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台湾地区新乡土小说的特点——以童伟格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6241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湾地区新乡土小说的特点——以童伟格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台湾地区新乡土小说的特点——以童伟格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台湾地区新乡土小说的特点——以童伟格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乡土小说一直在台湾文坛占有重要地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台湾文坛涌现了一批 具有新风貌的乡土小说,以袁哲生、吴明益、童伟格、甘耀明、伊格言、许荣哲、张耀升、王聪威、高翊 峰等人为代表,他们的小说迥异于以启蒙为立场的描写乡村社会或以批判为态度描写城乡对立的 前代乡土小说,以“零度写作”的姿态,通过描写乡村的怪力乱神来实现较为私人化的文学关怀,体 现了新乡土小说的显著特征。文章在介绍新乡土小说的概念和特点的同时,以新乡土小说的代表 作家童伟格为例,分析他作晶中对死亡与时间的关注,并将这种关注与他书写的“弱者”“废人”的 生存逻辑联系在一起,来具体考察台湾新乡土小说的写作实践,指出了新乡土小说创

2、作中的不足和 对当下的启示。关键词:台湾;新乡土小说;童伟格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志码:A引言2004年台湾学者范铭如发表在中国时报 开卷周报上的一篇评论轻乡土小说蔚 然成形宣告了一批乡土小说以整体性的形象 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这批小说以乡土作为创作背 景,并呈现出与前代乡土文学截然不同的风貌。它们描写乡镇市井庶民的生活,运用方言、俚语 及地方口语,掺杂大量民间信仰、礼仪和习俗,而乡土的形象则可能是平淡无趣、陌生奇异、亲切 好玩乃至“无厘头”式的搞笑,不再像以前的小说 那样流露出对原乡的呼唤或感时忧国的批判。范 铭如将这类文学作品称为“轻质的乡土小说”,代 表作家以“五年级”的袁哲生打头,

3、以“六年级”的 吴明益、童伟格、甘耀明、伊格言、许荣哲、张耀升、王聪威、高翊峰等人为主力军。在定义这批作家作品时,多数学者采用“新 乡土”小说的概念,郝誉翔在新乡土小说的诞文章编号:1673-0887(2023)02-0023-05生:解读六年级小说家中将童伟格、袁哲生、甘 耀明、张耀升、伊格言、吴明益、许荣哲等人的小说 视为“新乡土”小说,“新乡土”的概念正式被提 出,也得到了海峡两岸学者的广泛认同。然而,作 为一个还没有完全定型的创作潮流,其他声音也 不容忽视。郝誉翔的文章发表之后,周芬伶在 历史感与再现一后乡土小说的主题建构一 文中提出了“后乡土小说”的概念,随后范铭如、陈芳明等人也撰文

4、支持这一定义。可以看出,“新乡土”小说主要着眼于此乡土小说与前代乡 土小说的不同风貌,定义涵盖面广,也更容易被人 接受。“后乡土”则是在后学思潮影响下更为激 进的概念,强调对乡土固有的概念或叙述形式的 解构与后设性反思。同时,这两个概念都没有明 确这股创作思潮的具体群体,只是提出了一批代 表作家,至于以后的乡土小说是否都能纳入这个 概念,则是模棱两可的。因此,无论是“新乡土”还是“后乡土”,都没有指出具体涵盖范围和明确 收稿日期:2022-07-15作者简介:郭雨晴(1998-),女,安徽利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台港澳文学。24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3 年的对象,它们的阐释力让人

5、怀疑。针对这个现象,2020年陈铎在台湾“新乡土”论述再审思中 提出划定一个边界分明的世代作为具体的文学现 象来统一考察(正如中国的先锋小说,先锋精神 虽长续不断,但先锋小说有着确定的范围),他给 定的世代也正是前代学者重点论述的“六年级”作家。陈铎的观点虽然没有获得学界的普遍认 可,但对厘清台湾“新乡土”小说的概念大有裨 益。所以笔者沿用“新乡土”这一包容性更强的 概念,同时明确概念的所指仅包括“六年级”作家 及“五年级”的袁哲生,在此之后的乡土小说则不 纳入其中,同时,以童伟格为例,考察台湾新乡土 小说在具体作家作品中的品质和特点。一、台湾新乡土小说的特点1987年解严以后,台湾文化环境更

6、加开放自 由,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激荡下,工具理性及 科学神话受到质疑,“乡土”再次成为作家们关注 的对象。与此同时,乡土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随 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裂变,田园牧歌 式的乡村生活早已难以寻觅,城市对农村的冲击和 两者之间的矛盾也在渐渐消隐,农民对土地的深 情,以及土地自身的神圣感都走向“世俗化”新乡土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私人化书写陈家洋在“失焦”的乡土叙事台湾新世 代乡土小说论中指出:“总体考察新世代乡土小 说,不难发现,在新世代作家的视野中,并无一 个突出的、具有吸附力的乡土叙事焦点,平面化 的失焦状态成为新世代乡土叙事的共同语境 和整体表征。

7、”“失焦”的后果表现为新乡土小说 并没有统一的观照对象尤其是与前代乡土小 说中描写祖辈劳动经验和土地上的故事以及自觉 地为处于乡村地带的弱势族群发声、揭露社会不 公相比,新乡土小说的诸位作家没有共同的写作 目的,他们选择乡土并非为了叙述乡土,乡土不再 是被书写的对象,而是想象和叙述的空间,至于这 个空间里要承载的东西就因人而异了,换句话说,新乡土小说创作是极度“私人化”的,如袁哲生通 过书写童年回忆来弥补内心的创伤,甘耀明通过 想象历史反映台湾社会政治文化的迷思,伊格言 通过勾勒风俗画来表现传统风俗在现代社会中的 没落。这种“私人化”倾向,一方面解放了作家,让其可以自由地以乡土为背景来实现自己

8、的文学 想象,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乡土小说从未如此多 元,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分别进入每一位作者的书 写才能领会这一潮流。但另一方面,这些“私人 化”的小说都不约而同地取消了外涉功能,社会 重大事件和回忆都消失在文本中,作品的历史感 严重缺乏,这导致作家们很容易在私人体验上过 度着墨,暴露出生命经验的狭隘所造成的虚弱 无力。(二)魔幻现实主义和鬼魅亡灵一个让人奇怪的现象是,虽然新乡土小说的 作家们关心的对象不一样,但作品中不约而同都 出现了大量怪力乱神的描写。典型的作家作品如 童伟格的西北雨无伤时代王考,甘耀明 的杀鬼水鬼学校和失去妈妈的水獭尿桶伯 母要出嫁,伊格言的祭龟瓮鬼瓮,高翊 峰的好转屋家

9、哩!挂纸等。神神鬼鬼,在科 学理性已成常识的社会中又重新在小说里复苏,讲述那被席卷而来的西方现代科学冲刷掉的东 西。首先,鬼神描写的产生与台湾社会环境分不 开,台湾社会自古以来流行鬼神崇拜,祭祀仪式也 比较盛行,这为鬼魅叙事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和素 材。其次,来自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同样对台湾 文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 独、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等,其中 都有大量死人与活人共存的描写。最后也是最根 本的原因,在西方工具理性出现危机的20世纪 90年代,对现代性的反思成为鬼神题材重返江湖 的最有力因素,从古至今,人类对各种趣魅魁题的 想象力就极为丰富,当大历史瓦解,这些积累的想 象力

10、碰上魔幻现实主义的“合法性”,便释放出强 大的生命力。同时,我们不得不指出,鬼神题材虽拓展了小 说书写的领域,使作家能更自由地在人与鬼、生和 死、记忆与现实中穿梭,塑造出一种新鲜刺激的写 作,但一味沉溺于鬼神书写,为了猎奇而大量引入 这些元素对整个文本并无好处。新乡土小说的作 家们应该始终清醒自己的写作目的,通过鬼魅叙 事真诚地关怀现实人生。第2期郭雨晴:台湾新乡土小说的特点一以童伟格为例25(三)碎片化情绪阅读新乡土小说绝对不是一个让人感受愉快 的过程,正如1980年底流行的先锋小说,新乡土 小说是晦涩难懂的。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小说 中发现一些灵光乍现的句段,这些句段反复吟唱 着小说的主题

11、,但整体看来,新乡土小说家们并没 有很好地完成谋篇布局的工作,传统小说中张弛 有度、疏密得当的特质不再为新生代作家们所重 视。新乡土小说充斥着作家的吃语,仿佛一本草 草写就的日记,他们执着于表达“自己的哲学”。换言之,单独来看,新乡土小说的某一段落可能有 对人性的深入挖掘、对生命的哲思,遣词造句也经 过十分的雕琢,但这些句段在整部作品中过于突 出,反而有种割裂感。将这种情形放在文学史的脉络中,我们会发 现,与同时段大陆的小说家相比,台湾的作家们在 雕琢语言上更加用力,也都更加深入而充满哲思,这可能与台湾的作家缺乏汉语口语化经验、写作 也多偏向学院化有关。语言的晦涩造成的后果是 作家更容易沉浸在

12、自己的情绪里,毕竟复杂的情 绪是难以用现成的语句去直接描述的,遣词造句 的快感会使作家久久地停留在其中。需要注意的 是,写作应该是一项需要统筹规划、整体考虑的事 情,尤其是对长篇小说而言,作品的圆融和谐应该 被视为一篇优秀小说必不可少的特质,如何不陷 入瞬间的情绪中,保持写作的克制,并适当恢复传 统小说中讲故事的自觉,是台湾新乡土小说的作 家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二、王考中的新乡土叙事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童伟格是台湾新乡 土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有短篇小说集 王考,长篇小说西北雨无伤时代,这些小 说多以颓废的乡村作为背景,与现实世界几乎不 发生关联,在这个封闭世界里的人都无知无觉、心 安

13、理得地过着自己的颓败生活。杨照认为:“童 伟格最特殊的文学视野,就是把乡土文学当中 应该被同情、被嘲讽、被解救的封闭、荒谬的乡 人存在逆转改写成了自由。”他准确地指出了 童伟格的书写姿态,认为他不是用全知全能视角 凌驾于“乡人”“乡野”之上,而是进入小说,成为 他们中的一员。(一)死亡和时间的逆行童伟格的作品呈现出一种质问或曰探寻的姿 态,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作者是多么想 要通过写作来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死亡与时 间,是他作品中最常出现的两个关键词。首先是死亡,我们都曾思考过死亡但不得其 奥秘,也都曾见证过他人的死亡而受到震撼。对 于个体来说,只有自己的死亡才具有终极意义,才 能解答关

14、于死亡的困惑,但个体又无法经历自己 的死亡,于是这便成了一个无法讨论的悖论,即人 永远不可能完全了解死亡,但这些都无法阻挡人 们对死亡的热情。对童伟格来说,接近死亡是了 解死亡的唯一方式,他的作品中出现大量的已死 之人,他正是通过反复让已死之人出现在小说的 各个角落里,来淡化死亡的终结意味,如:叫魂 中被淹死的祖母和刘宜静全身湿淋淋地走回家吃 晚饭;把家人掐死后自杀的阿全的爸爸带了茶鹅、烤鸭、白斩鸡请家人吃大餐;被家人拔掉插管的吴 伟奇的祖母重又从卧室走出来。在这些情节设置 里,童伟格并不是把时间拨回到死亡之前,而是让 已经死去的人带着关于死亡的记忆重新回到并参 与现实生活,彷佛死亡不过是如吃

15、饭睡觉一样的 事情,经历过死亡后人依然可以存在。黄锦树在 评论童伟格时说:“把它(死亡)用文字折叠起来,再展开、再折叠。死亡不再可怕,如礼物一般可以 被反复包裹。变魔术似的,当那块陈旧的布重新 展开时,已是不同的故事。死亡仿佛被折进缝里 去了,成了故事的插曲、扭结,瞬间的某个场景,主 人公的一个梦,房间一角的水渍。”正是通过反 复书写死后的人的活动,童伟格的小说消解了死 亡的终结意义,完成了对死亡的超越。除了死亡,小说中还出现了许多主人公想要 改变时间的想法,同死亡一样,时间永远向前流 动,我们能意识到的、感受到的都是已经逝去了的 时间,明天和未来永远都不会真正到来。由童伟 格小说中的时间设定

16、,我们不禁想到数学中的“四维”概念,在四维世界里,时空可以像童伟格 所设想的那样折叠:母亲的记忆何以像是一座迷宫一般-熟悉 的事景与任何人,都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26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3 年我希望,我也能有一次机会,能看见在这个只 会愈来愈老,愈来愈接近一个终点的时间里,有一 个人,像是倒转时间一样,恢复了过来。空中悬浮菊纹石,壁脚贴生三角蛤,海胆海螺 海百合海象大好地唱着歌,他们自一片石化粉化 烟化的古莽林中奔出。童伟格正是通过这样不断出现的仿佛四维的 空间设定,完成了他对时间的超越,也消解了时间 不断前进的必然性。为何如此执着于死亡和时间?面对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想到童伟

17、格父亲的早逝和文学 导师袁哲生的自缢。不妨将这个问题放在乡土写 作的维度上去看,面对乡土,童伟格曾说,他从中 学开始跨区就学,人生中大半时间,并不在家乡生 活。“时日愈久,与家乡的疏离对我而言,已不是 一种可选择的道德姿态,而简洁地就是一种无 可如何的现实境况。时移世易,我所记得的人 事,无论我个人珍视与否,泰半都已消逝。我对乡 土的基本困惑,大致就是这个无可如何的恍如 命定之感,何以如此?有时,我这么问自己乡 土的崩毁是一种时代的征兆,我与我的乡土疏离,并非我个人的苦难。”于是,童伟格的乡土书写 具有了一种象征意义,关于个人的时间与死亡书 写也变成了整个时代的寓言,无可奈何地向前,无 可奈何

18、地丢掉故乡,这种命定的疏离和漂泊使童 伟格在每次下笔时都想要回到最开始的地方,回 到那片衰败的、支离破碎的却又无比安全的故乡。(二)虚弱的人如果说童伟格的小说有一个确定的乡村背 景,那底色一定是颓败的,小说中的人物都没有主 动性,仿佛游荡的孤魂野鬼,早在出生之前就已经 死去,因此不再需要为此生做什么努力,颓败是完 全合情合理的。如:叫魂中,考上大学准备工 作时却突然放弃,“搬一把椅子到树下,坐着睡了 几十年”的吴火炎;躲中在外游荡半生后回 家盖一间只有两面墙壁的房子的我大伯。童伟格 写了许多“受伤”之后虚弱的人,虽然他并未仔细 交代他们是如何“受伤”的,但循着蛛丝马迹,我 们还是能找到那个施暴

19、的主体。以无伤时代 为例,主人公江不是一开始就是“废人”形象,在 他准备去上大学时他对新生活还怀有美好的期 待:“只要那片参加开学典礼的行伍间,有他可以 站立的方寸之地,他相信,他就可以好好站着、好 好活下去。”但很快江就发现这片故乡之外的土 地对他的拒绝。他与城市的唯一关联是对便利店 里收银的大姊的暗恋,为了能与这个女子有更多 的交流,他攒了很多硬币,准备去便利店里买东 西,然后趁她数硬币的时候与她攀谈,但这一切都 被店里的一台硬币点数机毁掉了,机器的“城市 速度”剥夺了他可以攀谈的时间,于是他“有生以 来,从来没有这么害怕过”。这个城市超出了江 的掌控,他对乡村以外的世界的向往也就此被摧

20、毁。再如发财中的父亲,他整日游手好闲,看 到隔壁的有钱人王先生每天穿着西装,戴着块亮 晶晶的怀表出门,于是也模仿这位邻居的着装,每 天出门去寻找“发财的办法”,却什么事也不做,只幻想着自己能成为和邻居一样的有钱人。无论 是江还是父亲,面对的“敌人”都可以被划到现代 社会的范围中,但笔者认为童伟格并没有像前代 乡土作家一样讲城乡对立的大课题,不仅因为城 市已经彻底同化和改变了农村,更是由于这些“弱者”并不是真正被外界打倒的,他们的“受伤”源自自己的低能和脆弱:一个人面对硬币点数机 就能全面溃败,面对穿西装的富人便做出如此荒 谬的行为,因此,这些“废人”不是“被侮辱者与被 损害者”,而是天生“残疾

21、”的人。从这个角度去阅读童伟格小说中的人物,我 们可以不必把他们当成“人”来看待,更有效的方 法是把每一个人物都当成一种有缺陷的例子、一 种不幸的类型,这样就会发现那些看起来过于荒 谬的人不过是放大了的正常人,因为每个人都会 有面对阻碍停滞不前想要走回去的冲动,童伟格 把这种冲动在他的颓败乡村世界中合理化,或者 说正常化,显示了“无能者”面对快速变动的世界 的自我保护和失格堕落。(三)回到原点从逆转死亡和时间,到“弱者”的自我保护,两 者并不是分裂的,弱者想要成为完全自由的人,首 先要面对来自社会的压力,作为飞速前进的现代化 社会中的一员,个人要想不受影响,最好的方式就 是与社会隔绝,童伟格选

22、择乡村作为根据地,天然 地实现了这一功能。此外,人在时间线上前进,自 第2期郭雨晴:台湾新乡土小说的特点一以童伟格为例27然会面对成长和死亡,生存本身就带给人一种进步 的压力,这是生物的本能,但如果时间可以逆转,死 亡不再成为尽头,人生存的紧迫性也就消除了,于 是“弱者”便真正意义上达到了自由。个人不必为 了生存生活在别处,也不必面对发展和前进的压 力,一切都回到原点,人可以像醉鬼一样绕着电线 杆无目的地乱走。童伟格不关心醉鬼是否会掉进 水沟,他只是为醉鬼提供了一个生存的空间。三、作为寓言空间的乡土台湾乡土文学的书写传统要追溯到20世纪 30年代日据时期的乡土文学论战。殖民统治下,作家用自己的

23、语言书写自己的土地,以此来捍卫 台湾的文化主体性,这时的乡土指向的是被压迫 的平民大众和被殖民的家园。70年代,台湾对外 遭逢变局,对内资本主义矛盾激化,作家关怀现 实、改革社会的时代呐喊蔚为风潮,第二次乡土文 学运动由此展开,这时的乡土指向的是本土意识。前两次乡土文学的高潮都是由现实需要唤起的,到了新乡土这里,时代的多元化已经无法用一种 文学潮流统摄,新乡土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 21世纪初,其产生的社会环境与前世代的乡土作 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差异巨大,解严后的台湾社会 城市化程度高、工商业发达,传统意义上的乡土社 会逐渐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中,乡土小说不仅没有 隐退,反而能再次掀起波澜,除了

24、文学机制对本土 化作品的鼓励,更因为开放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得 新乡土作家们能够以更为自由、私人化的方式实 现自己的文学关怀,一定程度上将乡土从政治中 解脱出来,让乡土文学有了更多可能性,拓展了乡 土言说的疆域。新乡土小说对乡土的重写,一方 面呼应了前世代的乡土文学,是乡土文学的再出 发;另一方面,乡土本身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 体的乡土景观必然会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基于不同期待望向乡土的眼光也在变化。站在新 旧世纪之交的新乡土小说已经不再有向时代喊话 的激昂情绪,与自己对话成为写作的重要课题,他 们的创作是对乡土版图的拓展,也是对他们这一 世代的侧写。人类总有一种回头看的冲动,对衰败的东西

25、格外怜惜,现代社会对“更美好的未来”的幻想让 人不安,回头看,那片被我们抛弃了的土地,像我 们一样彷徨无依,这时候作家想要写点什么的冲 动却不是为了乡土,而是为了自己心中那抹不去 的忧愁。写作是项容易沉溺其中的工作,向内转 的新乡土小说早已超越了乡土原本的范畴,寄托 了作家各自的情怀。具体到童伟格的写作实践,他将海滨乡村归化为一种存在的状况去描写,一 种人在面对上升压力时的虚弱、想要退回安全地 带却又始终不安的紧张感,一种不仅发生在乡村,而且普遍地成为现代人生存状况的“废人”书写。乡土由是成为了一种生存境况,面对不断发展逐 渐远离了“人”的现代社会,乡土被抛弃的同时获 得了一种弱者的正义,你能

26、要求这片颓败的土地 什么呢?就像你能要求一个被光明社会抛弃了的“废人”什么呢?在童伟格的小说世界里,乡土超 越了原本的社会意义,乡土与“废人”同构,成为 一种生存寓言,展现了人类趋于消失或死亡的本 能,于是他的乡村世界中充满死亡和遗忘,人物不 断倒退着想要回到一切都还没开始的时候。乡土 便是这样进入童伟格的书写中,与传统乡土小说 相比,童伟格的书写是充满现代性的,某种程度上 也是跟现实乡村脱节的,他的小说虽以乡土为背 景,但总是避免将小说时空投射向现实领域,因而 辐射至更广大的存在处境。随着乡村逐渐消失变 成一种记忆,童伟格等新乡土作家们的书写,让我 们看到了乡土在审美上的更多可能性,这种对乡

27、 土的想象也映照了我们自身在面对现代社会时的 不安。台湾新乡土小说作为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 思潮,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阐释,其概念的内涵和 外延都尚有模糊之处。站在新世纪的海峡这 岸,对台湾新乡土小说的考察不仅能让我们了 解海峡对岸的文学生态,也能以人为镜,反思大 陆乡土小说的写作,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小说 创作,诸如徐则臣、双雪涛等人的小说,是否也 可以纳入大陆的“新乡土”小说之中?“东北文 学”所引起的广泛共鸣是否是乡土的突围?在 社会扎进理性的浪潮中大踏步往前走时,我们 需要一个地方来让我们频频回头,这正是乡土 文学不会消亡的原因。(下转第144页)144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3 年体艺

28、术专业诞生之初就强调跨学科发展,其发展 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的支 持。单一的一刀切模式不可取,应结合学校自身 的办学层次、学科状况、周边经济环境及产业发展 水平,制定符合自身生态定位的学科发展规划,这 样才能将人才培养做出特色,形成自己的核心竞 争力。参考文献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 的通知EB/OL.(2019-04-18)2022-04-10.http:/ _ 379238.html.2 吴岩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 R.威海:山东大学,2020.3 李强,罗添,王晶晶,等.新工科背景下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改革 探索与实践J

29、.包装工程,2020(12):140-143.4 叶振艳.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现状分析及教学体系的研究 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51-153.5 李朋朋.交叉学科创新型人才产学研合作培养探微:以数字媒体 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工.中国高校科技,2015:46-47.6 麦可思,王慧.一场新文科的尝试N.北京日报,2018-09-19(19).7 王铭玉,张涛.高校“新文科”建设:概念与行动N.中国社 会科学报,2019-03-21(04).8 周围,柏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生“技艺融合”培养模式 探析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212-221.9 刘柏亨,曹雪桐

30、,周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 探索J 中国高等教育,2020(22):51-53.责任编辑:庄亚华(上接第27页)注释:范铭如:轻乡土小说蔚然成形,中国时报,2004-05-10.郝誉翔:新乡土小说的诞生:解读六年级小说家,文 讯,2004年第228期,第25-26页。周芬伶:历史感与再现一后乡土小说的主题建构,见 圣与魔:台湾战后小说的心灵图像19452006,INK印刻出版 有限公司,2007年,第119-135页。陈铎:台湾“新乡土”论述再审思,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第68-73页。陈家洋:“失焦”的乡土叙事一台湾新世代乡土小说 论,华文文学,20

31、09年第1期,第51-57页。杨照:废人存有论一读童伟格的无伤时代,见童伟 格:无伤时代,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序。黄锦树:内在的风景一从现代主义到内向世代,华 文文学,2015年第1期,第7-13页。童伟格:无伤时代,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68页,第58页,第81页,第36页,第96页。罗丽娜:童伟格:以魔幻风格梳理对台湾乡土的困惑,时代周报,http:/news, 年 5 月 10 日。童伟格:王考,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5页。参考文献1 古远清.台湾“六年级作家”笔下的新乡土J.名作欣赏,2014(10):69-74.2 陈建芳.历史转换与文学新势力的兴起:台湾新

32、乡土小说创作论 J.福建论坛(人文社细学版),2016(1):120-125.3 丁帆.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论纲福建论坛(文 史哲版),2000(5):2-8.4 罗关德.生成、繁荣与变迁:现代化进程中的大陆与台湾乡土 文学J.华文文学,2011(3):86-91.5 吴天舟.叙事与创作立场:批判性视角下的无伤时代:兼论 台湾“新/后乡土”文学话语现代中文学刊,2018(2):88-95.6 黄锦树.剩余的时间:论童伟格的抒情写作J.文艺争鸣,2012(6):27-33.7 黄锦树.内在的风景:从现代主义到内向世代J.华文文 学,2015(1):7-13.8 吴鹃.启蒙焦虑与文化批判:论台湾后乡土文学的超越意义 J.扬子江评论,2016(6):84-89.9 吴鹃.台湾后乡土文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责任编辑:庄亚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