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文末附答案)2022)2022 届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总结届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总结(超全超全)选择题 1、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峰东南坡和西北坡(同一海拔左柱表示西北坡,右柱表示东南坡)海拔1200m 及以上三类主要乔木胸高断面积(树木距地面 1.3m 处断面的面积)之和所占比重随海拔的变化,该山峰年均降水量为 2368mm,同一海拔东南坡比西北坡降水多 100mm 左右。读图完成以下小题。(1)该山峰最可能位于()A.太行山 B.秦岭 C.武夷山 D.大别山(2)海拔 1600 一 2000m 西北坡和东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差异的最主要
2、影响因素是()A.热量 B.降水 C.土壤水分 D.地势起伏(3)下列坡向和海拔的组合,乔木物种最丰富的可能是()A.东南坡海拔 1400m 处 B.西北坡海拔 1600m 处 C.西北坡海拔 1200m 处 2 D.东南坡海拔 1900m 处 2、流石滩位于高山雪线和高山草甸之间,受冻融风化、冻土蠕动等影响形成,我国流石滩主要分布在川西、云南、藏南等地。梭砂贝母是我国西南高山流石滩上的特有物种,6 月开花,10 月枯萎,是名贵中药川贝的重要来源。流石滩岩石多呈灰棕色,植物多呈亮丽色彩,研究发现,近年来梭砂贝母的颜色出现从黄绿色向灰棕色的进化趋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与新疆山区相比,西南山
3、区流石滩发育较多的主导因素是()A.海拔 B.纬度 C.水分 D.光照(2)流石滩植物多呈亮丽色彩,主要是为适应()A.严寒 B.强辐射 C.强风 D.贫瘠(3)推断梭砂贝母颜色变化的可能原因是()A.吸引昆虫传粉 B.吸收紫外辐射 C.增强环境色差 D.规避人类采摘 3、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我国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该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东南湿润地区 B.华北半湿润地区 C.青藏高寒地区 D.西北干旱地区 (2)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3 C.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D.
4、地下部分缩小 4、土壤有机碳含量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质多少有关,也与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质损失有关。下表为我国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游某地有机碳含量与植被类型之间对应关系表,完成下列各题。(1)该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随深度增加()A.先增后减 B.总体递增 C.保持稳定 D.总体减少(2)影响高草植被与低草植被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生物量 D.成土母质 5、样方法是一种植被调查取样方法。一般选取方形样地,统计植物群落的种类、数量,记录植物生长状况等。某校在北京某山区用样方法进行野外植被调查,在山体阳坡不同海拔选取若干个 3 米3 米样方进行植被统计,
5、同时查阅资料,综合北京多处山地植被状况,绘制北京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如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北京()A.山地阳坡植被带分布上界高于阴坡 B.阴坡比阳坡的植被垂直带谱更丰富 4 C.森林集中分布在中山下部松栎林带 D.山地以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2)若要提高此次山地植被调查的准确性,可以()增加植被调查人数适当扩大样方面积在阴坡也选取一定数量的样地增加一日中植被统计的次数 A.B.C.D.6、读某地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表,回答下列小题。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均温(C)-12-9 3 12 18 21 27 26 19 7 5-11 逐月降水量累
6、计(mm)40 85 135 187 242 299 349 401 441 471 498 538(1)该地河流汛期的最主要补给是()A.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冰雪融水 B.高山冰雪融水,雨水 C.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湖泊水(2)该地最可出现的典型植被是()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荒漠 D.落叶阔叶林 7、下图为“某山地的气温、降水量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甲地区最可能的自然带是()5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 (2)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山地东坡是的迎风坡 B.
7、西坡较东坡雪线高 C.山地西坡出现永久积雪的海拔约为 5030 米 D.西坡较东坡森林植被丰富,林线较高 8、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热带山地的山顶或山脊,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植株相对矮小、树干弯曲。海南岛热带云雾林分布在海拔 1200 米以上,下图为该岛云雾林主要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推测海南热带云雾林水汽的主要来源是()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盛行西风 D.东北信风(2)海南热带云雾林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针叶林 D.苔原(3)热带云雾林植株矮小、树干弯曲的原因是()A.热量不足 B.土壤贫瘠 C.地质灾害多 D.风力强劲 6 综合
8、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 1 为中国部分区域自然带分布图 材料二:图 2 位黄土高原及以东一带地质简图 (1)、自然带分别是_、_,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2)从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角度解释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形成原因。(3)长江口有上海、珠江口有广州,黄河河口没有形成特大城市,原因如下结构图所示,请将序号标在相应的 ABCD 方框内。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流域内年降水较少 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下游形成地上河 7 10、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 (1)在森林和草原土壤中,除了母质层以外具有
9、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的土壤层是_层和_层。(2)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A成土母质 B气候 C植物 D地形(3)不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草原土壤出现的地区是()(多选)A内蒙古地区 B江南地区 C西欧地区 D华北地区(4)哪些自然灾害能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壤产生不利影响()(多选)A干旱 B台风 C泥石流 D沙尘暴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阿尔梅里亚省位于西班牙南部,面积仅为 8774 平方千米,山地较多,土质瘠薄。自 20 世纪 60 年代末起,当地人民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壤改良成表层砂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系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引
10、水灌溉,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成为“欧洲蔬菜之都”。为了提高蔬菜产量,有的温室农业还使用了无土栽培法(即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俗称水栽农业),无土栽培消耗大量地下水和排放大量的废物,导致土壤退化。下图为阿尔梅里亚省的等高线地形图,下表为该地的气候统计资料。9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日均最高气温()19 27 28 18 日均最低气温()10 18 19 10 平均降水总量(mm)19 8 14 25 平均降水天数(天)4 1 2 5(1)阿尔梅里亚省的土壤贫瘠,气候对当地土壤的影响有_(选择填空)。A全年高温,光照充足,生物循环旺盛 B昼夜温差大,植被茂密,土壤
11、有机质含量高 C年降水量小,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D山地较多,地处背风坡,土壤发育程度低(2)“三明治”结构土壤能很好地调节水肥气热,请说明“三明治”土壤的优点。(3)分析当地无土栽培导致土壤退化的原因。10 2022 届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_031 参考答案 1、答案:C C B【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因素。(3)本题主要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1)该山峰年均降水量超过 2000mm,降水丰富,且分布有常绿阔叶林带,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太行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故 A 选项错误;秦岭为东一西走
12、向的山脉,有南坡和北坡之分,而不是西北坡和东南坡,且秦岭北坡不存在常绿阔叶林,故 B选项错误;武夷山为东北一西南走向,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 C 选项正确;大别山为西北一东南走向,且年均降水量约为 1800mm,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C。(2)由图可知,海拔 1600 一 2000m 西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明显高于东南坡。我国东部季风区山地东南坡地处阳坡和夏季风的迎风坡,热量条件较好,降水较丰富,如果这两个条件是主要因素,东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应高于西北坡,明显与图示信息不符。故 A、B 选项错误;11 西北坡地处阴坡,蒸发相对较弱,土壤水分条件要优于东南坡,这是两坡常绿阔叶林比重出现
13、差异的主要原因。故 C 选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判断两坡的地势起伏状况。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C。(3)读图可知,西北坡海拔 1600m 处,三种乔木类型均有分布,且三种乔木胸高断面积之和所占比重相差不大,所以乔木物种最丰富。而东南坡海拔 1400m 处,西北坡海拔 1200m 处,东南坡海拔 1900m 处,三种乔木胸高断面积之和所占比重相差较大,故 B 选项正确,A、C、D 选项错误。故选 B。2、答案:C B D【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对于植被的
14、影响。(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解答】12 (1)流石滩是受冻融风化、冻土蠕动等影响形成,新疆山区虽然纬度更高,但相较于西南山区降水更少,高山冰川融水更少,冻融风化、冻土蠕动作用不剧烈,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C 正确。故选 C。(2)流石滩植物多呈亮丽色彩,主要是为了适应高海拔地区的强辐射环境,减少辐射作用,而颜色的变化与严寒、强风、贫瘠等因素无关,B 正确。故选 B。(3)梭砂贝母颜色从亮丽的黄绿色变成灰棕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差变小,可以有效规避人类采摘,D 正确。故选 D。3、答案:D B【提示】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植被类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
15、)本题主要考查了植被类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答】(1)该植被地上部分矮小,地下根系扎的深,生长范围广,有利于吸收充足的地下深层的水分。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地表水缺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地区。故 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2)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为了获取足够生存的水分,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B 对;地上部分植株变更矮小,A 错;地上部分叶片变小或变成针叶或刺,C 错;地下部分分支增多,D 错。故 B 正确,ACD 错误。13 故选 B。4、答案:D C【提示】土壤的组成及形态 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随深度变化
16、的特点。(2)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因素。【解答】(1)读表可知,高草植被和低草植被区,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故选 D。(2)同一区域,气候、地形、成土母质差异较小。读表可知,高草植被生物量多,有机碳含量高,低草植被生物量少,有机碳含量低,故影响高草植被与低草植被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应是生物量。故选 C。5、答案:A C【提示】14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主要的植被类型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6、答案:C D【提示】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分析 主要的植被类型 解析:(1)本题考查河流的补给类型。(2)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解
17、答】(1)结合冬季气温低于 0且降水量是逐月累计,所以冬季降水多但以积雪为主,春季有一定降水加之上年冬季的积雪融化,河流出现春汛。因此一定有大量的季节性积雪融水,春夏降水都较多,所以有雨水补给,C 正 15 确。如果以地下水、湖泊水补给为主,河流流量很稳定,季节变化不明显,D 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高山冰雪融水,A、B 错误。故选 C。(2)该地最冷月均温在 0以下,年降水量超过 500 毫米,不可能是常绿硬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也不可能是荒漠。故选 D。7、答案:C D【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根据图中信息,甲地最冷月气温在 0以下,年降水量为 3
18、50mm,属于半干旱地区,因此最可能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C 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一般分布在最冷月气温在 0以上,年降水量为 800mm 以上的湿润地区,A 错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一般分布在最冷月气温在 0以下,年降水量为 400mm 以上的半湿润地区,B 错误。温带荒漠带一般分布在年降水量在 200mm 以下的干旱地区,D 错误。故选 C。(2)据图中信息判断,西坡降水量比东坡大,可知,西坡为迎风坡,东坡为背风坡,A 错误。西坡的最热月气温比东坡低,因此西坡出现终年积雪的区域所处海拔比东坡低,即西坡较东坡雪线低,B 错误。图中显示丙地海拔为 2000 米,夏季气温为 19,根据“海拔升高
19、 1000 米,气温下降约 6”,计算可以得出,西坡夏季 0 16 出现在丙地以上 3167 米处,因此山地西坡出现永久积雪的海拔约为 2000+3167=5167 米,C 错误。西坡降水丰富且冬季气候温和,因此西坡较东坡森林植被丰富,林线较高,D 正确。故选 D。8、答案:B B D【提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主要的植被类型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海南热带云雾林水汽的主要来源。(2)本题主要考查了植被类型。(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解答】(1)由图可知,海南热带云雾林主要分布于山峰的西南方向,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大,可知其水汽应主要
20、来自西南风,B 正确。故选 B。(2)该地地处热带地区,山地海拔不高,不可能存在针叶林和苔原;该地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山麓植被为热带季雨林,山腰以上为常绿阔叶林;B 正确。故选 B。17 (3)该地位于热带地区,热量充足,A 项错误;土壤和地质灾害对树干形态影响很小,B、C 两项错误;该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风力强,强风不利于树木的生长,造成植株矮小、树干弯曲,故 D项正确。故选 D。9、答案:(1)温带草原带(带字不写不得分);温带荒漠带(带字不写不得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分异)(2)风力沉积经地壳抬升后受流水侵蚀(3)A-;B-;C-;D-解析:本大题以中国部分
21、区域自然带分布图和黄土高原及以东一带地质简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自然带类型判断、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沟壑地貌的成因、城市区位分析、影响水文特征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中东部,草原面积广阔,应为温带草原带;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和新疆的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应为温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自然带沿东西方向(经度变化方向)更替,离海远近不同,降水量不同,导致自然带不同,这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2、。(2)题意表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形成原因应从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角度解释。黄土高原位于西北沙漠地带的外围,风力搬运的泥沙,在黄土高原地区风力减弱,大量黄土堆积在当地,形成很厚的黄土层,后经地壳抬升形成黄土高原,由于地势变高,地表径流侵蚀力加强,经流水侵蚀在黄土高原上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3)长江口有上海、珠江口有广州,主要是因为长江口和珠江口水运便利,水源丰富。而黄河河口水源不足、河运条件差、泥沙沉积迅速,河口经常改道,河口位置不稳定,海水浅,建设海港条件差,因此没有形成特大 18 城市。其原因结构图中,A 导致了流量小,因此 A 应是流域内年降水量较少,即序号;图中 B 导致含沙量大,因此
23、 B 应是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图中 C 是大量泥沙淤积的结果,会导致汛期水位高、河流航运条件差,因此 C 应为下游形成地上河;图中 D 导致了汛期水位高,因此 D 应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小提示: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其变化规律常表现为大致沿经度方向变化。以中纬地区较明显。因在一般情况下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也就是主要因水分条件的变化所致,又称“干湿度地带性”。如我国华北到西北依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10、答案:(1)腐殖质 淋溶(2)A(3)AC(4)AD 解析: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
24、土壤的结构、形成原因、分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灾害,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1)读“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可以看出,在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剖面图中,具有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的土壤层是腐殖质层和淋溶层。(2)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A 选项正确。气候、植物、地形对土壤的形成有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BCD 选项错误。故选 A。(3)19 不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草原区,内蒙古地区和西欧地区是世界著名的草原区。江南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华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
25、候,形成的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江南地区和华北地区形成的土壤与草原土壤不同,AC 选项正确,BD 选项错误。故选 AC。(4)西北地区的土壤厚度较小,有机质含量少,因为西北地区多大风,比较干旱,易受沙尘暴、寒潮的侵袭,因而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壤产生不利影响的自然灾害有干旱、沙尘暴、大风等,AD 正确。台风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西北地区受不到台风影响,B 错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不易发生泥石流灾害,C 错误。故选 AD。小提示:11、答案:(1)C(2)上层为砂土透水透气性好,引水灌溉可很快下渗,能防止土壤水分很快蒸发,减少用水量;中间层为有机肥,能增加土壤肥力,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下层
26、是黏土,可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3)无土栽培大量消耗地下水,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致退化;排放大量废物,造成土壤污染,尤其是化肥和杀虫剂的化学残余物,使土壤进一步退化。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农业技术对农业的影响。(1)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决定土壤肥力的高低,该地的气候资料显示,年降水量小,不利于植被的生长,提供的枯枝落叶少,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贫瘠,C 正确。(2)材料中介绍“三明治”土壤表层是砂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系黏土,结合砂土、有机肥、黏土的特点,从保持水分、肥力的角度作答即可。砂土土质疏松,有利于水分下渗,通气性好。有机肥提供大量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黏土层土质较粘重,不利于下渗,有利于保土保肥。(3)结合材料中介绍的无土栽培技术的生产特点,从消耗大量地下水和排放大量废物两个角度作答即可。无 20 土栽培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加之排放大量的废物,使得土壤盐分增加,土壤污染严重,土壤退化严重。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