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5912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拥有水利风景区的乡村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具有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良好的先决条件,根据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单一资源点状集聚、多点资源线状集聚、多元产业协同集聚三种集聚状态,基于点轴理论、核心一边缘理论、产业集聚理论,提出相应的点轴乡村振兴开发模式、圈层乡村振兴开发模式、多元联动互助开发模式等协同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对拥有水利风景区的乡村来说,可以依据旅游资源不同的集聚状态,走一条以水资源为核心开发旅游资源、强化系统性政策扶持、切实保护好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发展道路。关键词 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整合;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F59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6 7 3-8 8 6 1(2 0 2

2、 3)0 2-0 1 5 0-0 7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诸多具有水利风景区的乡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具备一定的优势,水利风景区的建设能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彰显水利文化传承、激活水利经济和拉动区域经济等,因此其发展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结构进行梳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可促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和乡村振兴的研究不断增多,但关于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方面的研究较少。对于依托

3、水利风景区资源优势的乡村地区而言,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有哪些,整合开发水利旅游资源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水利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关于水利旅游资源方面的研究相对丰富,且主要集中在水利旅游资源的开发效应上,如戴维斯(Davis)提出对海洋和河流型的自然资源进行可持续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此来实现综合型经济效应 1 1 2 3-2 3。康奈尔(Connell)通过对新加坡滨水区旅游对居民影响的研究,发现滨水旅游有利于居民身体和心理健康 2 1 0 9 3-1 0。艾瑞卡(Erica)以水利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发展为研究方向,

4、对博茨瓦纳旅游市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 3 1 5 7-1 8 3 O麦卡瑞威(Mcareavey)和麦克多纳(Mcdonagh)探索可持续乡村旅游对农村发展的潜力,考虑以不同旅游方式来克服Leader方法中的持续挑战 4 1 7 5-1 4。许柏翠和潘竟虎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3 4 1 8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间结构,发现国家水利风景区聚集性最强,成本加权距离超收稿日期 2 0 2 3-0 3-2 4【第一作者简介 贺琛(1 9 7 4 一),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工商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媒体与旅游传播。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和谐消费的理论与实证

5、研究”(2 0 FJYB048),湖南省水利科技项目“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研究”(XSKJ2021000-29)。-150-贺琛,徐现珊,李冰艳: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过6 0 0 km时聚集性减弱 5 1 2 0 4 7-2 0 8。徐旭和赵梅等认为公司合伙制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是实现水利风景区市场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出完善法律法规框架、建立合理风险分担和社会资本退出机制等建议,为水利风景区PPP的项目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6 1 2 4。这表明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

6、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风险管理。国内水利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到2 0 0 0 年以后才逐渐活跃。刘世华、阐文蔚等提出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水利旅游是资源水利的必然选择 7 1-1 4。丁枢分析水利旅游资源自身特性和旅游吸引力,探讨了适用于不同旅游资源类型的旅游开发模式 8 1 5 9-6 1。丁蕾和吴小根在辨析水利旅游资源概念与提出基本类型的基础上构建水利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了水利旅游的资源研究 9 1 8 3-1 8 7。水利风景区作为水利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者开始逐渐深人对水利风景区的研究。王会战结合水利风景区的特点,分析在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合理规划、可持续发展和加强

7、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意见 1 0 1 0-1 1。冯红卫指出,水利旅游具有要素特殊性、功能多重性和系统脆弱性等特征,必须以系统观指导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发展,以系统各要素发展规律指导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 1 1 5 7-6 0。余凤龙和黄震方等认为水利旅游资源为水利风景区提供了丰富的价值内涵,通过梳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时空分布,提出现存问题与发展对策1 2 1 1 6 9-1 7 5。胡静等人将水利风景区作为发展水利旅游的载体,利用CIS空间分析技术和空间计量地理方法,分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空间分布结构格局的结构性、均衡性和组合性 1 3】2 3-2 3。随着水利旅游的快速发展,生态问题也逐渐凸显,为了更

8、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学者提出水利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吴开军基于可视化的世界级和国家级景区品牌视角,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中国大陆3 1 省域旅游目的地的品牌竞争力【1 4 1 1 5 4-1 6。束锡红和叶毅基于乡村振兴视角探析宁夏中部干旱带特色旅游,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型升级和融人乡村振兴等发展理念,指导特色旅游业实践 1 5 1 0-1。吴兆丹等人采用LMDI分解方法量化水利风景区建设强度、水利工程开发程度、水资源配置结构和水资源量等四要素对长江经济带沿线水利风景区规模演变的影响,对经济带沿线省市有关水利风景区建设提供针对性意见 1 6 8 6-8 7 8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学界

9、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比较丰富,但对水利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研究相对较少,利用水利风景区的资源优势实现乡村振兴路径的协同发展研究更为缺乏。作为一个复杂系统,乡村振兴需要资源的整合开发,这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通过对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可以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与产业和谐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研究水利旅游资源整合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关系,探讨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路径,以期为同类旅游资源分布模式的水利风景区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一、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关系分析(一)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推

10、进乡村振兴水利风景区搭建起乡村旅游平台,以旅游平台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创新发展。作为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实现绿水青山的重要载体,水利风景区可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完善景区和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为乡村营造更宜居的生态环境;乡村水利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通过挖掘乡村水利的文化基因,对水利风景区进行深度开发,可促进旅游、文化与周边乡村农耕文化的有机结合,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建设乡村人才聚集地,带动周边乡村经济发展,同时能够促使乡村居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建设,确立居民的主体地位并使其成为经营主体,完善乡村治理体制。提升农村居民生

11、活水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开发为水利经济的发展带来活-151-第3 9 卷力,拓宽其增收渠道,使当地村民充分享受到发展乡村旅游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其相互关系如图1)。(二)乡村振兴推动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新时代水利工作转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筑牢水利风景区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的关键举措。乡村振兴可以改善水利风景区周边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提高水利风景区的旅游接待能力和品质,从而增加游客的数量和满意度;促使水利风景区旅游产业的聚集和产业链的延伸,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构成,提高当地居民的收人和生活水平,进而为水利风景区提供更多的旅游资源和活动项

12、目,给当地乡村带来更好的旅游经济效益。乡村振兴提高水利风景区周边地区的文化底蕴和环境质量,为旅游业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和更好的生态环境,从而增强其吸引力和竞争力;还可以为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开发与环境优化提供建设资金和政策支持,在乡村自身建设的同时,也能推动水利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目标的同时,也保证了水利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乡村振兴会使当地居民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在为水利风景区提供旅游资源的过程中,维护旅游业发展所依托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环境的保护和优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引导水利风景区资源要素与乡村优势资源融为一体,形成休闲农业

13、、乡村度假等乡村新业态,促进水利风景区所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乡村振兴战略将有助于加强水利风景区的现代化水贺州学院学报旅游特色产业产业兴旺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宜居发展生态经济深挖水利文化旅游开发乡风文明推广乡村文化乡村人才聚集治理有效完善治理体系水利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拓宽收入渠道图1 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推进乡村振兴关系图-152-2023年乡村振兴平和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提升水利风景区的魅力。同时水利风景区将因乡村振兴而更具蓬勃生机,水利风景区旅游的开发需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才能更大程度发挥其在水利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三)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互

14、助共进乡村振兴战略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方针建设,而水利资源也在生产生活用水、农业灌溉、湿地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水利风景区的形式发展经济,将旅游业纳人农村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中,可以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和创新升级,从目标本质来看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是高度一致的(如图2)。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协调、互助共进,具有强烈的耦合关系。另外,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开发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增值利用,进而为农业产业赋能,提高当地居民的收人,为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奠定物质基础。水利工程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通过对水利风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

15、可以更好地弘扬水利文化,丰富乡村的乡土文化内涵,传播当地生态文明理念,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精神支撑。二、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水利旅游资源是实现水利风景区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载体。因为旅游资源作为一种地理要素,其空间分布是固定的,因此必须对水利旅游资源进行空间上的分析,才能更好地进行科学贺琛,徐现珊,李冰艳: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7乡村振兴系统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I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系统!支撑引导旅游产业聚集基础设施完善耦合协调弘扬水利文化旅游人才聚集促进实现经济水平提高V图2 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耦合关系图合理的规划,依据资源

16、分布特征找准定位,找到合适的发展模式。(一)单一资源点状聚集1.分布模式单一资源点指以单独孤点的形式存在的小体量旅游资源。水利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依附性较强,一些水利风景区及周边的乡村因其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其旅游资源也会相对分散,通过整合分散的旅游资源,将小体量旅游资源进行空间串联,在水资源附近成点状聚集于整个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区域,可以激活小资源单体的潜在市场。2.典型特征水利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呈现整体分散布局,局部集中,集聚程度较高”的点状聚集状态。点状聚集的旅游资源在总体上占地面积大,但规模比较小,其单一的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不利于集约发展,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优势,

17、开发投人高,这种分布状态适于进行各旅游资源单点的线路组织与合理的旅游管理。对于旅游资源呈现分散状态的水利风景区来说,开发的重点应放在提升文化内涵与品牌等级、提高可进入性等层面,在寻求或拓展轴线的基础上,谋求与周边的旅游资源联动发展。(二)多点资源线状聚集1.分布模式多点资源依托呈线性分布的旅游资源,一般沿河流或交通干线分布,通过不同旅游线路的变化,串联各景点,使得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通过旅游线路的整合,达到多点资源在空间上的线状聚集。对于旅游资源整体上相对聚集的水利风景区而言,通过不同的串联方式,可以使景点形成各异的旅游线路,独特的山水景观与区域特色结合起来,让游客接触到不同风格的旅游产品,进而

18、推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2.典型特征多点资源线状聚集的水利风景区具备“围绕水资源,一个中心,多条旅游路线”的状态特征,其旅游资源相对比较集中,旅游资源的节点与旅游区之间有系统的联系。多个旅游景点串联成旅游线路,能够延长游客停留的时间,对乡村旅游经济起着一定的支撑作用。但水利风景区中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可能会对其他旅游资源产生替代或屏蔽作用,从而阻碍其他旅游景点的开发利用,给其他景段的开发利用带来困难。因此需要开发专项的旅游路线,辐射带动周边旅游资源开发;对于依托河流和交通干线的线性特征的水利风景区,可以通过转变旅游线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作为重要节点、吸引物和接待中心,培育旅游产业和旅游圈。(三)

19、多元产业协同聚集1.分布模式水利风景区是集“资源、工程、文化”等多功能的集合体,要发展相对成熟的水利风景区,应在旅游区域内聚集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以及与之配套的服务,包括餐饮、住宿、接待、咨询等方面,并协调规划整个旅游区的产业发展。多元产业的发展在整体上会有助于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呈现经济贡献大、协同效应强、发展后劲足的良好态势。2.典型特征水利风景区的旅游资源较多,且这些旅游资-153-第3 9 卷源和周边乡村相结合,多种业态齐发展,其多元产业协同聚集具有“产业部门众多,专业分工明确,经济动力强大”的特征,这种分布状态有利于降低旅游产业链之间的沟通成本,提高企业间的协作效率,内部的专业

20、化分工协作可以提高整个旅游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但企业之间为了获得并维持市场优势与利益,往往会发生激烈的竞争,甚至导致恶性竞争。所以要达成在竞争中尽可能的合作,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才能维持市场优势和持久的竞争力。三、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耦合的有效路径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实现互促共进、共同发展,这种协同发展关系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增强水利风景区旅游竞争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水府水利风景区、黄材水库水利风景区、东江湖水利风景区的具体案例,从点轴、圈层、多源联动互动等乡村振兴开发模式进行阐述。(一)点轴乡村振兴开发模式点轴乡村振兴开发模式是指在水利风景区

21、内选定若干个规模较大、具有良好发展条件的旅游景区(点),并确定具备有利旅游发展条件的线状基础设施轴线,重点发展轴线地带的若干个旅游点,随着这些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发展轴线会逐步地向远离发展轴、资源较少的地区延伸,进而带动周边乡村的迅速发展。旅游资源单点集聚的水利风景区首先要通过有重点、有目的地开发一个或若干个旅游增长极,在此基础上带动整个地区及周边的旅游发展,在形成一定的规模后,向外衍生出若干个轴线,构成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空间开发与发展状态,改善周边的社会环境并带动周边的经济增长,形成乡村旅游发展轴线,走以点成轴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湖南水府水利风景区以水府庙水库为主体,水域面积宽广,

22、涵盖周围景点,方圆3 0 0 平方千米,库岸线长达4 3 1 公里,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水府水利风景区有着多处旅游资源单体,不仅有水面、山体、岛屿和洞穴,还有一定的人文资源贺州学院学报赋,多种民族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观,好运岛、神龙岛、风情园等,同时文化底蕴深厚,有毛泽东、陈等革命前辈求学过的东山学院,有蔡和森纪念馆、曾国藩故居、湘乡文庙等,虽然旅游资源赋存丰富,大都分布在库岸线旁,但资源分布较散、局部集中。依据其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以水府庙湿地公园等旅游资源丰富、有发展潜力的景点作为增长极,可以选择省道2 2 6 交通干线地带资源条件好、具有开发潜力的景点进行开发,通过轴线将景点进行连接。随着增长

23、极的扩散效应,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迅速,进而带动周边乡村产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最终形成“点一轴”的发展模式,带动乡村经济的快速、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乡村振兴。(二)圈层乡村振兴开发模式圈层乡村振兴开发模式主要是以水利风景区中某个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景区或者自然保护区域为核心区,发展核心区域,通过不同的旅游路线之间的连接带动外围区域景点的发展,促进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旅游资源呈线状聚集状态的水利风景区可以通过道路对景点之间的有限连接形成旅游路线。在水利风景区区域内不同的空间位置有着不同的旅游资源和景点,可以通过不同的旅游主题等方式将这些景点分布连接起来,组成多条旅游路线,增加区域之间的联动性,

24、让景区核心与边缘地区形成资源优势互补,以核心景区为依托,将线路上的各旅游节点凝聚成整体。通过对水利风景区不同旅游路线的整合,以旅游线路上较有吸引力的旅游节点为核心,形成核心圈层,核心区域旅游的快速发展会实现周边企业空间上的集聚,增强旅游综合竞争力,促进旅游业协调发展。湖南黄材水库水利风景区位于宁乡、安化、桃江三县(市)交界地带,景区范围包括黄材、沙田、巷子口、山等四个乡镇区域,有丰富的水文、地文、生物、天象和工程景观等旅游资源。青羊湖森林公园环护库区,围绕着库区有许多旅游资源(景点)。千佛洞位于库区东北,“天然氧吧”城墙大山横亘于库区北面,龙潭峡蜿蜓于库区西北,山九折仑高于库区西面,密印寺和芦

25、花-154-2023年贺琛,徐珊,李冰艳: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瀑布深藏于库区西面,南岸沙田有何叔衡故居、谢觉哉故居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从这些旅游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可以看出,黄材水库的旅游资源总体上是以黄材水库库区为中心有序分布的,其他大部分资源也都分布在黄材水库的周边,因此黄材水库可以作为内部圈层的核心,形成以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生态一生产空间,通过对周边旅游景点之间的旅游线路进行整合,使得线路上的旅游景点联动发展,实现景区圈层的耦合,走圈层乡村振兴开发模式。(三)多源联动互助开发模式多源联动互助开发模式依赖于旅游产业集群,指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旅游协作,以及旅

26、游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发展。对于旅游发展相对成熟的水利风景区要逐步从旅游产业“以点带面、点线面结合”的资源开发阶段过渡到“聚集发展、全面带动”的快速发展阶段。水利风景区是不同产业之间融合的产物,旅游企业和相关企业以及水利部门之间应保持紧密的合作,建立起以水利资源为核心的关系,同时水利风景区区域内核心企业与区域外部的企业建立起互惠共赢型战略关系,政府也应该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强对水利风景区旅游产业集群的投人和引导,在空间集聚和扩散效应下推动旅游产业集群之间的协作。水利风景区在谋求自身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多元主体之间要保持协同合作关系,走水利部、当地政府和企业联动互助开发模式,从而产生“1+1

27、2 的协同效应,最终共同推动水利风景区旅游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东江湖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是湖南省战略水源地,也是湖南省通航密度最高、游客接待数量最多的水域。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加之东江湖旅游越来越高的知名度,湖区特色果业渐成规模,使得环东江湖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东江湖水利风景区自身的规模较大,同时与周边的旅游景区之间相互融合,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旅游产业区,为了更好地发展,需要提升产业的文化层次,使得旅游产业的内容更加饱满丰富,还要保障旅游配套的住宿、交通、购物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水利风景区旅游媒介整合,实现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实现区域产业的耦合。针对东江湖现存的问题,政府应

28、加大对乡村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妥善解决景区发展中存在的制度和机制问题。从长远发展以及东江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该治理好污染问题,保护好水资源。四、基于资源集聚的乡村旅游开发政策建议本文通过梳理点轴、核心一边缘、产业集聚三种理论,分别以水府水利风景区、黄材水库水利风景区、东江湖风景区为案例,归纳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单一点状、多点线状、多元产业协同的集聚状态,对应出点轴乡村振兴开发模式、圈层乡村振兴开发模式、多元联动互助开发模式等三种开发模式,为具有同类型旅游资源的乡村振兴提供借鉴。(一)开发以水资源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业态随着消费需求呈现的新变化与新趋势,以及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9、水利风景区的升级发展需要业态创新。单一点状旅游资源的水利风景区要把水文化资源和水形象资源具体化、实体化,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少潜在的旅游资源会被发现、被开发,在这过程中努力培养新的旅游点,实现以水资源为核心的多点资源聚集。因为旅游资源的内涵具有广泛性,可以根据旅游市场的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再生旅游吸引因素,因此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创新以水资源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和产品。以水资源为核心的多点旅游资源聚集的水利风景区要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出旅游新产品、打造出新业态,而业态的创新必须依赖于完善、规范、有利于自由潜力发挥、展现自身活力的环境和制度。(二)各部门协同规划,强化系统性政策扶持水

30、利风景区属于水利工程产业也属于旅游业产品,其发展关系到当地政府、水利部门和旅游企业等,需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协同界定与规划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保护管理的范围,共同制定推动水利风景区发展的规范性文件-155-第3 9 卷和制度,从而提高政策的适应度,扩大政策覆盖面,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与跨行业发展。推进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还需要强化系统性的扶持政策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美丽中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大背景下,完善系统性的扶持政策,保持经济发展与环境整治齐头并进,用青山绿水发展绿色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采取相关财政扶持措施,对水利风景区旅游服务项目建设给予补贴,创造水利

31、风景区旅游良性发展的外部条件。(三)切实保护资源,实现持续发展能持续利用的水利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贺州学院学报是水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条件之一。水利风景区必须在保证涵养水源、维护水利工程、保护生态等功能的前提下,进行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应该对水源附近的原生植被进行保护,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加强对水资源的水质保护。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不会破坏环境,还能使自然环境更加优美,有利于水利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在整合开发水利风景区的同时,要切实保护好资源和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乡村经济、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2023年参考文献1 JDavis D,Gartside D

32、.Challenges for economic policy in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marinenatural resources J.Ecological Economics,2001(36).2 Connell.Medical tourism:sea,sun,sand and surgery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3JMatheny Erica.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Botswana:balancing sustain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33、J.Environment,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06(1).4 McAreavey R,McDonagh J.Sustainable rural tourism:Lessons for rural developmentJ.Sociologia ruralis,2011(2).5 JXu B C,Pan J H.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national protected areas in China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Sciences,2019(12).6Xu X

34、,Zhao M,Li XY,et al.A study o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scenic spot PPP projectJ.Sustainability,2022(14).7刘世华,阙文蔚,孙中强.南湾水库风景区旅游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J.水利经济,2 0 0 2(5).8丁枢.水利旅游资源分类开发模式研究 J.中国水利,2 0 1 1(1 4.9丁蕾,吴小根.水体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J.经济地理,2 0 1 3(8).10王会战.我国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经济与社会发展,2 0 0 7(1

35、.11冯卫红.基于系统观的水利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J.水利经济,2 0 1 0(6).12余凤龙,黄震方,尚正永.水利风景区的价值内涵、发展历程与运行现状的思考 J.经济地理,2 0 1 2(1 2).13胡静,于洁,朱磊,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达性研究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 0 1 7(S1).14吴开军.中国大陆省域旅游目的地品牌竞争力研究:基于可视的世界级和国家级景区品牌视角 J.经济管理,2 0 1 6(6).15束锡红,叶毅.乡村振兴视阈下宁夏中部干旱带特色旅游实践探析 J.贵州民族研究,2 0 2 0 6).16吴兆丹,华钰,李彤,等.基于LMDI的长江经济带沿线水利风景区规模演变影响因素分析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 0 2 1(4).责任编辑:彭运 -1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