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疗法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5638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疗法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疗法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疗法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的:研究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疗法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中国贵航集团三二医院 2020 年 7 月至 2022 年 1 月收治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 30 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15 例)。研究组采用 DPMAS 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血浆置换治疗,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沉、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谷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 GQOLI-74 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 86.67%,高于对照组的40.00%(

2、P 0.05)。治疗前,两组的 CRP、WBC、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沉水平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 CRP、WBC、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 ALB、CHE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LT、TBIL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的各项 GQOLI-74 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 GQOLI-74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33.33%)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3、与血浆置换治疗相比,DPMAS 疗法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更好,能够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促进其肝功能的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血浆置换 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629-(2023)12-0066-04慢加急性肝衰竭是指以酒精、病毒或药物导致的腹水、黄疸、肝性脑病为主要表现,并引起肝细胞大量坏死,解毒、生物转化、合成、排泄等功能紊乱或失代偿的综合征。此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1。临床治疗方案以人工支持系统清除体内毒素、纠正代谢紊乱、改善机体内环境为主,但其容易造成过敏、感染等并发症,

4、导致患者预后不良2。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临床发现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疗法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较好。该疗法能够规避血浆不足或外源性血浆导致的感染,进而提升治疗效果3。本文对中国贵航集团三二医院2020 年 7 月至 2022 年 1 月收治的 30 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 DPMAS 疗法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中国贵航集团三二医院 2020 年 7 月至2022 年 1 月收治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 30 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15 例)。研究组:男 9 例,女 6 例;年龄 42 75 岁,平均年龄(6

5、0.281.64)岁;病 程 1 6 年,平 均 病 程(3.451.02)年;药物性肝炎 4 例,病毒性肝炎 5 例,酒精性肝炎 6 例。对照组:男 10 例,女 5 例;年龄40 75 岁,平均年龄(60.471.36)岁;病程 1 5年,平均病程(3.011.11)年;药物性肝炎 5 例,病毒性肝炎 5 例,酒精性肝炎 5 例。两组的基础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纳入标准:(1)符合肝衰竭诊治指南4中肝衰竭的诊断标准;(2)意识清楚,自愿参与本次试验。剔除标准:(1)合并血管外溶血、血流不稳定、活动性出血、失代偿性腹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2)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女性;(3)

6、有恶性肿瘤或肝移植史。1.2方法研究组采用 DPMAS 疗法进行治疗,方法是:使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机(德国贝朗公司,Diapac)对患者进行治疗,按照治疗要求选择体外循环管路、BS330 一次性使用血浆胆红素吸附器、血浆分离器、HA330 树脂血液灌流器。治疗开始前使用肝素盐水冲洗管路,创建体外循环,调节血浆流速至 80 150 mL/min,2 h/次,血浆置换量 2500 3000 mL,2 次/d,间隔 3 d 治疗 1 次,持续治疗 1 周。对照组给予血浆置换治疗,方法是:使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机对患者*通讯作者:杨宁,E-mail:当代医药论丛 2023 年 第 21 卷 第 12 期

7、临床医学67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创建体外循环,对血浆进行分离,调节血流速度至 80 150 mL/min,2 h/次,血浆置换量 2500 3000 mL,血制品输入达到目标容量后结束治疗,2 次/d,间隔 3 d 治疗 1 次,持续治疗 1 周。1.3观察指标(1)评价两组的疗效。显效:腹水、黄疸、出血倾向消失,总胆红素(TBIL)减少 50%;好转:上述症状有所减轻,TBIL 减少 30%49%;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好转率之和5。(2)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的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沉水平。(3)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的白蛋白(ALB)、胆碱

8、酯酶(CHE)、谷氨酸转氨酶(ALT)、TBIL 水平。(4)统计两组的并发症(皮疹、低血压、寒战)发生情况。(5)比较两组的 GQOLI-74 评分。该评分的评价项目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各项目的满分均为 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1.4统计学处理全文数据均采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x)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总有效率的对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 86.67%,高于对照组的40.00%(P 0.05)。见表 1。表 1 两组总有效率的对比

9、例(%)组别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研究组(n=1 5)5(3 3.3 3)8(5 3.3 3)2(1 3.3 3)1 3(8 6.6 7)对照组(n=1 5)3(2 0.0 0)3(2 0.0 0)9(6 0.0 0)6(4 0.0 0)值5.1 6 7P 值0.0 2 32.2两组 CRP、WBC、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沉的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的 CRP、WBC、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沉水平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 CRP、WBC、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 2。2.3两组肝功能的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

10、,研究组的 ALB、CHE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LT、TBIL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 3。表 2 两组 CRP、WBC、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沉的变化情况(sx)组别C R P(m g/L)WB C(1 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 09/L)血沉(m m/h)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n=1 5)7 4.2 3 6.3 8 3 0.5 1 3.0 4 1 2.5 6 3.7 4 8.4 0 1.9 53.7 2 1.1 42.0 5 0.5 8 3 4.0 2 2.5 62 2.9 6 1.0 4对照组(n=1 5)7 4.9 1 6.5 2 4

11、8.6 6 4.3 2 1 2.0 1 3.1 5 1 0.2 3 2.4 13.5 6 1.0 82.9 1 0.8 7 3 3.7 8 2.0 42 7.8 8 1.6 5t 值0.2 8 91 3.3 0 70.4 3 62.2 8 60.3 9 53.1 8 50.2 8 49.7 7 0P 值0.7 7 50.0 0 10.6 6 60.0 3 00.6 9 60.0 0 40.7 7 90.0 0 1表 3 两组肝功能的变化情况(sx)组别A L B(g/L)A L T(U/L)C H E(U/L)T B I L(m o l/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

12、组(n=1 5)2 5.6 9 4.2 1 3 6.0 3 2.8 1 3 4 5.6 1 1 7.2 8 2 6 2.4 7 1 0.2 2 2 5 1 4.2 8 3 6.7 73 4 2 0.5 1 4 2.8 9 5 3 4.1 7 1 5.2 23 6 6.0 5 1 0.7 1对照组(n=1 5)2 6.0 5 4.8 8 3 0.5 7 3.2 2 3 3 9.5 6 1 7.4 1 3 0 5.1 8 1 2.4 1 2 4 9 5.0 2 3 5.2 13 1 0 6.7 5 3 9.2 0 5 2 6.9 7 1 4.8 84 0 2.5 3 1 1.6 2t 值0.2 1

13、 64.9 4 80.9 5 51 0.2 8 91.4 6 52 0.9 1 41.3 1 08.9 4 1P 值0.8 3 00.0 0 10.3 4 80.0 0 10.1 5 40.0 0 10.2 0 10.0 0 12.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33.33%)无显著差异(P 0.05)。见表 4。2.5两组 GQOLI-74 评分的比较治疗前,两组的各项 GQOLI-74 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 GQOLI-74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 5。表 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例(%

14、)组别皮疹低血压寒战总计研究组(n=1 5)1(6.6 7)1(6.6 7)0(0.0 0)2(1 3.3 3)对照组(n=1 5)2(1 3.3 3)2(1 3.3 3)1(6.6 7)5(3 3.3 3)值1.6 7 7P 值0.1 9 5当代医药论丛 2023 年 第 21 卷 第 12 期临床医学68表 5 两组 GQOLI-74 评分的比较(分,sx)组别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n=1 5)5 7.4 9 6.3 8 8 6.3 7 2.1 5 6 0.4 2 5.6 7 9 1.0 3 1.4 55 3.4 6 7.1

15、 48 4.2 3 1.6 6 5 0.4 7 5.9 28 2.5 8 1.7 0对照组(n=1 5)5 7.1 2 6.7 7 7 9.4 3 3.5 6 6 0.8 8 5.1 2 8 5.2 7 2.6 95 4.0 2 7.3 87 6.3 9 2.4 1 5 1.3 6 6.1 47 3.6 5 3.0 8t 值0.1 5 46.4 6 30.2 3 37.3 0 00.2 1 11 0.3 7 60.4 0 49.8 3 1P 值0.8 7 90.0 0 10.8 1 70.0 0 10.8 3 40.0 0 10.6 8 90.0 0 1内源性有毒代谢产物以及炎性介质会聚集于体

16、内,对内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并加重肝细胞受损的程度。因此,及时清除患者机体内的有毒物质是治疗此病的关键(可有效切断恶性循环,防止肝脏进一步受损)12-13。DPMAS 疗法可明显提升患者血浆内毒素以及有害物质的清除效果,使肝衰竭患者的病情尽快得到有效控制14。除此之外,DPMAS 清除有害物质、毒素的效果较好,可有效避免酶原丢失,并保护肝功能15。综上所述,与血浆置换治疗相比,DPMAS 疗法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更好,能够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促进其肝功能的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贾金凤,梁菲,黄建伟,等.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模式人工肝治疗对血小板的影响 J

1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54(3):548-551.2张强,宫健,程俊杰,等.血浆透析滤过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肝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炎症细胞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2,25(1):101-105.3李新婷,姚瑶,邓家玉,等.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短期疗效分析 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2,45(2):155-159.4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 竭 诊 治 指 南(2018 年 版)J.临 床 肝 胆 病 杂志,2019,35(1):38-44.5李冬梅,

18、罗强,刘海波.血浆置换术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在重型乙型肝炎中的疗效观察 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6):762-765.6贺杰,张新萍,周雄,等.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在儿童急性肝衰竭中的应用 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2):180-185.7孔明,李爽,耿华,等.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过程中肝素抗凝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1,42(4):647-652.8陈丽芬,姚朝光,蓝婧,等.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分析 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1,26(7):830-832,838.9黎春宇,明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19、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 HBV 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 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46(10):1211-1215,1220.3讨论根据肝衰竭的临床特征可将其划分成四大类,包括慢性肝衰竭、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其中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类型,主要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急性肝功能损伤,且伴有多个器官的功能衰竭,加之病情发展速度较快,患者病死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但目前临床上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其可能与病毒、药物等因素有关。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肝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为 60%80%6。尽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其进行治疗对改善其预后而言至关重

20、要。人工肝支持系统也被称作人工肝,是临时代替肝脏部分功能的体外支持系统,其作用机制是基于肝细胞的再生能力,利用体外机械、生物装置清除各类毒物,达到补充营养、稳定内环境的目的,进而使肝细胞再生,使得肝功能恢复,为肝移植创造条件。非生物型人工肝是较为常用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尤其是血浆置换的应用最为广泛。临床研究发现,该治疗方式能够促进患者凝血功能及肝功能的改善,可有效降低其病死率,延长其生存期。虽然该技术的操作简便,效果确切,但治疗期间需要使用大量的新鲜血浆,这导致该技术的推广使用受到限制7-8。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者发现 DPMAS 疗法能够改善胆红素水平,且不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血

21、浆置换相比,DPMAS 疗法清除细胞因子的效果更好,同时可减少并发症,安全性较高9-10。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的 CRP、WBC、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沉水平、各项肝功能指标、各项 GQOLI-74 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 CRP、WBC、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沉水平、各项肝功能指标、各项GQOLI-74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33.33%)无显著差异(P 0.05)。这说明,DPMAS疗法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同时可促进其肝功能的改善,提升

22、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研究发现,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时,患者的肝细胞大量坏死,其肝功能严重受损11。IL-6、TBIL 等大量当代医药论丛 2023 年 第 21 卷 第 12 期临床医学6910 杨晴,耿强,孙长峰,等.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疗效的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1,39(7):430-435.11 许何明,张骏飞,董静,等.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激素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 J.实用医学杂志,2020,36(1):115-120.12 秦浩,王洋,魏金刚,等.半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炎性反应、

23、免疫功能及肝功能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20,19(5):485-489,509.13 许开亮,雷鸣,袁维方,等.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疗效研究 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20,8(2):91-93,96.14 孙玉霞,雷鸣,许开亮,等.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分析 J.中国血液净化,2020,19(10):649-652.15 沈扬林,谭可平,游忠岚,等.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疗效研究 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2,25(3):387-390.分段开窗旷置联合切扩挂线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及对盆底肌

24、的改善作用唐中成(房县中医院,湖北房县442100)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分段开窗旷置联合切扩挂线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及对盆底肌的改善作用。方法:病例从 2021 年 4 月至 2022 年 4 月在房县中医院进行治疗的复杂性肛瘘患者中选取,按纳入与排除标准从中选取 106 例参与研究。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53 例/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切扩挂线术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分段开窗旷置联合切扩挂线置管冲洗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切口愈合质量以及盆底肌活动度。结果:研究组的痊愈率为 98.11%,对照组的痊愈率为 84.91%。研究组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

25、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手术用时、创面愈合时间以及瘢痕面大小相比,研究组的手术用时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更短,瘢痕面明显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切口愈合等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前盆底肌处于静息状态下、轻度、中度以及重度收缩时的肌力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两组出院前盆底肌处于静息状态下、轻度、中度以及重度收缩时的肌力相比,研究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切扩挂线术,在复杂性肛瘘治疗中应用分段开窗旷置联合切扩挂线置管冲洗引流术能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患者痊愈率更高、创面愈合时间

26、更短、切口愈合质量更佳、瘢痕更小,且盆底肌活动度的改善更为显著。关键词 分段开窗旷置;切扩挂线置管冲洗引流术;复杂性肛瘘;切口愈合质量;盆底肌活动度 中图分类号 R657.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629-(2023)12-0069-04肛瘘即肛管直肠瘘,是指存在于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的异常管道。此病患者的局部症状表现有肛周疼痛、瘙痒以及瘘口流脓等,急性期还会出现体温升高、乏力、寒战、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表现。调查发现,肛瘘好发于 20 40 岁青壮年群体,尤其是男性群体;肛瘘患者中,约 20%属于复杂性肛瘘,按罗马分类法定义分型,可分为低位复杂性肛瘘与高位复杂性肛瘘1

27、。复杂性肛瘘无自愈可能性,需及早明确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予以治疗2。本文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复杂性肛瘘患者中选取 106 例,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方案,旨在观察研究分段开窗旷置联合切扩挂线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及对盆底肌的改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从 2021 年 4 月至 2022 年 4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复杂性肛瘘患者中选取,按纳入与排除标准从中选取 106 例参与研究。纳入标准:症状表现与复杂性肛瘘诊断标准3中的描述相一致;诊断标准采用肛瘘临床诊断指南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于 2006 年制订通过);未接受过肛瘘手术

28、治疗;未合并肠道疾病,如大肠癌、直肠息肉以及溃疡性结肠炎等。排除标准:合并重要器官、系统(如心、肝、肾以及造血系统等)的严重原发性疾病;处于特殊时期的患者,如妊娠期或哺乳期;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传染性疾病;参与研究期间同时存在肠道感染;特殊体质的患者,如瘢痕体质、过敏体质;精神神经系统异常;经肛瘘手术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将 106 例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53 例/组)。对照组:男 37 例,女 16 例;年龄范围20 65 岁,平均(37.616.68)岁;病程范围 1 3年,平均(2.090.22)年;疾病类型:高位肛瘘 32 例,低位肛瘘 21 例。研究组:男 38 例,女 15 例;年龄范围2164岁,平均(37.586.71)岁;病程范围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