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株洲县五中2013级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学案 编号: 12 我有一个梦想学案编撰人:张国华 审核人:张红桔 上课时间: 年 月一、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3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三、学习指导1.人物简介马丁路德金(英语: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1948年大学毕业。1948年到1951年间,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1963
2、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被人刺杀,年仅39岁。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2背景简介 50年代的美国南部,好像一座对付“解放了的”黑人的监狱。而阿拉巴马州又是种族歧视最为猖獗的一个州,在这里,黑人的选举权力受到野蛮剥夺和限制,骇人听闻的迫害黑人的私刑暴行不断发生,种族隔离制度使黑人不能与白人同校,不能在同一个教堂做礼拜,不准进入为白人开设的旅馆、客栈、饭馆和娱乐场所
3、,连公共汽车站上也树立了栅栏,规定白人黑人分别上车。四、学习任务(一)知识积累 1正音正字镣铐( )( ) 侈( )谈 缔( )造 戳( )子 蜕( )变蜿蜒( )( ) 匿( )迹2解释词语骇人听闻:义愤填膺:安之若素:不言而喻:(二)文本探究一、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讨论以下问题: (1)“伟大的美国人”是指谁?(2)什么是解放黑奴宣言?(3)本段落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二、诵读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你会发现这篇演讲辞激情澎湃、文质兼美,作者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呢?三、课堂练习 1联系上下文,研读以下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张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2)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这里的“秋天”与“酷暑”分别指什么?)(3)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身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这个信念”具体指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 2书中用了排比的手法,选择一处自已喜欢的,对它进行简评,并仿照此处的排比格式写一段话。 3演讲辞特点总结五、拓展延伸见学海导航P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