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课时 十面埋伏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民族弹拨乐器琵琶,感受琵琶的音色特点及其丰富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热爱。
教学重点
欣赏《十面埋伏》,了解琵琶音色并熟悉乐曲各主题。
教学难点
了解垓下战争的故事,了解琵琶的各种演奏激发,熟悉音乐各主题,感受乐曲描绘的各种战争场面。
教学用具
课件、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
1、诗歌导入
教师提问:注明诗人白居易写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中描述的是什么乐器?引出弹拨乐器--琵琶。
2、欣赏《十面埋伏》
(1)讲故事,赏全曲
教师讲述故事梗概,完整欣赏琵琶是如何演绎这场激战的。
(2) 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站前准备。
第二部分:战争场面
3、 复习巩固
(1)请学生附属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故事梗概,介绍每个故事场景。
(2)出示音画图片,听音乐片段,找出拼配的图片。
教学后记
通过历史故事的引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调动,增强了主体参与意识,形成了教与学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学生在原有的音乐基础上,自己创编音乐形式来进行表演。这样的做法既符合了小学阶段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征,又让他们在玩乐中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同时激发、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在此活动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过程,体现了“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向“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转变。,轻轻的一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或自己独立完成都可以”,照顾了全体学生,让有能力的学生独立创编,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学生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合作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