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微型课《唱山歌》.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881384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型课《唱山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微型课《唱山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蔡县第十九小学 《唱山歌》教学设计 上蔡县第十九小学 王霞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广西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师: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美丽、聪明、活泼、可爱,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教师播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画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鸳鸯水面共白头。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怎样的人? 生:(聪明、有智慧。) 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对答如流。那么,刚才我们看到的影片片段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师: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对唱这种演唱形式。(学生分两组进行对唱) 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唱歌就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2、师范唱 3、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中速、优美、婉转地。) 师: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4、再听,轻声随录音唱。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这首歌曲和我们以往学的歌曲在拍子上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这首歌中的“哎”特别长。) 师:很好,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 5.难点解决。 6.完整演唱歌曲(师钢琴伴奏)。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学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7.视唱曲谱(详细过程略)。 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手指谱)。 8.唱歌词,歌曲处理。 9.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学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10.设计演唱形式。 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 学生讨论并演唱。 1)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个“罗湾又多”齐唱。 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 师: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 三、知识拓展──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 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 师:下面老师请同学们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 1.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等地。壮族地区有“歌海”之称,男女老幼都用唱山歌来表达情意。“歌圩”是壮族历史悠久的风俗歌会。 2.“歌圩”活动,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选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3.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互相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称之为“墩圩”。 4.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5.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同学们可回去搜集相关资料,下课再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学唱了优美的歌曲──《唱山歌》,还简单了解了壮族风俗歌会── “歌圩”。 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山歌》结束本课。学生随教师钢琴伴奏有感情地演唱。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