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政治经济学常识与高考及综合测试题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1. 经济学常识与高考2. 经济学常识综合测试题 二. 具体内容1. 经济学常识与高考从广东省、山东省的高考中选修内容所占的比例和难度水平看与选修教材的课程定位相符合,与考纲要求和课标要求是相符的,所以在实际学习中我认为大家在处理选修教材时要注意两个把握:第一是要把握好选修教材的难度和知识体系。第二是把握好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的关系。第一,把握好选修教材的难度和知识体系。教材的难度怎样把握呢?实际上在于三个问题即怎样学、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来把握,如选修2 经济学常识从结构上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以
2、18世纪亚当斯密到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再到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自由主义,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到20世纪的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共分为五个专题,分别为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五个专题,涉及内容时间跨度大,经济学派众多,经济思想异常复杂,而且经济思想和政策中既有科学性也有局限性,从理论上属于经济史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起来经常容易混淆,甚至分不清理论的局限性与科学性,所以根据选修2 的内容特点,尽管教材中涉及到一些专业的经济学名词、规律,但个人认为那并不是选修
3、教材所要体现的重点,所以选修教材中把握的难度应该是大家理解并掌握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的理论内容,基本概念、基本结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其次,要根据新课标要求把握知识点。例题 课程标准中对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中要求简述斯密所处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阐释“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此外,可以根据07年高考题的难度,从广东、山东两省的试题来看既符合课标,又紧扣考纲,以直接且简洁的情境设问,既重视基础也突出能力,可以作为我们在学习中把握教材难度的一个尺度。例题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自由放任思想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表现,就是主张对外贸易的自由化,反对对外贸易垄断和政府限制对外贸
4、易的政策。斯密这一主张的理论来源在于他批判重商主义时提出的对外贸易优势原理。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斯密如何运用绝对成本学说解释对外贸易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大家要构建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因为我们在高考中面临的是四本必修和一本选修的考验,构建知识体系和网络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大家能够用一根线将众多复杂的知识连贯起来,做到既突出重点又疏而不漏。例如选修2 是以历史发展为线索的,我们在复习时要结合历史知识加以总结,有助于大家对知识观点的记忆以及正确对待各家学派的科学性与局限性,避免混淆。从而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
5、本观点。从时间上看: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第二是把握好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的关系。在学习选修教材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选修教材的定位,选修教材“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相对于必修课的框架设计,更依赖相关学科的理论逻辑,显现学科的“专业拓展”特征,体系独立,结构完整,不能把它当成我们复习中必修教材的附属品,更不能用我们习惯上的高考思维划分出所谓的重点和非重点,这样很容易在简单的问题上吃亏。【模拟试题】高中政治选修2经济学常识综合测试题(说明:本试题共分为、两卷,每卷75分,
6、全卷150分。时间为:120分钟)第卷(75分)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上,斯密认为,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至没有。斯密的观点( ) 他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他没有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认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不懂得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在联系A. B. C. D. 2. 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来说,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斯密的上述观点
7、( )A. 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B. 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C. 颠倒了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D. 明确提出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3. 斯密认为,一个国家的全部产品要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这三部分,构成了以地租为生、以工资为生和以利润为生的三大阶级的收入。他认为,这三大阶级是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的、基本的阶级。在这里,斯密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A. 纯产品的生产和占有 B. 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C. 以是否占有利润为标准 D. 以收入的多少为标准4. 李嘉图主张不应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应废除“谷物法”,是因为 ( )A. 通过对外贸
8、易,出口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B. 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C. 发展对外贸易对任何国家都带来好处D. 参与国际分工,从国外进口所有商品,可以减轻本国的生产压力5.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实质是( )A. 工人自己劳动成果的全部回报 B. 资本家利润的一部分 C. 生产或再生产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D. 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标志6. 若某部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会出现的结果是 ( )A. 该部门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加 B. 该部门所有的生产者盈利减少C. 该部门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D. 该部门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7
9、. 2005年7月6日,纽约原油期货油价再度“高烧”,创下自1983年开始以来的最高收盘价,达到每桶61.28美元。国际石油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全球石油需求增加 炼油能力不足 生产石油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石油的使用价值高 A. B. C. D. 8. 下面是某地鞋业生产出现的三种情况,在这三种情况下,该地某鞋厂每双鞋的价值量依次产生的变化是 ( ) 某鞋厂劳动生产率先提高,该行业劳动生产率未变 制鞋行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某鞋厂劳动成产率未变 某鞋厂与本行业劳动生产率同时提高相同幅度A. 提高、不变、降低 B. 降低、提高、不变 C. 不变、不变、提高 D. 不变、降低、降低9. 尽
10、管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多次“喊停”,但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的投资过热现象仍愈演愈烈,这一切都源于市场上钢铁、电解铝、水泥的价格不断上涨。这说明( )A. 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对生产产生影响 B. 商品价格的变化可以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C. 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大 D.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10. 相对剩余价值的实现是通过 ( )A. 降低工人工资 B. 延长劳动时间 C. 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D. 延长必要劳动时间11.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前的。这次经济危机暴露了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缺陷在于
11、( )A. 依靠市场规律是不行的 B. 政府应加大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C. 过分地依靠市场的作用使资本主义到了崩溃的边缘D. 应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依赖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12. 新政的实施带来美国国库每年60亿70亿美元的亏空,并且仍有700多万人失业,14%的人口靠救济金过活。从1937年下半年起,美国经济又走向衰退。1937年10月29日,美国股市几近崩溃,被称为“黑色星期二”。这表明( )A. 罗斯福新政对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毫不起作用B. 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办法C. 资本主义制度必将灭亡 D. 罗斯福新政是以赤字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的13.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
12、容是 ( ) A. 经济危机的爆发是源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B. 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消费不足的弊端C. 解决危机的办法是扩大需求 D. 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干预和调节14.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在西方国家有所削弱,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新自由主义逐渐失去了西方市场 西方国家受凯恩斯主义影响较深 新自由主义所主张的政策的实施并未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却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新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的主张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合A. B. C. D. 15. 对于英美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强调发挥市场的
13、作用,好处在于束缚少,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B. 政府的干预过于直接C. 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提高效率,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缓解各种社会矛盾D. 有利于经济发展,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6. 斯大林认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这里的“两个生产部门”是指( )A. 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B. 全民所有制的生产部门和集体农业的生产部门C. 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 D. 农业和工业17. 毛泽东曾说过,你对原子弹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还是只有几分想,没有十分想呢?你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毛泽东的上述观点
14、表明( )A. 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B. 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C. 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 D.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18. 1956年,我们党提出:在工商经营方面,应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应按计划生产,附有一部分计划外的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应以国家市场为主体,附有一定范围的由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我们党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意味着( )A. 在我国发展商品经济具有必然性B.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C. 我们党对发展商品经济坚持积极态度D. 在我国
15、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19. 毛泽东指出:“不能孤立地看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这句话表明( )A. 利用商品生产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B. 商品生产的目的就是为社会主义服务C. 划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界限D. 利用商品生产可以巩固工农联盟20.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 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 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 经济管理权限过分集中 国家包购包销,企业无权销售A. B. C. D.
16、21.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对这一论断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B. 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C. 认为对企业仍然用强制性计划来指导 D. 认为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2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计划体制的框架的标志是 ( )A.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改革目标 B. 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C. 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D.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23.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 )A. 通过发展经济扩
17、大就业总量 B.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C. 发展第三产业 D. 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24.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我国的能源危机,国家通过减免税,鼓励在工业、服务、住房、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采取节能型设备。这表明( )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经济调节是国家管理经济职能的重要内容 行政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A. B. C. D. 第卷(52分)二. 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14分)25. 斯大林在分析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时,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有其特殊性。斯大林是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性的?26.
18、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凯恩斯革命的认识。三. 辨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27. 有人说:“资本家的利润是从贱买贵卖中获得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简要分析。28. 辨析: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伴侣,所以,资本主义社会始终处在危机中。四. 论述题(29小题10分;30小题20分)29. 材料一:李嘉图提出:资本的丧失可能立刻把一个经济增长中的国家变为停滞的国家。一个国家只有在它积累资本的时候才是前进的。材料二:李嘉图认为:财富往往是在地租稳定甚或下降的时候增加得最为迅速。(1)在李嘉图看来,国家财富增长的条件是什么?(2)李嘉图认为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条件?30.
19、材料一:目前,我国有13亿人口,8亿在农村。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在农村地区,还有数千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各地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地区之间的环境条件千差万别,存在自然、历史、区位、经济等多方面的较大差异,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差距逐年拉开。材料三:目前,我国钢铁、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的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0%。我国一批主力矿山资源日渐枯竭,三分之二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老年期,四百多座矿山因资源枯竭濒临关闭。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城市河段90%左右被污染,近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存
20、在水土流失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2)简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解决上述问题有何影响。【试题答案】高中政治选修2经济学常识综合测试题答案1. D 2. C3. B4. B5. C6. C7. A8. D 9. A10. C11. C12. B13. D14. B15. A 16. B17. C18. D19. C20. B21. C22. A 23. A24. B二. 简答题25. (1)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没有资本家参加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生产,他的这一认识划清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界限。(2
21、)他片面地认为,由于受决定性经济条件的制约,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范围只限于个人消费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26. (1)凯恩斯的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因此被称为“凯恩斯主义”,它的提出也被称为“凯恩斯革命”。(2)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3)凯恩斯从人的“心理规律”出发,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以此为据,提出反危机的措施。这既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又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其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4)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22、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应当看到,凯恩斯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清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部矛盾,其作用是有限的。点拨:认识类题目的解答要注意角度的变化,不能有缺失,也应注意思维上、表述上的逻辑性。三. 辨析题27.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它不符合剩余价值生产的理论。(2)贱买贵卖不能给资本家带来利润。因为流通中不能增加价值总量,有的人多得了,别的人就少得了。(3)实际上,利润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在本质上和剩余价值是一样的。剩余价值和利润之间,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源泉是榨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
23、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点拨:本题考查有关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回答该题目关键要搞清两个问题:一是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贱买贵卖是流通过程,它只是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不是创造过程;二是剩余价值和利润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28. (1)这个观点的前半句正确,结论是错误的。(2)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因此,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伴侣。(3)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始终处在危机之中。因为危机是有周期性的,危机只是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由它引起的其他矛盾发展到尖锐化程度时才会爆发。而危机的爆发,又会强制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得到暂时的缓和,会强制社会再生产所需
24、要的比例得到暂时的协调。当然,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暂时趋于缓和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会再次爆发危机。可见,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但是资本主义并不是始终处在危机中。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二是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回答此题时需要具备辨证思维能力,既要答出观点中的合理之处,又要答出其不合理的地方。四. 论述题29. (1)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他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2)李嘉图认为,一个国家的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而积累资本来自利润,所以他主张通过降低地租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在他看来,收入的分配状况对财富的增长影响重大。30. (1)材料一说明城乡差距拉大,尤其是农村地区还有数千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材料二说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逐年拉开;材料三说明资源环境问题严重。(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体制保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弥补市场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