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形形色色的生物4-1 生物的命名與分類一、 命名1. 俗名:用中文或其他語言所命名 例:松樹 俗名的缺點: (1)容易發生同種異名或異種同名的狀況,造成溝通上的困擾。 (2)名稱使人誤解,例如鯨魚(哺乳類)、章魚(軟體動物)、山椒魚(兩棲類)都不 屬於魚類。2. 林奈 二名法 (拉丁文) 一種生物只有唯一的一個學名。種名屬名3. 學名:由 + 兩個字組成 屬名 + 種名形容詞、全部小寫,形容該生物的特徵、產地或其他意義 (名詞、第一個英文字要大寫)例:獼猴 Macacacyclopis猴子形容圓形的臉 種類相近(親緣關係相近)的生物,其學名中常有相同的屬名,而形容詞可能就 不相同。二、
2、 生物的分類1. 依據外形、骨骼、遺傳、生殖方式、生活形式、求偶方法、DNA鑑定.2. 分類階層界、門、綱、目、科、屬、種 (層次高低) (生物多、親緣遠) (生物少、親緣近、構造特徵越相似) 階層越低生物越少,但是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就越接近 同屬必同科,未必同種。3. 種-有多項相似的特徵,(1)在自然的情形下能進行交配,(2)產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後代,這群生物就是同種。 例:狗黃金獵犬、博美、吉娃娃.皆為同種 不同種交配生下的後代不具生殖能力。如:母馬公驢騾;雌虎雄獅獅虎 例:狼的學名是Canis latrans,狗的學名是Canis familiaris,貓的學名是Felis catus,
3、所以你想想看,由學名判斷誰和誰的親緣關係比較接近? 三、 五界說以生物的細胞構造、攝取營養的方式等特徵為依據,將生物分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動物界、植物界。多細胞可登陸(4)動物界捕食攝取養分,沒有細胞壁。(5)真菌界靠吸收取得養分,有細胞壁但結構與植物的不同。(3)植物界可進行光合作用,自己製造養分,有纖維素的細胞壁。單細胞,原核(細胞內含遺傳物質,卻無核膜、核仁) (1)原核生物界(最早)藍綠藻、大腸桿菌真核生物(有真正的細胞核)(2)原生生物界(大多單細胞、水生)原生動物類草履蟲 動物界原生菌類水黴菌 真菌界藻類綠藻、金黃藻 植物界 病毒 1. 定義:病毒僅具有部份的生物特性
4、,而且只能在活細胞中繁殖,因此許多科學家不 認為病毒是生物。 2. 體積:病毒比細菌還小。 3. 構造:蛋白質外殼 遺傳物質 4. 種類:愛滋病病毒、SARS病毒植物界動物界菌物界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由上述演化過程可知以前到現在有什麼改變? 1. 水生 陸生 2. 單細胞 多細胞3. 簡單 複雜4-2 原核、原生生物及菌物界一、原核生物界 1. 定義:原核生物的細胞中沒有核膜包裹形成的細胞核,但細胞內仍具有遺傳物質。 2. 重要性:是構造最簡單的生物;也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命形態。 3. 分布:最廣泛的生物,遍佈高空、溫泉、冰原甚至動物的腸道。 4. 構造特徵:(1) 具有細胞壁(但其細
5、胞壁構造與植物的不同) (2) 單細胞、沒有核膜 5. 種類藍綠菌(1)營養方式:含有葉綠素(不含葉綠體),可進行光合作用,自行製造養分。 (並非只有植物才會行光合作用)(2)舉例:葛仙米藻、髮菜細菌(1)營養方式:a. 分解生物遺體與排泄物,是自然界中的分解者。b. 生活在牛、白蟻等草食動物的腸道中,協助分解纖維素。c. 生物遭細菌感染,也可能致病,例如肺結核、霍亂。(2)分類:依形態可分為桿菌、球菌、螺旋菌。二、原生生物界 1. 基本特徵 (1)大多數為單細胞,或是構造簡單的多細胞生物體。 (2)有真正的細胞核(有核膜),一般認為原生生物是由原核生物演化而來。 (3)多半生活在潮濕環境。
6、2. 種類(以營養方式分)原生動物(1)營養方式:攝食其他微生物或有機物維生。(2)構造:多為沒有細胞壁的單細胞生物。(3)舉例:草履蟲(纖毛)、變形蟲(偽足)、鐘形蟲、瘧原蟲(4)重要性:瘧原蟲可引起瘧疾; 某些變形蟲會引起阿米巴痢疾藻類(1)營養方式:行光合作用,自行製造養分。(2)構造:具有細胞壁。 除了葉綠素外還有其他色素,所以呈現不同顏色。(3)舉例:新月藻(綠藻類)-含有大量葉綠素,因而呈綠色。 馬尾藻(褐藻類)-含有褐藻素而呈褐色,具氣囊。 矽藻(金黃藻類)-有葉黃素,細胞壁含二氧化矽。(4)重要性:a.海洋中的藻類數量龐大,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產者 b.綠藻種類最多,且被視為植物的
7、祖先。原生菌類(1)營養方式:消化環境中的有機物維生,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分解者。(2)構造:形態與真菌界生物有點相似,亦具有細胞壁,但生殖方式不同,因此歸類於原生菌類。(3)舉例:生長在枯枝落葉上的黏菌 感染水中小魚致死的水黴菌 3. 歸納細胞壁葉綠體營養方式原生動物無無攝食、寄生藻類有有行光合作用原生菌類有無分解體外食物並吸收之三、菌物界-菌物界的生物通稱真菌 1. 基本特徵 (1)具細胞壁,沒有葉綠體,不行光合作用(成分與植物的不同)。 (2)以吸收方式取得養分(主要分為寄生性、腐生性真菌) (菌絲附著在物體表面或侵入內部,分泌酵素分解物體,然後吸收被分解後的養分) (3)大多為多細胞生物,
8、且由絲狀菌絲構成;單細胞真菌如酵母菌。 (4)菌絲產生孢子以繁殖後代。 2. 種類蕈類(1)形態:外型通常像一把傘,是常食用的一類。(2)舉例:香菇、木耳、金針菇、竹蓀等;另有當作中藥的靈芝、冬蟲夏草(寄生在蛾幼蟲身上的蕈類)。(3)重要性:有些蕈類有毒,不可在野外任意食用。如:紅托鵝膏黴菌(1)形態:長在腐敗的蔬果食物上。肉眼可見明顯菌絲及頂端的孢子囊。(2)舉例:依據其孢子囊中孢子的顏色分類,常見的有黑黴(麵包黴)、青黴(果皮上的黴菌)。(3)重要性:醫學應用上,可從青黴菌提煉抗生素,例如盤尼西林。酵母菌(1)形態:單細胞真菌,無菌絲。(2)重要性:食用價值在於其發酵作用,產生酒精和CO2
9、可利用在麵包製作與釀酒。(3)生殖方式:利用出芽生殖的方式繁殖。4-3 植物界一、 基本特徵 通常是指具有纖維素細胞壁、葉綠體,能行光合作用自製養分的多細胞真核生物。二、 演化起源 1.四億年前,植物登陸。 2.植物多分布於陸地,目前認為是從綠藻演化出來的。而其適應陸地生活的特徵: A.體表出現角質層,防止水分散失 B.用氣孔作為氣體交換的管道三、 種類蘚苔、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毬果裸子植物(不開花、種子裸露)花被子植物(開花植物)(種子包於果實中)雙子葉植物單子葉植物植物界無維管束蘚苔植物(孢子繁殖)真維管束低等維管束、孢子繁殖蕨類植物高等維管束種子繁殖 1. 蘚苔植物 (1)不具維管束
10、,且生殖需要水,所以只能生長在潮溼的地方,植物體矮小。 (2) 苔類植物直立於地面,例如土馬騌。 蘚類植物平鋪地面,例如地錢。 (3)常見苔蘚植物,例如在潮溼處,俗稱青苔的植物。2. 蕨類植物 (1) 基本構造: A.已知最早演化出維管束的植物,也開始有根、莖、葉的構造。 B.莖通常埋在地面下,稱為地下莖。 C.葉多呈羽狀複葉,幼葉通常捲曲。 (2) 生殖: A.生殖過程需要水做為媒介,所以仍須生活在潮溼的地方。 B.葉背面常有孢子囊聚集成堆,內有孢子可散出萌發,以完成繁殖。(3) 演化重點: 蕨類是古生代的優勢植物,至今則被種子植物取代其地位。(4) 常見蕨類: 鐵線蕨、過溝菜(過貓)、山蘇
11、花、金狗毛蕨。 3. 種子植物 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合稱種子植物,是演化程度最為複雜的植物。 (1) 生殖重點: A.花粉管:因為花粉管的出現,不再以水為媒介完成生殖作用。 B.種子: a. 種子外有種皮可以保護 b. 種子可以抵抗乾燥或溫度不適的環境 c. 種子內含有養分,供萌芽所需 (2) 分類:種子植物根據其種子是否有果實包被,可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1. 基本特徵: (1) 種子裸露,沒有果實保護。常著生於鱗片構造的毬果中。 (2) 樹幹直立高大、葉多為針狀,又稱為針葉樹。 2. 生殖方法:沒有花,故花粉藉風力傳播。 3. 舉例:松、杉、柏、蘇鐵、銀杏(活化石)、紅檜(台灣
12、特有種)。 4. 分布:多分布溫帶地區,但地處亞熱帶的台灣,在中、高海拔山區也有大量分布。 5. 應用: (1) 裸子植物樹幹直立,木材質地緻密,是製造傢俱的好材料。 (2) 松的種子可食用和提煉松子油 被子植物 1. 基本特徵:種子包裹在果實中,藉以保護並吸引動物幫助傳播。 2. 生殖方法:具有花構造,故被子植物又稱為開花植物。 花可吸引昆蟲、鳥類等幫助傳播花粉,提升了受精的有效性。因此被子植物 與動物的交互影響,造就了多樣的種類,成為目前最為繁盛的植物。 3. 分類:被子植物種類繁多,但基本上可根據其種子內的子葉數目,分成單子葉、雙 子葉植物。子葉葉脈花瓣莖內管束排列根系例子雙子葉植物2片
13、網狀脈4或5的倍數環狀軸根系野牡丹、榕樹、西瓜、菩提樹單子葉植物1片平行脈3的倍數散生鬚根系稻米、玉米、高粱、椰子四、 歸納蘚苔、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可否行光合作用維管束(有或無)繁殖器官(請打)開花及果實(有或無)孢子種子蘚苔植物可無無蕨類植物可有無裸子植物可有無被子植物可有花與果4-4 動物界一、 基本特徵 1. 真核生物(具有完整的細胞核) 2. 都是多細胞生物 3. 缺乏細胞壁 4. 也沒有葉綠體(或葉綠素),無法行光合作用,靠攝食獲得養分。二、 常見的動物門及分類 根據動物的構造特徵可將動物分類,常見動物有下列6個門:1. 刺絲胞動物門觸手具有刺絲胞 如:海葵、水母、珊瑚無脊椎
14、動物2. 軟體動物門身體柔軟,不分節 如:章魚、蝸牛、蛤3. 環節動物門身體柔軟,有一圈圈環節 如:蚯蚓、水蛭4. 節肢動物門身體分節,具有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如:昆蟲 (數量最多)、螃蟹5. 棘皮動物門體表有棘(突起) 如:海參、海膽6.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包含魚類、兩生綱、爬蟲綱、鳥綱、哺乳綱有兩個綱會變態:一個是節肢動物門的昆蟲綱、一個是脊索動物的兩生類 刺絲胞動物門 1. 體型:輻射對稱。囊狀個體,內為消化循環腔。 身體對外只有一個開口。口周圍有觸手。 2. 刺絲胞:在觸手上,可攻擊麻醉獵物,之後用觸手將獵物送入消化循環腔消化、吸 收。 3. 舉例:大多生活於海洋,例如珊瑚、水母
15、、海葵;也有生活於淡水,如水螅。 4. 其它:有些珊瑚會分泌石灰質骨骼形成珊瑚礁,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棲息地。軟體動物門 1. 體型:演化出兩側對稱的開始。身體柔軟不分節,多數有殼保護。 2. 運動:用肉足運動,但因為殼的妨礙,行動緩慢。 3. 分類: 分類(綱)基本特徵舉例腹足綱(1)厚實腹足適合在路地或水底爬行(2)多具有螺旋狀的外殼蝸牛、鮑、螺、九孔斧足綱(1)斧頭狀的肉足,利於挖掘泥沙(2)兩片外殼對合(3)以濾食維生文蛤頭足綱(1)頭部具有許多腕足,腕足上有吸盤,有利於捕捉獵物。(2)外殼退化或消失,視覺發達。烏賊、章魚、魷魚 環節動物門 1. 體型:兩側對稱。身體柔軟而分節,每節的外形
16、相似。 2. 運動:體表有剛毛協助蠕動爬行。 3. 舉例:分布於陸地的蚯蚓;分布於淡水的水蛭。節肢動物門 1. 體型:兩側對稱。身體有分節(體節),但每節外形不同。並具有分節的附肢及堅 硬的外骨骼(外骨骼會限制其身體的生長,所以生長過程有蛻皮的現象)。 2. 附肢:如觸角、足、攝食的構造。 3. 世界之最:節肢動物門的生物遍佈生物圈各角落,是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動物。 4. 分類: (1) 昆蟲綱 A.昆蟲是陸地上最普遍的節肢動物,也是唯一能飛的無脊椎動物。 B.身體分成頭、胸、腹三個體節。 C.大多具有3對步足及2對翅。 但某些種類如蚊、蠅只有一對翅,而跳蚤則無翅。 D.昆蟲由卵孵化成幼蟲,而後
17、長為成體的過程通常形態會發生變化,這一個過程稱為變態,包括兩類:完全變態卵 幼蟲 蛹期 成蟲蝴蝶、蜜蜂、蚊、蠅、蛾不完全變態卵 幼蟲成體蟑螂、蝗蟲 (2) 蜘蛛綱 A.身體分成頭、胸兩部份體節。 B.具有4對步足(八隻腳)。 C.舉例:蜘蛛、蠍子、塵蟎。 (3) 甲殼綱 A.具有5對步足。第一對通常膨大成為螯足,用以捕食和禦敵。 B.舉例:螃蟹、蝦、鱟。棘皮動物門 1. 體型:幼體是兩側對稱;成體為輻射對稱。 體表有棘,體內具有獨特的水管系統,這些管狀構造末端伸出體外形成管足, 可以用來移動、攝食及氣體交換。 2. 舉例:皆生活在海中。 (1) 海星、陽燧足:中央盤狀構造,周圍通常有5個腕。
18、(2) 海膽:球狀個體,不具腕,有堅硬的殼,並長出長棘,用以移動與防禦。 (3) 海參:體表無棘,體成長柱狀。脊索動物門 1. 最常見的脊索動物是脊椎動物,其特點: (1) 具有脊椎骨,以支持身體,故體型較一般動物大 (2) 神經發達,因此有更大的活動力 2.常見脊椎動物有5類: (1) 魚類 A.特徵:有鰭,以鰓呼吸,體表有鱗片保護,身體多呈流線形 ,以減少游動阻力。 B.舉例:鯊魚、魟(軟骨魚綱);吳郭魚、腔棘魚、彈塗魚(硬骨魚綱) (2) 兩生類 A.四足的肉食性動物,昆蟲為食,有益於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 B.根據化石證據,推測其祖先可能由魚類演化而來。是最先適應陸地生活的脊 椎動物。(
19、其四肢分別由魚的胸鰭、腹鰭演化而來。) C.體表無鱗片,其幼體生活於水中,用腮呼吸;成體生活於陸地,用肺呼吸。 D.無法完全脫離水生活的原因: (a) 成體的肺還發育不全,故須仰賴薄而溼潤的皮膚協助呼吸;皮膚亦會不斷滲出水分,所以必須生活在潮溼的地方。 (b) 生殖時,精卵受精需要水,是體外受精。卵須產在水中。 E.舉例:青蛙、蟾蜍、蠑螈、娃娃魚、山椒魚、盲螈(無足)。 (3) 爬蟲類 A.推測其祖先是由兩生類演化而來。其可以完全脫離水生活的原因: (a) 體表都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鱗片或骨板; (b) 行體內受精,受精不須外界有水; (c) 卵有蛋殼保護 (甚至有將受精卵留在體內直到孵化才產出
20、的蛇及蜥蜴) B.為變溫動物(外溫動物),所以多生活在溫暖的地方。 C.舉例:蜥蜴、蛇、烏龜、鱷魚。 (4) 鳥類 A.推測是由爬蟲類演化而來。 鳥類前肢特化為翼狀,全身披有羽毛,可以飛翔、保溫。 B.鳥類適應飛翔的特徵: (a) 羽毛協助飛翔 (b) 骨骼中空,堅實而輕 (c) 肺延伸出許多氣囊,協助呼吸及減輕重量 (d) 眼睛除了眼瞼外,還有透明瞬膜可以保護眼睛。 鳥類的視力是所有動物中最好的。 C.舉例:麻雀、綠繡眼、白頭翁(會飛的); 雞、鴨、鵝、鴕鳥、企鵝(不會飛的)。 (5) 哺乳綱 A.推測是由爬蟲類演化而來。 B.基本特徵: (a) 體表有具保溫功能的毛。 (b) 多為胎生,具有乳腺,以分泌乳汁餵哺幼兒。 C.舉例: (a) 卵生(最原始):卵產出再孵出幼兒。目前只有鴨嘴獸和針鼴。 (b) 有袋類:胎兒未發育完全就產出,在母體的育兒袋中長大。例如袋鼠、無尾熊。 (c) 胎生:胎兒在母體內完全發育後才產出。大部分的哺乳類,例如鯨豚、蝙蝠、人、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