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100分。
2.请将第I卷答案写在第II卷上,第II卷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
一、选择题 (25小题 共50分)。
1、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B、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C、 人的体温就是指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
D、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 ( ) A 血浆 B 组织液 C 淋巴 D 细胞内液
3、能与肾上腺素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① 胰岛素 ②胰高血糖素 ③甲状腺激素 ④抗利尿激素 ⑤醛固酮
A、① ② B、② ③ C、③ ④ D、④ ⑤
4、正常人一次过量吃糖后,检测到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最可能是原因是
A.胰岛素分泌过少 B.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
C.肾脏发生了病变 D.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有限
5、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下列可能发生的是
A.胰岛A细胞分泌加强 B.胰岛B细胞分泌加强
C.胰岛素分泌增加 D.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6、 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浆细胞
B. 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
C. 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
D.记忆细胞是由浆细胞分化产生
7、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 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两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
8.关于淋巴B细胞和淋巴T细胞的正确叙述是
A.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 B.都是通过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C.都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的 D.是通过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
9、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
10、排水和排盐的关系是
A.排水伴随着排盐,排盐伴随着排水
B.排水伴随着排盐,排盐不一定伴随着排水
C.排水不一定伴随着排盐,排盐拌随着排水
D.排水不一定伴随着排盐,排盐不一定伴随着排水
11、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
A 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 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
C 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 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逍度减少
12、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13、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神经突触结构,
右图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绘制的简图。下列关于图的
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神经兴奋从A细胞向B细胞传导
②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导
③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导
④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导
⑤细胞的突触小泡中包含着神经递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14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
15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A.a和b处 B.a、b和c处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16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7、哪一项活动没有人大脑皮层上有关的中枢参与
A.感觉 B.非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思维
18、各种现象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 叩击膝下韧带,小腿突然跳起 B、 沸水烫手,立即缩回
C、 预备铃响,走进教室 D、 强光刺激,立即闭眼
19、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A. 去掉顶芽
B. 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
C. 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
D. 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
20、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21、分析右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
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
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
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
22、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间的双子叶杂草、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
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
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
23、下图示扦插的四种葡萄枝条,其中最易成活的是:
24、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浓度A >B,生长速度B>A。茎的敏感性低
B、生长素浓度D>C,生长速度C>D。根的敏感性高
C.生长素浓度D>C,生长速度D>C。根的敏感性低
D.生长素浓度B>A,生长速度B>A。茎的敏感性高,
25、某农场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能使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原理是他它能( )
A、死有效害虫个体 B、抑制害虫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配子的形成
C、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D、诱杀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排卵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II卷(非选择题部分 共50 分)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促进糖元合成并抑制糖元分解,促进葡萄糖氧化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缺乏胰岛素会患糖尿病。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有关问题:某人多日来口渴多饮、多尿,容易饥饿而多食,而且日渐消瘦。在医院尿糖检查为阳性(+++)。该病人与一正常人(两人都空腹)同时一次各口服葡萄糖100 g,然后每隔一小时测一次血糖含量,绘制成如下图中的两条曲线。(16分)
(1)图中表示该病人血糖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
(2)乙曲线在1~2 h间下降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素调节的结果,此时肝糖元的含量应该__________。
(3)甲曲线在l~2 h间仍然上升,2~4 h有所下降,使甲的血糖有所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病人尿量明显增多的原因是,随尿液丢失糖时也会渗透性地____________;口渴多饮是由于____________,使血浆浓缩而引起的;容易饥饿而多食是由于____________,使组织细胞的能量供应不足而引起的;身体消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消耗过多所致。
27、 右图为雌性高等动物性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6分)
(1)性激素属于有机物中的_________物质,性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中枢是_______ 。
(2)雌激素能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_________的生成,
还能激发和维持________。
(3)当血液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反过来会影响下丘脑
和① 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
28、下列是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10分)
(1)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这是由于 和 调节的结果。
(2)某运动员遵从教练的指导,一见灯亮就用力举起哑铃,附在手臂上的记录仪器经a时间后,测到肌肉活动的电位变化。在一次训练中,教练趁运动员不备,用针刺其手臂,运动员手臂收缩,经b时间后,测到肌肉活动的电位变化。请分析回答:
① 在a时间内,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 。在b时间内,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 。
A 眼→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B 眼→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C 皮肤→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D 皮肤→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② a时间 b时间。
A > B < C =
29(6分)下图示燕麦幼苗(胚芽鞘)进行向光性试验,图中(A)放在暗箱中,(B)放在一侧有孔的暗箱中,(c)切去胚芽鞘尖端,(D)在切面一侧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E)在尖端下方用一不透水云母片隔开,(F)尖端下方一侧插入云母片,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直立向上生长的是 。
(2)发生弯曲生长的是 。其中向右弯曲生长的是 。
(3)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 。
(4)A、C的实验组合可得出的结论是 。(2分)
30、(6分)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试图证明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顶端)向下端(基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如生长素只能从胚芽鞘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一、材料、用具:胚芽鞘、琼脂、刀片等。
二、方法、步骤与结果:
(一)制备琼脂块(如图①)
(二)取一段胚芽鞘中间部分,上面放含IAA的琼脂块,下面放空白琼脂块(如图②)
(三)取步骤(二)下面琼脂块(a)的一部分放在去尖的胚芽鞘一侧(如图③)
三、结论:以上实验说明了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顶端),向下端(基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我们认为,仅用该实验步骤(一)、(二)、(三)还不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实验方法、步骤和结果。
答案:1-5CBBDA 6-10ACDAC 11-15CBCDC
16-20CBABD 21-25CDCBC
26、(1)甲(2)胰岛 增加 (3)形成糖尿(4)丢失过多的水分 丢失水分过多 细胞利用糖障碍 脂肪甚至蛋白质
27(1)脂质或醇类 下丘脑 (2)卵巢
(3)生殖细胞(卵细胞) 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4)受精卵 (5)垂体 反馈调节
28(1)神经 体液(或激素) (2)①B D② A
29、(10分)
(1)A
(2)B、D、F(3分) B、F(2分)
(3)C、E (2分)
(4)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生长(2分)
30、(10分)
补充方法、步骤与结果(一):(5分)
另取一段胚芽鞘中间的部分倒放。上面放含IAA的琼脂块,下面放空白琼脂块(如左下图)。
补充方法、步骤与结果(二):(5分)
取补充步骤(一)下面琼脂块(b)的一部分放在去尖的胚芽鞘一侧(如右上图)
注:只用文字或图示答题均给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