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平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它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这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平行四边形的图案,还包括其性质在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实际应用.
本节课既是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坚实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还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另外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移、旋转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能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探索、体验数学思维规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初步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学生亲自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探索成功后的快乐.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平移、旋转的图形变换思想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在教法上体现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实现认识上与态度上的跨越;在学法上突出学生的“探索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利用多媒体、自制教具、探究活动记录卡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实效性.
三、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出示图片,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引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实践探究感悟新知
活动一:拼图游戏
问题1:你能利用手中两张全等的三角形纸板拼出四边形吗?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留意观察,请学生将拼出的6种形状不同的四边形展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学生在拼图活动中可以获得丰富的感知、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
问题2:黑板上展示的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对黑板上拼出的四边形进行识别.教师强调定义的两方面作用:一是可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二是平行四边形具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性质.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概念本质的理解.渗透类比思想.]
活动二: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求证:∠A= ∠C ,∠B=∠D ,AB=CD ,BC=AD
总结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设计意图:在探究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活动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由此达到数学教学的新境界——提升思维品质,形成数学素养.]
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已知:E,F分别是 ABCD的边AD,BC上的点,且AF//CE
求证:DE=BF; BAF= DCE
课堂小结
以师生共同小结的方式进行
1.知识再现
2.方法总结: 解决四边形问题的方法;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方法.
3.思想提炼: 转化、类比、抽象、概括.
[设计意图:这是一次知识与情感的交流,浓缩知识要点,突出内容本质,渗透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对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能够促进理解,提高认识水平,从而促进数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进行知识构建,实现良性循环.]
作业布置
已知任意三点A、B、C是否存在点D,使得这4个点顺次连结成平行四边形.如存在,请你做出平行四边形;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本题学生可以经历二次开放、二次分类,会充分感受到问题蕴涵的巨大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