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全国通用版初中化学第九章溶液重点归纳笔记全国通用版初中化学第九章溶液重点归纳笔记 单选题 1、下列物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溶液温度没有明显改变的是()ANaOHBNH4NO3C浓硫酸 DNaCl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选项 A 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降低,选项 B 错误;C、浓硫酸加到水中放热,溶液温度升高,选项 C 错误;D、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选项 D 正确。故选 D。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饱和溶液的浓度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 C医用碘酒是碘的水溶液 D
2、添加溶质是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 答案:A 解析:A、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混合而成,一定是混合物,符合题意;2 B、同种物质,在同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物质不同、温度不同,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C、医用碘酒,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不符合题意;D、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降温(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方法,不符合题意。故选 A。3、常温下,对 100mL 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 1 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 2 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实验 2 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实验
3、 2 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答案:B 解析:A、实验 1 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故 A 正确;B、实验 2 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错误,因为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 B 不正确;C、实验 2 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正确,因为加入了溶剂,故 C 正确;D、实验 2 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正确,因为乙中的溶质不再溶解,故 D 正确。故选 B。4、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 X 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表中液体 X 和固体 Y 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3 X 双氧水 水 水 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BCD 答案:B
4、解析:将少量液体 X 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说明烧瓶内压强增大,要使烧瓶内压强增大,则 X 与 Y 作用可能产生气体,或放出热量。二氧化锰和双氧水接触,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使瓶内压强增大,气球膨胀,符合题意;水和氯化钠混合,既不产生气体,溶解也不放热,气球不膨胀,不符合题意;水和氢氧化钠混合,虽然没有气体产生,但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使瓶内气压增大,气球膨胀,符合题意;水和硝酸铵混合,没有气体产生,且硝酸铵溶于水时会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气球不膨胀,不符合题意。故选 B。5、现有一接近饱和的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是()蒸发溶剂,增加溶质,降低温度,加热升温 A只有
5、B只有CD 答案:A 解析:蒸发溶剂,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4 增加溶质,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不能使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加热升温,不能使所有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硝酸钾等。故正确的是,选 A。小提示:本题难度不大,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都可以把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改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要具体分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实验题 6、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1)甲是电解水的实验。实验开始时,应先检查装置的_,然后加水并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
6、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b 管口并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_。(2)乙是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关闭 K 时,B 处纸花不变色;打开 K 时,B 处纸花变红色。A 瓶中试剂 X可能是浓硫酸或_(选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或“氯化钙溶液”)。当试剂为浓硫酸时,实验不能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结论,原因是_。(3)丙是配制 100g16%的 NaCl 溶液的称量过程。若其他操作均正确,所配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_(选填“”“”或“=”)16%。5 答案:气密性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氢氧化钠溶液 未进行“水能否使石蕊纸花变色”的实验(合理即可)解析:(1)甲是电解水的实验。实验开始时,应先检
7、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加水并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根据“氧一氢二”可知,b 管内气体为氢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b 管口并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2)乙是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关闭 K 时,B 处纸花不变色;打开 K 时,B 处纸花变红色。A 瓶中试剂 X可能是浓硫酸(二氧化碳中水被吸收)或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被吸收)。当试剂为浓硫酸时,实验不能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结论,原因是未进行“水能否使石蕊纸花变色”的实验(合理即可)。(3)丙是配制 100g16%的 NaCl 溶液的称量过程。配制 100g16%的 NaCl 溶液,需要氯化钠质量为 16g
8、,但图中游码放反了,所称取的质量为砝码质量减去游码质量,小于 16g,若其他操作均正确,所配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16%。7、文宏同学利用“金属树”趣味实验来验证 Zn、Cu、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1)为确保实验效果,CuCl2溶液和 AgNO3溶液需现配。配制 50 g 质量分数为 12%的 CuCl2溶液,应称量_g CuCl2,加水时应选用_mL 的量筒。除量筒外,配制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2)向两个放有宣纸的培养皿中分别滴入适量 CuCl2溶液、AgNO3溶液,再放入锌粒,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形成“铜树”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仅用“铜树”和“银树”实验
9、尚不能验证_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需补充一个实验来证明,应选用的药品是6 _(可供选择的药品有:锌粒、铜丝、银丝、稀盐酸、CuCl2溶液、AgNO3溶液)。答案:6.0 50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未答胶头滴管不扣分)Zn+CuCl2=ZnCl2+Cu Cu、Ag(或铜、银)铜丝、AgNO3溶液 解析:(1)配制 50 g 质量分数为 12%的 CuCl2溶液,应称量 50g12%=6.0g CuCl2,加水 46mL,量取水时应选用 50mL 的量筒。除量筒外,配制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形成“铜树”时发生反应为锌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CuCl2=ZnCl2+Cu。仅用“铜树”和“银树”实验证明金属活动性:锌银、锌铜,尚不能验证 Cu、Ag(或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需补充一个实验来证明,应选用的药品是铜丝、AgNO3溶液,若铜能置换出银,则可知金属活动性:铜银。小提示: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