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节 足踝部损伤患者护理牵引一、 评估l 全身评估1、 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血生化、出凝血时间、肝功能等)。2、 评估患者的一般资料、现病史、有无外伤史、过敏史。有无冠心病、糖尿病等全身疾病。l 专科评估1、 评估患者足踝部受伤的情况,如皮肤的完整性、出血、污染程度以及有无畸形等。2、 评估患肢血循环情况:患者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肿胀的程度、毛细血管反应、动脉搏动情况等。3、 评估患肢的感觉、运动情况,了解足踝以外身体其他部位有无损伤。4、 评估患者疼痛部位、程度、性质。5、 评估有无并发症:出血、感染、骨筋膜间室综合症等。l 心理社会支持评估1、 评估患者(家属)心
2、理状态、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患者(家属)对该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二、 术前或手术护理l 常规护理1、 骨折时患肢抬高,制动。2、 如有开放性骨折,用消毒纱布遮盖伤口,若有继续渗血时,应立即报告医师或压迫止血,必要时上止血带止血。3、 踝部扭伤立即冷敷,局部禁用如活络油”活血药物。48h后可局部理疗。4、 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摆放舒适的位置,可变动。l 心理护理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 说明手术的重要性,指导术前、术后配合知识。3、 调整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期望值。4、 耐心解答问题,消除不良心理。5、 在患者入院时向患者热情的详细介绍医疗环境及医护人员以取得患者的信任,
3、同时向患者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使其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l 疼痛护理1、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节律性、程度以及疼痛发作时的伴随症状。2、 指导患者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放松技巧(创伤早期48h内禁止热敷)3、 必要时遵医嘱予镇痛剂。l 生活护理l 牵引、理疗、封闭等、l 术前准备1、 解释手术的方式、麻醉方式、手术前后配合事项及目的、术后常见不适的预防及护理。2、 牵引、理疗、封闭等、l 送手术1、 核对姓名、病历、物品。2、 测量生命体征,更衣,取下佩戴饰品、活动义齿,留置尿管。3、 确认患者已禁食、禁饮;女性患者有无月经来潮。4、 检查各种检验结果、手术同意书是否齐全。5、 肌内注射术前针。l
4、 接手术1、 了解术中情况,手术方式,麻醉方式。2、 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低流量吸氧;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3、 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4、 如有引流管予,妥善固定,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离心方向挤压引流管。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质。5、 观察患肢血循环情况: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肿胀的程度、毛细血管反应、动脉搏动情况等。6、 观察患肢的感觉,运动情况。7、 观察患者疼痛部位、程度、性质。区分伤口痛还是敷料包扎过紧引起的疼痛。8、 予去枕平卧6H,每2H翻身、拍背。三、 术后护理l 常规护理1、 监测生命体征。2、 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管的量、颜色
5、、性质,是否有活动性出血。3、 饮食:禁食6H后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术后第一天予高热量、高纤维、粗纤维、易消化的饮食。l 专科护理1、 体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摆放舒适的位置,可经常变动。2、 病情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密切观察患肢血循环情况、感觉、活动恢复情况。3、 石膏护理:保持有效固定,观察有无过松或过紧、发生张力性水泡时,可用酒精湿敷,每天2次。l 疼痛护理1、 避免引起疼痛加重的因素,如体位不当、固定过紧、伤肢的位置、角度异常、操作频繁等。2、 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如患者教育、物理治疗(如冷敷等)、心理疏导、音乐疗法、分散
6、注意力等。 3、 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l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1、 出血:观察伤口敷料、引流情况,给予患肢制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2、 感染:观察体温变化、伤口情况,按医嘱予抗感染治疗。3、 骨筋膜间室综合症:观察患肢颜色、皮温、感觉、活动情况,留意有无肿胀、动脉搏及疼痛情况。避免外敷料包扎过紧。l 健康宣教1、 术后疼痛症状加重或感觉、运动异常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l 功能锻炼1、 手术24H后,可离床活动。使用辅助行走的器具时,注意安全。2、 去除石膏后应主动活动关节,如背伸、趾屈、内外翻的主动和被动锻炼等。四、 出院指导l 用药指导1、 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消肿、止痛等药物,以及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宣教。l 活动指导1、按创伤的部位、性质及手术方式进行活动指导。2、伤口拆线72H后可洗澡。l 随诊指导1、术后一个月内返院复查,若伤口出现红、肿、热、痛渗液等不适可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