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复习笔记重点归纳.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5882407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复习笔记重点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1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复习笔记重点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复习笔记(重点归纳) 第一章 社会工作目的、对象及领域 第一节 社会工作含义与特点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含义;是在一定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依照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办法协助有困难人或群体走出困境职业活动。 (二)国内对社会工作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特点(一)职业助人活动(二)注重专业价值(三)强调专业办法(四)注重实践(五)双方合伙(六)多方协同 第二节 社会工作目的及功能 一、社会工作目的 (一)服务对象层面目的1、解救危难2、缓和困难3、增进发展 (二)社会层面目的1、解决社会问题2、增进社会公正 二、社会工作功能 (一)功能含义与类型1、什么是功能:功能是指在一种系统中某个某些所发挥作用,即某一某些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她某些所发挥影响2功能基本类型:正功能和负功能 (二)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功能1、增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2、增进人与社会互相适应 (三)社会工作对社会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2、增进社会和谐 第三节 社会工作对象及要素 一、社会工作对象 (一)社会工作基本对象1孤儿、无依无靠老人和残疾人。2精神病患者3、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 (二)社会工作对象扩大 二、社会工作要素 (一)服务对象(二)社会工作者(三)社会工作价值观(四)专业助人办法(五)助人活动 第四节 社会工作重要领域(一)小朋友及青少年服务(二)老年人社会服务(三)妇女社会服务(四)康复服务(五)社会救济(六)就业服务(七)心理健康服务(八)家庭服务(九)医疗社会工作(十)学校社会工作(十一)矫治服务(十二)城乡社区发展(十三)军对社会工作(十四)公司社会工作 第五节 社会工作者重要角色 一、社会工作者角色(一)直接服务角色1服务提供者2支持者3倡导者(二)间接服务角色1管理者2资源筹措者3政策影响人4研究者 二、社会工作者知识基本 (一)理论知识(二)政策知识(三)技术知识(四)文化知识 三、社会工作者能力规定(一)技术能力(二)文化能力(三)心理素质(四)持续学习能力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第一节 文化老式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影响 一、西方老式文化和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影响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统文化和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影响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内涵和体系 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内涵 (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社会工作者长期奉行和尊守一整套指引期实践原则和理念 (二)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专业价值观1、服务大众2、践行社会公正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尊严和价值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重要性5、待人真诚和守信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三)社会工作价值观操作原则1、对服务对象接纳2、对服务对象尊重与包容3、注重个别化原则4、自我决定与知情批准5、强调为服务对象保密 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内容(一)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看法(二)社会工作者对专业实践看法(三)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看法(四)社会工作者对公共福利发展看法(五)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看法 三、国内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价值观1、以人为本,回应需要2、注重和谐,增进发展3、平等待人,注重参加4、道德与责任并举5、个人潜能提高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第三节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含义和重要内容 (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含义:一整套指引从事该专业工作人员对的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防止道德风险行为规范。 (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重要内容 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伦理责任,涉及对服务对象定义,自我决定,知情批准,实践能力,文化能力,利益冲突,隐私和保密等。 2、社会工作者对同事伦理责任:尊重,保密,合伙,征询,服务转价等。 3、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伦理责任:督导和辅导,教诲和培训,服务对象档案管理,服务对象转价,行政务理等 4、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伦理责任:实践能力,个人道德规定等 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责任:专业完整性,评估和研究等方面规定 6、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伦理责任:社会福利,公众参加,公共紧急事件,社会行动等方面规定 二、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伦理决定 (一)社会工作实践和伦理决定关系 (二)社会工作实践中面临伦理困境和伦理决定:1尊重受助者尊严和独特性2努力促成受助者自我决定 (三)社会工作实践中伦理困境及其解决普通环节。困境:1保密问题2、人情与法制及规定冲突问题3、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矛盾4、社会工作者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社会责任之间冲突5、自我决定原则和家长制 解决环节:1结识案件伦理问题2、清晰辨认任何个人、团队或组织影响伦理决定境况 伦理决定普通环节:1、结识案件伦理问题,涉及分析社会工作者自身价值观、责任和义务2、清晰辨认任何个人、团队可若组织影响伦理决定境况。3、对的结识伦理活动各个过程及参加人,分析也许存在利益和风险4、进一步理解支持或反对作出关于伦理决定理由5、与同事和恰当专家进行征询6、作出伦理决定并记录决定过程7、监督和评估伦理决定 第四节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 一、伦理守则内涵:专业范畴内价值观和道德约束,涉及:保密性、隐私、服务对象自我决定、对机构忠诚等。 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内容:世界各国1、尊重受助者利益2、严守受助者密秘3、公平服务大众4、注重同僚工作5、恪守公私界限6维护社会正义7、信守机构政策8充实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9、增进专业发展10、约束不当行为11、增进共公福利12、共同执行守则 国内:应包括社会工作者和行为和态度及对受助对象、对同事、对专业、对机构和对社会道德责任。 伦理守则建设应注重三原则:1现实需要和将来发展相结合2本土社会伦理实践与国际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则相结合3专业实践与政治实践互不冲突 在国内,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内容1、以人为本,服务社会2、协助政府,为民排忧解难3、依法行政,公正无私4坚持普遍和个别相结合5坚持倾听沟通,有效缓和矛盾,增进社会和谐6、工作中同事之间密切配合互相支持7坚持政策与管理理性原则,注重服务中人情味8、平衡个人利益,满足与社会发展规定之间差别 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 人类行为 一、人类需要层次和类型 (一)人类需要含义: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反映,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稳定规定,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必要条件。 (二)人类需要层次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或称低档生理性和高档社会性需要2、阿尔德弗尔ERG理论三种需要:生存、关系、成长3莫瑞需要理论:生理性需要和心理性需要 (三)人类需要类型 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来源划分)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需要对象划分) 3、间接需要和直接需要(对需要迫切限度) 二、人类行为类型和特点 (一)人类行为含义:广义——是由客观刺激通过人心理活动而引起内部与外部反映。狭意——指外显行为 (二)人类行为类型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2、新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 (三)人类行为特点1、适应性、2、多样性3、动态性4、指向性5、可控性6、发展性 (四)影响人类行为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第二节 社会环境 一、社会环境含义和特点 (一)含义:是指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互相作用社会系统。涉及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 (二)特点:1、多样性2、复杂性3、定性4、变化性 二、社会环境重要构成要素 (一)家庭1、娇纵型2、支配型3、专制型4、放任型5、冲突型6民主型 (二)朋辈群体: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人所构成一种非正式群体 (三)学校1、长期系统正规教诲2、特定社会价值规范 (四)工作单位1、使个人学习专门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2、指引个人建立各种社会关系,对的调适自我,以适应相应工作需求与社会需求。 (五)社区1、某些成员具备共同特性2、成员这间存在复杂社会关系3自身是一种社会组织对成员行为有约束性4成员对社区具备认同感必归属感 (六)文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总称 (七)大众传媒 三、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关系 1、人类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4、人类行为可以改为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互相影响 第三节 人生发展阶段重要特性及其面临重要问题 一、婴幼儿阶段:出生至3周岁。身高体重大脑发育迅速;从先天性反向活动慢慢过渡到目的取向行为;社会化分三阶段0至6个月单纯社会化反映阶段7个月至两周岁社会感性联接建立阶段2至三周岁伙伴关系发展阶段 (二)婴幼儿阶段面临重要问题:遗传机制心理发育不健全,缺少充分照顾等,导致偏差行为重要有拒食、吮吸手指,咬指甲和心理自闭等 二、学龄前阶段:3——6岁, (一)智为发展迅速,动作和语言发展迅速,社会性发展不断由低档向高档 (二)重要问题:口吃、袭击、沉迷电视等 三、学龄期阶段1、各生理系统进一步发展,各方面技能发展,掌握完整动作纯熟限度日益提高2、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内部语言发展,认知发展属于皮亚杰详细运算思维阶段,注意力稳定,范畴,分派能力,转移能力渐强3、形成自已道德意识 (二)学龄期面临重要问题:心理障碍、交往障碍、学习困难等。 四、青少年阶段12——18岁,“成长期”“混沌期”“危险期” (一)青少年阶段重要特性1、各种生理机能逐渐增强,第二性征基本成熟;2、思维三特点⑴抽象逻辑思维是通过假设,形式,反省思维⑵逻辑思维处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阶段⑶青少年阶段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核心期和成熟期3、社会化发展核心任务是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进一步发展 (二)青少年阶段重要问题:早恋、犯罪、适应不良。学业失败导致多重负面影响 五 青年阶段:18——35岁 (一)重要特性1、生理发展成熟稳定。2、心理;感知、记忆、想象能力均达到熟水平3、社会性发展更为成熟,体现为人生观,情谊和爱情,心理适应三方面。 (二)青年阶段重要问题:角色转换冲突、工作遭遇歧视、婚姻家庭调适等 六、中年阶段35——60,生活构造体系最复杂时期。1、生理机能不断发生变化2、个体认知发展错综复杂,固定智力上升流动智力下降,智力技巧稳定,实用智力增长3、真正承担公导责任义务并体现出符合其身份社会行为。 中年阶段重要问题:适应更年期及婚姻关系变化 七 老年阶段60岁后来 (一)重要特性:1、生理功能退化,疾病浮现。2、认知表既有成熟稳重一面,也有衰退一面3、社会角色消退,社会地位下降。 (二)老年阶段重要问题:1、退出就业领域产生无用感、经济出入减少产生困难3、退出社会生活领域使人际关系淡化产生孤单感4、老年疾病增长5、面对死亡疾病产生恐惊感 第四章 个案工作办法 概念:是指运用专业知识、办法和技巧,通过专业工作程序,协助有困难个人或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周边资源,改进其与社会环境之间适应状况。 第一节 个案工作重要模式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汉金斯、汉密尔顿、霍利斯) (一)内容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理论假设⑴对人成长发展假设⑵对服务对象问题假设⑶对人际沟通假设⑷对人价值假设。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治疗技巧:直接技巧和间接技巧。直接技巧分为非反思性技巧和反思性技巧,非反思性技巧涉及支持、直接影响、摸索—描述—宣泄。反思性技巧涉及现状、心理动力、人格发展 (二)特点:1、注生从人际交往场境中理解服务对象2、运用综合诊断方式拟定服务对象问题因素3、采用多层面服务介入方式协助服务对象。 二、危机介入模式内容及特点(林德曼、卡普蓝) (一)内容1、危机介入理论,是一种详细工作办法,虽没有完整系统理论基本,但在不断吸出其他理论以及统结自已实践经验基本上,形成了某些重要理论假设和基本概念。2、危机定义:指一种人正常生活受到意外事件破坏而产生身心混乱状态。提成长危机和情境危机。3、危机发展阶段:⑴危机发生⑵危机应对⑶解决危机⑷恢复期4、危机介入基本原则⑴及时解决⑵限定目的⑶输入但愿⑷提供支持⑸恢复自尊⑹培养自主能力 (二)危机介入模式特点1、迅速理解服务对象重要问题2、迅速作出危险性判断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情绪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三、行为治疗模式内容及特点(巴甫洛夫、斯金纳、杜拉哲) (一)行为治疗模式内容1三种学习理论⑴典型条件作用理论。⑵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⑶社会学习理论。2、行为治疗模式治疗技术⑴放松练习⑵系统脱敏⑶满灌疗法⑷厌恶疗法⑸模仿 (二)行为治疗模式特点1、注重服务对象行为评估2、关注服务对象行为修正3、侧重修正行为效果评估 四、人本治疗模式及特点(卡尔罗杰斯) (一)人本治疗模式内容1、理论假设⑴对人性基本看法⑵自我概念⑶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2、人本治疗模式治疗方略⑴能精确领悟周边人和事物,具备基本安全感,是理性人⑵能充分把握每一时刻,爱惜和享有生活,适应力强⑶能根据自已真实愿望选取生活方式,并敢于承担行为责任,忠于自已⑷面临众多选取时可以体会到心理上极大自由⑸积极生活在不断变化环境中,具备丰富创造力 (二)人本治疗模式特点1、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品格和态度2、强调个案辅导关系。具备真诚、同感和积极关怀。⑴表理如一⑵不评价⑶同感⑷无条件接纳⑸无条件爱⑹保持独立性。3、关注个案辅导过程 第二节 个案工作各阶段工作重点 一、接案或转介1、理解求助者求助愿望2、促使有需规定助者成为服务对象3、明确服务对象规定4、初步评估服务对象问题和需要。 二、收集资料1、收集与服务对象问题关于资料2、对服务对象问题进行评估 三、制定筹划。筹划内容六方面1、服务对象基本状况,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职业等2、服务对象但愿解决问题3、工作筹划目的4、服务开展基本阶段和采用重要办法5、服务开展期限6、联系方式。制定筹划规定做到如下五点1、精确分析服务对象需要和问题2、明确服务工作目的、阶段办法3、熟悉服务机构提供详细服务4、清晰结识社会工作者具备能力5、理解服务对象拥有资源 四、签定合同1、服务目的2、服务内容和采用办法3服务双方权利义务4、服务地点、时间、期限和次数5、服务双方签字 五、开展服务:社会工作者所扮演角色1、使能者2、联系人3、教诲者4、倡导者5、治疗者 六、结案,与服务对象一起商讨结案工作。三种形式1、直接告知服务对象2、延长服务间隔时间3、变化联系方式 七、评估,对个案工作服务效果效率进行评估三种方式1、由服务对象评估2、由社会工作同行评估3、由社会工作机构评估 八、追踪或跟进1、对服务对象安排某些结案后练习,巩固已有进步2、调动服务对象周边资源增强服务对象社会支持3、持续评估服务工作效果。 第三节 个案工作惯用技巧 一、会谈,又称个案面谈。1、支持性技巧⑴专注⑵倾听⑶同理⑷勉励2、引领性技巧⑴澄清⑵对焦⑶摘要3、影响性技巧⑴提供信息⑵自我披露⑶建义⑷忠告⑸对质 二、建立关系1、感同身受2、建立有助于服务对象积极表达关系模式3、制造氛围4、积极积极 三、收集资料1、会谈运用2、调查表运用3、观测运用4、既有资料运用 四、方案策划1、目的清晰并且现实2、服务对象范畴明确3、方略合理。 五、评估1、对的运用评估类型2、合理运用评估办法3、服务对象积极参加4、坦诚保密 第五章 小组工作办法 第一节 小组工作概念、类型与特点 一、小组工作概念界定1、柯义尔2、克那普卡3美国社工协会4、内森5、法利五种定义。涉及四要素1、是一种社会工作专业办法2、是社会工作者按照既定目的带领和引导一种过程3小组成员在小组过程中面对面互动,互相影响,共同解决所面对问题4成员之间经验互相影响和分享,达到改进案件社会功能,增进个人或群体健康成长社会目的。综合性定义: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基本办法之一,经由社会工作者策划与指引,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成员之间互动和经验分享,协助小组成员改进其社会功能方面,增进其转变和成长,以达到防止和解决关于社会问题目的。 二、小组工作类型1、教诲小组2、成长小组3、支持小组4、治疗小组 三、小组工作特点与功能1、小组工作特点⑴小组成员问题共同性或相似性⑵强调小组成员民主参加⑶注重团队动力2、小组工作功能⑴塑造小组成员平等意识和共同体归属感⑵提供小组成员自我变化及被必定社会场境⑶创造互相协助,共同成长学习机会⑷打造增能社会支持网络 第二节 小组工作模式 一、社会目的模式1、理论基本,社会学和系统论2、社会目的模式实行原则⑴致力于培养成员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⑵致力发展成员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加和社会行动能力⑶致力培养领袖人物⑷致力小组工作目的与社区发展目的一致性 二、治疗模式1、理论基本:精神医学和心理学,如行为修正理论、学习理论等及社会学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理论2治疗模式实行原则⑴综合性原则⑵建构性原则⑶个别性与共同性相结合原则 三、互动模式,也称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1、理论基本是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构造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2、互动模式实行原则⑴开放性互动⑵平等性互动⑶面对面互动 第三节 小组工作过程 一、工作准备阶段 1、成员招募与遴选⑴招募成员⑵遴选和评估⑶拟定成员 2、拟定工作目的遵循五原则⑴目的清晰,可以测量和评估⑵有明确时间限定⑶目的要适合成员实际能力⑷详细目的之间相容性,不能互相冲突⑸目的表述尽理使用正面必定性语言词汇 3、制定工作筹划 小组工作筹划书内容框架 重要环节 基本内容 理念 机构背景;构成小组因素;小组理论∕概念框架 目的 总体目的 成员 特性、年龄、教诲背景;需要解决问题 小组特性 性质;时间(长期∕短期);规模、人员组合;集体约会频率和时间 明确目 各详细目的 初步拟定程序筹划和日程 每次集体约会筹划草案;程序活动;日期、时间、每次约会特点;活动详细目;社会工作者责任;活动准备;需要器材、设备;每次约会费用 招募筹划 按机构规则制定小组建立程序;成员来源;宣传、招募办法;容许招募时间;招收办法 需要资源 器才;地点和设备;人力资源;特别项目;关于人员 预料中问题应变筹划 小组成员问题;小组社会工作者或机构问题;其她来源问题 预算 程序、器材、交通费用总和;费用或小组成员会费 评估办法 评估范畴、评估办法 4、申报并协调资源 5、小组规模与工作时间。时间四个方面⑴工作持续时间⑵小组约会频率⑶每次活动时间长短⑷小组开始和结束时间 二、工作开始阶段 1、开始阶段成员普通特点⑴矛盾心理与行为特性⑵小心谨慎与互相试探⑶沉默而被动⑷对社会工作者依赖性。 2、社会工作者任务⑴协助成员彼此结识⑵提高成员对小组目的结识⑶讨论保密原则和建立契约⑷制定小级规范⑸塑造信任小组氛围⑹形成相对稳定小组关系构造①沟通构造②接纳构造③权利构造④领导构造⑤角色构造 3、社会工作者责任和角色:小组开始阶段社会工作者扮演如下三方面角色⑴领导者⑵勉励者⑶组织者 三、中期转折阶段 1、成员常用特性⑴对小组有较强认同感⑵互动中抗拒与防卫心理⑶角色竞争中冲突 2、社会工作者任务⑴解决抗拒行为⑵协调和解决冲突⑶保持成员对整体目的意识⑷协助成员重新建构小组⑸恰当控制小组进程 3、社会工作者角色:协助者和引导者,解决冲突时扮演调解人,支持者 四、后期成熟阶段 1、小组及成员普通特点⑴小组凝聚力大大增强⑵成员关系密切限度更高⑶成员对小组布满信心和但愿⑷小组关系构造趋于稳定 2、社会工作者任务⑴维持小组良好互动⑵协助成员从小组获得新认知⑶协助成员把认知转变为行动⑷协助成员解决关于问题 3、社会工作者责任和角色⑴信息、资源提供者和链接者⑵小组及成员能力增进者⑶小组引导和支持者 五、结束阶段 1、小组及成员普通特点⑴浓重告别情绪⑵小组关系构造弱化 2、社会工作者任务⑴解决成员告别情绪与感受⑵协助成员保持小组经验 3、做好小组评估涉及社会工作者自评,成员自评,观测人员或督导人员评估 4、社会工作者责任和角色⑴引导者⑵领导者 第四节 小组工作技巧 一、沟通与互动技巧 1、与成员沟通技巧⑴营造轻松安全氛围⑵专注与倾听⑶积极回应⑷恰当自我表露⑸对信息进行磋商⑹恰当协助梳理⑺及时进行小结 2、增进成员沟通技巧⑴提示成员互相倾听⑵勉励成员互相表达⑶协助成员互相理解⑷增进成员互相回馈⑸示范引导 二、小组讨论技巧 1、小组讨论事前准备⑴选取适当主题⑵注意讨论主题措辞⑶选取适当讨论形式⑷安排活动环境⑸挑选适当参加者⑹准备好讨论草案 2、主持小组讨论10个技巧⑴开场⑵理解⑶提问⑷勉励⑸限制⑹沉默⑺中立⑻摘述⑼引导⑽讨论结束技巧 三、小组活动设计技巧1、扣紧小组目的2、考虑成员特性及能力3、小组活动基本要素4、经验分享环节 第六章 社区工作办法 第一节 社区工作含义、特点与目的 一、社区与社区工作 (一)什么是社区:居住于某一地理区域,具备共同关系、社会互动及服务体系一种人群。有五点特性⑴社区是一种人群,住在互相邻近地区,彼此常有往来⑵具备多方面共同利益,彼此需要增援⑶具备共同服务如交通、学校、商店等⑷有相似生活方式和文化⑸有各种共同需要如生活、心理、社会 (二)什么是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直接工作办法之一是以社区为服务对象社会工作介入手法。 二、社区工作特点 1、分析问题视角更加趋于构造取向 2、介入问题层面更为宏观 3、具备政治性 4、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 三、社区工作目的 (一)社区工作目的分类:美国罗斯曼,任务目的和过程目的 (二)社区工作详细目的1、推动社区居民参加2、提高社区居民社会意识3、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4、培养互有关怀和社区照顾美德 第二节 社区工作重要模式 一、地区发展模式 (一)地区发展模式特点1、较多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2、注意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重新整合3、在地区发展模式中,过程目的地位和重要性超过任务目的4、地区发展模式特别注重居民参加 (二)地区发展模式实行方略1、增进居民个人发展2、团结邻里3、社区教诲4、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5、社区参加 (三)地区发展模式中社会工作者角色1、使能者2、教诲者3、中介者 二、社会策划模式 (一)社会策划模式特点1、所观注社区普通存在一系列社会问题,注重任务目的实现2、强调运用理性原则解决问题3、体现是一种由上而下变化4、控制和指引着社区将来 (二)社区策划模式实行方略1、理解组织使命和目的2、分析环境和形式3自我评估4、界定和分析问题5、拟定社区需要6、拟定目的和达到目的原则7、寻找比较并选取好方案8、测试方案9、执行方案10、评估成果 (三)社会策划模式中社会工作者解色1、技术专家2、方案实行者 三、社区照顾模式 (一)社区照顾模式特点1、协助服务对象正常地融入社区2、强调社区责任3、非正规照顾是重要因素4、倡导建立互有关怀社区 (二)社区照顾模式实行方略1、在社区照顾2、由社区照顾3、对社区照顾 (三)社区工作者在社区照顾中角色1、治疗者2、辅导员和教诲者3、经纪人4、倡议者5、顾问 第三节 社区工作各阶段工作重点 一、准备阶段 (一)理解社区状况与进行社区别析1、社区基本状况分析⑴社区地理环境⑵社区内人口状况⑶社区内资源⑷社区内权力构造⑸社区文化特色。2、社区需要分析:四种类型⑴规范性需要⑵感觉性需要⑶表达性需要⑷比较性需要。如何理解居民对社区看法:访问法,社区普查。 (二)准备阶段工作重点1、拟定重要任务和行动方案2、拟定介入方略和工作办法3、社会服务机构做好自已准备,涉及人员、资金、支持体系等。 二、启动阶段 (一)行动方针和重要任务。方针:发动资源、成立社区小组、训练社区居民带头人、巩固社区居民参加。任务:寻找和发现居民中带头人,并进行培训工作,提高其对参加社区事事务结识;拟定工作目的优先顺序,增强社区中互助合伙氛围 (二)介入方略和工作办法1、发掘资源和进行社区教诲2、开展互助合伙3、推动成立居民小组4、提供服务。 (三)阶段性工作目的:成立了不同性质小组,培养了一批带头人,能协助社区解决某些问题。 (四)注意事项:对居民带头人信任,居民小组内部之间人事和权力矛盾 三、巩固阶段 (一)行动方针和重要任务:成立或巩固居民组织,让社区工作系统化。 (二)介入方略和工作办法1、互助合做2、社区教诲3、争取更多外来资源 (三)阶段性工作目的实现:居委会委员得到大某些居民支持,社区小组居民带头人可以健康新陈代谢,组织工作系统化,并得到辖区有资源单位支持 (四)注意事项:1、防止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居民带头人身上,忽视多数居民2、提示居民组织既要提供服务,又要维持居民持续参加社区活动。 四、评估阶段 (一)重要任务: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委会都要依照社区变化重新评估社区需要和问题,决定下一步工作方向 (二)介入方略和工作办法:策划和倡导 (三)阶段性工作目的实现:社工专为小组和社区居委会可以客观总结以往工作,并系统规划将来 (四)注意事项:总结工作时既不能过度依赖感性与不能只注数据记录,平衡运用定性和定量资料,总结要着眼将来发展,不走形式。 第四节 社区工作长用技巧 一、与居民接触技巧 (一)事先准备 (二)与社区居民接触过程1、简介自己2、展开话题3、维持对话4、结束对话 (三)以招募为目居民接触技巧:以自然合理方式使招募对象理解到1、是谁在和她谈话2、谈话目是什么3、重要话题是什么4、进行招募是如何活动或团队5、后来如何接触社会活动者或参加活动 二、会谈技巧 (一)会议过程:1、会议前,明确开会目,准备文献资料,邀请出席人,布置会场,设备准备,坐位安排2、会议中,尽量按照会议议程一项一项地讨论,每项议程时间分派严格掌握,恰当分派发言和讨论时间。3、会议后,要所有与会者清晰会议决定,着手及时要做工作,做好会议记录, 分发有关人员,以便开展工作。4、行动,依照会议决定贯彻工作,如有突发状况,要考虑召开紧急会议或征询意见,要及时间将工作进展告知居民。 (二)主持会议技巧:1、提问和邀请发言2、进一步阐明和转述3聚焦4、摘要综合和总结5、关注赞赏和勉励。 三、居民骨干培养技巧1、勉励参加2、建立民主领导风格3、培训工作技巧4、增强管理能力 第七章 社会工作行政 第一节 社会工作行政含义与功能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行政: 1、基德尼夫以为:社会工作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过程,是双向 2、斯基德莫尔以为:社会工作行政是机构内工作人员将机构政策变成服务过程。办法是:筹划,组织,人事,指引,控制等 二、社会工作行政功能 (一)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行动 (二)合理运用资源,增进有效服务 (三)总结社会政策执行经验,提出修定建议 第二节 社会服务方案策划 一、社会服策划含义和形式 (一)策划含义:是在没有采用实际行动前所进行筹划工作,是把当前状况与将来抱负联接起来,带领个人和组织向抱负方向迈进。策划分为管制性,指引性和分派性三类。 (二)社会服务策划形式1、战略性策划2、方案发展策划3、问题解决策划4、创新策划 二、社会服务方案策划 (一)什么是社会服务方案策划:运用理性办法,通过清晰理解服务机构工作理念、政策、资源和发展方向从而确立服务目的,并从各种服务工作方案中选用一种最抱负工作方略。 (二)社会服务方案策划环节和办法:一项服务履行可分三某些,筹划、执行和评估,其中筹划由两部构成即问题结识分析与目的制定。社会服务方案策划分为四个阶段:1、问题结识和分析阶段⑴问题结识分析⑵需要评估2、目的制定阶段⑴界定总目的和影响性目的⑵建立目的优先顺序3、方案安排阶段⑴制定各种可以实现目的和可行性方案⑵先择抱负可行方案⑶决定资源需求和争取资源⑷制定行动筹划4、考虑服务评估 第三节 社会服务机构类型与运作 一、社会服务机构性质和类型 (一)社会服务机构定义:指由政府、社会团队或个人兴办,通过社会福利从业人员,涉及专业社会工作者、半专业服务人员、辅助工作人员等,为特定服务对象提供服务非营利性组织。 (二)社会服务机构性质:1、非营利性,经费来源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或国际援助2、都建立了明确和清晰使命、宗旨、目的、服务重点和服务承诺,服务方略作为评估和社会评价根据3、重要功能是提供福利服务 (三)社会服务机构类型 1、普通类型。⑴政府主管社会福利行政机构⑵从事公共服务,公益服务机构 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服务机构类型⑴政府⑵群团组织⑶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⑷社会服务类民间组织 二、社会服务机构组织构造及其运作 (一)社会服务机构组织构造类型 1、普通构造类型:直线型、直线参谋式、职能式 2、团队式构造:问题解决型团队、跨专业团队 (二)社会服务机构运作1、授权2、协调3、沟通 第四节 社会服务机构志愿者管理 一、志愿者定义和志愿者管理 (一)志愿者定义:四要素1、依照自由意愿做选取2、不计金钱财务酬赏3、以详细行动参加4、所作所为是满足社会需要。 (二)志愿者需要管理,理由有四1、志愿者数理增多,为提高机构效率2、社会越来越注重志愿者服务导致负面影响3、志愿者在奉献时间,知识和技能时,更注重自我收获4、志愿者参加服务方式与类型多元化 二、志愿者管理内容和过程:1、需要评估与方案规划2、工作发展与设计3、招募4、面谈与签约5、迎新阐明与训练6、监督与勉励7、奖励表扬8、评估。 第五节 社会服务机构筹资方式 一、社会服务机构资金来源 1、政府资助2、民间捐助3、商业交易 二、社会服务机构筹资管理 (一)捐款动机分析 1、个人捐助动机:⑴个人需要⑵外界影响⑶利她 2、公司捐款动机:⑴市场营销⑵公共关系⑶自我利益⑷税法方略⑸社会联谊 (二)社会服务机构筹资办法1、项目申请2、私人恳请与电话劝募3、特别时间筹资活动 第六节 社会工作督导对象和内容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督导:是专业训练一种办法由机构内资深工作者,对机构新进入工作人员、一线初级社会工作者、实习生及治愿者,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监督,指引,传授专业服务知识和技术,以提高其专业技巧,进面增进她们成长并保证其服务质量活动。 二、社会工作督导对象与督导者: (一)对象有四种:1、新进入机构社工2、服务年限较短,经验局限性社会工作者3、是在专业机构实习社会工作专业学生4、机构非正式人员,重要是志愿者 (二)督导者普通都是 担由社会服务机构中资深社会工作者担任 (三)督导类型1、师徒式督导2、训练式督导3、管理式督导4、征询式督导 三、社会工作督导功能 1、行政功能2、教诲功能3、支持功能 四、社会行政工作督导内容 (一)行政性督导内容1、社工招募和选取2、安顿和引导工作人员3、工作筹划和分派4、工作授权、协调与沟通5、工作监督、总结和评估6、督导者扮演各种角色⑴缓冲器⑵倡导者⑶机构变迁推动者 (二)教诲性辅导内容1、辅导关于“服务对象群”特殊知识2、辅导“社会服务机构”知识3、辅导关于“社会问题”和知识4、辅导关于“工作过程”和知识5、辅导关于“工作者自身”知识6、提供专业性“建议和征询” (三)支持性督导内容1、协助被督导者解决工作所带来负面情绪,协助期增强自我功能2、给与关怀和支持3、协助被督导者发现工作成效并能自我欣赏4、经予被督导者从事专业满足感和价值感 第八章 社会工作研究 第一节 社会工作研究含义与功能 一、社会工作含义 (一)基本含义:社会工作研究是发现事实和获取知识过程,其中,研究者依托专业伦理和研究伦理,使用社会研究办法,收集和分析与社会工作有关资料,协助达到社工作目的 (二)社会工作研究特性 1、以弱势群体及其问题或需要为重要对象 2、注重采用社会工作视角 3、体现社会工作伦理 4、研究目是增进实物及提高理论,从而推动民众福利 5、研究者可以是资料收集者,分析者和成果应用者 二、社会工作研究伦理1、信守研究选题伦理2、恪守社会工作伦理3、遵守社会研究伦理。 三、社会工作研究重要功能1、优化实务过程2、发展社会工作知识。 第二节 研究办法 一、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一)基本概念:1、定量研究基于实证主义办法论,在严格设计基本上,采用定理测理手段,注重变理操作与测理,收集资料并对此进行系统分析。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社会现相互有关系。惯用办法有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2、定性研究注重详细独特现象,收集和分析非数字化资料,描述回答者所经历现实,摸索社会关系,从而对个体进行理解,阐释和深度描述。观测,访问是惯用办法,定性研究以反实证主义办法论为基本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特点:五个方面⑴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关系⑵研究和研究理论关系⑶研究方略⑷资料特性⑸成果范畴 (三)合用范畴: 定量研究合用于已有大量资料,资料收集相对容易,需要探讨变量关系,宏观层面大规模调查与预测等场合。 定性研究合用于不熟悉社会系统,无权威和不受控制场境。 二、定量研究办法 (一)问卷调查 1、问卷类型: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 2、问卷构造⑴标题⑵封面信⑶指引语⑷问题和答案⑸编码⑹其她 3、问卷设计: 原则:⑴有可信度与效力⑵考虑研究目和研究类型⑶以问答者视角为主⑷考虑问卷调查障碍因素⑸整合研究目,内容样本特性等 环节四个:⑴进行摸索性工作⑵设计问卷草稿⑶试用和修改⑷定稿和印制 4、评价 (二)实验研究 1、三对要素⑴自变量和因变量⑵实验组和控制组⑶前测和后测 2、原则实验设计⑴先后测控制组设计⑵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3、成功设计原则:⑴与否回答研究主题,与否可有效测量假设⑵对外在变量或不恰当变量有无控制⑶可推论性如何⑷研究过程与否有漏洞 4、评价 三、定性研究办法 (一)观测(二)访问(三)个案研究 四、非干扰性研究 (一)现存记录资料分析(二)比校法 五、行动研究 (一)内涵(二)类型(三)评价 第三节 普通过程 一、定量研究普通过程 (一)研究逻辑1、规纳推理2、演绎推理3、二均有局限性 (二)普通程序1、准备工作2、资料收集3、资料整顿与分析 二、定性研究普通过程 (一)普通程序1、准备工作2、资料收集整顿分析3、研究总结 (二)定性研究程序特性1、资料收集整顿与研究动态互动2、分析解释是核心3、研究成败一品质取决于研究者技巧 三、报告撰写与成果应用 (一)撰写报告 1、报告撰写基本原则 2、研究报告普通构造⑴标题⑵引论⑶研究问题,目的和意义⑷文献回顾⑸研究办法⑹研究发现⑺讨论和建议⑻附录⑼参照文献 3、社会工作实物研究报告基本特性 (二)成果应用 第九章 社会政策法规 第一节 社会政策及其目的与功能 一、社会政策含义和特性1、社会性目的2、社会性价值3、基本需要原则4、福利性原则5、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6、社会目的与经济目的相协调 二、社会政策目的 1、满足社会成员基本需要,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2、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3、维护社会公平,增进社会整合与社会进步 三、社会政策功能 (一)社会功能1、收入再分派功能2、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功能3、社会控制功能 (二)经济功能1、人力资本投资功能2、调节经济运营功能3、勉励劳动积极性功能 (三)政治功能1、社会管理功能2、调节各群体利益矛盾功能3、增强执政党执政基本和维护政治稳定功能 第二节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制定与实行过程中作用 一、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关系 (一)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关系 (二)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在当代社会关系 二、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制定与实行过程中作用 (一)政策倡导者(二)政策实行者 第三节 国内特定人群社会政策法规 一、老年人合法权益重要内容及保障方式 (一)老年人合法权益重要内容 1、获得家庭赡养与扶养权利 2、获是社会保障权利 3、参加社会发展权利 (二)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