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注学生心理发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育人先育心是教育的根本。常听老师在一起谈论现在的学生怎么越来越难教了,生活条件好了,可学生变得越来越笨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本人认为,除了现在的学生没有吃苦精神外,学生来自各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如有些家长只知道满足孩子的欲望,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成人成才。只知道关心考试结果,不知道关心学习过程。只知道自己玩得开心,不知道对孩子感情投入。另外现在的学生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较多,或多或少要受负面影响。我们在教育中还经常碰到一些智商较低的学生,无论怎么教都教不会,有时在办公室教会了,到教室问他又不会了,真是恨铁不成钢。但我们有没有考虑到他们也很无奈,他们何尝不想学好,只
2、苦于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们的心理很压抑,他们在同学面前没有地位,在老师面前没有面子,在家长面前抬不起头来。他们的心理也很苦闷,如果老师再不注意方式方法,就会严重损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我们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失误。如:一是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投入。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反复强调的是道德认知,不太重视学生的道德情感的转化,这样使得道德教育成了空洞的说教,缺乏针对性。譬如说,我们常把学生的孤独感说成是在脱离集体,把性格内向说成是不说真心话,把焦虑情绪说成是患得患失,把由于一时的心理问题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故意违反纪律等。总之,把心理问题当成道德问题来看。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去
3、教育或批评学生,不会有任何效果,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教师认为是好心,引来的是学生对教师的反感。二是重行为观察,轻心理指导。我们多数教师除了上课和学生接触外,很少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因此学生的外在表现成了老师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如上课是否专心听讲、认真笔记、积极回答问题、作业是否及时完成、字体是否端正、同学之间是否团结、考试成绩在年级和班级中的名次等等。殊不知一个人的成长不仅有他的外在表现,更重要的还有千姿百态的、色彩纷呈的内心世界。由于我们平时对学生知之甚少,没有走进或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没有去解决深藏在学生心理的忧愁、失落、焦虑、空虚等心理问题。例如有的学生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没有友好的伙
4、伴,心理的话没有地方去诉说,一个人感到孤独难熬,生活缺乏乐趣。有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育逐渐成熟,对异性产生好感,于是想入非非,由于自控力差,上课容易走神,注意力分散,影响了学习,心理也很苦闷,不知如何是好?如上述学生中经常产生的心理活动,教师如果熟视无睹的话,也不可能在育人工作中做到育人先育心。因此只有师生心理相通,才能扣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只要师生心理相容,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支持。三是重知识灌输,轻表扬鼓励。把学生当成装知识的容器,训练成应付考试的机器。轻视和忽视调动学生的内动力,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热忠于“我教我的,你学你的”或新教材老教法。这样做无疑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泯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