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生活的情绪气氛和教养方式决定了人类的儿女是否将从一个个体的婴儿发展到一个社会化的成人,或者是否他将保留一定程度的婴儿的不成熟性,这将阻止他与更大的社会结合。因此,适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健康的家庭氛围为幼儿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基本概念(一)家庭教育方式定义与分类1、定义: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
2、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2、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二)幼儿心理健康定义与特点1、定义: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
3、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引用百度百科)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2、特点:(1)自我中心主义理智的自我中心和社会的自我中心.同时也表现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皮亚杰指出:活动缺乏协调、主客体没有分化是心理上的自我中心状态的根源.儿童理智上的和社会的自我中心都是随着动作的逐渐协调而消逝的(2)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幼儿在心理发展上是个自我中心时期,三岁就可表
4、现出独立愿望。虽然他们本领不大,但往往这要自己来、那要自己干,显得不太听话了。其实,这正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明显标志,是独立性开始发展的表现。有人称这时为孩子的“第一个反抗期” 所以,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因势利导,切不可违背规律是要治服孩子的“强劲”。二、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一)方式1、溺爱型(1)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性格父母事事顺从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动手,容易养成孩子任性、懒惰的性格。父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溺爱孩子,而不去教孩子如何理解爱与培养孩子对其他人的爱,会使孩子不自觉地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只为自己考虑的习惯,认为
5、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会认为规矩都是为别人制定的,与他们无关,使孩子渐渐成为一个自私、狭隘的人。例如:多多在家的地位总是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俨然成了家里的小皇帝,父母溺爱,好吃的都是他一个人享用,别人不许碰,不许吃,造成了他在幼儿园也是如此,只要他想玩的玩具,无论谁玩着都必须给他,不给就哭闹。(2)使孩子缺乏自信父母的过分溺爱,会使孩子习惯于依靠父母生活,没有自己的主意、见地,往往缺乏自信心,也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人、对事应有的责任心。例如:宝宝的父母是中年得子,对于这个迟来的小生命他们是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宝宝照顾的无微不至,长时间对孩子溺爱,造成
6、了他缺乏自信等问题。如宝宝是我们班很聪明的孩子,每次做排序练习时,他总是第一个排好,但是不敢举手说,不敢到前面来给大家做展示。(3)削弱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会有很强的优越感,常常眼高手低,不善于与人相处,而当他们看到别人的进步时,又很容易产生怨恨与沮丧的情绪。 例如:青青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子,三岁半就认识了上千个字,父母对于孩子这一长处十分欢喜,对青青的要求总是无条件的满足,造成了青青总是比别人优越的感觉,而且不会和别人交往,只要有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哭闹。如,在玩具时间,只要是他想玩的玩具,他就抢,甚至动手打小朋友,不会和小朋友商量或者一起玩玩具。(4)溺爱会让孩子变得无情一位教
7、育家说过:“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肯把心灵献一点儿给别人。”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会让孩子不知道自己也应关心别人,缺乏同情心和自控能力。例如:依依在我们班家庭条件算是比较不错的了,所以只要是依依想要的他们总是满足,时间久了,依依认为父母这样是应该的,别人对他好也是应该的,如,他的水杯掉了家家帮他捡了起来,但是家家的水杯掉了,他不会帮助家家捡起来。2、放任自流型处于放任自流型的幼儿做事散漫、无目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由于家长对幼儿的态度是树大自然直任其随意发展,缺乏对幼儿的了解,不知道事情的好坏对错,形成做事盲目、草率、态度任性、固执的个性,不利于其今后的发展,而家长
8、更不应该将教育幼儿的责任完全推卸给老师,因为教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因素也是多元化的,我们应该意识到忽略了家庭教育的家长是不称职的家长、缺家庭教育的幼儿则是不健全的幼儿。例如:嘟嘟在我们班就是个小自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经过和家长的沟通,我们发现嘟嘟的家长对嘟嘟的教育是放任自流。3、专制型对于那些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多数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学子;有的家长认为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才,这些都是专制型的教育方式,这样的家长常常只注意幼儿的短处,看不到其优点和进步,家长和幼儿的关系紧张、疏远,给幼儿的身心成长带来许多阴影和不利的影响,幼儿表现的个性心理特征异于他人:被动、胆
9、怯、消极、依赖或者执拗、冷酷无情、对同伴态度粗暴,有的还养成了撒谎的坏习气。例如:小宇的爸爸对小宇的要求特别高,每天放学的时候都会和我说上几句,问问孩子一天的表现,也总是和我说:“您一定要管他,不听话就打,在家不听话我就打他。”听到这里我明白了为什么小宇在幼儿园总是动手打人了。4、忽冷忽热型 如果态度不一致,忽冷忽热的,易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遇事举棋不定,缺乏判断力,情绪也不够稳定,孩子还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家长随心所欲,感情用事,对孩子没有一贯一致的要求,昨天还要求孩子在饭桌上要用汤匙喝牛奶,而今天就因时间关系塞给孩子一瓶带吸管的牛奶,孩子明天又当如何?例如:妞妞最近总是爱哭,有事没事都哭一
10、会,令我和两外两位老师束手无策,经过和家长谈话,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原来妞妞的父母都是高三毕业班的课任教师,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只能挤出时间陪妞妞玩,一旦忙上了,就照顾不了妞妞,妞妞感觉父母这样对她忽冷忽热的没有安全感,造成了妞妞情绪波动较大。5、民主型 就是说家长在家庭中,跟孩子是一种很亲近的、很民主的关系。有了这种氛围的家庭生活,这个孩子到幼儿园以后往往表现得比较热情、积极乐观,愿意与人接触。因为他在民主氛围当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样,到了幼儿园以后,他能很快融入集体。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融洽,感情亲密,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对孩子爱而不娇,对其活动既加以保护又给他一定的锻炼机会;满足其要
11、求时又在某种程序上加以控制或制止。(二)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1、 尊重、信任幼儿,并积极引导其健康发展。尊重、信任孩子,往往性格活泼开朗、刚毅、直率,具有自信心和自制力,能表现出较高的道德情操和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例如: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为孩子做好了他们认为应该的一切。但是我们班家家的妈妈就不会这个样子,他十分信任家家,并经常鼓励家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鼓励家家自己背书包,鼓励家家自己上下楼梯等。家家妈妈经常这样鼓励家家,使得家家在集体活动中总是积极乐观,愿意帮助其他小朋友,有一定的自理能力。2、 针对幼儿特点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例如:多多是我们班的小天才
12、,他对语言十分敏感,多多的父母针对他这一特长,为多多播放英语动画片学习英语,现如今多多又对法语感兴趣,针对这一情况,多多妈妈为他报了法语兴趣班。3、 全面关心幼儿,所谓教育型是一种比较理智、比较科学。例如:湉湉刚来幼儿园的时候能力就特别的强,通过与湉湉妈妈的谈话,我们了解到湉湉的妈妈对湉湉的教育是分区域的,有生活自理能力,有认知能力,有人际交往能力等比较全面而且科学。所以湉湉一到我们班就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喜爱。4、 对幼儿爱而不娇,严而不任,对其活动既加以保护又给他一定的锻炼机会,满足其要求时又在某种程度上加以控制或禁止。例如:体育活动时虎虎出了好多汗,我帮他脱衣服时无意间看到他背上有一道伤痕
13、。可把我吓坏了,连忙问他?而虎虎满不在乎的回答到:从桌子上摔下来弄的。听了这话,尤其看到他说话时那种无所谓的表情,我心里一阵心痛。晚上离园时,我和虎虎的家长进行沟通。劝道家长不要让孩子做危险的动作,不要在危险的地方玩耍 。虎虎的妈妈和我们说,必要的锻炼是应该的,虎虎是男孩子他有探险的需求,作为家长要配合孩子,我们很爱他,但是不能剥夺孩子探险求知的需求。当然,如果太危险的活动,我们会阻止他的。男孩子身上有一点小伤不是什么大事,请您放心。通过这次谈话,我感受颇深,是啊,我们对孩子要爱而不骄,既要满足孩子锻炼的需求,有要对其进行一定的保护。三、家庭教育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方法:(一)提高对幼儿心理健
14、康问题的认识: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把幼儿养得没病没灾,教会幼儿学习,那么父母的责任就尽到了,但这却是极其错误的思想。只有在心理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上有所作为。在这点上,家长必须树立以下观念:1、心理健康等同于身体健康: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优于身体健康的发展,它与身体健康一起构成了幼儿健康成长的两翼。2、心理健康问题其实离幼儿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它可能就在你自己幼儿身上,也有可能在其他幼儿身上,可能在一个幼儿身上,也可能在一群幼儿身上。 (二)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决定条件,许多幼儿的病态心理和不良行为是由于生活环境不良或太单调乏味所致。“孟母三迁”的
15、典故即说明了社会生活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大影响。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又缺乏判断力,难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们应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环境。而宽松、民主的家庭生活环境,其中充满了爱,形成了和谐、温馨的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则能得到充分发挥。家长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1、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特别是夫妻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至关重要: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即使父母之间发生矛盾,双方也应该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妥善处理,而不能当着幼儿的面大吵大闹,拳脚相加,用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 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16、父母要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善于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观察幼儿的需要,用一颗幼儿般的心去进行亲子间的交往。父母既是幼儿的养育者,又是幼儿的朋友,应与幼儿做到情感上的交融,使幼儿乐于亲近,并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名成员,受到了家人的爱和重视。这种宽松、和睦的家庭氛围能使幼儿积极发(三)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幼儿:1、家长在教育幼儿要尊重父母的同时,父母也要尊重幼儿,应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2、在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平和、亲切,不应粗暴地训斥幼儿。即使在幼儿做错了事的时候,也要晓之以理,循循善诱,以维护幼儿的自尊心。3、家长还可以让幼儿平等地参与家庭事务及活动,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对幼儿的
17、正确思想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四)注重家园合作,协同育人:对幼儿而言,进入幼儿园是其由家庭走向集体、走向社会的开始。由于环境的变化,幼儿会出现哭闹、焦虑、害怕、不肯入园等现象,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有可能造成其心理障碍。家长应和幼儿园教师相互沟通,使教师和家长形成教育合力,以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幼儿逐渐熟悉,乐于接受新环境。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又有利于幼儿园和家长双方及早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防患于未然。(五)家长必须掌握教育幼儿的知识:家长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教育幼儿,可以克服家庭教育的盲目性。这样不仅能使幼儿减少心理问题,即使是他们有了心理问题,由于家长有了这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质和优良的素质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为了幼儿的健康发展,为了家庭的幸福美满,父母应努力追求合理、积极的教养态度,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