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能综合提升(时间:25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现。”这里的“新型”是指()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以暴力革命为手段C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D以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解析:西欧大多数社会民主党迷恋议会斗争,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答案:C2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的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然后去实行土地改革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根
2、据题干“二月革命以后”的时间限制,可判定A项是错误的,因为二月革命已经推翻沙皇统治。答案:A3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史实论证的能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按共产主义原则调节生产和分配,实施时既有严峻形势的需要,也有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的。实践证明,它违背了俄国的生产力水平和客观经济规律,也引起了广大农民的极大不满,因此最终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答案:D4下面是苏俄经济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得出
3、的结论是()主要项目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6 6207 8608 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A.农业集体化推进了苏俄经济发展B苏俄农业发展远远超过工业发展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俄国农业发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经济发展解析: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从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D项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相悖。答案:C5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
4、据实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建立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 “成功的实验”等信息判断,答案为B。答案:B6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晚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列宁的思想在不断改变,以下对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列宁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B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探索中不断前进C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D经过实践检验的列宁主义是适合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解析:D项犯了绝对化的错误,列宁主义是科学理论但是需要结合各国的实际,故答
5、案为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16分)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4月16日,列宁及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格勒。德国最高指挥部推测,这些革命者将破坏亲协约国的临时政府。他们的推测被证明是正确的。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尤其引起争论的是“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材料二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向这一政策挑战,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继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4月份似乎还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
6、完全合理了。到1917年年底时,许多人准备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而战斗,以便摆脱临时政府,因为临时政府阻碍人们获得极为渴望的和平、土地和面包。以上材料均摘自全球通史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德国最高指挥部推测正确的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的。(6分) (3)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列宁提出的主张为什么“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6分)解析:本题通过史料来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背景和决策的认识。第(1)问可结合材料中“破坏亲协约国的临时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第(2)问考查十月革命的背景,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可结合十月革命的结果来解答。答案:(1)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2)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对内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对外面临着一战战场上的严峻形势。在这种内政不统一、外部战争继续的情况下,列宁提出的“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主张似乎是荒谬的,但实质是列宁根据临时政府只要继续参加一战,就会激起人民群众反对而提出的正确主张。(3)临时政府不能解决人们渴望的和平、土地和面包,只有“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实践证明了列宁的主张是合理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