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月球之谜》说课.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876276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球之谜》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月球之谜》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说教材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再写“谜”。然后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三写“谜”。正因为如此,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这是一篇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教材。编者在文尾提供了一个“资料袋”,不但介绍了月球上的引力,还介绍了月球上环形山的命名,以及有哪四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给这些山命了名,意在激发学生长大了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与此同时,课后第三题收录了一些写月亮的诗句,赋予了教材诗意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说设计理念   探索奥秘是人类的天性,因为每个正常的人都有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说,“谜”是推动人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动力。让孩子们从小就心中有“谜”,试图去解开这些“谜”,这本身就是一个孕育发展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本教学设计力图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把“谜”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使之成为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怎样才能把“谜”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里呢?语文课有语文的方式,那就是:引导孩子在与文本、文化和客观世界的对话中,去敞亮,去点染。   三、说教学流程   一、遐想:从诗意的世界中走来   开课,让学生“进入”宏大而有韵韵味的时空背景,是读好课文的基础。因此,可以制作一个关于月亮的短片,音乐与画面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观。在这样的环境里来阅读课文,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出示月亮的课件。导语:夜幕降临,或圆或缺的月亮高高地悬挂在夜空,面对那皎洁的月光,不知有多少人遐想过。此时此刻,面对这样一轮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多维度地去遐想,如:联想到写月亮的诗句;联想到登月的情景;联想到“嫦娥奔月”登神话故事;联想到月球上的自然景观……   2、总结学生对月亮的遐想,引出课题:月球之谜   3、释题:“谜”是什么意思?与“迷”和“秘”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这个“谜”是课文的眼睛,阅读时,我们抓住了它,就能很好地理解课文。   二、读文:在品味语言中激活心灵   人类对于自身以外的知识的感知都浸润在语言中。语言是我们存在的家,就像世界是我们居住的家一样。在语文课上,要让“谜”在孩子心田生根、发芽,就离不开对文本语言的品味。但这种品味是“儿童视觉”的品味,是儿童和文本和世界的对话。因此,本环节根据儿童的特点设计了如下步骤:   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读了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估计学生会初步知道课文写了月球上的景色和月球之谜。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篇荒漠。   3、顺学而导,突出重点。   紧紧扣住“谜”,指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展开想象:   (1)课文写了哪些月球之谜?请学生阅读课文,勾画出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一句,“令人费解”是什么意思?这些实验,哪些地方令人费解?   (4)月球之谜仅仅只有这些吗?(不只这些)可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看出?(倒数第2自然段的省略号看出)请再读课文,并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还有哪些月球之谜需要去解开,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这里,学生可以从教材提供的文本和图片提出问题,如,根据课文对月球表面的描写(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篇荒漠。)来提出问题,也可以根据过去对月球的了解提出问题,还可以根据所查的资料提出问题,甚至可以根据所阅读的故事、古诗来提出问题。总之,尽可能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甚至幻想。因为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之谜都将激励学生不断地去探索。   三、探索:再追寻人类脚步中播种   任何一个人都是历史中的人,历史是人们的根。面对这么多月球之谜,人类是怎么做的呢?需要让孩子们追寻人类的脚步,在追寻中播种希望和梦想。而课文中恰好有这样一些语句,给予了明确的提示,如:“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对神秘的月球,人类将继续探索下去。”因此,教学时,可安排如下环节:   1、面对这么多月球之谜,人类是怎么做的呢?请读读课文和课文后的资料,以及自己查找的资料,说一说。   2、出示月亮的课件,教师启导:“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面对这轮明月,面对人类探索月球的种种努力,你又什么话想说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