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课对于一节课优劣的评价,不同时期其标准不尽相同。置身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我们不断反思并大胆扬弃传统的课堂评价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支撑,去努力践行新课改环境下的优质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新的课堂教学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建立联系;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那么,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呢?一、 上好一节课要求教师坚持科学的教学思想。这就是: 坚持育人为本
2、的思想。即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宗旨的思想; 坚持德育为核心的思想。即要紧紧抓住学习内容中的德育成分,坚持寓德于教的思想;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即要使各类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思想; 坚持因材施教的思想。即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才能、特长、兴趣和性格特点进行教学的思想。二、 上好一节课要求教师科学设计教学目标。这就是: 反映教学大纲要求。即要准确理解教学大纲,注重教学的教育性,关注学生的参与、交往、思维与学习达成状态。 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即要充分了解学生,注意学生各方面的特点,使教学实际与学生实际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体现于教学过程中。即要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3、,并清晰地体现于教学全过程中。三、 上好一节课要求教师科学处理教学内容。这就是: 教学内容要科学准确。即能准确地把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基础理论扎实,学科知识丰富,无科学性错误。 教学内容要处理得当。即对教材进行加工、整理,做到抓住重点,揭示本质,祥略得当,不生搬硬套教材。 处理教学内容要熟练自如。即对所涉及的教材内容运用自如,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不照本宣科。四、 上好一节课要求教师科学设计教学环节。这就是: 教学环节要灵活多样,形式多变,适应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需要,紧紧扣住每个环节,促使课堂质量的最佳形成。 教学环节运用自如,自然得体,恰倒好处,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保证课堂
4、的效果、效率与效应。 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点拨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会学习。五、 上好一节课要求教师科学运用教学方法。这就是: 教学方法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即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执教,循环渐进。要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教学方式的个性化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要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即要运用引导讨论和有效的提问技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创新、实践。 教学方法要具有较强的通俗性。即要力争使内容的讲授和学法指导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易被学生接受。 教学方法要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即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有异议、“走弯路”、“犯错误”。 教学方法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即要使学生学习愉快、轻松、有序、和谐;学生爱学、善学、乐学、会学。六、 上好一节课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是: 课堂实现教学目标。即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使教学目标在学生身上得以最佳实现。 课堂实现学法指导。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课堂促进能力发展。即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卓有成效地实现了学生“求知”与“做人”目标的和谐、学生“成长”与“成绩”目标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