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结合自身实际_谈谈教师道德与教师幸福的关系.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878144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自身实际_谈谈教师道德与教师幸福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结合自身实际_谈谈教师道德与教师幸福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结合自身实际_谈谈教师道德与教师幸福的关系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劳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通过这一规范的遵守所表现出来的修养水平;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将教师德福关系可以一分为二地看。从总体上说,德福一致具有必然性。教师幸福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幸福范畴是所有教师道德范畴如教师的公正、仁慈、义务、良心、人格的起点、归宿以及联系它们的扭结。 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幸福观。教师,也许没有政治家受人尊崇,没有经济学家受人羡慕,没有科学家受人爱戴,注定一辈子平平凡凡、默默无闻、为人作嫁,但我们关注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人的心灵,是宇宙万物最神圣、最神秘、最具活力的对象。教师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的人格和智慧的桥梁。教师的劳动成就了学生,他“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懦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他让愚昧走向智慧,让弱小走向强大”……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既是教师的责任,更是教师的幸福。 德与福是一种等同关系,具有一致性。实际上就是从幸福的精神性这一立场出发看问题,德行本身就具有自我肯定、超越牺牲的性质。德福矛盾又具有普遍性。实际生活中德福矛盾的例子应当说比比皆是。同样,在教育生活中也存在德福矛盾的一面。比如,教师为了教育事业,牺牲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其中。我认为,德福矛盾的一面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俗福”方面。为了学生,教师可能失去很多物质上的内容,劳心劳力。但是,教师的幸福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性的“雅福”,因为它超越了一己之私。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不仅满足了个人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能满足自己精神方面的需要,特别当精神道德需要得到满足时,教师就会产生一种愉快舒畅的体验,感到幸福。例如,每天早上学生的一声“老师好”就能令我们一天精神抖擞;学生们在周记中敞开心扉,无话不谈,这是一种被信任的自豪感;同事们的帮助更是给了良好的工作氛围。虽然身体疲惫,但感觉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