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5.3.2、涵洞工程
5.3.2.1、工程概况
本工程含有圆管涵12座,箱涵13座,倒虹吸18座,具体内容见下表:
1、圆管涵
序 号
中心桩号
交角
涵长
结构形式
洞口形式
1
K7+560.0
0
80.00
1-φ1.50
八字墙
2
K10+341.5
10
67.32
1-φ1.50
八字墙
3
K10+495.0
0
66.00
1-φ1.50
八字墙
4
K10+571.5
-25
74.85
1-φ1.50
八字墙
5
K11+350.0
0
64.00
1-φ1.50
八字墙
6
K12+333.0
0
65.50
1-φ1.50
八字墙
7
K13+254.0
0
62.50
1-φ1.50
八字墙
8
K13+945.0
0
69.50
1-φ1.50
八字墙
9
K18+770.0
0
63.50
1-φ1.50
八字墙
10
K20+705.0
0
63.50
1-φ1.50
八字墙
11
K20+775.0
-10
63.32
1-φ1.50
八字墙
12
K21+033.5
0
62.00
1-φ1.50
八字墙
2、箱涵
序 号
中心桩号
交角
涵长
结构形式
洞口形式
1
K6+503.0
0
74.30
1-3x3
一字墙
2
K8+736.0
-20
72.95
1-3x3
一字墙
3
K9+165.0
0
65.56
1-4x3
一字墙
4
K9+306.0
-20
69.03
1-3x3
一字墙
5
K9+590.0
0
66.76
2-4x3
一字墙
6
K12+875.0
0
62.30
1-4x3
一字墙
7
K13+142.0
0
62.64
1-4x3
一字墙
8
K13+383.0
10
64.84
1-3x3
一字墙
9
K13+833.0
0
62.41
1-4x3
一字墙
10
K13+968.5
10
63.19
1-4x3
一字墙
11
K17+578.0
0
65.37
1-3x3
一字墙
12
K18+075.0
0
62.51
1-4x3
一字墙
13
K19+522.0
0
62.28
1-4x3
一字墙
3、倒虹吸
序 号
中心桩号
交角
涵长
结构形式
洞口形式
1
K6+625.0
0
82.00
1-φ1.50
竖井
2
K8+915.5
-20
76.00
1-φ1.50
竖井
3
K9+045.0
0
72.00
1-φ1.50
竖井
4
K10+210.0
0
70.00
1-φ1.50
竖井
5
K11+543.0
0
66.00
1-φ1.50
竖井
6
K11+690.0
0
70.00
1-φ1.50
竖井
7
K11+830.0
0
66.00
1-φ1.50
竖井
8
K13+525.0
0
70.00
1-φ1.50
竖井
9
K13+754.5
0
66.00
1-φ1.50
竖井
10
K14+287.5
0
64.00
1-φ1.50
竖井
11
K14+555.0
0
72.00
1-φ1.50
竖井
12
K14+677.0
0
74.00
1-φ1.50
竖井
13
K15+248.0
20
90.00
1-φ1.50
竖井
14
K16+493.0
0
70.00
1-φ1.50
竖井
15
K19+429.0
0
72.00
1-φ1.50
竖井
16
K19+677.0
0
72.00
1-φ1.50
竖井
17
K19+777.0
0
72.00
1-φ1.50
竖井
18
K20+509.0
0
66.00
1-φ1.50
竖井
5.3.2.2、施工准备
5.3.2.2.1、施工现场准备
(1)确定工地施工范围,征用施工场地,拆除现场障碍,清理地表。
(2)做好现场规划。按施工平面布置图搭建临时房屋、工棚;设置料库、加工场和料场;安装供水管线、架设供电线路;修建排水设施等。
(3)调查现场的结构物与设计是否相符,不符的及时上报处理。
(4)施工前做好与地方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做到既方便施工又不影响地方利益。
5.3.2.2.2、施工机械和仪器设备的准备
对进场的施工机械设置进行全面检修,掌握各种机械设备的现时状况,并进行标识。所有测量、试验、检验仪器和设备,以及施工机械上的各种仪表,要在使用前进行重新标定。
5.3.2.2.3、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计划、材料用量,各种原材料在施工中要提前做好材料计划,保证材料的供应能满足施工要求,特别是在雨季和农忙季节业临之前,各种材料要有足够的储备量,避免因施工用的材料短缺而影响施工。
5.3.2.2.4、技术准备
(1)接桩、复测。接桩后用水准仪、全站仪对水准点、导控点进行复测,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埋设施工控制桩,施出各填筑区域、压实度分区的界线,进行排水系统施工前的定位测量,对控制桩施设护桩予以保护,同时加密施工用临时水准点。
(2)熟悉、自审设计文件,会审图纸,如有疑点或发现差错,及时提交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予以解答。对会审图纸的情况形成记录,以便于正确指导施工。
(3)进行施工调查,进一步了解现场施工条件,提出和优化施工方案,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4)进行逐级的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在施工前明确施工设计意图、采取的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方法以及安全技术要求等。
(5)建立试验室,配备各种试验所需的试验仪器设备,并对仪器设备进行标定,试件的试验及原材料检验和各种配合比选定等,为施工质量的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
5.3.2.2.5、施工人员岗前培训和教育
对所有施工人员都要进行岗前培训,根据各自业务和工种的侧重点不同分期进行。
所有职工都必须接受完整的质量意识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文明施工及企业形象教育。
5.3.2.2.6、施工动员
(1)介绍本工程的概况和建设的重大意义;
(2)动员施工人员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工程的施工,充分展现我公司强大的施工能力;
(3)讲述工程施工特点,施工总体进度和工序安排原则;
(4)明确质量创优目标和安全管理目标,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
(5)强调工程施工高起点、高速度、高标准的具体要求;
(6)迅速做好设备、人员上场的准备工作。
5.3.2.3、施工工艺及方法
5.3.2.3.1、地基及基础
一、测量放样
在基础开挖之前,按照图纸所示坐标及尺寸,放出箱涵中心线及基础开挖边线,并设临时水准点,作为箱涵施工过程高程控制依据,箱涵中心线应引至两端木桩上,以便随时进行中心线检查。测量放线成果须经监理工程师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
二、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辅助的方式进行施工,在开挖的过程当中,技术人员应全程监测基底高程,确保开挖深度准确,不扰动原状地基土。当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上20cm时,采用人工挖土。开挖尺寸应预留出工作宽度、模板及支架搭设宽度和排水位置,基坑排水采用集水井抽水,四周设置明沟汇水。基坑开挖完成后通知项目部及监理工程师验收,待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三、地基承载力检测
基槽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0.12MPa,对涵洞持力层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段,应对地基做相应处理。
四、垫层及基础
洞口垫层采用40cm砂砾垫层+10cm混凝土垫层,涵身采用20cm砂砾垫层+10cm混凝土垫层。
1、砂砾垫层
基坑验收合格并且整平以后,放样出垫层的区域线,每10米布置一个高程控制点,以线控面,保证高程的准确。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砂砾进行人工铺筑、摊平,然后用蛙式打夯机夯填密实,对于狭小地段不能使用机械夯实时,用人工夯实。
2、混凝土基础
砂砾垫层施工完毕经验收合格后,放样出基础区域线,立模并加固,然后浇筑基础混凝土。浇筑基础混凝土时应注意一下几项:
A、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成,振捣应及时充分,不得漏振。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应控制在15S以内,防止砼离析。
B、浇筑过程中应设专人随时检查模板的稳定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C、混凝土浇筑到顶标高时应沿轴线方向将顶面砼拉毛,以利于墙身的良好结合。
D、混凝土初凝后,立即进行覆盖洒水养护,达到规定强度后拆除模板。
5.3.2.3.2、主体
一、圆管涵
1、基础放样
重新放设圆管涵的纵、横轴线,同时用经纬仪、钢尺对基础平面尺寸进行准确的细部放样。并用水准仪按涵洞分节抄平,逐节钉设水平桩,控制基底和基顶标高。
2、混凝土管座
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所用砂石料、水泥均应符合规范要求,严格按实验室给定的施工配合比拌制砼,拌和均匀。按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浇筑管座基础。管基分两次浇筑,先浇筑底下部分,注意预留管基厚度及安放管节座浆混凝土2~3cm, 待安放管节后再浇筑管底以上部分。
3、钢筋混凝土圆管
成品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节端面应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斜交管涵进出水口管节的外端面应按斜交角进行处理,内外管壁应平直圆滑;如有蜂窝,每处面积不得大于30×30mm2,深度不得超过10 mm,总面积不超过全面积的1%并不得露筋,蜂窝处应修补完善后方可使用。
4、管节安装及浇筑剩余基础混凝土
安装管节采用人工配合吊机安装,安装时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应紧贴于基座上,使管节受力均匀; 所有管节应按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坡度敷设。敷设时应保证内壁齐平,管内清洁无赃物,无多余的砂浆及其它杂物。安装管节完成后,浇筑剩余基础混凝土。安装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a、应注意按涵顶填土高度取用相应的管节。
b、各管节应流水安装平顺,管节必须垫稳坐实,管道内不得遗留泥土等杂物。
c、管节沉降缝与基础沉降缝的端面必须严格一致,不得有犬牙交错现象,非沉降缝的管节接缝,应尽量顶紧。
d、圆管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应防止碰撞,避免管节损坏或产生裂纹。
e、接缝宽度不大于10mm,并用1:3水泥砂浆抹带,形成密封层。
二、倒虹吸
倒虹吸管基及管节安装施工方法同圆管涵。
竖井采用大块钢模板施工,钢筋加工及安装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混凝土浇筑施工同管节基础混凝土施工。竖井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检查预埋踏步钢筋位置是否准确,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竖井施工完成,回填土施工之前,必须对竖井及管节进行渗漏量每10m管长不超过8kg/h的24小时闭水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回填。
三、钢筋混凝土箱涵
1、底板施工
本工程所有箱涵在路基中心线位置设置一道沉降缝,底板一次性支模成型,模板采用2cm厚竹胶板,上下两道50×100木方背楞,外侧用短钢管夹紧打入土中并支撑基坑边坡壁上,间距50cm。根据设计要求,沉降缝采用浸沥青木板,在支模时一并支设成型。内侧模板支撑可利用在底板钢筋上焊接钢筋撑脚,采用钢管进行对撑。
模板支设完毕,绑扎底板钢筋,预留侧墙钢筋,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后进行砼浇筑。砼采用搅拌运输车从商品砼站运至浇筑地点,泵车入模,插入式振动棒分层振捣密实,施工缝预留在距底板50cm处。砼在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对模板及支撑情况进行观察,若发现松动变形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2、墙身及顶板施工
墙身和顶板施工与底板对应,每段按沉降缝分开,并与底板垂直保持一致。墙身施工前,将施工缝处砼表面凿毛,剔除松散砼,清理渣物并冲洗干净。然后绑扎墙身钢筋,经监理检查验收后支设墙身模板。墙身模板采用2cm厚竹胶板,以50×100木枋为竖向背楞,间距30cm,横向2根φ48钢管辅以双向φ16@60cm对拉螺杆进行对拉加固,底排螺杆距底面不得大于30cm,螺杆外套φ20PVC管。墙身和顶板模板在支设时,考虑连续安装,墙身模板在沉降缝处使用加密拉杆固定墙身两端挡模。顶板支模搭设满堂支撑架,双向间距100cm,顶板模板采用2cm厚竹胶板拼装而成,以100×100木枋作背楞,间距30cm,φ48满堂钢管脚手架作支撑体系。模板拼缝采用夹双面胶带或涂抹玻璃胶的方法进行封堵,以防漏浆。顶板模板经监理检查验收后按设计图纸安装顶板钢筋。
在砼浇筑前,应清理模板内杂物及垃圾,并冲洗干净。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后浇筑砼。混凝土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至现场,泵车入模。墙身砼应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不得大于50cm,每段墙身和顶板应连续浇筑,中途不得间断形成施工冷缝。间隔浇筑完第一次砼后,待砼浇筑完达到拆模强度,抽出加密拉杆,拆除挡板,将分段接缝处采用涂刷沥青浆膏木板隔开,重新穿入加密拉杆加固,将杂物清理并冲洗干净后,进行第二次砼浇筑。浇筑砼的同时留置同养试块以确定箱涵拆模及台背回填时间。
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可拆模。拆除内外侧模板,抽出对拉螺杆,采用1:2水泥砂浆将对拉螺杆孔封堵。为确保美观,水泥砂浆须掺入适量粉煤灰和白水泥,经试验试配,使封堵颜色与墙身砼颜色色泽一致后进行封堵填抹。
3、沉降缝处理
待砼强度达到设计70%后进行沉降缝处理。箱涵沉降缝上口采用油浸麻絮填塞,沥青油膏封口。施工前,将涂刷浸沥青木板剔除6cm深。为保证填塞麻絮时沥青不污染墙面,采用包装胶带沿沉降缝边贴两条隔离带。沥青就近采用铁锅在箱涵附近熬化,用铁桶盛装提至沉降缝处使用。浸热沥青的麻絮采用铁夹夹稳,辅以木棍将之塞入缝内,并使之饱满密实。沉降缝顶面采用三层沥青二层油毡封闭,采用刮刀将缝口抹压平整。
5.3.2.3.3、翼墙
圆管涵翼墙形式为八字墙,钢筋混凝土箱涵翼墙形式为一字墙。
1、基础施工
施工前先测放出基础开挖边线,然后人工开挖至基础底标高后支模浇筑基础砼,基础砼初凝前应在基础与墙身接合部位嵌入拉结石。
2、墙身施工
A、模板加工
①、为了保证墙身表面平整光滑密实颜色一致,采用单块面积大于2㎡的整体模板,经监理工程师和质检工程师共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②、对拉螺栓位置应进行设计,保证纵横向在一条线上。螺栓采用φ16的光圆钢筋制作,墙身截面范围内采用塑料套管,套管伸出模板并封堵严密,严防漏浆。
B、脱模剂的选用
脱模剂采用色拉油,涂刷必须均匀。为防止涂油后的尘土污染和曝晒,刷脱模剂后的模板应用塑料薄膜覆盖,立模后长时间未浇筑混凝土,模板应遮盖。
C、模板支立
①、严格控制其平面位置,竖直度。按模板安装检查项目分别查验,保证各允许偏差在规范允许之内。
②、为防止模板底部漏浆出现烂根现象,采用模板支立后底部缝隙用油枪打入膨胀胶,也可采用基础底部切5cm缝,缝内插入薄PVC板。
D、混凝土的浇筑
①、墙身混凝土浇筑要选择适宜的时间浇筑,避免高温和低温点。浇筑必须连续进行,不得停顿,一次准备充足砂石料水泥,防止中途换料影响混凝土的颜色。若墙身浇筑高度大,应分层浇筑,每次浇筑高度宜控制在2.5M以内。
②、混凝土采用吊车,漏斗和串筒等入模。严格控制每次下料的高度和厚度,保证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
③、振捣不得漏振和过振。可采用二次振捣工艺,以减少表面起泡。即第一次在混凝土浇筑时振捣,第二次待混凝土静置一段时间再振捣,而顶层一般在0.5后进行第二次振捣。
4、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和振捣棒插入下一层混凝土的深度,保证插入下层深度在5-10cm,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翻浆,不再下沉和表面无起泡泛起为止,一般为15S左右。
5、要求混凝土浇筑现场由试验员、施工员或技术员全过程值班,试验人员每车检测砼塌落度。施工员督促班组人员检查模板的情况,随时紧固拉杆。
6、施工中避免施工人员踏踩拉杆,保证拉杆的直顺
E、拆除模板
拆模是根据气温和混凝土强度而定,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摸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并将表面灰浆、污垢清除干净。
F、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拆模后要立即覆盖养生。养护墙身采用土工布进行全覆盖养护墙身,养身时间不少于7天。
2、如覆盖前混凝土表面较干,可以进行洒水后再覆盖土工布
3、 混凝土面的修饰。养护完毕对对拉筋的孔进行装饰性的修饰。
5.3.2.3.4、回填
各部位混凝土强度均达到其设计值的85%后,按设计要求进行回填。所有回填土均须严格夯实,压实度达到96%以上,
回填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厚度不超过15cm,填筑时两侧同时水平分层对称夯实。
回填前准备相机或摄像机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拍照和摄像,保证不同部位层层有记录;并将质量检测记录表下发各队,指导其按规范如实填写质量记录表。
5.3.2.3.5、洞口铺砌及锥坡
洞口铺砌及锥坡均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施工时应注意:
1、浆砌片石应采用座浆法砌筑。
2、片石中部厚度应不小于15cm,不得采用薄的及卵石状的石块。镶面石的表面应较大旦平整,需要时应加以修凿。角隅石应经选择,大致方正。
3、石料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洗干净。
4、砂浆采用拌和机拌和,具有适宜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其稠度为4~7cm。
5、不得采用灌浆方法砌石。竖缝较宽时,可在砂浆中塞以小石块,但不得在底座上或石块的下面用高于砂浆层的小石块支垫。用小石于混凝士填塞竖缝时,应以扁铁捣实。
6、砌体应分层砌筑;砌体较长时应分段分层砌筑。两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差应不超过1.2m,每层应大体找平,分段位置应尽量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石块应长短相间,交错排列,上下层竖缝应错开至少8cm。但不能在丁石的上方或下方布设竖缝。砌筑上层石块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石块。砌筑工作中断后再行砌筑时,原砌层表面应加以清扫和湿润。外圈定位行列和转角石,应选择表面较平整及尺寸较大的石块,每一石块的尖锐凸出部分应在砌筑前敲去。
7、外圈与里圈的砌石应交错结合,相邻两层的竖缝应错开。水平及竖向缝宽,用水泥砂浆砌筑时不宜大于4cm;用小石于混凝土砌筑时可为3~7cm。
8、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毛石每皮高度宜控制在300~400mm;灰缝厚度宜控制在20~30mm。
9、勾缝及养生
①、勾缝前应认真清理缝槽并用水冲洗。湿润。
②、勾缝时,缝应嵌入砌缝内2cm深。对于砌片石勾缝时,应嵌入砌缝2cm以上。
③、当勾缝工作完成和砂浆初凝后,砌体表面应刷洗干净,并用浸湿的草帘、草袋等加以覆盖,在7天内经常洒水,使砌体保持湿润。
④、在砌体养生期内应避免碰撞或振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