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29-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853301 上传时间:2024-11-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29-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29-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29-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29-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29-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训练29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熊月之在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以后,空前的国耻,震动了中国朝野,刺激了中国知识界研究世界、研究西方的热情给国人最直接的刺激是船炮不如人。”由此萌发了新思潮。对于新思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主张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B代表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C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解析: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潮的代表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学习的“长技”主要是军事技术, 属于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个层面器物层面,并未涉及政治制度。答案:C2.林则徐在虎门禁烟期间,曾

2、组织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等一系列著作,以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此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已经比较全面B他接触西学是出于外交军事目的C他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D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解析: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此时他对西方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故A符合题意。答案:A3.下图中的人物可能属于()A改良派 B维新派C革命派 D洋务派解析:由图片信息“清朝官员、枪炮武器、富国强民”可知,体现的是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答案:D4.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

3、毁版,其主要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解析:新学伪经考宣传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孔子改制考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两本书宣传维新变法,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答案:D5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

4、行民主共和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其主张通过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认为革命会带来内乱。故答案为C。答案:C6为缅怀一些在历史上作出过突出贡献的著名人物,一些地方政府常常采取开设纪念馆或者为名人做雕塑的做法,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其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D康有为提倡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解析: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人物,本是研读儒学的举人,后来由于民族危机加深

5、,他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他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故选B。答案:B7趋时更新、与时俱进是时代赋予发展者的历史使命,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下列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应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师夷长技以自强”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A BC D解析:是新思想萌发时期林则徐、魏源等人的观点;是维新派的观点;是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早期维新派的政治诉求,时间略晚于洋务运动。答案为D。答案:D8.某学者说:“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因此维新派在鼓吹变法的时候,就只能从其他阶级中寻找同盟者,或者依靠

6、对象。”这里的“同盟者”是指()A地主阶级 B无产阶级C劳动群众 D洋务派解析:资产阶级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改革,借助儒家思想宣传维新思想,皇帝和儒家思想都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答案:A9.刘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A洋文学科的增设 B顽固势力的反对C社会观念的落后 D大家子弟的谨慎解析: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主要是因为“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

7、是降了外国”,由此可以看出社会观念的落后。答案:C10.新青年创刊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发行量长期徘徊在1 000册左右;1918年后,发行量猛增至20 000册。出现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B十月革命的影响C文学革命的开展D五四运动的影响解析:文学革命使新青年更加贴近百姓,订阅量大增。答案:C11.蔡元培在1918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论;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 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 D规模宏

8、大,名师众多解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意思是: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采取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成为思想解放的重要阵地。答案:A12“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兰花草是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写的,就当时社会背景以及胡适的理想而言,“兰花草”比喻的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自强C民主与科学 D经世致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注意“1919年”这一关键信息。A、B两项是在鸦片战争后兴起的思想,与此不符;经世致用思想是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提出的,D项错误。胡

9、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新文化运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顾炎武是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他一生激烈批评空谈心性、剿说玄理的虚无之论,坚决反对雕琢辞章、缀辑故实的无用之学,他主张以“修己治人之实学”,代“明心见性之空言”,强调学问不仅要修诸身心,更要达于政事。魏长宝顾炎武与乾嘉学派材料二考证学在清代中叶达到了顶峰,清代学者对丰富的中华文化遗产重新作了评估和整理,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勤勉尽心的解释者和整理者,但不是创造性的建设者。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第6版材料三王国维在提到龚自珍、魏源所代表的学术转

10、型时,就精辟地概括说:“龚魏二氏实际上承乾嘉专门之学,而有清初诸老经世之志”,不过,从根本上说,他们体现了一种新的学术追求。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材料四泰西自十五世纪文学复兴以后,学者犹不免涉于诡辩,陷于空想。自倍根(注:弗兰西斯培根)兴而始一矫之。有明末叶,正中国之诡辩空想之时代也。及时之亡,顾、黄、王、颜、刘诸子,倡实践实用之学。得其大者,(乾嘉)诸君,同时蔚起,各明其一体。其时代与倍根同,其学统组织之变更,亦颇相类。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材料五李鸿章说:“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中国日弱,外人日骄,此岂一人一事之咎!

11、过此以往,能自强者尽可能自立,若不自强则事不可知”。他希望“士大夫留心经世者皆当以此为身心性命之学,庶几学者众而有一二杰出,足以强国而赡军”。苑书义李鸿章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清中叶、鸦片战争前后三个阶段的学术思想发展的特征,它们在思想发展上面临的共同阻力是什么?(2)材料三中“新的学术追求”具体含义指什么?简述其背景。(3)梁启超曾总结清朝中期的学术发展,誉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据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对梁的观点进行点评。(4)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材料五,说明19世纪中期以来李鸿章的思想认识有哪些新发展?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他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

12、最大影响是什么?答案:(1)特征: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潜滋暗长,提倡“经世致用”;清中期,考证学繁荣,但没有什么新的思想成分;鸦片战争前后,新思想萌发。阻力:程朱理学。(2)含义:向西方学习。(如学生回答“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新”,可酌情给分)背景:民族危机出现,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思想界死气沉沉。(3)清代学者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在治学方法上有相近之处(如学生回答都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整理或利用亦可给分)。但清代学者没有从传统思想体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而文艺复兴则是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新文化运动。(4)新发展:认识到中国正处于深刻的内外危机和前所未有的时局变化之中;强调重视洋务;师夷长技以自强(

13、或“将学习西方落实于实际行动上”)。影响: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人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材

14、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答案:(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认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主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5 -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