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沁园春雪日期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具准备批注栏缺课学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欣赏本诗描写、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感受诗词炼字的魅力。3、感受毛泽东豪迈奔放的伟人情怀。教学重点1、欣赏本诗描写、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感受诗词炼字的魅力。2、感受毛泽东豪迈奔放的伟人情怀。教学难点1、欣赏本诗描写、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感受诗词炼字的魅力。2、感受毛泽东豪迈奔放的伟人情怀。知识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毛泽东是革命领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同时也是诗人。梅花瑞雪,战地黄花,残阳如血,击水新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的诗词作品把典雅高古的旧体诗词同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紧密融合,绽成了诗词
2、创作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著名诗篇沁园春 雪。 二、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三、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四
3、:基础字词沁园春( ) 莽莽( ) 滔滔( )素裹( ) 妖娆( ) 折腰( )稍逊( ) 风骚( ) 俱往矣( )成吉思汗( ) 大雕( 再读感悟 五、初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请同学们再次深情诵读,思考:词的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思路 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 上阕 抒发诗人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对革命前景充满激情的展望 点评历史英雄下阙 赞美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情1、词中哪部分写雪景?写的哪里的雪景?作者描绘的雪景有什么特点? 上阙写景。写的是北国雪景。 前三句总写北国雪景。 千里冰封(地面凝结安静)(静) 万里雪飘(天空雪姿轻盈)(动) 特点: 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2、词的
4、上阙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景色如此壮美 娇艳,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表现作者胸怀博大,气魄雄伟,心里充满喜欢,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3、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末尾三句是虚景。从“须”这个字可以看出,作者是借助想象来写雪后景象的。 晴天,红日照耀在白雪覆盖的源上,红白相映,分外娇艳。 二、细读品味 品壮美雪景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三、细读品味 品千古帝王 作者都提到了哪些历史人物?从“惜”字可见作者对他们持什么态度? 四、细读品味 品风
5、流人物毛泽东所指的风流人物是哪些人呢?毛主席在七大作政治报告时指出:“三次革命的经验,尤其是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沁国春词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亿万人民,打垮反动派,建设新中五、拓展延伸:沁园春 长沙 1925年2月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六:沁园春 长沙里作者对当年的求索“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沁园春 雪中是否有了回答?“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什么样的人称得上风流人物呢?“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而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无论是伟大,还是平凡,只要实现了人生价值,那他就是风流人物。” 七:你从毛泽东的诗歌中体会到了哪些美?磅礴的画面美 精粹的文字美 崇高的精神美 板书设计练习及作业反思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