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循环发展格局视野下全面振兴黑龙江经济对策研究_侯庆海.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6215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循环发展格局视野下全面振兴黑龙江经济对策研究_侯庆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双循环发展格局视野下全面振兴黑龙江经济对策研究_侯庆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双循环发展格局视野下全面振兴黑龙江经济对策研究_侯庆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持续低迷,各国对外贸易额不断下降。近年来,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大幅减缓,世界经济增速不断下降,加之逆全球化和单边贸易主义的抬头,导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一是中国与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之间的经贸纠纷日益增多,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过不断制造贸易摩擦来维护自身经济发展利益;二是国内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在聚集。近些年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不断恶化,华为和中兴事件均表明,过去由外销主导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很难在世界范围内继续稳步实行。在这一背景下,党和国家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性需要和经济发展外在条件的变化,提出了经济发展的双循环发

2、展理念。内循环发展理念契合了国内需求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的客观实际,强调了实现内循环的关键在于畅通内部供给与需求的连接,这也是内循环最直接、最主要的内涵;而外循环发展理念则是基于国际外部需求下降、高级生产要素外部供给风险增大的现实状况,在继续稳固我国深度参与全球化社会分工、拓展我国利益格局的战略下,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的科学决策,双循环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深度把控。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作为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3、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明确地指出,要加速建设新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并对这一新发展理念做出了具体的部署,由此双循环的发展理念成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1。党的二十大报告在中国经济发展部署部分中再次强调了双循环发展格局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对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黑龙江作为党中央东北全面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省份,要把握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战略背景,立足省情深刻剖析制约本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实现国家东北全面振兴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大步奋进2。一、准确把握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一)双循环是

4、立足“两个大局”客观实际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不只一次阐释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建设的宏观背景,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准确定位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客观形势。一方面,我国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新冠疫情影响深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另一方面,国内改革不断深化,各领域改革任务繁重,各种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消极因素交互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研判,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准确把握国内外客观形势,形成了经济发展内外循环相促进的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这一战略被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

5、分证明,是新形势下破解中国经济发展困局的有力之举。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只有我国经济保持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伟大成就,验证了这一战略的科学性和前瞻性。黑龙江必须准确把握双循环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深入贯彻这一战略,发挥其理论指导作用,坚定不移地将双循环发展理念贯彻到全省经济全面振兴的各个领域中。(二)双循环是更加主动意义上的经济发展策略双循环发展不是被迫无奈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而是更收稿日期:2 0 2 3-0 5-2 1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数字经济驱动齐齐哈尔全面振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2 2 2 6 6);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课题“数字

6、经济驱动齐齐哈尔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2 0 2 2-F Y 0 2);黑龙江省统计科学研究课题“数字经济对黑龙江省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2 0 2 2 B 1 1)作者简介:侯庆海(1 9 8 1),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研究;杜宇(1 9 8 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地方经济研究。doi:10.3969/j.issn.1674-9499.2023.07.013双循环发展格局视野下全面振兴黑龙江经济对策研究侯庆海杜宇(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摘 要:黑龙江经济的全面振兴关系到二十大所提出的地区经

7、济发展战略的落实。在双循环发展格局视野下,探索黑龙江经济的衰退机理,是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的必然途径,为黑龙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战略转机。黑龙江应通过扩大内需,建立一个具有良好竞争秩序的地区大市场,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整合本地区产业链、价值链,培育技术创新生态,重构技术与市场的互动形态,实现区域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接轨。这是黑龙江在“双循环”发展模式下,实现全面振兴根本的逻辑。关键词:双循环发展格局;产业体系;黑龙江省经济中图分类号:F 1 2 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6 7 4-9 4 9 9(2 0 2 3)0 7-0 0 4 3-0 52023年第07期(2023年07月)No.

8、0 7 2 0 2 344经济研究加主动意义上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封闭伴随着落后与僵化,开放与繁荣昌盛共存。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更加鲜明地昭示了中国经济只有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中,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才能更加充足。双循环发展理念,是党中央遵循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主动应对经济发展客观形势的先手布局;是契合历史经验和时代要求的经济发展重要方略。这一理念的提出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主动应对改革发展挑战的担当和勇气,反映了在面对复杂局面时党中央敢于主动求新、求变、求突破的先锋本色。黑龙江必须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探索落实双循环发展理念的新路径,

9、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客观局势,创新思路,精准发力,破解龙江振兴的困局。(三)双循环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经济循环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国GDP增长的数据表明,国内循环是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中国经济建设形成了以国内创新、扩大内需为驱动的内循环机制,这一格局的形成有效消解了经济发展不利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使我国摆脱了原有生产要素组合方式陈旧、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一系列“卡脖子”问题的影响。通过不断挖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内需潜力,有效地促成了内需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条件。双循环发展理念立足于国内循环在我国整个经济发展中占比高的实际,要求继续释放国

10、内经济循环的活力,进一步解放体制机制对释放内需的约束,充分利用技术和产业的革新,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这些做法将经济发展的立足点置于自身的内需潜力,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国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对我国的冲击,让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有了长久的立足点。为黑龙江经济的全面振兴提供了良好的模版和发展思路,对解决当前黑龙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四)双循环是立足自身对接国际的经济循环“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3。双循环发展理念是在提升经济发展“内功”的前提下,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经济循环发展策略。仅仅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对外联系还不足以形成有效的对外循环机制,要在

11、实现生产要素流动和开放的情况下,拓展规范的制度型开放,变低水平的贸易联系为深度的经济联系,逐步实现在生产要素、技术、标准和规范等方面与国际社会的充分对接。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充分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夯实我国产业安全基础、增强国内经济对国际社会的强大引力,使中国的发展格局逐步迈入世界产业链条的中高端领域,推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黑龙江必须开拓眼界,加速推进省内产业机构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改革,在夯实自身优势的同时,积极寻求国际循环的机遇,打造更加深化的对外开放格局,让国际资源为地方经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振兴黑龙江经济的内在逻辑以往黑龙江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12、便是其脱离了国内经济循环,更没能有效地融入国际经济循环当中,从而导致区域经济进入国内外市场份额缩减的不利局面。新发展格局下的双循环经济理念契合了黑龙江省经济脱钩国内经济循环的困局,为黑龙江经济的振兴指明了方向。因此,黑龙江应积极利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对内开放为抓手,形成竞争有序的区域大市场,充分利用优势产业,整合自身价值链,培育技术创新生态,重构技术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并不断深度融入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4。(一)对外开放是黑龙江深度融入双循环的突破口对外开放是解决黑龙江国际国内经济份额下降的突破口。黑龙江的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第一,市场发育迟缓,市场机制不健全,资源配置扭曲,没

13、有激励市场主体的创造性动力,导致了市场主体“走出去”的能力不强。第二,市场容量低。由于省内消费品需求和消费能力远低于国内较发达的省份,严重制约了省内市场主体规模的发展。这种状况削弱了对外商的吸引力,使黑龙江缺少“引进来”的环境。所以,黑龙江要进一步提高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在需求端上,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丰富消费者的选择权,吸引投资者更有投资意愿,达到释放黑龙江内需潜能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吸引外国资本,从而逐渐将黑龙江各产业纳入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化产业链。在供给侧上,开放是破除地区内行政权力造成的市场分割和行政壁垒、实现市场主体自由进入和退出、构建起区域大市场、增强企业创新动力,达到提

14、高地区产品供给质量和多样性目标的必然选择。只有在需求端和供给侧双向同时发力,才能让黑龙江企业具备参与国内循环和实现国际竞争的能力,进而逐步建立起以优势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链条。(二)技术和市场是深度参与双循环的有效途径技术与市场是实现区域经济赶超发展的有效途径,两者相辅相成。通过技术革新来支持扩大市场,而市场份额的增加反过来则使企业能够在技术上加大投入,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当前,黑龙江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持续萎缩,企业技术革新缓慢,导致经济发展长期缓慢。因此,黑龙江经济振兴必须破除地区市场扩张和技术创新的堵点,形成技术与市场的良性互动5。从黑龙江省的技术和市场环境来看,突破“瓶颈”绝

15、非易事。由于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区块分割化的市场状况,一直持续到了市场经济时代,各地政府采取了一种极端的、狭隘的地方性保护政策,致使全省产业重复和资源消耗,并由此陷入了恶性的竞争。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区域市场的发展前景,导致区域市场的发展滞后、企业发展动力不足。此外,虽然经历了多轮的国企改革,黑龙江省内的主要国有企业仍然存在着“大而全”问题,这种从零部件到成品均由企业一手包办的生产现状,一方面,企业本身的业务范围太宽,使企业缺乏核心业务的竞争力,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企业负担过重,难以彻底剥离附属产业,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提升受到严重限制。这种状况进一步加剧了除国企外的中小企业生存空间,难以对

16、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创新升级。使得省内企业虽有集中,但难以形成大规模的集聚,良性的技术创新生态环境存在的基础十分薄弱。2023年第07期(2023年07月)No.0 7 2 0 2 345经济研究(三)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是深度参与双循环的主力黑龙江省的技术和市场还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很难通过以往的“输血式”的政府投资和补贴加以振兴。因此,需从内部入手,培养区域“造血能力”。充分利用国家战略层面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契机,以对内开放为突破口,扩大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促成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良性互动,深度参与经济发展的内外循环,建立起以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为主力的经济发展引擎。为打造黑龙

17、江经济深度参与双循环的强劲引擎,首先,要改善产业价值链条上的创新生态,政府要努力将省内碎片化的市场整合起来,促进省内统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因为只有市场发育到一定程度后,专业的生产者才具备技术创新的动力;其次,要千方百计地鼓励各类型企业以创新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政府要在人才、税收、社会保障等方面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必要保障,降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隐形成本,积极促成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最后,政府必须更深入地推进创新研究活动和企业生产活动的高度融合,强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联动关系,畅通技术创新的渠道。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会进一步延长产业价值链,使企业触角借由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更有效地延伸至国内

18、和国际经济循环中来,让企业在自身竞争力的提高和市场份额的增加中为黑龙江经济的全面振兴贡献力量。三、黑龙江经济全面振兴面临的考验(一)融入内外循环的挑战黑龙江省属于典型的内陆边界地区,由于其地理环境和交通便捷性差,在经济扩展和产业转移等领域都处在边缘化的地位。此外,黑龙江省在区域可达性、物流运输效率、商贸竞争能力等方面的优势还比较薄弱,制约了黑龙江省融入全国经济产业链。从区域竞争力的角度来分析,西部地区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稳定因素和动力来源,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则是拉动全国各地高质量资源聚集的最主要区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北部核心城市数量较少,缺少经济发展的成长极点,在区域格局

19、上没有竞争优势,近年来,东北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下滑状态。在双循环背景下,由于生产要素的不断流动,我国东部的区域市场竞争能力仍然会和黑龙江省呈现较大的差异,从而使黑龙江经济的发展更加困难。随着区域贸易的深化,使发达地区优势迅速扩大,对发展滞后地区的不利将体现得更加明显。与之对应的也会对落后地区的市场主体产生不利影响。黑龙江在国内大循环背景下,若缺乏有力的政策保证,势必在地区竞争中落伍。从世界经济格局上来分析,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加速调整,伴随着我国在产业、贸易等方面与世界深度接轨,黑龙江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近几年,虽然黑龙江已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外贸和经贸关系得到了极大改善,国际

20、经贸关系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但黑龙江经济发展对外流通领域仍然面临不少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黑龙江省面临的巨大的经济转轨压力、工业结构调整压力、提高产能的效果压力仍然不容乐观。(二)结构性矛盾的束缚自200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以来,黑龙江省虽然已经在体制改革、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等领域进行了深度改革,但与“十四五”期间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动能培育效果仍然不够理想。技术和工业的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结构性矛盾,深度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技术革新是优化工业结构的重要因素,而行业的技术进步程度直接

21、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程度较低,其关键问题在于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仍然依赖于外方,缺乏足够的自主知识产权,这一点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升级。许多工业企业的投入都集中在低档的加工生产上,造成了更大的产能过剩。这种高端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低端技术盲目投资之间的状况,已成为黑龙江省技术供给层面存在的典型结构性矛盾。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复杂的系统中,快速发展的行业会产生推动效应,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整体优化和提升;发展速度较低的行业将成为发展的“瓶颈”,从而限制整体的工业结构提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内部关系错综复杂,行业间横向和纵向的劳

22、动分工构成了许多相互影响的行业链条。结构调整与转型不能盲目投入资本、资源、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而是要作一个阶段性的评价,找出问题的所在,而不能盲目投入资源,市场转化能力有限,只能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三)要素流失效应的制约产业发展主要包括资源、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要素,对核心要素进行集成,可有效促进工业的发展。对各经济要素的吸引力降低是制约黑龙江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在国务院界定的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中,东北地区共20个,黑龙江占6个。黑龙江煤炭、石油等部分资源消耗殆尽的现实状况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全面振兴;人才、资金、技术等产业的发展要素大量外流,使黑龙江经济振兴的形势异常严峻;而投资在经济

23、发展过程中持续减少的趋势已成为这些要素流失效应的最有力证明。2021年,黑龙江新增的社会融资总额为1 581亿元,较2020年1 899亿元明显下降。此外,高科技产业发展要求有大量的要素资源的集聚和流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才。黑龙江常驻居民人数减少、科研试验工作人员数量下降、省内高校和研究机构人员留存率下滑已经对高科技产业发展形成了极为严重的不利影响。这种状况使黑龙江省经济转型和企业创新缺少人才的劣势加剧。经济发展要素越外流经济发展后劲越是不足,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对各经济要素的吸引力就越低,由此形成了不良的循环效应。另外,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和企业核心能力重组等方面由于缺乏相应资源支撑难

24、以得到有效的推动,导致了新旧动能的不协调,愈加难以遏制经济发展要素外流造成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失速。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战略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要素资源流失效应的扩大严重制约着黑龙江经济的全面振兴。2023年第07期(2023年07月)No.0 7 2 0 2 346经济研究(四)体制机制带来的营商环境约束黑龙江经济全面振兴过程中的一部分问题,深层次根源均在于体制机制的制约。体制机制创新的相对落后不但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也会使其发展质量受到制约。制约黑龙江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主要有:一是经济发展过度依靠资源和重工业,

25、形成了发展路径依赖性。由于经济发展成果长期依赖于重工业规模增效,出于既得利益思维的影响,使体制机制改革难以走出创新性和实质性步伐。二是发展观念落后,市场观念固化,竞争意识薄弱,缺乏对资源的利用和产业发展的充分认识。这一点表现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存在改革的时效性较弱,改革的彻底性也不到位,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改革开放程度不高,营商环境吸引力不强等问题。三是国企改制效果不佳。黑龙江大部分的资源性行业和设备制造行业属于国企,国企作为区域经济的主体,对推动经济发展、支撑经济战略发展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从财产权的视角来分析,国有企业占有大量的资源,一定程度上挤压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潜能,从而对地区整体生产

26、率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一定消极影响。目前国企改制已步入关键性阶段,改革的代价越来越大,但效果并不显著;结合黑龙江国企规模大、职工多、附属产业多,转型发展相对困难等因素,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更加困难。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黑龙江整体的营商环境欠佳。企业经营的良好氛围是提高经济效率和创新发展的保证,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黑龙江经济发展和新动能发育滞后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产业发展所需的全要素生产效率较低、人才等资源流出严重,营商环境与南方同级别城市差距持续加大,地区吸引力不断下降等。这些因素整体上导致了黑龙江省经济转型慢、改革动力弱,高质量发展的土壤薄。(五)市际产业关联程度低的限制黑龙

27、江省各主要城市经济发展的禀赋相近。目前,大部分城市还是以资源型产业、重工业为主导,并以资源开发利用的专业化生产为主要特色。这些城市在以往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多数都依托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壮大,但主要发展领域却不同。哈尔滨市除机械、汽车、医药、食品等重点产业外,轻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要明显高于黑龙江其他城市;齐齐哈尔市装备制造业的主要优势体现在金属机床等重大装备生产上;大庆市则是石油化工产业比较发达,在石化通用、石油副产品生产加工方面有明显优势。从资源禀赋的角度来看,黑龙江省各主要城市相近的经济发展模式,使这些城市之间缺乏产业间的密切关联。因此,出现经济发展对传统路径依赖过大,地区与地区间的工业联系不强

28、,不能在地区内部实现有效分工,也不能实现紧密合作。在全省各主要城市都具有比较优势的前提下,这些城市产业链之间的关联性就成为了增强地区之间的合作纽带。但省内各地不能打破行政壁垒,又不能突破行政区划地域成本的限制,造成了市际之间缺乏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合作。四、双循环视野下黑龙江经济全面振兴的对策要解决黑龙江长期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大、新旧动能转化不强等顽症,需把双循环发展战略作为重要契机,探索出符合区域发展的特色振兴之路。(一)主动把握双循环战略机遇黑龙江经济的全面振兴,需在立足自身资源和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加强与外部资本、技术、市场间高效的联动,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双循环发展格局中来。1.要利

29、用其特有的地理条件,加速开放黑龙江省位于东北亚腹地,紧邻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蒙古东部,是连接欧洲和太平洋的重要区域,要把握好“一带一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一重大契机,加速与东北亚国家间的经贸往来,推动中、蒙、俄经济圈的发展,促进贸易、运输、金融等方面的交流,利用贸易、金融等方面的便利条件,努力将区域经济发展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推动铁路、航空、港口互联互通,构建海、陆、空联合运输系统,形成立体式的交通运输格局。要在区域内积极开展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的中俄自贸区,中蒙、中韩重点区域的合作发展,进一步开放贸易、金融、科研等方面的合作,以“优势产业为重点,建立特定国别产业园区,吸引资金、

30、技术、产业以及人才的落地,加强产业链、创新链的国际合作”。2.充分发挥全省区域间的相对优势,加强省内重要城市间的密切协作以区域相近、产业相近、人文相亲等优势为核心,聚焦现有优势产业发展需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资本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省内各重要城市要依托比较优势主动融入优势产业环节,建设一体化技术市场,推动科创成果向全省区域的推广和转化。要鼓励各大企业发挥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优势,在经济较好的省和大都市之间建立飞地园区、核心研发中心,加强与这些省和城市的合作,统筹发展,共同建设,拓展和完善产业分工体系和共建区域统一市场。要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等方面,积极与京津

31、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进行产业链、创新链和供应链合作,借位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二)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黑龙江经济全面振兴的关键,要坚持增强地区经济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具体措施如下:加强市场化的体制创新、协调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积极推进国企改制,以实施业务转型,事业改制,依法破产为手段推进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加强对企业技术革新与创业的扶持力度,加速企业的转变与升级;继续推进财政、税收制度的创新,使税收优惠、财政支持的作用得到有效落实;进一步健全产权制度保护体系,推进要素市场的分配;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机构交易费用,改善企业的商业运行环境,

32、提升政府的效率。营商环境建设是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一个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基础,是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营商环境对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从改善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经济运行效益等方面入手,加强监督和执行,保证市场秩序的公正和有序;继续放开市场,营造一个更为便利、高效的商业氛围;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市场竞争,促进企业2023年第07期(2023年07月)No.0 7 2 0 2 347经济研究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t o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l y R e v i t a

33、l i z e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E c o n o my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D o u b l e C y c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P a t t e r n Hou Qinghai Du Yu(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in Qiqihar,Qiqihar 161006,China)Abstract: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Heilongjiang economy matters the imp

34、lementation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proposed by the 20 National Congress.In the view of the double-cycle development pattern,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recession mechanism of Heilongjiangs economy,which is an inevitable way to realize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Hei

35、longjiang,and will bring a new strategic turning point for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Therefore,Heilongjiang should establish a large regional market with good competition order by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s,give full play to its own advantages by integrating the ind

36、ustrial chain and value chain of the region,cultivate technology innovation ecology,reconstruct the interactive form involving technology and market,and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y.This is the fundamental logic for Heilongjiang to achieve all-round revitaliz

37、ation under the“double cycle”development model.Key words:double cycle development pattern;industrial system;econom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责任编辑:万红经营环境不断优化;加强对各类企业的产权保障,特别是对私营企业和各中小型企业的利益保障;推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数字化,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落实,提升政府的服务效率。(三)重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针对黑龙江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程度不够高的实际,应在不断提升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积极推动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

38、,从而带动商品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黑龙江工业结构的调整,目的在于重塑其竞争优势,因此,在产业重构过程中既要改造现有的传统工业,又要重视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传统优势工业方面,要以技术和装备制造为基础,充分发挥省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参与行业战略的规划与制定,通过创新研发提升产业发展的新内生动力,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以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政府在指导工业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企业合理的投入、有效的投入、科学的资源分配、使这些投入和制度真正转变为工业企业发展的动力,保证工业企业的利润水平得到提升,真正实现传统支柱型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黑龙江省还应加大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地区经济

39、发展的新动能;针对黑龙江省产业体系结构调整,应以生产性的服务业为中心,要培育和借鉴新型商业发展模式,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智慧物流等新型服务业。(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深化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作用黑龙江近几年的科技创新已初见成效,部分关键技术领域已取得一定成果,创新带动经济发展能力大幅增强。然而,如何通过创新赋能全省经济释放新动能仍面临着重大挑战。首先,要重点突破产业核心技术,着重加强对核心技术工艺、装备水平的综合提升,政府和企业要将创新的重点放在贴合行业发展潮流的关键技术、重点设备的自主研发上,推动尖端技术自主化,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这样才能达到积极利用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延伸企

40、业的价值链长度的目的。其次,要强化优势产业技术革新。在黑龙江传统优势产业装备制造、国防军工、农业、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内,开展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全省要围绕优势产业开展重大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其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提升、改造、培育出新产业、新业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产业集群。最后,要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坚持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各种科技型企业为主体,强化技术创新的战略协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交流平台,推动技术与行业的对接,推动技术成果的市场化,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积极引入国外研发团队,学习吸收国内外技术,并逐渐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技术人员;健全科技创新的制度,出台相关政

41、策和措施,从资金、科技、人才、教育和环境等多个层面上,为黑龙江建设自主创新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五)发展新兴经济形式,瞄准经济发展的前沿推动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的发展是全面振兴黑龙江经济的新突破口和实现高品质发展的必由之路。黑龙江必须要把握新技术变革的契机,促进企业不断地顺应市场的发展,培育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以获得持续的发展。黑龙江要加速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结合,提升“新制造”“新零售”的水平,把握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发展的新契机,实现从传统发展模式到新发展模式的过渡;另一方面,要完善数字资源所有权制度,通过交易规范

42、的完善、数据传输和安全保护制度的建立,促进数字资源的利用,主动参与到数字化、全球化的循环中去。五、结语黑龙江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依靠劳动力、资源和资本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不能适应双循环格局下的经济发展要求。在面临劳动力、人才、资金等要素持续流出的情况下,经济转型压力日益增大,仅依靠黑龙江自身的资源和力量难以快速实现经济振兴。黑龙江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挖掘产业增长新引擎的同时,还要努力构建多点支撑产业格局,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兼顾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在鼓励传统优势产业技术升级、抓住新兴产业发展窗口期的情况下,应深度融入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双循环的格局中,通过加强对内、对外的联系,在政策、资金、人才、科技、教育和环境等各层面上形成合力,为黑龙江经济的全面振兴提供综合支撑。参考文献:1岳希明,胡一凡.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现状、途径与对策J.国际税收,2023(1).2孙久文,陈超君.“十四五”时期东北区域经济转型路径探索J.经济纵横,2021(10).3刘敬东.CPTPP语境下国有企业新规则:背景、特点及其应对J.学术论坛,2022,45(5).4刘志彪,仝文涛.新发展格局下重振东北工业价值链的战略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22(3).5姚树洁,刘嶺.新发展阶段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探究J.学习与探索,202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