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知识竞赛题目.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853021 上传时间:2024-1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知识竞赛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知识竞赛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智能电网发展概况(5题) 1. 与现有电网相比,智能电网体现出(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的显著特点。 A.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 B.对用户的服务形式简单、信息单向 C.电源的接入与退出、电能量的传输等更为灵活 D.以上都不是 2. 智能电网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 (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电网基础设施有机融合,可获取电网的全景信息,及时发现、预见可能发生的故障; 通信、信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大大提高电力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电能耗损,使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和高效;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为运行管理展示全面、完整和精细的电网运营状态图,同时能够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控制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 A.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电网基础设施有机融合,可获取电网的全 景信息,及时发现、预见可能发生的故障。 B.通信、信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大大提高电力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电能耗损,使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和高效。 C.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为运行管理展示全面、完整和精 细的电网运营状态图,同时能够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控制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 D.以上都是 3. 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会议上正式发布了“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A.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会议;2010年2月 B.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2010年3月 C.国际大电网会议;2010年4月 D.美国智能电网周(GridWeek)开幕式;2010年5月 4. 建设智能电网对我国电网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智能电网具备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具备更高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适应并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智能电网能实现高速智能化的电网调度,能满足电动汽车等新型电力用户的服务要求,能实现电网资产高效利用和全寿命周期管理和电力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便捷互动; 智能电网能实现电网管理信息化和精益化,在发挥电网基础设施增值服务潜力的同时促进电网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A.智能电网具备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具备更高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适应并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B.智能电网能实现高速智能化的电网调度,能满足电动汽车等新型电力用户的服务要求,能实现电网资产高效利用和全寿命周期管理和电力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便捷互动。 C.智能电网能实现电网管理信息化和精益化,在发挥电网基础设施增值服务潜力 的同时促进电网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D.以上都是 5. 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 和 (社会经济) 发展的必然选择。 A.电网技术;自然环境 B.科学技术;社会经济 C.电网技术;社会经济 D.科学技术;自然环境 (二)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与规划(10题) 1. 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 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 (通信信息平台) 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 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 ”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A.特高压电网;各级电网;通信平台;电力流、信息流、技术流 B.超高压电网;各级电网;通信信息平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 C.特高压电网;各级电网;通信信息平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 D.超高压电网;各级电网;通信平台;电力流、信息流、技术流 2. 智能电网将使人们的生活(更便捷、更低碳、更经济)。 A.更便捷、更低碳、更经济 B.更便捷、更舒适、更经济 C.更舒适、更低碳、更经济 D.更便捷、更舒适、更低碳 3. 到 (2020年) ,国家电网公司基本建成以(特高压电网) 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国家电网,全面提高电网的安全性,经济性,适应性和互动性。 A.2020年;智能电网 B.2020年;特高压电网 C.2020年;超高压电网 D.2015年;特高压电网 4. 坚强智能电网的体系架构包括(电网基础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智能应用体系 和 标准规范体系)四个部分。 A.电网基础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发电侧业务体系;标准规范体系 B.电网基础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智能应用体系;标准评估体系 C.电网基础体系;复合通信支撑体系;智能应用体系;实验认证体系 D.电网基础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智能应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 5. 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第一阶段主要开展了两批共(21 ) 类试点工程建设,和 (4)个研究中心建设。 A.18;2 B.20;2 C.21;4 D.24;4 6. 以下不属于智能电网建设第一批试点工程的是(省级集中95598供电服务中心) 。 A.风光储输联合示范工程 B.省级集中95598供电服务中心 C.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 D.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试点工程 7. 以下属于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研制中的总体战略目标的是(保障试点工程,支撑全面建设,力争国际领先 )。 A.保障试点工程 B.支撑全面建设 C.力争国际领先 D.以上都是 8.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框架可以简要概括为(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阶段、四个体系、五个内涵和六个环节 ) 。 A.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阶段、四个体系、五个内涵和六个环节。 B.一条主线、两个目标、三个阶段、四个体系、五个环节和六个内涵。 C.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阶段,四个体系、五个环节和六个内涵。 D.一条主线、两个目标、三个阶段、四个体系、五个内涵和六个环节。 9. 以下不属于智能电网建设第二批试点工程的有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 。 A.大规模风电功率预测及运行控制 B.智能小区/楼宇 C.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 D.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 10. 上海世博园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不包括以下哪个内容 (智能电网设备综合状态监测系统) 。 A.配电自动化系统 B.智能电网设备综合状态监测系统 C.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D.智能楼宇/家居 (三)智能发电(6题) 1. 开展针对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技术研究的主要原因是(以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其输出功率具有随机波动特征;提高电网接入新能源发电的适应性和安全稳定控制能力;实现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 A.以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其输出功率具有随机波动特征 B.提高电网接入新能源发电的适应性和安全稳定控制能力 C.实现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 D.以上皆是 2. 智能发电主要涉及(常规能源 、清洁能源 和 大容量储能应用) 等技术领域。 A.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大容量储能应用 B.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 C.常规能源;清洁能源;大容量储能应用 D.新能源;清洁能源;大容量储能应用 3.(并网大型风电机组)包括叶片、轮毂、机舱、塔桶(塔架)和基础等部分。 A.并网大型风电机组 B.并网小型风电机组 C.离网大型风电机组 D.离网小型风电机组 4. 目前比较成熟且广泛应用的是晶硅类电池。多晶硅比单晶硅转换效率(低 ) ,但价格更(便宜) 。 A.低;便宜 B.低;贵 C.高;便宜 D.高;贵 5. 大容量储能的主要作用有(平滑间歇性电源功率波动;减小负荷峰谷差,提高系统效率和设备利用率;增加备用容量,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和供电质量) 。 A.平滑间歇性电源功率波动 B.减小负荷峰谷差,提高系统效率和设备利用率 C.增加备用容量,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和供电质量 D.以上皆是 6. 风光储输联合示范工程是在我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河北张家口) 地区,建设集成风电、光伏和储能系统的联合示范电站。 A.吉林白山 B.河北张家口 C.湖北大悟 D.西北 (四)智能输电(9题) 1. 以下属于智能输电主要涉及的技术领域的是(柔性交/直流输电技术领域;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与运行维护管理领域 ;输电线路智能化巡检领域) 。 A.柔性交/直流输电技术领域 B.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与运行维护管理领域 C.输电线路智能化巡检领域 D.以上都是 2. (±800kV) 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于2010年7月8日实现双极全压送电投运。 A.±600kV B.750kV C.±800kV D.1000kV 3.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是在传统交流输电的基础上,将 (电力电子技术) 与(现代控制技术) 相结合。 A.电力电子技术,现代控制技术 B.输电技术,现代控制技术 C.电力电子技术,输电技术 D.输电技术,控制潮流 4.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总体架构为(两级部署、三级应用) 。 A.一级部署、两级应用 B.两级部署、三级应用 C.一级部署、三级应用 D.两级部署、两级应用 5. 目前,由华北、浙江公司开展的是(500kV) 输电线路直升机智能巡检。 A.400kV B.500kV C.660kV D.750kV 6. 以下不属于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可实现的功能的是 (远程调用) 。 A.控制潮流 B.远程调用 C.增加电网安全稳定性 D.提高电网输送容量 7.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是以电压源换流器,可关断器件和脉宽调制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输电技术。 A.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B.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C.柔性输电智能调度技术 D.输电线路智能化巡检技术 8. 以下有关常用柔性交流输电装置描述错误的是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是不可控关断器件构成的电压源换流器) 。 A.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是不可控关断器件构成的电压源换流器 B.故障电流限制器的主要功能是限制输电线路故障电流 C.统一潮流控制器以串—并组合的方式接入电网 D.静止无功补偿器一般采用触发相位控制方式 9. 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由(上海市 )电力公司承担,建设有南汇风电场换流站和书柔换流站。 A.北京市 B.上海市 C.天津市 D.重庆市 (五)智能变电(15题) 1. 以下属于智能变电内容范围的是 (新建智能变电站;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变电站在线监控及运行维护集约化) 。 A.新建智能变电站 B.变电站智能化改造 C.变电站在线监控及运行维护集约化 D.以上都是 2.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以划分为 (站控层 、 间隔层 和 过程层 ) 三层。 A.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 B.控制层;隔离层;保护层 C.控制层;间隔层;过程层 D.站控层;隔离层;保护层 3. 以下不属于智能化高压设备技术特征的是 (共享标准化) 。 A.测量数字化 B.控制网络化 C.共享标准化 D.信息互动化 4. (电子式互感器) 是实现变电站运行实时信息数字化的主要设备之一。 A.传输系统 B.电子式互感器 C.电子式传感器 D.智能交互终端 5. 以下不属于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常采用的网络结构是(放射型) 。 A.总线型 B.环型 C.星型 D.放射型 6. GOOSE是一种面向 (通用) 对象的变电站事件。 A.通用 B.特定C.智能 D.单一 7.(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继电保护及与之相关的设备、网络等应按照双重化原则进行配置。 A.110kV B.220kVC.450kV D.500kV 8. 变电站全景数据统一信息平台的作用包括(解决传统变电站存在的应用系统众多、信息孤岛林立等问题;为智能化高级应用提供统一的基础数据;实现变电站监控系统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无线连接) 。 A.解决传统变电站存在的应用系统众多、信息孤岛林立等问题 B.为智能化高级应用提供统一的基础数据 C.实现变电站监控系统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无线连接 D.以上都是 9.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主要包括(数字化变电站智能化改造) 。 A.智能化变电站常规改造 B.数字化变电站智能化改造 C.智能化变电站数字化改造 D.以上都是 10. 第二批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共安排(67)个试点站。 A.7 B.37 C.57 D.67 11. (站域控制) 是指通过对变电站内信息的分布协同利用或集中处理判断,实现站内自动控制功能的装置或系统,其可行性依赖于网络通信和CPU处理能力。 A.顺序控制 B.数据控制 C.站域控制 D.信息控制 12. 传输各种帧长的数据时交换机固有延时应(小于10μs) 。 A.小于10μs B.大于10μs C.小于20μs D.大于20μs 13. 以下属于变电站时间同步技术的是(IEC 61588精准时间协议) 。 A.非同步脉冲方式 B.复杂网络始终协议方式 C.IEC 61588精准时间协议 D.以上都是 14. 以下不属于第一批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的是(西北天水750kV变电站)。 A.河南金谷园110kV变电站 B.西北天水750kV变电站 C.江苏西泾220kV变电站 D.东北长春南500kV变电站 15.合并单元的输入由 (数字)信号组成。 A.数字 B.电子 C.光纤 D.卫星 (六)智能配电(15题) 1. 以下属于智能配电主要涉及的技术领域是(配电设备智能化;配电自动化;分布式发电)。 A.配电设备智能化 B.配电自动化 C.分布式发电 D.以上都是 2. 建设智能配电网应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总框架的要求内,遵循 (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试点先行,整体推进)原则。 A.统筹规划,统一标准 B.试点先行,整体推进 C.以上都是 D.A和B都不是 3. 以下不属于配电自动化实现方式适用范围的是 (复杂型) 。 A.复杂型 B.实用型 C.标准型 D.智能型 4. 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与以下哪种应用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电网GIS平台) A.信息可视化系统 B.电网GIS平台 C.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D.客户管理信息系统 5. (馈线自动化) 利用自动化装置或系统,监视配电线路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线路故障,迅速诊断出故障区间并将故障区间隔离,快速恢复对非故障区间供电。 A.配电自动化 B.管理自动化 C.调度自动化 D.馈线自动化 6. 配电网自愈是指 (系统故障后,自动隔离故障,并自动恢复供电)。 A.系统故障后,自动隔离故障,并自动恢复供电。 B.系统出现不安全状态后,报警并自动隔离不安全因素。 C.以上都是 D.A和B都不是 7. 以下不属于配电自动化可采用的通信方式的是 (无线宽带通信方式) 。 A.光纤专网通信方式 B.配电线载波通信方式 C.无线宽带通信方式 D.无线公网通信方式 8. 配电网停电管理包含以下哪些业务功能?(故障停电管理) A.安全停电管理 B.故障停电管理 C.维修停电管理 D.以上都是 9. 以下不属于无线公网通信技术的是 (GPS)。 A.GPRS B.CDMA C.3G D.GPS 10.(分布式发电)指将相对小型的发电/储能装置布置在用户现场或附近的发电/供能方式。 A.分布式发电 B.制定电力技术 C.集中式发电 D.分布式光伏发电 11. 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分布式发电往往采用冷、热、电联供或热电联产的方式,其运行时以热定电,综合热效率可达 (70%) 以上。 A.60% B.70% C.80% D.90% 12. 分布式发电应配备(继电) 保护,以使其能监测何时应与电力系统解列。 A.过电 B.断电 C.继电 D.通电 13. (微电网) 是由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和负荷等构成,可同时提供电能和热能的网络。 A.独立电网 B.公共电网 C.智能电网 D.微电网 14. 以下不属于微电网典型结构的是(光伏电站)。 A.集控中心 B.分布式发电 C.光伏电站 D.储能系统 15. 以下不属于微电网控制功能的是(电流调节)。 A.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控制 (P-Q控制) B.电压调节 C.电流调节 D.频率调差控制 (七)智能用电(15题) 1. 智能用电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和完善智能双向互动服务平台和相关技术支持系统,实现与电力用户 (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 的双向互动,全面提升国家电网公司双向互动用电服务能力。 A.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 B.电力流、信息流、服务流 C.电力流、通信流、服务流 D.电力流、通信流、业务流 2. 智能用电主要涉及以下哪些技术领域?(用电信息采集、双向互动服务、智能用能服务、电动汽车充放电、智能量测) A.用电信息采集、需求管理、智能用能服务、电动汽车充放电、智能量测 B.用电信息采集、双向互动服务、智能用能服务、电动汽车充放电、高级量测 C.用电信息采集、双向互动服务、智能用能服务、电动汽车充放电、智能量测 D.智能电表、双向互动服务、智能用能服务、电动汽车充放电、智能量测 3.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物理架构上可分为(主站、通信信道、现场终端)等3个层次。 A.主站、通信信道、现场终端 B.主站、通信信道、子站 C.子站、通信信道、现场终端 D.主站、子站、现场终端 4. 国家电网公司先后在智能用电的(用电信息采集、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95598供电服务中心、智能小区/楼宇)方面开展试点工程建设。 A.用电信息采集、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95598供电服务中心、智能小区 B.用电信息采集、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95598供电服务中心、智能小区/楼宇 C.用电信息采集、电动汽车充换电站、95598供电服务中心、智能小区/楼宇 D.智能电表、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95598供电服务中心、智能小区/楼宇 5.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在智能用电方面的关键设备研制主要包括 (智能电能表、充换电设备、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用户智能交互终端) 。 A.智能电能表、充换电设备、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用户多功能接收器 B.智能电能表、充电桩、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用户多功能接收器 C.智能电能表、充换电设备、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用户智能交互终端 D.智能电能表、充换电设备、光纤复合高压电缆、用户智能交互终端 6. 双向互动服务的主要内容有(信息提供、业务受理、客户交费、接入服务、增值服务) 。 A.信息发布、业务受理、客户交费、接入服务、增值服务 B.信息提供、业务受理、客户交费、接入服务、增值服务 C.信息提供、业务受理、客户交费、有序充电、增值服务 D.信息提供、业务受理、客户交费、接入服务、社区服务 7. 通过哪些设备开展双向互动服务?(智能电能表、智能交互终端、手机、电脑) A.智能电能表、智能插座、手机、电脑 B.智能电能表、智能交互终端、手机、采集器 C.智能电能表、智能交互终端、手机、电脑 D.电能表、智能交互终端、手机、电脑 8. 以下不属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采集方式的是(实时采集) 。 A.实时采集 B.自动采集 C.随机召测 D.主动上报 9. 智能电表除了基本计量功能外,还具备以下哪些功能?(具备阶梯电价、预付费及远程通断电功能、支持智能需求侧管理;可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状态、电能质量和环境参量,支持智能用电用能服务; 具备异常用电状况在线监测、诊断、报警及智能化处理功能,满足计量装置故障处理和在线监测需求) A. 具备阶梯电价、预付费及远程通断电功能、支持智能需求侧管理 B. 可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状态、电能质量和环境参量,支持智能用电用能服务 C. 具备异常用电状况在线监测、诊断、报警及智能化处理功能,满足计量装置故障处理和在线监测需求 D.以上都是 10. 电动汽车的主要类型有(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 A.纯电动汽车、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B.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电池电动汽车 C.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D.增程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11. 电动汽车充电模式主要包括(交流充电、直流充电、电池更换) 。 A.交流充电、直流充电、电池更换B.交流充电、车载充电、电池更换 C.交流充电、直流充电、非车载充电D.快速充电、直流充电、电池更换 12. 智能小区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综合布线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测量技术) 等多学科技术领域,是一种多领域、多系统协调的集成应用。 A.光纤技术、控制技术、测量技术 B.通信技术、遥控技术、测量技术 C.通信技术、控制技术、测量技术D.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互动技术 13. 都属于智能小区核心服务功能的是(用电信息采集、互动用电服务、配电自动化)。 A.用电信息采集、互动用电服务、智能家居 B.用电信息采集、互动用电服务、配电自动化 C.服务“三网融合”、电动汽车充电、智能家居 D.互动用电服务、智能家居、服务“三网融合” 14. 智能电力需求侧管理在传统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主要包括(自动需求响应;智能有序用电;远程能效检测和诊断) 。 A.自动需求响应 B.智能有序用电C.远程能效检测和诊断D.以上都是 15. 智能用电环节采用了多种通信技术,如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用了光纤、(GPRS/CDMA) 、230MHz、电力线载波、RS-485等通信技术,智能小区/楼宇采用了 (光纤复合低压电缆) 和电力线载波等技术。 A.WCDMA、光纤复合低压电缆 B.GPRS/CDMA、光纤复合低压电缆 C.GPRS/CDMA、PON D.GPRS、蓝牙 (八)智能调度(10题) 1. 智能电网调度在以下哪些方面较传统电网有较大提升?(电网可控性、安全性、灵活性、能源资源配置) A.电网可控性 B.安全性、灵活性 C.能源资源配置 D.以上都是 2.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基础平台包含(硬件)、操作系统 、(数据管理)、信息  传输与交换、(公共服务和功能) 6个层次。 A.硬件;数据库;公共平台 B.硬件;数据管理;公共服务和功能 C.软件;数据库;公共平台 D.硬件;数据管理;公共平台 3. 以下关于调度管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调度管理类应用主要包括生产运行、专业管理、综合分析与评估、信息展示与发布、内部综合管理五个应用) 。 A.调度管理类应用主要包括生产运行、专业管理、综合分析与评估、信息展示与发布、内部综合管理五个应用。 B.调度管理类应用是实现电网调度规范化、流程化和一体化管理的技术保障。 C.调度管理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存储与管理、消息总线和服务总线、公共服务、平台一体化功能、安全防护等基本功能。 D.调度管理能够实现与SG-ERP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和共享。 4. 调度计划具有(多目标 多约束 多时段)的特点。 A.多目标 B.多约束 C.多时段 D.以上都是 5. 以下不属于广域测量的关键技术是(低频振荡技术)。 A.卫星始终授时技术 B.同步测量技术 C.相量计算算法 D.低频振荡技术 6. 以下不属于数字仿真技术为智能电网调度提供的功能的是(电力系统数学模型辨识和校核) 。 A.电力系统数学模型辨识和校核 B.实时在线安全分析、评估及预警 C.从运行和规划的观点对电网进行分析,并为运行人员推荐方案 D.基于超实时仿真的安全分析,为电网自愈控制提供基础分析计算和支撑手段 7. 安全防御的关键技术主要包含(数据获取与整合环节的技术; 电网分析评估与优化决策环节的技术;控制实施环节的技术) 。 A.数据获取与整合环节的技术 B.电网分析评估与优化决策环节的技术 C.控制实施环节的技术 D.以上都是 8. 节能发电调度本质上是电力系统机组组合和 (经济调度) 问题,其核心技术是(安全约束机组组合(SCUC)) 和安全约束经济调度(SCED)。 A.成本控制;安全约束机组组合(SCUC) B.成本控制;安全约束电力系统 C.经济调度;安全约束机组组合(SCUC) D.经济调度;安全约束电力系统 9. 不属于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对节能发电调度技术要求的是(研究调度安全防御体系) 。 A.节能发电调度需要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多种类型的电力系统联合优化发电调度技术 B.研究联合优化调度中各种新能源发电方式的建模问题 C.研究新能源发电接入后发电计划和安全核算法 D.研究调度安全防御体系 10. 以下不属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首批试点工程的是 (福建省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 A.华北电网调度通信中心 B.福建省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C.河北衡水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D.辽宁沈阳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九)通信信息(10题) 1. 坚强智能电网的三个基本技术特征是(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A.信息化、自动化、可视化 B.专业化、自动化、可视化 C.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D.数字化、集成化、互动化 2. 通信信息平台的建设涉及七个关键技术领域:传输网、配电和用电侧通信网、业务网、通信支撑网、(一体化信息平台、智能业务应用、通信与信息安全保障) 。 A.一体化信息平台、物联网业务应用、通信与信息安全保障。 B.一体化信息平台、智能业务应用、通信与信息安全保障。 C.集成化信息平台、物联网业务应用、通信 与信息安全保障。 D.集成化信息平台、智能业务应用、信息安全保障。 3.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建成“三纵四横”电力主干通信网络,形成了以光纤通信为主,(微波、载波) 等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通信网络格局。 A.微波、载波 B.红外线、微波 C.超声波、载波 D.电磁波、载波 4. 智能电网的发展对中低压通信接入网的网络结构、覆盖范围、技术应用、(带宽需求和业务管理) 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A.人员素质和业务管理 B.带宽需求和业务管理 C.人员素质和物流管理 D.带宽需求和物流管理 5. 以下电力特种光缆及其应用范围不匹配的是(光纤复合架空相线(OPPC)→新建线路或替换原有杆塔) 。 A.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新建线路或替换原有地线 B.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杆塔上悬挂架设 C.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电力光纤到户 D.光纤复合架空相线(OPPC)→新建线路或替换原有杆塔 6. 智能电网一体化信息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信息网络、数据(容灾)中心、集成服务、信息展现) 。 A.信息网络、数据(容灾)中心、集成服务、信息展现 B.网络控制、数据资源、集成服务、信息展现 C.网络控制、数据资源、系统服务、信息展现 D.网络控制、数据(容灾)中心、集成服务、信息展现 7. 信息平台及安全试点工程分为平台类和安全类两大类(6) 个子项目。 A.10 B.9 C.8 D.6 8. 以下不属于智能电网建设给信息安全带来的新挑战的是(信息系统管理难度增加) 。 A.信息系统遭受攻击后危害加大 B.信息系统管理难度增加 C.数据安全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D.信息安全防控难度进一步增加 9. 电力光纤到户是指在低压通信接入网中采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将光纤随低压电力线敷设,实现到表到户,配合无源光网络技术,承载(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用电双向交互、“三网融合)等业务。 A.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用电双向交互、“三网融合” B.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用电双向交互、“四网融合” C.配电自动化、智能用电双向交互、“三网融合” D.配电自动化、智能电网双向交互、“四网融合” 10. 无源光网络(PON)是一种点到多点的光纤接入技术,它由(光线路终端(OLT)、光分配网络(ODN)、光网络单元(ONU))组成。 A.光线路终端(OLT)、汇聚侧、用户侧 B.光线路终端(OLT)、光分配网络(ODN)、光网络单元(ONU) C.汇聚侧、用户侧、光分配网络(ODN) D.汇聚侧、用户侧、光网络单元(ONU) (十)智能电网相关技术及应用展望(5题) 1. 目前电网中使用的传感器不包括(超导传感器) 。 A.传统传感器 B.超导传感器 C.光纤传感器 D.智能传感器 2.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大致可分为塔式、(槽式) A.杯式 B.段式 C.槽式 D.柱式 3. (统一建模) 技术能够保证电网公用信息的一致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并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A.统一建模 B.数字仿真 C.超导电力 D.海量数据处理 4. 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设备状态检测、电力生产管理、电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智能用电)。 A.设备状态检测、电力生产管理、电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智能用电 B.电能消耗测量、电力生产管理、电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智能用电 C.电能消耗测量、电力生产管理、电力资源分布、智能用电 D.电能消耗测量、电力生产管理、电力资源分布、智能配电 5.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智能电网将成为“第五次技术革命”的核心) 。 A.智能电网将成为“第五次技术革命”的核心。 B.智能电网为智能城市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能源保障。 C.智能电网为智能城市低碳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D.智能电网是智能城市的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