世界是由两个国家组成,它们只生产两种商品。,(2)生产要素在一国
47、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则完全不能流动。,(3)两国的国际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的。,(4)商品价值由劳动决定。,(5)两国的生产成本不变,不存在规模收益,、,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50,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二、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解释了所有国家都可以参加国际交换的原因。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这一理论作为反映国际贸易领域的一般原则和规律的学说,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比较成本理论表明,不论一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处于绝对的劣势也能从劣势中找到相对优势。各国根据比较成本原则来安排生产、进行贸易,那么贸易双
48、方都可以用较少的劳动消耗交换到比闭关自守时更多的产品,增加总的消费量。这个理论比起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对于贸易分工基础的认识,无疑是大大前进了一步。,51,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二、比较成本理论,第二,比较成本理论表明,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知道,在一个国家内部价值规律的作用是劳动生产率低的商品生产者被不断地逐出市场。但是比较成本理论则使我们相信,在国家之间发生平等交换关系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落后国家的生产者不仅不会因竞争而被淘汰,反而有可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因此,经济落后的国家不应该惧怕对外开放,只要采取正确的外贸发展战略就可以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获得利益
49、,从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52,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三、国际相互需求方程式,穆勒在比较成本理论的基础上,用两国商品发生交换的上下限度,描述了贸易双方对劳动差额的分配利益的范围问题,然后在这个范围内按比例进行分配,而比例的确定不是人为的规定,而是由双方对交换产品的需求来决定的。国际相互需求方程式根据所给定的两国国内不同商品交换比率的上下限,由参与交易国家对于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来确定实际的国际贸易条件,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的比率。,(1)确定双方交换比例的上限和下限。,(2)在可交换的范围内确定交换双方利益的分配比例。,53,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三、国际相互需求方程式,首先,穆勒补充了国际贸
50、易为双方带来的利益范围问题,为双方的交换比例的变动确立了一个客观的范围和界限,超出界限则国际贸易不会发生。,其次,补充了双方在利益分配中各占多少的问题,指出由需求来决定的重要意义。唯一的均衡条件是由两国对于各自交易对手商品的相对需求强度决定的。外国对于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大于本国对于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则两国间两种商品交换比率越接近外国国内的交换比率;反之,如果本国对于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大于外国对于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则贸易条件越接近本国国内的交换比率。,54,第二节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一、资源禀赋理论,资源禀赋理论也叫赫克歇尔-俄林模式(H-O模式)。赫克歇尔和俄林两人都是瑞典经济学家,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