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如何计算生长期?
《数学》第六册21页的思考题如下:
如何引导学生计算生长期呢?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削减难度,铺垫凸显。
补充例题:因为服务“中考”,本周双休日(6月13、14日)上课,6月15至17日也正常上课,6月18、19日两天调休。从6月8日到6月17日,一共上了多少天课?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尝试计算方法,后进行全班交流。
解法一:掐指头数一数,从6月8日到6月17日,一共上了10天课。
解法二:17-8+1=10(天),从6月1日到17日,一共17天。从6月1日到8日,一共8天。而8日这一天也应算在上课的天数中。所以,列算式为17-8+1。
解法三:17-7=10(天),从6月1日到17日,一共17天,6月8日之前,已经过去了7天。所以,求上课的天数,列算式为17-7。
交流讨论后,学生普遍选择了第三种解法。通过以上例题的铺垫,凸显了“如何计算月中到月尾经过天数”这一教学重点。
二、列表呈现,分段突破。
如何计算跨度较大的经过时间呢?显然,首先要弄清到底经过了哪几个月?然后,弄清各个月中经过了多少天,最后,相加即可求出“经过的天数”。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从5月5日到10月16日,水稻的生长期是多少天?”(向学生说清楚算两头)
五 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 )
30
31
31
30
16
因为,五月是大月,所以,从5月5日到5月31日,经过了31-4=27天。然后,再将各个月的天数相加即可求出共经过了多少天。
经过上述两步的教学,一是分散和突破了难点,二是使学生掌握了一般的方法和技巧,教学效果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