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人在发高烧时,常常不思饮食,其根本原因是( )A.消化道内的食物尚未消化 B.发烧使胃肠蠕动减弱C.体内的食物残渣排出受阻 D.高烧使酶的活性减弱思路解析:根据题意,我们知道人体中的酶大部分的最适温度为37 ,发高烧时,人的体温上升,所以酶的活性下降,食欲下降。答案:D2.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_。分子从常态转变为_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_。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酶的定义是_。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基本概念主要有细胞代谢的概念、活化能的概念、酶的概念等。对基本的概念必
2、须很清楚。答案:细胞代谢 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 活化能 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3.活细胞中,与酶的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 )A.中心体和高尔基体 B.核糖体和高尔基体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 D.核糖体和溶酶体思路解析: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它的合成主要场所是核糖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答案:B4.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各种化学反应的生物催化剂。图5-1-1是表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化学反应速度的变化,其变化反映了温度对酶的催化作用的影响,据图5-1-1完成下列各题:(1)曲线中的AB段表明,酶在_范围内,催化作用随温度的_而_。(2)曲
3、线中的B点表示酶_。图5-1-1思路解析:该题考查酶促反应受温度的影响的曲线图。B点的温度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在最适温度以内,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的上升,反应速度加快。超过最适温度,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的上升,反应速度降低。答案:(1)一定温度 升高 加强 (2)在最适温度下的催化最强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有些酶是核酸 B.酶的数量因参加化学反应而减少C.酶的活性与pH有关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了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和酶促反应的实质等知识。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酶的作用条件温和即
4、受温度和pH的影响,而酶促反应前后酶的数量不变。答案:B2.图5-1-2中,横轴表示酶的反应条件,纵轴表示酶的反应速度,能正确表示温度、pH、时间和底物浓度与酶的反应速度关系的是( )图5-1-2A.甲、乙、丙、丁 B.甲、甲、丙、丁C.甲、丁、乙、丙 D.甲、甲、乙、丁思路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温度和p影响酶促反应为钟型图,酶的催化效率与时间也有关系,即使在最适温度和pH的条件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酶的催化效率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钝化现象,即催化能力开始下降,最后失去催化能力,因为任何蛋白质都有寿命,酶促反应和底物浓度有关,在酶的数量一定的情况下,随底物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速度加快
5、,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不再增加,而达到最大值,此时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数量。答案:3.分别用0 和100 的温度处理某种酶后,酶都没有活性,但( )A.经过0 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B.经过100 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C.经过0 处理的酶的空间结构遭破坏D.经过100 处理的酶被水解成了氨基酸思路解析:低温和高温虽然都能抑制酶的活性,但高温能破坏酶的分子结构,使活性丧失,且具有不可恢复性,而低温对酶活性的抑制与高温不同,当温度适宜时,酶的活性即可恢复。答案:A4.下表是为研究酶的特性,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方法及结果,通过分析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操作
6、方法观察结果常温下自然分解氧气泡少而小常温下加铁离子氧气泡稍多而小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氧气泡极多而大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同自然分解一样A.和说明酶的催化效率有高效性 B.说明酶的催化条件有温和性C.和说明酶的催化对象有专一性 D.和说明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实验题,主要考查酶的高效性。本题中设立了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条件要单一,四组中,是空白组,、都是对照组,、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且具有高效性。、对照说明酶的催化条件有温和性。答案:C5.在测定胃蛋白酶的活性时,将溶液的pH由2升到8,再从8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变化情况如何?思路解析: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9,在
7、pH从2升高到8的过程中,酶活性降低并逐渐变性失活;在pH从8降低到2的过程中,酶活性不再恢复。答案:先降低,再维持不变。6.某学生为了验证唾液的功能,做了如下一组实验: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2 mL,甲试管又加入2 mL唾液,两试管同时在37 温水中放置10 min后取出,再各加入0.5 mL碘液。实验设计方案上的错误是什么?思路解析: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答案:乙试管未加入等量清水。快乐时光怪罪老师 老师:“我的孩子,你的朗读没有一点进步,这是怎么回事?我在你这个年龄,已经朗读得相当流利了。” 学生:“毫无疑问,这是因为您的老师比我的老师好。”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
8、练,可用于课后)1.下列关于酶的概念,最准确的叙述是( )A.酶是一种蛋白质 B.酶是一种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种有机物思路解析:该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酶的概念。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答案:D2.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适宜除去细胞壁( )A.盐酸 B.麦芽糖酶C.纤维素和果胶酶 D.淀粉酶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细胞壁的成分和酶的专一性的特性。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在不伤害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要除去细胞壁只能用酶来处理,因为酶具有专一性,所以应该用纤维素和果胶酶。答案:C
9、3.图5-1-3中表示温度和酶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解释的是( )图5-1-3A.在点之前,酶的活性与温度成正比,之后成反比B.当温度达到点时酶的活性最高C.点时,酶的活性很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可以上升D.点时,酶的活性也很低,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可以恢复上升思路解析:此题考查酶的催化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点是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即在该温度条件下酶的催化效率最高。说明在最适温度范围之内,随温度的上升酶促反应的速度加快。段说明超过最适温度,随温度的上升酶促反应的速度下降,原因是酶的活性降低。答案:A4.(2010上海高考,29)图5-1-4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从图中不能获得
10、的信息是( )图5-1-4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B.酶因热而失活C.酶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D.酶反应速度与酶量的关系思路解析:酶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酶的催化作用易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图中曲线主要表示不同温度下酶的催化效率,并不表明酶反应速度和酶量的关系。答案:D5.(2010北京东城一模)为验证蜗牛嗉囊中的消化液具有分解纤维素的作用,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用刀片切取一小薄片菠菜的叶柄制成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之后,从盖玻片的一侧滴以蜗牛嗉囊中的消化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发现细胞形态发生了变化。下列各项叙述中,与实
11、验结果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实验应保证适宜的温度条件 B.应设置滴以蒸馏水的一组作为对照C.实验中滴加消化液的量应足够多 D.消化液的作用时间应保证足够长思路解析:该实验的主要原理是利用蜗牛的消化液将菠菜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分解,失去了细胞壁的保护作用,细胞的形态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在实验中,应使反应尽量彻底,A、C、D各项都有利于反应的顺利进行。设置对照实验与实验结果没有直接的联系。答案:B6.人的血液中碳酸酐酶的1个分子,每分钟可催化分解1 900万个碳酸分子。这说明酶具有( ) A.多样性 B.专一性 C.可控性 D.高效性思路解析:本题考查酶的特性,每分钟分解1 900万说明酶的高效
12、性。答案:D7.在植物上摘下鲜嫩的玉米,浸入沸水中数分钟,鲜玉米久存而甜味不减的原因是( )A.在酶的作用下二糖转化成淀粉 B.高温抑制了淀粉的水解C.高温使酶失活,抑制了淀粉的合成 D.高温促进了淀粉的合成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了酶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以及种子中的重要储能物质淀粉。我们吃玉米时的甜味来自于麦芽糖,玉米成熟的时候,麦芽糖转化成淀粉,所以甜味变小,高温煮沸后,由于酶高温失活,所以麦芽糖不能转化成淀粉,所以甜味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答案:C8.胃液中的蛋白酶,进入小肠后,催化作用大大降低,这是由于( )A.酶发挥催化作用只有一次 B.小肠内的温度高于胃内的温度C.小肠内的pH比胃内的pH高
13、D.小肠内的pH比胃内的pH低思路解析: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及酸碱度(pH)影响,胃液呈酸性,pH为1.8左右,肠液呈弱碱性,pH约为7.6。答案:C9.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保持37 ,p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如图5-1-5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该酶作用的底物是_。(2)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_。(3)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的变化示意曲线。(4)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由逐渐升到10,则酶催化反应速度将_,原因是_。()图5-1-6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_
14、。图5-1-5图5-1-6思路解析:通过具体题目考查酶的特性,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但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胰蛋白酶只能催化水解蛋白质,即底物是蛋白质,这是酶的专一性;把酶和底物放在一块一段时间后,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底物分解,这是酶的高效性,若增加底物浓度还可以加快反应速度,每种酶都有适宜的温度和pH,胰蛋白酶的最适的pH为中性,当放入pH为2的环境中,酶失活,同样绝大多数酶的催化作用也需要一个适宜的温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其催化效率也不相同,故出现如图所示的曲线变化,但温度过高,酶也失去活性。答案:(1)蛋白质 (2)底物的量一定,已被消
15、耗尽(3)见下图(4)不变 在pH=2时酶已经失活 (5)C10.某同学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一)实验原理:(1)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2)淀粉中含有唾液淀粉酶,不含有蔗糖酶,所以只能分解淀粉为麦芽糖,而不能分解蔗糖。(二)实验步骤:取A、B、C三支洁净试管,按表中顺序进行操作:操作步骤加入2 mL浆糊加入2 mL蔗糖溶液加入2 mL清水加入2 mL唾液30 水浴中滴入数滴碘液观察结果试管A30分钟变蓝试管B30分钟不变蓝试管C30分钟不变蓝(三)通过该实验,这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只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蔗糖,证明了“酶具有专一性”。请根据上述实验完
16、成下面问题。()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所用的实验原理_。A.不正确 B.无法论证淀粉是否被分解C.非常好 D.无法论证蔗糖是否被分解(2)该实验中采用了两组对照,它们分别是_,分别比较的是_。(3)你认为应该对该实验的哪一步骤进行改进后才完善。将_ _,并给予_条件。这时试管C的结果为_,说明_。思路解析: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和蔗糖遇碘不变蓝,所以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水解,无法检测蔗糖是否水解;A与B对照,A属于空白对照,通过对照可以得出唾液中的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的结论,B与C对照的目的是为了得出酶的专一性的结论。淀粉水解的产物是麦芽糖(还原性糖),蔗糖是非还原性糖,若能水解的话,产物是葡萄糖(还原性糖),因此可以把用于检测的碘液改用斐林试剂,就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1)D (2)A与B、B与C 唾液中具有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3)滴加碘液改用斐林试剂 沸水浴 浅蓝色 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为还原性糖,不能催化蔗糖水解为还原性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