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班语言活动:桃树下的小白兔
一、活动目标
1.在看看、想想、听听、议议中,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桃花给小动物们带来的不同用处。
2.通过故事,理解并感受小白兔和朋友们相互关爱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动画《桃树下的小白兔》、桃花的图片。
2.装有纸做桃花瓣的信封。
3.幼儿操作材料:纸、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看看这幅图画,让你想到了什么?(春天)
追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归纳提升:春天到了,花开了、草绿了、树也长高了,春天的景色真美。
2.师:你知道哪些花儿在春天开放吗?
归纳提升:春天呀,真是个美丽的季节,那么多漂亮的花朵要在春天开放。
3.师:看,这是什么?(桃花)春天来了,桃花开了,真啊!美丽的桃花把小白兔都吸引来了,哇,桃花瓣都飘落下来了,小白兔有了这么多桃花瓣会干什么呢?
回应:你们说的都有可能,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吧。
(二)讲述故事
1.师:谁收到了小白兔的信?
追问:小白兔的信里装着什么?
追问:山羊爷爷把花瓣当成了什么?
回应:山羊爷爷收到了小白兔寄来的花瓣,它把花瓣当成了书签,这样以后翻起书来就方便多啦。
2.师:第二封信寄给了谁?
追问:小猫把花瓣当成了什么?
回应:小猫收到了小白兔寄来的花瓣,它把花瓣当成了发夹,夹在头上真漂亮。
3.师:这一次信寄到了谁的手上?
追问:小松鼠把花瓣当成了什么?
回应:小松鼠收到了小白兔寄来的花瓣,把花瓣当成了扇子,等到了夏天的时候摇一摇,真凉快。
4.师:接下来,又会是谁收到了小白兔的来信?
追问:小鸡把花瓣当成了什么?
回应:小鸡收到了小白兔寄来的花瓣,把花瓣当成了太阳帽,遮住了刺眼的阳光。
5.师:这一次,是小白兔寄出的第几封信了?
回应:你们记得可真清楚,这是小白兔寄出的第5封信了。
追问:那么谁收到了小白兔寄出的第5封信?
追问:金龟子妈妈把花瓣当成了什么?
回应:金龟子妈妈收到了小白兔寄来的花瓣,它把花瓣当成了金龟子宝宝的摇篮,这摇篮又香又软,睡的可舒服了。
6.师:我们再来看一看,还有没有小动物收到小白兔的信。
师:小蚂蚁也收到了小白兔的来信,那么,它把花瓣当成了什么?
回应:小蚂蚁收到了小白兔寄来的花瓣,它把花瓣当成了小船,要乘到河的对岸去搬粮食呢。
7.师:哇,这么多小动物们收到了小白兔寄来的信,它们高兴不高兴啊?
归纳提升:小动物们收到了小白兔的花瓣,可高兴啦,而小白兔自己也非常开心,因为它给大家都带来了快乐。
8.师:刚才的故事你们都看明白了吗?谁来说说,小白兔捡到桃花后,首先想到了什么?它是怎么做的?
追问:小白兔想把美丽的花瓣送给它的好朋友,那么它采用了什么好办法?
回应:原来小白兔用了寄信的好办法,把美丽的花瓣送给好朋友。
9.师:小白兔把花瓣寄给了它的好朋友,好朋友都把花瓣做成了有用的东西。那么究竟有哪些动物朋友收到了小白兔的信呢?
回应:山羊爷爷、小猫、小松鼠、小鸡、金龟子妈妈、小蚂蚁。
追问:这些动物朋友们分别用花瓣做了什么呢?
归纳提升:山羊爷爷用花瓣做了书签。小猫用花瓣做成了发夹。小松鼠用花瓣做了扇子。小鸡用花瓣做了太阳帽,金龟子妈妈给用花瓣给它的宝宝做了摇篮,小蚂蚁用花瓣做了小船。
10.生生互动:要是山羊爷爷把桃花当船,蚂蚁把桃花当书签,合不合适?为什么?
回应:大小对比图。
归纳提升:原来小花瓣对不同大小的动物有不同的用途。
11.师:小白兔为什么要把花瓣寄给它的朋友呢?
归纳提升:因为它觉得桃花的花瓣很美丽,它要把美丽的东西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向小白兔学习,你觉得高兴的事情,可以跟好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高兴,你觉得好看的东西,也可以让好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
12.生生互动:你们喜欢这只小白兔吗?说说你的理由。
归纳提升:引导幼儿说出小白兔很会关心朋友,自己有好的东西就会想到别人,让小朋友懂得有好东西与别人一起分享是快乐的。
三、经验迁移
1.出示装有桃花瓣的信封,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师:今天老师也收到小白兔寄来的信,你们猜猜里面会藏着什么呢?(桃花)
2.师:如果你是小白兔,你会把美丽的花瓣送给谁,做什么呢?请把你的想法画下来给大家看。
3.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用完整的话口述。
大班语言活动《桃树下的小白兔》教学反思
童话《桃树下的小白兔》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在设计、组织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开展,活动组织下来有亮点也有不足。
一、活动中的亮点:
1.选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喜欢。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选择内容既要考虑到作品的教育功能,又要考虑到学前儿童的欣赏趣味和欣赏能力。童话《桃树下的小白兔》传达的是美的意境,作品中动物形象鲜明生动;作品结构简单,情节单纯有趣;语言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作品的题材以幼儿所熟悉的生活为主。他的思想情感和故事能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幼儿能够理解。
2.课件设计直观,能吸引幼儿。 故事中每一个场景都有一幅相应的图画,这样既易于幼儿理解作品,同时也便于幼儿进行讲述,图片场景与配乐录音的有机结合,将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展现给孩子,能吸引幼儿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帮助幼儿更好的把握和理解内容。
3.采用分段欣赏的形式,易于幼儿理解作品内容。 童话《桃树下的小白兔》情节有点多,一次传授给幼儿,不利于幼儿理解,将故事分段采用先提问设想,后验证的方式开展。一方面能提供更多说的机会给孩子扩展幼儿想象力,让孩子带着问题进行倾听,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故事内容层层递进,有利于儿童更好的理解作品。
二、活动中的不足与措施:
在设计与实施中,目标2体现得不够明显,放在了活动延伸中。这时教师在设计时考虑不够全面,可将这个环节设计成第二个活动,现请幼儿想象发言,再请幼儿将自己的想象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也许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