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高考地理乡村和城镇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高考地理乡村和城镇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选择题 1、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 年末山西省全省常住人口约为 3491.6 万人,比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减少 2.23,年平均减少 0.23。其中太原市常住人口约 530.4 万人,城镇化率约为 89.06。下图示意山西省主要城市分布及各市人口密度。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近年来,山西省常住人口呈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人口生育意愿低人口流出多人口老龄化严重自然灾害多发 A.B.C.D.(2)太原与晋城面积相差不大,但太原人口密度是晋城的三倍多。其主要影响因素
2、是()A.土壤 B.水源 C.经济 D.家庭(3)近年来太原的城镇化进程发展较快,这可能造成该市()住房闲置交通拥堵用工困难环境压力增大 A.B.C.D.答案:A C 2 C【提示】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 城市化的利弊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抚育成本高等导致人口生育意愿低,出生人口减少,同时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吸引山西省人口外流,这是导致近年来山西省常住人口呈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人口老龄化是常住人口减少产生的问题之一,不是原因;自然灾害多发不是近年来山西省常住人口呈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2)太原是山西省省会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吸引人口流入。(3)太原的城镇化进程较快,吸引人口迁入,可能
3、导致劳动力过剩、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压力增大、污染问题加重等。2、交通等时线是指从城市的某点出发,在规定的出行时耗内可达到的范围,可以反映交通通畅程度。读“某大城市的交通等时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 P 地的城市功能分区是()A.居住区 B.工业区 C.中心商务区 D.飞机场(2)该城市拟规划地铁线。该城市的第一条地铁线的走向应该是()A.甲P乙 B.丙乙丁 C.甲P丙 D.丙P丁 3 答案:C A【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2)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答】(1)图中 P 地交通等时线数
4、值小于 8,是图中最小数值,说明 P 地交通通达度最高,一般城市的中心位置交通通达度最高,所以 P 最可能为中心商务区,C 正确。故选 C。(2)材料提示“交通等时线是指由城市的某点出发,在规定的出行时耗内可达到的范围,可以反映交通通畅程度”,可以推测,交通等时线分布越密集,交通通畅程度越差,分布越稀疏,交通通畅度越好。图中显示,在甲乙两个方向,交通等时线分布比较密集,即交通通畅度较差。修建地铁,主要目的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通畅度。所以该城市的第一条地铁线的走向应该是甲P乙,A 正确。故选 A。3、土地城镇化是指某一区域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由农村形态向城镇形态转化的过程。自 20 世纪
5、 80 年代以来,中国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建成区面积日益扩大,土地城镇化水平提高。下图为中国土地城镇化多尺度影响机制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4 (1)与 2005 年相比,2016 年()A.农业资源建成区具有正向影响 B.要素投入对市级层面影响减弱 C.g 公共服务对市级层面的影响程度增强 D.生态资源是省级层面主要的影响因素(2)中国城市土地城镇化的关键动力是()资源禀赋政府政策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 A.B.C.D.答案:B C【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5 B C 4、下面为某区域城市化设想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
6、0202030 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B.2040 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C.2050 年乡村人口只占 30%D.2050 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 2000 年相等(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10 年约为 50%B.2020 年以后趋于降低 C.2030 年超过 80%D.2040 年以后保持稳定 (3)根据推测,该地 2050 年处于城市化的阶段是()A.初期阶段 B.前期阶段 C.中期阶段 D.后期阶段 答案:B A D 6 【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城市化的内涵和表现 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2)本题主要考查
7、了城市化进程和特点。(3)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答】(1)读图可知,20202030 年该区域乡村人口比重在下降,但不是 0,所以乡村人口并没有全部转移到郊区,A 错误;2040 年后该区域郊区人口比重大于乡村人口比重,则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B 正确;2050 年该区域乡村人口比重约为 20%,C 错误;2050 年该区域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与 2000 年相同,但两个年份的总人口数不一定相同,故无法判断该区域这两个年份中心城区人口的数量关系,D 错误。故选 B。(2)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衡量,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城市人口等于中心城区人口加郊区人口。2010 年乡村人
8、口比例约占 50%,因此城市人口约占 50%,城市化水平约为 50%,A 正确;读图可知,自 20002050 年,该区域乡村人口比例持续下降,表明城市人口比例持续上升,其城市化速度一直较快,并没有趋于降低,B 错误;2030 年的城市化水平并未达到 80%,C 错误;读图可知,自 20002050 年,该区域乡村人口比例持续下降,表明城市人口比例持续上升,其城市化速度一直较快,并没有保持稳定,D 错误。故选 A。7 (3)读图可知,到 2050 年该区域乡村人口约占 20%,城市人口约占 80%,城市化水平高,所以该地 2050 年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故选 D。5、根据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的空
9、间分布演变特征和空间集聚演变特征,可得出乌鲁木齐制造业空间格局的演化模式。下图为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化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013 年,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集聚程度最高的制造业是()A.高新技术产业 B.基础型产业 C.都市型产业 D.机械设备产业(2)该市近郊区吸引制造业企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A.地价较低 B.资源丰富 C.环境优美 D.劳动力充足(3)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空间格局的演化会使()A.中心城区人口就业困难 B.城市环境质量好转 C.中心城区地价大幅下降 D.城市服务范围扩大 答案:A A B【提示】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8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解析:(1
10、)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3)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读图可知,2013 年,基础型产业、部分机械设备产业、都市型产业都已向外迁移或有向外迁移的趋势,而高新技术产业仍然集中于中心城区,故其在中心城区集聚程度最高。故选 A。(2)读图可知,自 20042013 年,近郊区吸引中心城区的部分企业迁入(如都市型产业、机械设备产业等),相比于中心城区而言,近郊区的地价较低,生产成本较低
11、,吸引企业迁入,A 对。并不是近郊区资源丰富(城区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差异不大),B 错。环境优美不是主要原因,材料也无信息反映近郊区的环境是否优美,且优美的环境对制造业企业的布局影响相对较小,C 错。都市型产业、机械设备产业等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力是否充足关系不大,且由中心城区至近郊区距离变化有限,劳动力条件对企业的布局变化影响不大,D 错。故选 A。(3)读图,自 20042013 年,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空间格局自中心城区向近郊区和远郊区迁移,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心城区人口主要从事服务业,部分制造业向外迁移不会使中心城区人口就业困难,A 错。制造业向外迁移,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
12、等问题减轻,城市环境质量好转,B 对。中心城区地价不断上升是制造业向外迁移的原因之一,制造业外迁不会使中心城区地价大幅下降,C 错。制造业在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的转移不会影响城市等级,不会影响城市的服务范围,D 错。故选 B。综合题 9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的的喀喀湖是安第斯山区的高原湖泊,面积约为 8300 千方千米,平均水深 140180 米,周围高山环绕。有众多河流注入。海拔高而不冻,处于内陆而不咸。数百年前,躲避外族侵略的乌鲁斯人逃到此地,他们用岸边的芦苇、香蒲草在湖面建成一座座浮岛,并住在岛上以捕鱼为生。下图示意的的喀喀湖位置及浮岛景观。(1)的的喀咯湖海拔高而不冻,试分析
13、原因。(2)说明乌鲁斯人选用芦苇作为浮岛主要材料的原因。(3)分析乌鲁斯人定居在浮岛上的有利水环境条件。(4)近年来,当地政府鼓励乌鲁斯人离岛上岸居住,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答案:(1)地处低纬地区;周围群山环抱,阻挡冷空气侵袭;湖泊面积大,水深,水量大,热容量大。(2)湖岸附近芦苇丰富(内陆高原地区木材匮乏):材质轻、易漂浮:芦苇收集、加工方便。(3)该湖有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且通过河流外泄盐分,属淡水湖,水源丰富(用水方便);湖泊面积大、水体深,众多河流汇入,渔业资源(食物来源)丰富;地处内陆高原,高山环绕,风浪小(安全平稳)。(4)赞同。抵御外族侵略(防御)功能
14、丧失(无需躲避外敌);岛上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条件差);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易造成环境污染,破坏水环境。不赞同。保持原有生活方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浮岛旅游业,可提高经济收入;浮岛数量不多,对水环境破坏不大。解析:本大题的的喀喀湖图文资料为背景材料,涉及的的喀咯湖海拔高而不冻的原因、乌鲁斯人选用芦苇作为浮岛主10 要材料的原因、乌鲁斯人定居在浮岛上的有利水环境条件、的的喀咯湖浮岛开发的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1)读图可知,的喀喀湖地处南纬 15附近,在低纬地区,属于热带,气温应该高;的喀喀湖是安
15、第斯山区的高原湖泊,周围有高山环绕,能阻挡冷空气侵袭,受冷空气影响小;湖泊面积约为 8300 平方千米,平均水深 140-180 米,说明湖泊面积大,水深,水量大,热容量大,水温变化小,所以的喀喀湖海拔虽然高而不冻。(2)根据题干可知,的喀喀湖是安第斯山区的高原湖泊,内陆高原地区木材匮乏,但湖岸附近芦苇和香蒲草丰富,可以就地取材,节省建筑材料;芦苇为草本植物,材质轻,易漂浮;芦苇在湖泊岸边浅水区,收集、加工方便,所以乌鲁斯人选用芦苇作为浮岛的主要材料。(3)根据题干可知,的的喀喀湖是安第斯山区的高原湖泊,周围高山环绕,所以该湖有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且通过河流外泄盐分,属淡水湖,水源丰富,利
16、于取水;湖泊面积大、水体深,众多河流汇入,渔业资源丰富,为乌鲁斯人定居提供充足且稳定的食物来源;地处内陆高原,且有高山环绕,风浪小,相对安全平稳。(4)探究当地政府是否鼓励马鲁斯人离岛上岸居住,赞同,应从原有的功能丧失,浮岛居住条件差,长期的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破坏和污染等角度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数百年前乌鲁斯人是为躲避外族侵略逃到此地,在浮岛上居住,现在浮岛抵御外族侵略的防御功能已经丧失,且世界以和平为主体,战争少,无需躲避外敌;根据题干可知,浮岛是用岸边的芦苇、香蒲草在湖面建成的,岛上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条件较差;由于浮岛面积有限,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易造成环境污染,破坏水环境,所以乌鲁斯人
17、应该离岛上岸居住。反对,应从保持原有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发展旅游业可以提高经济收入,浮岛数量少,对环境影响小等角度分析。浮岛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现在仍然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浮岛生活具有独特性,可以以此发展浮岛旅游业,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同时还可提高经济收入,改善居民生活;浮岛数量不多,承载的人的数量少,生活排放的垃圾少,对水环境破坏不大,所以可以在岛上生活。7、下图是“某城市土地利用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1 (1)该地的主导风向是_和_,图中河流的流向是_。(2)商业区、居住区和工业区在地应如何布局?(3)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区不断地向市区外缘移动,
18、其原因什么?答案:(1)东北风 东南风 由东北流向西南(2)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3)改善城市环境,降低地价成本。解析:本题以某城市土地利用简图为材料,主要涉及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由图中风频图可知,该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和东南风。因为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由图中城市东北方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得知,河流由东北向西南流。(2)商业区应布局在城市中心区处;居住区是城市中占地最广的功能区,主要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应是处;工业区在图中应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和
19、城市河流下游,位于处。(3)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兴起,使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城市中心的地价越来越高,大多数工厂环境污12 染严重。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环境,工厂迁往市区外缘。8、阅读图表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18 年中国各省区(港、澳、台除外)城镇化水平分布状况 城镇化水平/80 以上 6080 5060 4050 40 以下 省区 上海、北京、天津 江苏、浙江等 10 个省区 山西、江西等 14 个省区 云南、贵州、甘肃 西藏自治区(1)指出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动力。(2)与发达国家相比,说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3)概括我国城镇化的特点。答案:(1)经济发展(工业化)。(2)与
20、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目前发展速度快,水平较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3)城镇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目前水平较低;20 世纪八十年代前发展速度较慢,八十年代后快速发展;各省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相关知识及综合思维。(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始于工业革命,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其城镇化的主要动力。(2)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城市化是在二战以后,起步晚,发展程度较低;二战以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采取了工业化优先的发展战略,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13 进程速度加快,后期出现了城市化和工业化
21、发展不同步,主要表现为过度城市化和城市化滞后。如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落后于工业化水平,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本题主要根据图表信息及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据图 1 可以看出,20 世纪八十年代前发展速度较慢,八十年代后快速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城市化水平较低;从表二可以看出,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城市化水平较高,而云南、甘肃、贵州和西藏等地城市化水平较低,体现了各省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小提示:研究表明,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一组动态因素,是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和人口增长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变化,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主导因素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