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狮身人面像:吉萨金字塔群中的哈弗拉金字塔金字塔祭祀厅堂的门厅旁边一座高约20米,全长约73.2米的巨大石刻雕像,头部为法老哈弗啦的头像,身子是狮子的形象。玛斯塔巴:古埃及早期陵墓,在形式上可能源自于对当时住宅的模仿,内有厅堂,墓室在地下,上下有阶梯形斜坡道相连。乃伯特卡墓:古埃及集中式陵墓构图的萌芽,九层砖砌台基上建祭祀厅堂的陵墓昭赛尔金字塔:建于古埃及第三王朝,为古埃及现存陵墓中的最早者,全部用石建成,塔身呈阶梯形,四周有庙宇,入口与院子之间以甬道相连,沿人流线做纵深方向的多层次的艺术布局手法已经被有意识的运用。吉萨金字塔群: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在今开罗近郊,由胡夫金字塔、哈弗拉金字塔、孟卡拉
2、金字塔及大斯芬克斯组成主体建筑群,周围有许多玛斯塔巴与小金子塔,是古代埃及金字塔艺术的巅峰作品。埃及金字塔:古代埃及古王国时期埃及皇帝死后的宏大陵墓,平面通常为正方形,外观是方锥体。典型代表为吉萨金字塔群。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像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牌楼门(Pylon) :埃及庙宇的大门,是一堵厚重的高墙,中部凹下处为出入口,上置厚重的石板楣梁,刻有双翼的太阳,墙身两面向内倾斜,中间留空,内有可通置门楣。门的两侧紧贴墙向处插长予及旗杆等装饰物,墙面阴刻象形文字及图画肋架拱:最早出现于4世纪的罗马,在券拱
3、结构中一系列发券之间架设石板,区分拱顶的承重部分和围护部分,从而大大减轻拱顶自重,并且把荷载集中到券上以承重墙,同时可以节省模板。这种技术后来在中世纪得以大量运用山岳台:山岳台又称观象台,是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用土坯砌筑成夯土的高台,一般为7层,自下而上逐层缩小,外形呈阶梯形,四角正对方位,内为实心土坯,高有达数十米者,而上有庙宇式祭坛,由单坡或双坡通道到达,坡道或与台侧垂直,或绕台侧盘旋而上,山岳台的代表是乌尔的观象台。美加仑:爱琴文明中的一种建筑类型,它的型制一般为宜矩形房间,房间中心是一壁炉,围着壁炉,四根柱子支撑着屋面,墙壁饰有壁画,入口处为门廊,通常有
4、两根柱子,它的前面往往朝着院落或天井,因而形成狭边向前,正中设门,门前有一对柱子的型制。即工字型大门。工字型大门:宫殿大门的平面像横向的工字形,在中央的横墙上开门洞,大一点也重要一点的在前面设一对柱子,夹在两侧短墙头之间,这种大门形制是爱琴文化各地通用的,后来被古希腊建筑吸收。狮子门:迈锡尼卫城当中的主要入口。门上有石梁,梁上是三角形的叠涩券,券的空洞处镶一块儿刻有一对雄狮护柱浮雕的三角形石板。雅典卫城:古代希腊圣地建筑群和柱式的最高成就代表,由帕提农庙,胜利神庙,伊瑞克提翁庙,卫城山门和雅典娜雕像组成建筑群的主体部分。柱式:是指石质梁柱结构从细部到整体,从元件到组合的特定做法,这样的特定做法
5、显示出各构成元素之间以及构成元素和整体之间令人满意的关系和比例。多立克:起源于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后在希腊各地庙宇中使用,特点是其比例较粗壮,开间较小,柱头为简洁的倒圆锥台,柱身有尖棱角的凹槽,柱身收分、卷杀较明显,没有柱础,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较厚重,线脚较少,多为直面。总体上,力求刚劲、质朴有力、和谐,具有男性性格。爱奥尼:产生于小亚细亚地区,特点是比例细长,开间较宽,柱头有精巧圆形涡卷、柱身带有小圆面的凹槽,柱础为复杂组合,有弹性,柱身收分不明显,檐部较薄,使用多种复合线脚,总体上风格秀美、华丽,具有女性的体态与性格。科林斯:成熟较晚,柱头由毛茛叶组成,宛如一个花篮,其柱身、柱础与整体比
6、例与爱奥尼柱式相似。券柱式:古罗马券柱式,即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式,从柱础到檐口一一具备,把券洞套在柱式的开间里,券脚和券面都用柱式的线脚装饰。取得细节的一致。柱式成了单纯的装饰品。连续券:券拱和柱式的另一种结合方法,把券脚直接落在柱式柱子上,中间垫一小段檐部。只适用于很轻的结构。叠柱式:底层用塔斯干柱式或新的罗马多立克柱式,二层用爱奥尼柱式,三层用科林斯柱式,如果还有第四层,则用科林斯的壁柱。巨柱式:一个柱式贯穿两层,突破水平分划的限制,同叠柱式合用,可以突出重点,缺点是尺度失真。巴西利卡:古代罗马共和时期一种被综合利用为法庭、会场、交易所的大厅式建筑,纵向的几排柱子把它分为几长条空间
7、,中央部分宽且高,两侧狭且低,可以利用高差在两侧开高窗,这种模式后来被用于天主教堂,成为拜占庭建筑和早期基督教建筑典范。罗马凯旋门:古罗马纪念性建筑之一种,为炫耀对外战争的胜利而建的大门,常位于城市中心的交通要道上,中央有一个或三个券形门洞,上有大量雕刻装饰。罗马角斗场:角斗场起源于共和末期,也遍布各城市,平面是长圆形的,相当于两个剧场的观众席相对合一,它们专为野蛮的奴隶主和游氓们观看角斗而建,结合功能、结构与形式的统一,是现代体育建筑的原型。建筑十书:古罗马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学著作,全书十卷,内容有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
8、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产和使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等,此书提出建筑科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奠定了欧洲古典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罗马五柱式:塔斯干柱式,罗马多立克,罗马爱奥尼,罗马科林斯,混合柱式维特鲁威:古罗马奥古斯都大帝的军事工程师,其著作为建筑十书。奠定了欧洲古典建筑的科学体系。希腊十字式教堂:宣扬教徒之间亲密一致,需要突出纪念性的集中式集会空间,中央穹顶与它四面的筒形拱组成等臂十字,帆拱穹顶下的希腊十字,主要流行于希腊语区,东罗马帝国及拜占庭帝国的疆域,影响及周边正教国家和伊斯兰建筑拉丁十字教堂:宣扬宗教的神秘性,突出圣坛和幽暗神秘的
9、空间,拱券体系下的拉丁十字,源自巴西利卡,形如平放的十字架,主要流行于拉丁语区,西罗马帝国疆域,是后来天主教教廷所坚持的教堂建筑的标准型制。拜占庭建筑: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其建筑发展了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式型制,创造了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穹顶统帅下的集中式型制建筑,结构方式采用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装饰喜用马赛克、粉画等。帆拱:拜占庭建筑的穹顶技术和集中式型制是在波斯和西亚的经验上发展起来的,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罗曼建筑:又称罗马风建筑、仿罗马、伪罗马,是西欧1012世纪封建社会确定时期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建筑
10、风格,原意为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比萨斜塔:比赛主教堂的钟塔,罗马风建筑,建造时期便因地基关系有倾斜,从顶的悬垂直线距底脚4米余,故有斜塔之称。高55米,圆形直径大约16米。哥特教堂的彩色玻璃窗:西欧中世纪时期的哥特教堂几乎没有墙面而窗子很大,占满整个开间,是最适宜装饰的地方,工匠们受拜占庭教堂的玻璃马赛克的启发,用彩色玻璃在整个窗子上镶嵌一幅幅的图画,其做法是先用铁棂把窗子分隔成不大的格子,再用工字型截面的铅条在格子里盘成图画,彩色玻璃就镶在铅条之间。哥特式建筑:是罗曼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就是12世纪15世纪西欧主要以法国的城市主教堂为代表的哥特式建筑,以结构方式为标志,初成
11、于巴黎北区王室的圣德尼教堂,在夏特尔主教堂配套成型,成熟的代表是巴黎圣母院,最繁荣时期的作品有兰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到15世纪,各地、甚至西欧各国的哥特式教堂趋于一致,而且都被繁冗的装饰、花巧的结构和构造淹没。此种现象在英国称之为垂直式,在法国称之为辉煌式。骨架券:哥特建筑中的拱顶承重构件,拱顶分为承重部分和填充部分,这样大大减轻了拱顶的重量,节省了材料,减小了侧推力,骨架券使各种形状复杂的平面都可以用拱顶覆盖。飞扶壁:哥特建筑在结构上的一大创造。利用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起脚处向外伸出的半券形构件(称为飞券),将墙体所受到的拱顶侧推力传递到离墙体一定距离的墩柱上,使中厅的墙体所承受的荷载大大
12、减少。这种飞券和与之相连的墩柱称为飞扶壁。束柱:集束柱(Clustered:Pier):亦称集柱墩,或簇柱墩。罗马风建筑和哥特建筑中,支撑中厅和侧廊拱顶骨架券的柱子集合在一起,断面为方、圆及各种几何图形的重叠。这种柱子称为集束柱。透视门:在罗马风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建筑中,券形门洞在平面上呈外八字形,采用逐层向内凹入的带状装饰(罗马风时期经常是几何性图案,哥特时期往往是一串串的圣徒像)使学生而且厚重的砖石墙上的门洞不致显得笨重,这种门洞称为透视门。穆达迦风格:10世纪后,在西班牙的主教堂中,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形成了特殊的风格,称为穆达迦风格。主要特点是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和大面
13、积的几何图案或其它花纹。狮子院:位于西班牙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中两个主要院落之一,东西向,是后妃们居住的地方,比较奢华。柘榴院:位于西班牙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中两个主要院落之一,南北向,以举行朝觐仪式为主,比较肃穆。屏风式立面:15世纪下半叶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豪华府邸大多是临街建造的四合院,三层,平面趋向紧凑、整齐没有轴线,内院四周不分主次。外形上只突出一个临街的矩形正装门面,上下左右斩截干净,窗子排列整齐,冠戴檐口挑出深远,同整个立面的高度大致成柱式的比例。由于追求立面形式,同内部房间不协调,得名为屏风式立面。典型实例如美狄厅府邸。帕拉第奥母题: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帕拉第奥在设计维晋察巴西利
14、卡时为克服开间与柱式比例不符的矛盾,成功地创造的一种券柱式。具体做法是:在母间中央按适当比例发券,券脚落在两棵小柱子上,上面架额枋,小额枋之上再开一个圆洞。这样把一个开间变成了三个小开间。实部与虚部均衡,方与圆对比丰富。整体以方为主,开间中以圆券为主。不柱子在进深方向成双,与大柱子均衡。由于构图比例匀称、细部丰富、条理性强,同时由于在尺度上有两个层次,适应性强,后来从者甚多。西班牙大台阶:位于意大利罗马城,东面(上面)是三位一体教堂,西面(下面)是西班牙广场,平面呈花瓶形,布局时分时合,巧妙地把两个不同标高轴线不一的广场统一起来,成为平面展开的城市景观中富于动感的竖向变化,表现出巴洛克灵活自由
15、的设计手法。山顶教堂的钟塔和方尖碑则构成这一竖向构图的视觉终点。建筑师是斯帕奇,建造时间17231726年。手法主义(Mannerism):也称为矫饰主义,指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古典建筑精神的复兴逐渐蜕化为对古典建筑样式的兴趣,并表现为三个趋向:其一,把古典样式规范化,以多种样式的公约数来寻求少数几种形式;其十,丰富和扩大古典样式形态;其三,有意地否定古典样式的形态和规则,通过自由造型,寻求新遁形倾向巴洛克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晚期出现的形式主义倾向中追求新颖尖巧被称为“手法主义”的延续,其特点是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充满装饰,色彩鲜丽;追求新奇,创造前所未有的建筑形象和手段,
16、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者波折流转,或者骚乱冲突,打破建筑、雕刻、绘画的界限,使之相互渗透,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结合,取得反常的幻觉效果;趋向自然,在城外兴建别墅,园林艺术有所发展,在城里新建开敞的广场,建筑渐渐的开敞并在装饰中增加了自然题材;城市和建筑,常有庄重、刚劲有力、又充满欢乐的气氛,是手法主义的发展。古典主义建筑:与意大利巴洛克建筑大致同时而略晚,17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成了欧洲建筑的主流,古典主义建筑是法国绝对君权时的宫廷建筑潮流,讲求理性,讲求清晰和稳定,但在17世纪后半叶,鼎盛的古典主义建筑也汲取了许多巴洛克艺术理念和手法。洛可可:17世纪末,18世纪初,出现在法国
17、的建筑风格,其主要表现在室内,与巴洛克建筑不同,洛可可风格在室内排斥一切建筑母题,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爱用娇艳的颜色,如嫩绿、粉红、猩红等。喜爱闪光的色泽。门窗的上槛,镜子和框边线脚等等的上下沿尽量避免用水平的直线,而用多变的曲线,并且常常被装饰打断。洛可可的装饰吗,总体上说是格调不高的,这是行将没落的贵族社会孱弱萎缩的反映,它同时也是对古典主义的过于威严排场和巴洛克风格的过于夸张恣肆的逆反。它转向自然化和生活化。山花:数寄屋:草庵风的茶室盛行之后,日本出现了一种田舍风格的住宅,模仿茶室,称为数寄屋。数寄屋木材常常涂成黝黑色,障壁上画水墨画。鸟居:日本崇奉各种神灵的建筑物称为神社。在神社
18、圣地的大道上或木栅上,往往有一种牌楼式的门,称为鸟居。形式是:一对立柱,上面架一根横梁,两端挑出;横梁下有一根枋子,两端插入柱身,也有在外侧伸出的,构件关系明确,比例和谐。天守阁姬路城:枯山水:从14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日本写意园林兴盛。最纯净的形态是“枯山水”。用写意的办法在面积不大的小院子中,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植物以蕨类和青苔为主,植少量自然而优美的矮树,以保持适当尺度。最典型的枯山水是京都龙安寺方丈南庭和大仙院方丈北、东庭。邦克楼:克尔白:钟乳体:叠涩斜向砌拱,在拱顶的锯齿形牙子上凿凹坑。伊旺:伊斯兰建筑正面中段的檐部升高,设通高凹龛,凹龛内做上钟乳体、凹龛上部为拱顶、深
19、处是门洞。人像柱:罗马输水道:仰光大金塔:鼓形座:帐篷顶:锤式屋架:造替制:窣堵坡:印度古代半球形的佛教建筑物,主要是埋葬佛陀或圣徒骸骨和供奉信徒们苦修的僧院,脱胎于北方古代竹编抹泥的近半球形住宅。最大的在桑契,窣堵坡的半球形象征天宇,顶上相轮华盖的轴便是天宇的轴,所以窣堵坡是佛的象征。孟莎式屋顶:由法国建筑师孟莎在设计的建筑中经常采用而得名。是一种方底两折式屋顶,下部很陡,而上部坡度突然转折变得很平缓,甚至做成小平顶,使内部空间好用。是17世纪法国独特的屋顶形式。都铎风格:16世纪上半叶英国都铎王朝的建筑风格混合了中世纪和欧洲大陆文艺复兴的手法,得名为都铎风格。16世纪上半叶,在尼德兰影响下
20、,爱用红砖建造,砌体的灰缝很厚,腰线、券脚、过梁、柱式的因素还不多,而且处理的相当自由随意。银匠式:15世纪下半叶和16世纪,西班牙建筑风格,主要在世俗建筑中,将阿拉伯的伊斯兰建筑装饰手法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柱式细部相结合,形成西班牙独特的建筑装饰风格,名为“银”,因为它们像金银细工那样精巧繁密。超级巴洛克:西班牙是耶稣教团的老巢,天主教堂建筑中流行巴洛克式,而且怪诞堆砌,称为“超级巴洛克”帕拉第奥主义(Palladianism):18世纪上半叶和中叶,英国庄园府邸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追随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帕拉第奥唯理主义建筑思想,遵守帕拉第奥的柱式规范和构图原则,平同追求对称,称为帕拉第奥主义。典型府邸是坎德莱斯顿府邸,典型公共建筑是牛津累得克里夫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