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单元或主题测试题.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880960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或主题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单元或主题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单元或主题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或主题测试题单元或主题名称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或主题对应的模块必修二经济发展模块客观题提示:不少于5道;标明每道测试题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维度和水平。1、“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当时,采取了种种非常措施: . 原先的计划是向农民提供工业制成品作为补偿,但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在为前线生产。”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苏联进行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产量,支持工业化建设B.国内战争政策造成粮食短缺,经济困难,面临困境C.为解诀苏维埃政权的内忧外患,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苏联强化对农业、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以发展工业(

2、史料解读分析)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运用新材料和图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农业集体化道路)4、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运用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考查学生正确认识斯大林模式的时代背景,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

3、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运用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现实,对比分析中国改革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主观题提示:不少于2道;标明每道测试题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维度和水平;要有情境;体现开放性和实践性。1、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 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一-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罗 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

4、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三计划多- -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 分)(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6 分)(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4 分)(运用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考查学生对斯大林模式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的具体认识,比较分析,深刻领会经济体制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深刻认识改革的时代背景,培养唯物

5、史观,体会改革遇到的阻力和困难。)2、(3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 正的和唯-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列宁全集材料二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斯大林选集材料三党知道 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

6、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斯大林选集材料四党在过渡时期的 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中国共产党历史(1)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施快速工业化战略。(9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10 分)(3)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8 分)(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9 分)(运用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认识苏联工业化的背景,培养唯物史观,综合练习苏联,英国,中国对比分析认识各国工业化道路的不同,培养学生正确的时空观和唯物史观)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