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团队新教师张骏听课感受上周,我来到三郊中学,听王海青老师的地理公开课天气,获益良多,这节课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有两个:一、王老师讲地理注重地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地理与其他学科、其他知识的联系。在“地理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如何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提供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王老师在这节课的一开始,就给出了11月6日的天气预报图,学生们能看懂其中的一些内容,但还有一些不很清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完这一课之后,学生就能熟练的看懂天气预报,懂得其中每一项内容
2、代表的含义。在这节课上,王老师反复用到在山西的小丽与在云南的小燕的对话,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让学生从对话中总结天气特点:同一地方短时间内天气会有变化和不同地方相同时间有不同天气。同时,不需要特意提及,学生们也能从对话中自然而然学习到天气知识对人们穿衣、出行的影响。接下来王老师又举出了一些常见的诗句、谚语,让学生们判断是否是形容天气的,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东边日出西边雨”等等,讲到“夜来风雨声”一句诗时,王老师还用富有特色的地方话来解释,学生们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通过这些诗句、谚语,学生们完成了对天气特点的练习,掌握了本章中“天气”与“气候”最直接的差异。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
3、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作用和影响。以后,我的地理课上也要如此,把身边的事物与书上的知识有意识地联结在一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而且无意中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二、王老师讲课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重视以学生为主体。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焦点。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在教学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养,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在于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学好知识、提高能力、养成习惯。课堂一开始,王老师就请同学们畅所欲言:什么是天气?日常生活中你怎么谈论天气?调动学生的思维热情,迅速的使其将思维集中到本课的主题上来。在讲到小丽与小燕的对话、讲到描述天气的诗词、谚语、讲到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讲到天气符号时,贯穿整堂课的,一直是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当然,王老师的课堂还有很多优点:对课外知识“雾和霾”的区分、制作详细、精彩的课件、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对学生的恰当评价很多都是我们这些新教师欠缺的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向想王老师看齐,争做一名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