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你的得分: 100.0
完成日期:2015年12月03日 11点32分
说明: 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6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 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 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
D. 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 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
A. 供给的增加
B. 供给的下降
C. 需求的增加
D. 需求的下降
3. 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
A. 工资率
B. 生产技术
C. 货币资本规模
D. 企业的性质
4.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将使( )
A. 劳动供给增加
B. 劳动供给减少
C. 劳动需求增加
D. 劳动需求减少
5. 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收入效应
B. 替代效应
C. 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D.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6. 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
A. 无弹性
B. 单位弹性
C. 缺乏弹性
D. 富有弹性
7. 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
A. 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 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
C. 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 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
8. 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 )
A. 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
B. 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C. 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消人力资本存量
D. 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
9. 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
A. 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 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
C. 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 培训教材费用
10. 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
A.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
11. 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最优分配的做法是( )
A. 低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B. 高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C. 高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低的工资率
D. 低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高的工资率
12. 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 )
A. 劳动数量的增加
B. 劳动时间的延长
C. 劳动需要特定的知识技能
D. 劳动条件的改善
13. 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
A.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B. 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
C. 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
D. 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
14. 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 )
A. 带薪休假
B. 免费工作午餐
C. 折价优惠商品
D. 失业保险
15. 如果某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或行业卖方垄断,则( )
A. 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减少
B. 该地区或行业工资率低于市场均衡工资率
C. 该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增加
D. 该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
16. 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 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 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C. 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不变
D. 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17. 效率合约是指( )
A. 工会效率最大化
B. 用人单位效率最大化
C. 用人单位的等利润曲线与工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些点
D. 工人效率最大化
18. 从总供给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成因的通货膨胀类型是( )
A.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C. 结构调整型通货膨胀
D. 惯性通货膨胀
19. 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所以总供给等于( )
A.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总额
B.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储蓄总额
C.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消费减去储蓄的余额
D.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消费加上储蓄的总额
20. 一般认为,充分就业的数量标准是失业率控制在( )
A. 0—1%之间
B. 3—5%之间
C. 8—10%之间
D. 10—15%之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2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
A. 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的
B. 劳动力形成周期长,在现代社会至少需要16年
C. 劳动力不能储存
D. 必须保证劳动力维持生命的最起码的收入或物质生活条件
E. 劳动力具有生命周期和生理间歇周期
2. 等成本线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其斜率( )
A. 等于零
B. 为正值
C. 为负值
D. 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E. 取决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情况
3. 劳动力市场的一般性属性有( )
A. 通过对立的两个主体——劳动者个体与企业之间的交换行为形成新的生产力
B. 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是一种等价交换行为
C. 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形成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
D. 通过交换实现了高效的生产要素的结合
E. 通过劳动力市场调节了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4. 内部劳动力市场有利于降低雇用调整的成本,雇用调整对策的具体形式有( )
A. 存货调整
B. 商品数量调整
C. 商品价格调整
D. 变更劳动关系调整
E. 劳动投入量调整
5. 劳动经济学家把引起补偿性工资差别的非工资性因素归纳为( )
A. 恶劣的劳动条件与伤害危险
B. 职业的社会声望与社会评价
C. 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
D. 劳动的时间长度
E. 劳动的数量与质量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 5.0 分,共20.0分。
1. 效率工资能促进员工努力工作,是一种适用于所有企业的工资制度。()
2. 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越大,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越大。
3.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起相反作用。()
4. 收入差距越小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