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旅游景观的欣赏课型:新授课
葛季亮
教学目标
了解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提高对旅游资源的审美情趣及欣赏能力。激发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的特点
第二课时: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其他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分析。主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位置。联系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的有关问题。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地图册、教材、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落实
新课引入
【讲解导学】
当今社会一个热门话题是"五一""十一"的"黄金旅游周",全国兴起了旅游热,品味渐高的你,想必早就怦然心动,跃跃欲试了。
【设问导学】
你想去旅游吗?你想在今后的旅游中更尽兴吗?
1、峰峦--远眺或俯瞰
【展示课件】
苏东坡《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讲解导学】
承转:东坡居士虽未能观得庐山全貌,却也辩证地领悟到了山之成岭成峰的真谛,告诉我们:应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观赏。东坡居士发出了"身在山中不识山"的感慨,在不同的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 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
【设问导学】
为了不再遗憾,应该如何观山景呢?
【读图导学】【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读图4-9,并且思考,如何观赏峰峦?
(1)、峰峦之雄伟峻秀,唯远眺可得。
高大、雄伟的山体,可在视野开阔的至高点 俯瞰。(2)、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充分发挥想象才能体会到某种形象。
故孔子"登东山小于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也写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2、峡谷、洞穴、一线天--置身其中近观
【讲解导学】
如长江三峡,只有置身其中才会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
【课件展示】
投影长江三峡的景观照片
3、瀑布--适当距离仰观
【阅读导学】
由学生朗诵李白诗《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读图导学】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读图4-10,在学生讨论后指出:我国最大的贵州黄果树瀑布,一如万练倒悬,气势磅礴。
瀑布景观则需在适当的距离仰观,才能兼收形、色、声、动等美感。
4、江河湖海--俯览或远望
【讲解导学】
江河以回环曲线构景为佳,湖海以旷景取胜。因此,观赏江河湖海等水景,应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除俯瞰外,还带有远望的景趣。
【读图导学】
【阅读导学】
(图4-11)学生诵读范仲淹《岳阳楼记》节录:
"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设问导学】
如何观赏江河湖海等景观?
5、湖沼池塘--近水观赏
【讲解导学】
面积比较小的湖沼池塘,观水景的地点不宜过高,故多低临水面建桥、亭、廊、榭,并在水边铺上小路,方便游人欣赏和休憩。
6、山水组合景观--乘船沿水路观赏
【课件展示】
【分析导学】
桂林山水( 图4-12)(学生欣赏)
分析:桂林山水是河流水文景观与石灰岩峰林地貌的结合,这里千峰插地,更有漓江作带,妙在山水的有机组合,因此有"不游漓江,枉到桂林"之说。也有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盛誉。
【设问导学】
① 桂林山水美在哪里?
② 该地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③ 列举浙江主要的山水旅游资源?
1.香山红叶
2.黄山云海
3.武当叠影
4.海湖候鸟
【承转导学】
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 出不同的自然美,要求观赏者把握住观赏的时机。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差异,不同的季节可以观赏到不同的景色,就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秋吧!
【课件展示】
钱塘江大潮--八月十八最壮观
【设问导学】
引导学生从气候、天文、地形等方面讨论原因。
【点拨导学】
地形因素:河口外大内小,形如喇叭;又受河水的顶托,潮水位被抬高。气候因素:适逢夏季,东南季风推波助澜。 天文因素:每逢朔望,日地月在同一条直线上,天体引潮力最大,出现大潮。(因受摩擦力作用而滞后二至三天。)
【阅读导学】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的例子。
1.北方园林
南方园林
【讲解承转】
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相同。如山景,雄、奇、险、秀分别是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特点的反映,若不抓住其特点,就会不提要领,茫然觉得此山与彼山无异。
【读图导学】
学生阅读课文、图4-15。
【讲解导学】
要欣赏景观,特别是人文景观,只有抓住其特点,才能体会建造者的匠心和景观的意境。以园林景观为例。
【阅读导学】
简述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的特点。
2.园林的构景手法——主配、层次、框景借景
【设问导学】
如何才能抓住园林的特点?
【讲解导学】
1. 主配:主景与配景的搭配关系。
主景是全园景观之精华所在,一定要鲜明突出;配景则起烘云托月的作用。园林设计就是通过主景与配景的有机组合,用游览线路的合理串连,表现出序幕、发展、高潮、结束。
所以主景鲜明突出是园林景观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主景是组织园林游览路线层式里的高潮。
2.层次:(1)障景法,多出现在园林或独立园境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屏风、竹林等阻障在另一些景物之前,采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
(2)隔景法则是利用明墙、廓、树篱、殿堂等将景物分隔,以增加曲折、层次,丰富旅游者的想象,造成隐约显现但难窥全貌、近在咫尺但不可及的意境。
【读图导学】
读图4-15,框景中框的造型更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并且思考,设立框景的目的是什么?
【活动导学】
引导学生观看www.tour-的网站,并且思考下列问题:
① 为什么杭州西湖,就妙在借"三面云山一面城",湖光山色和谐统一?
② "红杏出墙"反映什么构景手法?
③ 北京天坛,南面成片的高楼使人对祭天的圜丘失去"九天之上"的感觉。西安小雁塔旁的13层现代化旅馆则使古塔仿佛成为被锁在抽屉中的文物反映什么手法?
【活动内容】
欣赏:(媒体展示)
1. 杭州的有关景色图片
2. 温州雁荡山的CD片
【讲课结束】
【课后作业】
1. 完成有关练习
2. 查阅www.tour- 网站找出一个例子说明他的构景手法或观察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