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碳背景下黑龙江省农户参与碳生态补偿对策研究_潘鹤思.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6323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碳背景下黑龙江省农户参与碳生态补偿对策研究_潘鹤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双碳背景下黑龙江省农户参与碳生态补偿对策研究_潘鹤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双碳背景下黑龙江省农户参与碳生态补偿对策研究_潘鹤思.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双碳背景下黑龙江省农户参与碳生态补偿对策研究潘鹤思1,柳洪志2,刘璐1(1.哈尔滨商业大学 经济学院;2.哈尔滨商业大学 商业经济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摘要碳生态补偿是全球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产生的生态补偿研究新领域,开展区域碳生态补偿对策探析对于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基于黑龙江省 311 份问卷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户碳生态补偿相关认知和参与意愿的情况,发现农户对碳达峰、碳中和和生态补偿制度等了解程度不足,通过对相关知识普及后,大部分农户表示愿意参与到碳生态补偿行动当中。未来,政府要加大碳生态补偿宣传教育、鼓励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完善碳生态补偿政策和拓展

2、融资渠道等方面构建碳生态补偿实施对策。关键词碳生态补偿;农户;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4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3)08-0012-03Abstract:Carb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s a new field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resear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climatechan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

3、gnificance to carry out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carb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This study is based on 311 questionnairesurvey data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analyzing the awareness and willingness of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carbon ecological

4、 compensation.It was found that farmers have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carbon peaking,carbon neutrality,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s.Afterpopularizing relevant knowledge,most farmers expressed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carb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ctions.In thefuture,the government

5、 should make carb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by increasing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ncarb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encouraging farmers low-carbon production behavior,improving carb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olicies,and expanding financing channels.Keywords:carbon ecologica

6、l compensation;farmers;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s作者简介潘鹤思(1989),女,吉林松原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生态经济;刘璐(1999),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碳减排。通讯作者柳洪志(1971),黑龙江海林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数理统计。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碳中和视域下黑龙江省农业碳汇补偿标准与激励机制研究(21JYC237);黑龙江省博士后项目:碳中和目标情景下黑龙江省农业碳减排补偿博弈及协调机制研究(LBH-Z21667);中国博士后项目:碳中和目标约束下我国省际碳减排补偿机制研究(2022

7、MD723774)。第 2023 年第 8 期(总第 564 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8,2023Total No.564全球气候变暖是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气候挑战,其关乎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目前,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各个国家的共同目标1。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2,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治理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庄严承诺,力争在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碳达峰行动。目前,工业碳排放是我国政府主要关注的

8、节能减排领域,然而已有研究表明,我国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很大,而且增长速度非常快,土地利用碳排放已成为我国碳排放的重要来源3,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地的碳汇能力有所不同4,土地利用变化会对碳排放、碳吸收产生极大影响,成为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的影响因素2,因此占全国碳排放总量 17%的农业碳排放不能被忽视5。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中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低碳农业发展显得日益紧迫,只有深入探究如何减少农业生产碳源、增加碳汇、激励农户参与其中,才能够为构建农业碳生态补偿政策、推动黑龙江省乃至配合全国农业低碳转型奠定基础。目前,关于农业碳生态补偿的研究多以宏观视角展开,很少关注微观主体农户参与碳生态

9、补偿意愿情况。然而,农户种植过程中的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要素投入与农业碳排放密切相关6,只有提供给农户开展清洁农业足够的经济激励,农户才会在生产活动中自觉采用低碳生产措施和减排技术7。此外,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直觉行为控制对农户的低碳12-DOI:10.19905/ki.syjj1982.2023.08.001生产意向有着交互影响作用,且低碳生产意向对农户的低碳生产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8,而部分农户因获取农业资讯的途径有限,其对低碳生产的认知程度较低,低碳生产意识薄弱,导致其低碳生产行为参与度低。鉴于此,本文在黑龙江省开展问卷调研,探讨农户碳生态补偿相关认知和参与意愿,为农业碳生态补偿政策

10、实施提供理论参考。一、碳生态补偿内涵生态补偿通过调整损害或保护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将生态保护的外部性内部化,达到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生态服务功能增加、生态价值提升的一种环境制度安排9。随着低碳农业的形成与发展,农业生产被证明具有显著的净碳汇效应,因此将生态补偿的理论构思与低碳行为结合,进而构建起一套“农业碳补偿”机制,以期运用农业碳计量方式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或抵消量用以衡量农业发展的生态价值10。万伦来(2020)基于省际视角提出,碳补偿是指碳排放主体给与碳汇主体以经济或非经济方式补偿的行为11。李颖(2014)从粮食作物生态价值的视角提出,碳生态补偿是指以碳汇功能为媒介,生态保护受益者给与粮食作物

11、种植者的补偿,实现农作物生态价值外部性内化12。本文将碳减排目标和生态补偿机制结合,认为碳生态补偿是指通过经济激励手段,将农业生产活动的增汇、减碳行为所产生的外部性内化,是农业生产领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新型激励政策工具。二、农户生态补偿调研设计(一)问卷设计问卷设计是调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与基础,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研究采用双边界选择法对农户参与碳减排补偿情况进行调查。重点基于文献阅读和邀请专家修改方式确定指标体系,问卷的核心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碳生态补偿相关政策认知情况调查,包括对农业碳排放及碳汇的了解程度、碳达峰与碳中和的了解程度、碳生态补偿的了解程度。第二部分:农

12、户参与碳生态补偿意愿情况,包括农户是否愿意参与碳生态补偿以及其更倾向于哪种补偿方式,对于不愿意参与的农户问及原因。(二)调查实施根据研究范畴,课题组于 2022 年 8 月至 11 月在黑龙江省 12 个地级市展开分层抽样问卷调查,主要通过电话调查、电子问卷、实地走访与小型座谈的方式进行。为了确保问卷数据的无偏性和有效性,使其能够更全面地反映黑龙江省农户参与碳生态补偿意愿的情况,在抽样过程中随机选择 78 个地级市,然后每个市选择 34个自然村,随机选择农户进行面对面交流与访谈。本次共计发放了 396 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问卷数量为 380 份,问卷回收率为 95.9%;其中有效问卷为 311

13、 份,问卷有效率为 81.84%。三、农户碳生态补偿描述性统计分析(一)农户碳生态补偿相关认知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农户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双碳政策、碳生态补偿的认知及评价(见表 1)。根据调研结果,大部分农户认可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农膜等要素投入会产生二氧化碳,其中比较同意和非常同意样本占 67.2%,只有 8.36%的农户对此项认知模糊。但是对于比较专业的碳领域词汇及相关政策认知不足,如农户对于碳排放和碳汇了解的人数只有 116人,占比 37.3%,不了解的人数高达 185 人。农户对“碳达峰和碳中和”非常不了解和很少了解的人数有 179 人,占比 57.55%。农户对于生态补偿

14、制度不关注人数有 167 人,占比 53.7%。由此可见,碳生态补偿相关政策对于农户而言还是比较陌生的。从调研中也发现,农民对于碳排放、碳汇、碳生态补偿的含义多数来自字面理解,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并没有接触过与其相关的政策。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生态补偿的实施领域主要集中在森林、草原和流域,而农业方面则主要以种粮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为主,各部门关于低碳、减排等激励政策的普及和实施较少。(二)农户碳生态补偿参与意愿情况农户对碳减排补偿的参与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对农业绿色低碳生产行为的主观评价和认可程度,因此了解农户参与意愿是构建多元化碳生态补偿政策体系的关键。通过对碳排放、碳减

15、排、碳汇和生态补偿相关政策普及之后,大部分农户表示愿意参与到碳生态补偿行动当中,其中有 188 人表示愿意参与,占比达 60.5%。当被继续问及补偿方式时,有 51.7%的农户选择现金补偿,21.7%的农户选择农资补偿,17.0%的人选择技术补偿,还有 8.7%的人选择政策补偿;不愿意参与碳生态补偿的农户有123 人,占比 39.7%。对于不愿意参与的原因,其中农户认为低碳农业生产会额外增加成本及补偿资金较低是最主表 1 农户碳生态补偿相关认知变量选项频数(人)百分比(%)您认为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农膜等使用会产生二氧化碳排吗?非常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一般比较同意非常同意9177615653

16、2.895.4724.4450.1617.04您对碳排放、碳汇的了解程度完全不了解很少了解一般了解比较了解非常了解3316256342610.6152.0918.0110.938.36您对碳达峰、碳中和的了解程度完全不了解很少了解一般了解比较了解非常了解5212762403016.7240.8419.9412.869.65您对生态补偿制度的关注程度从来没关注几乎没关注偶尔关注比较关注经常关注4512281441914.4739.2326.0514.156.1潘鹤思,柳洪志,刘璐:双碳背景下黑龙江省农户参与碳生态补偿对策研究13-要原因,分别占比 39.3%及 30%,也有农户因不了解政策和担心

17、资金到账情况而拒绝参与。四、促进农户参与碳生态补偿的对策建议(一)政府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碳生态补偿知识黑龙江省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重点开展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碳减排和碳补偿的宣传工作,开展讲座培训、特定帮扶、知识竞赛、在线直播等活动,引导农户建立起健全的生态消费观念,强化农户的低碳生产意识,提升对碳生态补偿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知水平,使得农户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自觉进行低碳生产行为。以推动低碳生产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为切入点,组织开展低碳生产技术培训,加大农业技术人员在田间指导的力度,有效提升农户的科技素养,增强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二)鼓励农户低碳生产行为,提升农民环境责任意

18、识加大宣传和展示全国低碳农业取得的最新成果,通过示范效应提高农户绿色低碳生产与生活方式,树立资源节约、生态优先意识,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碳减排和碳补偿的主动性。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以及不同生产情况,因地制宜地推广低碳农业技术,满足农户多样化需求。鼓励建立资源有偿开发利用机制,树立农户为农村自然资源的主人,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原则,充分提升农民环境责任意识。发挥政府资金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户参与低碳生产行动,明确主体意识,规范实施流程,提高农户在碳生态补偿机制中的积极作用。(三)完善碳生态补偿政策,提供制度保障要建立健全低碳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

19、估体系,补偿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引入动态的政府补偿调整机制,根据碳汇资源的变化而实时调整;要提高补偿项目的针对性,对不同的作物采取不同的补偿标准,要避免“一刀切”的补偿政策;过程中要充分吸取农户意见,还要考虑补偿的公平性,以达到激励农户参与的目的。在政策大面积实施前先选择部分实验村开展试点工作,定期选派监督人员进行视察,为碳生态补偿由点及面顺利开展提供前期制度保障。(四)确定碳生态补偿标准,提升农户参与意愿要根据农户的心理以及情绪变化等因素制定具有弹性的补偿标准,通过改进核算方式来避免农户“看高不看低”的现象;根据农户对补偿款的不同心理预期,设置梯度型补偿金;根据农户的意愿,改善补偿方式等来激发农

20、户之间的良性竞争,要确保每一笔补偿资金都能精准地落到实处,最大化政府补偿资金的激励效果。进一步完善支持农户进行低碳生产的各类支农惠农政策,如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业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升农户低碳生产的积极性。在制定差异化或奖惩式的补偿标准时,可考虑将生态补偿费用转移支付到对低碳技术的补助,以促进农户参与到低碳农业建设行动中来。(五)拓宽多种融资渠道,提升碳补偿机制运行效率目前黑龙江省的生态补偿资金、农业补贴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投入,较单一的资金来源方式限制下,政府在制定生态补偿机制时,很容易违背“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的公平补偿原则,从而很难进一步提升对农户的补偿

21、水平。有必要构建多元化的碳生态补偿资金筹资渠道和多样化的补偿方式,鼓励多元主体进入环保市场,形成“政府政策+市场机制”的协同效应,例如基于市场机制设立碳生态补偿基金、进行碳交易、发行生态彩票,为碳生态补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效率保障。明确市场投资者资质,提升碳市场弹性与有效性,保持碳价格的合理性与稳定性,合理规避机制运行风险,提高机制运行效率。参考文献1曹港程,沈金生.海洋牧场碳汇资源生态补偿标准J.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2):3153-3166.2李璐,夏秋月,董捷等.碳中和目标下武汉城市圈县域空间横向碳生态补偿:基于土地利用碳收支差异J.生态学报,2023(7):1-13.3吉雪强,

22、刘慧敏,张跃松.中国省际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演化及驱动因素J.经济地理,2023,43(2):190-200.4SMITH P,BHOGAL A,EDGINGTON P,et al.Consequences of feasible future agricultural land-use change onsoil organic carbon stocks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Great Britain J.Soil Use and Management,2010,26(4):381-398.5吴昊玥,何艳秋,陈文宽,等.中国农业碳补偿率空

23、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 Durbin 模型J.农业技术经济,2020(3):110-123.6吉雪强,李卓群,张跃松.农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空间特性J.资源科学,2023(1):48-61.7李劼,徐晋涛.我国农业低碳技术的减排潜力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22(3):117-135.8侯博,应瑞瑶.分散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决策研究:基于TPB 和 SEM 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5(2):4-13.9俞海,任勇.中国生态补偿:概念,问题类型与政策路径选择J.中国软科学,2008(6):7-15.10陈儒,姜志德,赵凯.低碳视角下农业生态补偿的激励有效性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4、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5):146-154.11万伦来,林春鑫,陈艺.基于相对碳赤字的中国省际碳补偿时空格局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0,29(12):12.12李颖,葛颜祥,刘爱华,等.基于粮食作物碳汇功能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4(10):30-40.责任编辑:纪晨光表 2 农户碳生态补偿参与意愿碳生态补偿参与意愿愿意(188,60.5%)不愿意(123,39.7%)补偿方式现金补偿(97,51.7%)不愿意参与原因补偿金额低(45,30%)技术补偿(32,17.0%)担心资金不到位(10,6.7%)农资补偿(41,21.7%)生产成本变高(59,39.3%)政策补偿(16,8.7%)补偿政策不了解(36,24%)商业经济第 2023 年第 8 期SHANGYE JINGJINo.8,2023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