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长期以来,英语教师都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从而取得好的效果和较高的质量。这适应当前由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方向。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什么叫“动”?那就是让学生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通过“动”,使学生在精神、心理、思维和身体活动诸方面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从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一、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 (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的过程,其中感觉、知觉、表象是记忆的
2、基础,三者缺一不可。有位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只听能记往60,只看能记住70,而看听说三者结合能记住86。由此看来,我们如果能让学生把看、听、说等动作充分利用起来,他们的精神和思维就会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从而增强理解和记忆力,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 (二)从生理学角度看,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天生好动,针对这些情况,教师不妨来个以动制动,把学生无意识的上课乱动转为有目的、有组织的动作,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从语言角度看,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了语言结构的系统性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课堂上总是老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坐到那里只用耳朵机械地听,造成了死气沉
3、沉的课堂气氛;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记住不少单词,背诵了不少语法规则,但缺乏用英语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结果只会是高分低能。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也不可能培养出具有一定运用英语能力的合格人才。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所谓交际就是要有双向或多向的活动。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要以学生为主体。 2、英语教学应考虑学生各方面的特点。 3、英语课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英语知识,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将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二、教师怎样使学生动起来? 教师都希望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
4、,并创造出适合学生学习心理的方法,而让学生“动”正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激发学生在课前准备时动起采。首先大家齐唱英文歌,营造一下英语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此外,在讲课之前,教师可根据情况让学生做一些准备工作,如准备教具。教师尽可能要做到自己手中有什么,学生手中就有什么。 1、促使学生主动看书上的内容,达到让学生预习的目的。 2、增强了学生上课的新奇感,为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创造了条件。 3、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疑问,促使他们认真听讲来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在老师导入新课时动起来。每次英语教师在备课时一定都会为怎样导入新课而花费一番心思,这说明能否成功地导入新课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顺利进
5、行。 多数教师平时一般都是通过让值日生做报告来导入,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一方面训练了其他学生的听力。这种方法虽好,但每天如此的话必定会引起学生们的厌倦情绪,反而产生不好的效果。如果教师能经常增加新内容、变换教学方式的话,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保持集中。例如上面所讲的一例,学生头脑中肯定会出现这样的疑问:“英语课上为什么要用日历呢?”“哦,是学习序数词以及月份的表达。”于是教师一上课就很容易利用这个问题导入新课,从而过渡到其它环节,顺利完成这堂课的教学。 (三)鼓励学生在操练环节中动起来。在英语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所以,让学生完全参与对学生认识能力的形成和知识的掌握有一定帮助,而且记忆效果会更好。
6、通过运用这种形象、直观的方法,学生们很快掌握了本课的内容,就连班上的差生也能正确、流利地说出这些比较复杂的句子了。这个例子足以说明如果教师能够将“动”巧妙地运用到操练当中,学生就会处于积极状态、提高注意力,学习效果自然就更好。 (四)启发学生在练习环节中动起来。练习是学生巩固并实践新知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能让学生在练习时动起来,就可以促使他们将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贴近生活的内容,教师可以把这些课文改写成生活性的短剧,让学生去表演。相信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会很快掌握并应用所学的知识 三、小结 综上所述,要实现英语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必须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逐渐改变过去那种老师满堂灌、死气沉沉的教学模式,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从而达到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