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十单元 单元总结.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877764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单元 单元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十单元 单元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 元 总 结   图形、图表在高考的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需要从图表中获取相应的信息,然后以此信息为基础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相联系;或找到符合题中图表各个元素的基础知识,将基础知识应用到图表中去,解释图表中所看到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推测可能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解答图表信息题,首先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图中的信息,尽量获得更多与教材一致的信息,将图表信息回归到教材基础知识,再用基础知识来分析图形,解决问题。 譬如:在坐标系中要特别注意横纵坐标的含义、原点的含义、表中的图例信息等。若是曲线要注意曲线的走势、转折点、曲线自身的条件等。只要充分了解这些信息,就能够准确地把握坐标系中呈现的知识要点。依据坐标中显示的信息与课本上相应的知识进行对比,从中找到重合点,然后用课本知识来解释坐标系中的信息。 案例示范1 下图甲为某种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乙为该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e段鼠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图甲中的c点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刻 C.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可能会使图甲中K值改变 D.图甲中e点对应图乙中t1,此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 解析 由图甲可知,该鼠的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因此,ae段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组成是增长型,A项错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刻在c点之前,B项错误;K值受到空间和资源条件的影响,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可能会使图甲中K值改变,C项正确;图乙的t2表示K值时,对应图甲的e点,t1表示K/2值时,对应图甲的c点,c点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D项错误。 答案 C 案例示范2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结果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解析 由于营养级越高的种群,所含有的能量越少,因此,在该生态系统中,这四种生物之间形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答案 D 案例示范3 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102 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同化固定的能量 16.74 70.0 930 69.5 1.674 体内贮存的能量 4.54 15.8 229 20.0 0.400 呼吸消耗的能量 12.2 54.2 701 49.5 1.274   A.表中的丙为生产者 B.表中的种群构成2条食物链 C.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 解析 根据各种群的同化量可判断甲、乙、丙、丁、戊形成的食物网为,其中丙为生产者,A、B项正确;当乙减少时,戊可以通过丙→丁→甲→戊食物链获得能量,进而保持数量相对稳定,C项正确;乙和丁处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39.5×102 kJ/(m2·a),丙处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930×102 kJ/(m2·a),则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39.5×102)/(930×102)×100%=15%,D项错误。 答案 D 案例示范4 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解析 本题考查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综合性较强。根据三种生物的数量在五年内的变化规律,可推断它们可以构成“植物→旅鼠→旅鼠天敌”这样一个捕食食物链,A项正确。由于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所以三种生物的数量是相对稳定在K值附近的,B项正确。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有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两大类,前者包括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后者则包括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在本题信息中,旅鼠的数量受到其食物和天敌的影响,C项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三种生物存在如下关系:植物数量增加,旅鼠数量增加;旅鼠数量增加导致天敌数量增加和植物数量减少;天敌数量增加导致旅鼠数量减少和植物数量增加。这属于典型的负反馈调节,D项错误。 答案 D 社会责任: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对策 当前世界公众和各国领导重视的生物多样性问题,其焦点主要是生物多样性的保育,目的指向保护人类生存的地球,或我们共同的未来。已经提出了各种设想的补救途径,我们首先谈一谈重要的原理。 (1)一定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当前主要是降低改变地球及其生态系统的速度,这包括控制人口增长、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污染物质的重复利用等。 这里值得一提“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教训。为了试验人类能否离开地球而生存,从1984年起,美国花2亿美元在Arizona建造了几乎密封的“生物圈2号”(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是“生物圈1号”),年运行费达数百万,内有土、气、水和多样化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设想供8名研究人员生活2年。其失败的主要原因:肥沃的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导致大气氧含量下降到14%,二氧化碳量猛增。生物圈2号的失败给人类一个重要的教训:现代人类对地球及其生态系统内各种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的了解还相当贫乏,以致人类还不能创造出一个生物圈的模型。 (2)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持续生态系统研究就是坚持了这项原则。持续利用不破坏资源,并要求保证生态环境、物种、种群能够为子孙后代所利用。现在世界上也有一些持续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例如,秘鲁可持续热带雨林、坦桑尼亚国家公园(结合狩猎和养殖业)等。为木材而得到管理的森林,常常持续地收获着,那就是减少的乔木被新树苗所顶替,采伐的生物量被新加的生物量所补偿和平衡,这与“青山常在”的思想是一致的。当然,长期保持原模原样的生态系统也是不可能的。持续的森林,虽然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并保证木材资源得以维持,但是也受到明显影响,生物多样性和保护价值几乎总是有所降低的。受到管理的森林,通常年龄比较均匀,乔木物种多样性比天然森林低,地面植物区系也比较贫乏。 (3)要做好生态系统管理。管理好地球及其各种生态系统,这是多部门、多学科、群众与领导相结合才能做好的。要依靠群众、国家和各级决策者和科学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完成这项系统工程。 (4)要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及其保育研究。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之间,乃至全球的各种生态过程都是很复杂的,对此我们了解的还很不够。至少生物科学、地球科学、海洋科学和大气科学必须联合,进行更深入的、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进行系统的监测,采取科学的措施。 (2018年河南调研)在国家林业局、央视联合举办的“美丽中国——湿地行”大型公益活动中,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从全国41处国际重要湿地、400余处国家湿地公园、550余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脱颖而出,喜获“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称号,成为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湿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其生态学方面的问题: (1)截至2015年6月,微山湖湿地有脊椎动物325种,还有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昆虫等多种无脊椎动物;景区内植物种类更加繁多,其物种数目的多少叫作    ;群落的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2011年12月13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批准建立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历经三年,建成了以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水质净化、生态观光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公益性生态工程,使微山湖湿地公园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        。  (3)当地政府结合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维持湖区生态平衡,协调推进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这有利于提高微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同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200多种鸟类前来安家落户,绝迹多年的毛刀鱼、小银鱼、鳜鱼等也重返家园,提高了景区的吸引力和观赏性,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4)湿地中有一条食物链为甲(A1)→乙(A2)→丙(A3),括号内为该生物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A2远远小于A1/10,原因是              。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易错点是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区分。可以先记住潜在价值和间接价值,然后用排除法记住直接价值。(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作丰富度;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该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当地政府的行为有利于增加微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更多的动物前来安家落户,提高了景区的吸引力和观赏性,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4)在食物链为甲(A1)→乙(A2)→丙(A3)中,甲的同化量中有部分被自身消耗,还有一部分流入与乙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种群,所以正常情况下测算,会发现A2远小于A1/10。 答案  (1)丰富度 物种组成 (2)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 (3)抵抗力 直接 (4)甲的同化量中有部分被自身消耗,还有一部分流入与乙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种群 见《高效训练》P89 1.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解析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联系: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包括三部分:生产者自身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答案 C 2.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 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解析 该水生生态系统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直接影响物种的数量,A项正确;芦苇和藻类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B项错误;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项正确;该水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残体含有蛋白质、核酸等含氮成分,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D项正确。 答案 B 3.下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 B.能量散失a3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 C.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100% 解析 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a7也属于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A项错误;能量a3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B项正确;能量a3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项错误;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应该是a6÷a1×100%,D项错误。 答案 B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兔子吃了1 kg的草,则这1 kg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 解析 兔子所吃草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兔子同化,一部分残留在粪便中;能量传递效率中的10%指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并非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来固定太阳能,而太阳能来自无机环境;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 答案 C 5.大麦麦秆放进水中会腐烂释放出抑制藻类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凤眼莲能分泌物质促进水中藻类植物的叶绿素的分解,利用以上原理可以降低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 A.凤眼莲能促进叶绿素的分解,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凤眼莲可降低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为了监测水华的发生,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进行计数 D.用大麦麦秆治理水华不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 解析 凤眼莲能分泌物质促进水中藻类植物的叶绿素的分解,而不是促进自身叶绿素的分解,因此凤眼莲能进行光合作用,A项错误;凤眼莲可降低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项错误;为了监测水华的发生,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进行计数,C项正确;用大麦麦秆治理水华可能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等,D项错误。 答案 C 6.(2018年广州模拟)下列对生态学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引进外来物种定会增加物种丰富度,增加生物多样性 B.生态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引起该地生物种类或数量的改变 C.雄鸟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D.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解析 引进外来物种,很可能会引起生态危机,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丰富度,A项错误;生态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引起该地生物种类或数量的改变,B项正确;雄鸟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C项正确;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D项正确。 答案 A 7.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a、c、d、b四个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依次递增,则M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若M表示木本植物的丰富度,我国从南向北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变化趋势是b→d→c→a C.若a→c→d→b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M表示生物个体的数量 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物种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综合性强,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难度中等。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越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我国从南向北木本植物的丰富度逐渐下降;一般来说,营养级越低的生物,其数量也越多,a营养级最低,数量应最多;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应该是基因多样性最大的生物。 答案 C 8.(2018年武汉模拟)“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为此,汉中市政府精心筹划,以汉江为依托修建了天汉湿地文化公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春天湿地公园群落中的青蛙的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江边的空地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C.人工林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而原始森林生态系统不需要 D.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解析 春天湿地公园群落中青蛙的繁殖也有环境阻力,其数量不会呈“J”型增长,A项错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一般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有的生态系统还需外源能量的投入),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得到外部的能量补给,C项错误;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项错误。 答案 B 9.下表是生态学家收集到的某湖区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表示存在食物关系)。请据下表和图回答有关问题:        被捕食者 捕食者    绿藻 螺蛳 水草 鲫鱼 轮虫 螺蛳 √ √ 鲫鱼 √ √ √ √ 轮虫 √ (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在该食物网中鲫鱼占有   个营养级。  (2)若由于某种原因螺蛳全部死亡,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     。  (3)假如鲫鱼的食物有1/5来自轮虫,1/5来自螺蛳,1/5来自水草,2/5来自绿藻,能量流动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鲫鱼增重2 kg需消耗绿色植物   kg。  (4)上图是对某地引进经济鱼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调查该经济鱼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t0、t1、t2三个时间相比,该经济鱼的种群数量最大的时间是    。  (5)鸡粪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投入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鸡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   的形式流向鱼。向河流中少量投入鸡粪对生态系统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 。  (6)据研究表明绿藻含有人体所需的几乎全部营养成分,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绿藻这方面的价值属于   价值;绿藻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的价值属于   价值。(填“直接”“间接”或“潜在”)  解析 (1)由表可知,螺蛳可以捕食绿藻和水草,鲫鱼可以捕食绿藻、螺蛳、水草和轮虫,轮虫可以捕食绿藻,因此有5条食物链。鲫鱼位于第二和第三2个营养级。(2)如果螺蛳全部死亡,物种数减少,营养结构趋于简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3)食物来自绿藻和水草时,鲫鱼都是位于第二营养级,故需2×(3/5)×10=12(kg);来自轮虫和螺蛳时,鲫鱼位于第三营养级,故需2×(2/5)×10×10=80(kg),总共需消耗绿色植物12+80=92(kg)。(4)鱼因为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用标志重捕法。t2时种群数量最大。(5)鸡粪中的有机物只能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向鱼类。向河流中少量投入鸡粪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6)绿藻的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而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的价值属于间接价值,即生态价值。 答案 (1)5 2 (2)降低 (3)92 (4)标志重捕法 t2 (5)有机物 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 (6)直接 间接 10.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图中的①②③④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是    。请画出图中包含的食物链(网)        。  (2)图中D与E的关系是    ,F同化的能量最终的去向有          。  (3)如果图中F是该池塘中养殖的大青鱼,为了确定其数量是否达到捕捞标准,常采用    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把该池塘中成熟期及其以上的大青鱼捕捞后,余下大青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    。  (4)欲从群落水平上对该池塘进行研究,请提出一个研究的问题:                。  解析 (1)由图可判断,B是生产者,C、D、E、F是消费者,G是分解者,A是大气中的CO2库。碳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根据图中B、C、D、E、F之间的箭头可以画出相应的食物网。(2)D、E均以C为食,且E捕食D,故D与E之间是竞争和捕食的关系。F为最高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最终的去向有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被分解者利用。(3)大青鱼是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所以调查其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如果把池塘中的成熟期及其以上的大青鱼捕捞后,剩余的大青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4)见答案。 答案 (1)③④  (2)竞争、捕食 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被分解者利用 (3)标志重捕 增长型 (4)该池塘中有多少种群?该池塘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该池塘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怎样的空间结构?该池塘中群落的演替情况是怎样的?等等(合理即可) 11.下图是生物与环境中相关知识的概念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A→B→C (1)若该模型表示群落演替,A为弃耕的农田阶段,C为森林阶段,这属于群落的    演替。在此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会不断变化,丰富度是指      。   (2)若该模型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表示食草动物,则其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该部分能量最终以    的形式散失。   (3)若该模型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表示生物群落,A、C表示大气中的CO2库,则完成A→B过程的生理作用是           ,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能完成B→C过程的生物包括        。   (4)若该模型表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A表示光照时间缩短,B表示鸡,C表示性成熟推迟,这说明           离不开信息传递。   解析 (1)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若该模型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表示食草动物,食草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并没有被食草动物同化,因此其粪便中的能量仍属于A(或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该部分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若该模型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则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碳元素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是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完成的。(4)若该模型表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A表示光照时间缩短,B表示鸡,C表示性成熟推迟,这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或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答案 (1)次生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A(或第一) 热能 (3)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4)生物种群的繁衍(或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12.(2018年河南考评)下图1表示土壤中镉化物严重污染地区,通过栽种吸镉植物回收镉化物的实验流程;图2表示两种植物对土壤中镉化物吸收能力的测试结果及干物质燃烧的气化温度。已知镉化物的气化温度为420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    逐级富集,从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2)如果图中气体过量排放至大气,将加剧    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部分气体及灰分物质重新进入栽培区再度被利用的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3)两种植物的根对镉化物吸收有差异的具体原因是细胞膜上        。你认为治理并回收镉化物适宜选择的植物是    ,理由是                     。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功能、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理解。解答此题时,可根据图1信息明确通过栽种吸镉植物回收镉化物的途径,根据图2信息选择适宜的吸镉植物。(1)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逐级富集,从而危及人类的健康。(2)植物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过量排放至大气,将加剧温室效应(或酸雨)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部分气体及灰分物质重新进入栽培区再度被利用的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3)两种植物的根对镉化物吸收有差异的具体原因是细胞膜上运输镉离子载体的数量不同。据图可知,蔓田芥对镉化物吸收能力强、气化温度低,镉化物存在于灰分中,便于镉化物回收提取。 答案  (1)食物链 (2)温室效应(或酸雨) 物质循环 (3)运输镉离子载体的数量不同 蔓田芥 对镉化物吸收能力强、气化温度低(便于镉化物回收提取)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