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神经内科诊疗常规
2009年01月01日
神经内科门诊诊疗常规
l 初诊 各项目要填写:门诊号,科室,日期
1、详细询问病情、疾病史、家族史,并详细记录。
2、体检:血压和内科系统必要体检,神经系统体检,并详细记录,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对于病情复杂难以诊断患者及时请教上级医生(主治医生以上医生必须给予指导),并做相应的辅助检查。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要交代病情,需要留诊观察时应与急诊室医生联系。
3、诊断:将明确诊断写在右下部,待诊的患者应有初步印象。
4、处方:针对性要强,用药要简单,无关的药不开。
l 复诊
3、- 询问病情变化,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并做记录。
2、将有关辅助检查报告单粘在病历上,并记载在病历中。
3、体检:如血压高应复测血压,相应的内科系统必要体检,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变化。并详细记录。对于病情复杂仍难以诊断患者应安排会诊以明确诊断。
4、诊断:三次就诊应给与明确诊断。
5、处方:根据病情变化及服药后反应调整用药。
l 取药
3、- 写明诊断,病人是否来诊,有无病情变化。
2、将所取药物写在病历上(如页有所取药物,可写取药同上)。
3、3-6个月患者必需复诊一次。
脑血管病诊疗常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一、 诊断
(一) 诊断标准
1、 TIA的诊断标准
(1) 起病突然,持续时间短,通常5-20分钟,但症状24小时内恢复,一般神经功能缺损也恢复。
(2) 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局灶症状可较刻板。
2、 颈内动脉系统TIA的诊断标准
可有三偏表现,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主侧半球损害常出现失语,有时出现偏瘫对侧一过性视觉障碍。上述症状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
3、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诊断标准
表现为眩晕、眼震、平衡障碍、共济失调、复视、吞咽困难、构音困难、交叉性感觉运动障碍,可有猝倒发作及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二) 辅助检查
发病后做CT或MRI、SPECT、脑血管超声以了解颅内病变及血流情况。
检测血流变学、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以寻找TIA病因。
(三) 鉴别诊断
应与局灶性癫痫、美尼尔氏症、晕厥等相鉴别。
二、 治疗
(一) 药物治疗
1、 脑血管扩容剂
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点,每日一次。或706代血浆治疗。
2、 抗血小板聚集
阿斯匹林50-300mg每日一次,或噻氯吡啶250mg每日一次。
3、 抗凝治疗
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及口服抗凝药物为常用的抗凝剂。
普通肝素12500单位加入10%葡萄糖1000ml中,以每分钟10-20滴速度缓慢静点,使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在正常值的2-2.5倍。
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
口服抗凝剂:可选用新抗凝或华法令。新抗凝第1天8毫克,第2天为1~2毫克,每天查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以调整剂量,维持量一般每日0.5-1毫克。
4、 钙拮抗剂
尼莫通10毫克每日静滴1次,口服尼莫通30mg或尼莫地平40mg,每日3 次,椎其底动脉系统TIA可使用西比灵5mg,每日1次。
5、 中药活血化方瘀治疗
常用川芎、丹参、红花等药物。
(二) 手术治疗
如确定TIA是由颈部大动脉动脉硬化斑块引起狭窄约75%以上者,可考虑颈动脉内支架术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颅内-颅外血管吻合术治疗。
(三) 病因治疗
主要针对危险因素,采用相应的措施。
禁止吸烟和过度饮洒,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症及高血糖症,合理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和瓣膜病。
三,工作规范
(一) 门诊:询问病史,常规查体,根据病情做急诊CT检查,如有条件联系收入院。不能住院者给予脑血管扩容剂,抗凝,抗血小板凝集,钙拮抗剂治疗,根据病情用静点或口服。同时进行常规生化检查,TCD,颈动脉超声检测。
(二) 急诊:询问病史,常规查体,CT检查。给予脑血管扩容剂静点,根据化验结果可静点抗凝药,口服抗血小板凝集,钙拮抗剂。同时进行常规生化及电解质化验,ECG检查。
(三) 病房:询问病史,常规查体,给予脑血管扩容剂静点,根据化验结果可静点抗凝药,口服抗血小板凝集,钙拮抗剂。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及化验结果,调整用药。同时血,尿,便,生化及电解质化验,ECG,TCD,颈动脉超声检测,血流变学化验,尽量寻找病因,采用相应的措施。
脑梗死(脑血栓形成)
一、 诊断
(一) 诊断标准
发病年龄较大,常伴高血压或心脏病或糖尿病史;发病前可有TIA发作;起病突然;多于安静休息时或由静态到动态时发病;症状可有一定时间的进展过程;主要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还常有失语。CT早期多正常,24-48小时后出现低密度灶。
(二)辅助检查
发病后做CT或MRI、SPECT、脑血管超声以了解颅内病变及血流情况。检测血流变学、心电图、颈动脉超声,凝血及纤溶功能。
(三)鉴别诊断
脑出血,非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二 治疗
(一) 一般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吸氧,严重者应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注意吸痰。合理调整血压。抗感染,应予敏感抗生素抗炎。纠正血糖。保持大便通常。
(二) 治疗急性并发症:脑水肿,20%甘露醇125-250ml静点每日2-4次;10%复方甘油250-500 ml静点每日1-2次;严重者可用地塞米松10-20毫克加入甘露醇中静点。癫痫,使用抗痫药。
(三) 溶栓治疗:发病不超过6小时,普通CT扫描未出现病灶,无明显意识障碍。尿激酶50万IU-200万IU溶于100-200ml生理盐水,1次或2次给入,速度每30分钟25万。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100mg快速静点。
(四) 抗凝治疗:病程超过6小时,失去溶栓机会,进展性卒中。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使用时注意血小板记数不低于8万/微升。
(五) 抗血小板聚集:阿斯匹林50-300mg每日一次,或噻氯吡啶250mg每日一次。
(六) 神经保护剂:钙拮抗剂,尼莫通10毫克每日静滴1次,口服尼莫通30mg或尼莫地平40mg,每日3 次。脑代谢活化剂,ATP,胞二磷胆碱。
(七) 中医治疗:常用川芎、丹参、红花等药物。
(八) 康复,心理治疗。
三 工作规范
(一) 门诊:询问病史,常规查体,根据病情做急诊CT检查。急,重病人转急诊。症状轻,发病时间长,与静点及口服药治疗。主要脑血管扩容剂,抗凝,抗血小板凝集,钙拮抗剂治疗。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随时可变化。
(二) 急诊:询问病史,常规查体,CT检查。病情较重者,先保持呼吸道通畅,治疗急性并发症,保持生命体征平稳,再进行CT检查。予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剂治疗。如有条件转入病房。同时生化及电解质化验,ECG检查。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
(三) 病房:询问病史,常规查体,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保持生命体征平稳,予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剂治疗。进行血,尿,便,生化及电解质化验,ECG,TCD,颈动脉超声检测,血流变学化验,MIR检查,根据病因,采用相应的措施。同时行康复治疗,也可中医治疗。
(四) 监护室:病情危重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吸氧,严重者应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注意吸痰。合理调整血压。抗感染,应予敏感抗生素抗炎。纠正血糖。治疗急性并发症,保持生命体征平稳。询问病史,常规查体,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予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剂治疗。进行生命体征,血气监测。
脑出血
一 诊断
(一) 诊断标准
多有高血压病史,情绪激动或体力劳动时突然发病,进展迅速,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头疼,恶心,呕吐等颅压高症状,同时有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缺损体征,CT为高密度病灶,CT值为75-80Hu。
(二)辅助检查
CT:显示血肿大小,部位,中线移位,破入脑室。DSA:寻找出血原因。血液学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等。
(三)鉴别诊断
脑梗死,糖尿病,肝性昏迷,药物中毒,低血糖,CO中毒。
二 治疗
(一) 一般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吸氧,严重者应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注意吸痰。合理调整血压,血压生高时,使用降压药,但前3天不要将血压降低到正常高限(140/90mmHg)。抗感染,应予敏感抗生素抗炎。纠正血糖。保持大便通常。
(二) 降低颅压,有高颅压表现,予甘露醇,监测心,肾功能,心,肾功能不全者可用速尿,复方甘油,白蛋白。
(三) 止血药(高血压脑出血常规不用止血药),与使用肝素有关的脑出血,使用鱼精蛋白和6—氨基乙酸。与使用法华令有关的脑出血,使用冻干健康人血浆和维生素K。
(四) 有意识障碍或饮水呛咳者给予下鼻饲。
(五) 改善出血周围水肿带,促进血肿吸收:尼膜同,每日10mg静点,口服脑血平合剂。
(六) 合理输液:无鼻饲者输入液体量一般为1500-2000ml/d,有呕吐及使用脱水剂则另加500ml,24小时尿量保持600ml以上。
(七) 外科治疗:神经功能逐渐恶化,小脑出血血肿大于10ml,壳核出血血肿大于50ml,或颅压明显增加有可能脑疝者重症脑室出血者可考虑血肿抽吸术,脑室外引流等,特殊原因的出血应外科治疗。
(八) 康复,心理治疗。
三 工作规范
(一) 门诊:询问病史,常规查体,根据病情做急诊CT检查,如发现出血转急诊室。
(二) 急诊:询问病史,常规查体,CT检查。病情较重者,先保持呼吸道通畅,抢救病人,保持生命体征平稳,再进行CT检查。如果有手术指征,请神经外科会诊。给予降低颅压,补液治疗。进行血,生化,电解质检测。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如有意识障碍者可加抗生素。
(三) 病房:询问病史,常规查体,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保持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严重者,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进行血,尿,便,生化及电解质化验,ECG,TCD,颈动脉超声检测,血流变学化验,MIR检查。治疗合并症,降低颅压,有意识障碍或饮水呛咳者给予下鼻饲,改善出血周围水肿带,合理输液,如生命体征平稳,尽早进行康复,心理治疗。
(四) 监护室:病情危重者,及时向上级医师,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吸氧,严重者应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注意吸痰。合理调整血压。抗感染,应予敏感抗生素抗炎。纠正血糖。治疗急性并发症,保持生命体征平稳。询问病史,常规查体,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治疗合并症,降低颅压,有意识障碍或饮水呛咳者给予下鼻饲,改善出血周围水肿带,合理输液,如生命体征平稳,尽早进行康复,心理治疗。进行血,尿,便,生化及电解质化验,ECG,血气分析,血压监测。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 诊断
(一) 诊断标准
绝大多数(90%以上)突然起病,剧烈全头疼,或头疼先位于局部,很快波及全头常伴恶心,呕吐。短期内出现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瘫,体温升高。
(二) 辅助检查
CT检查,颅脑MRA,DSA寻找出血原因。腰穿。
(三) 鉴别诊断
高血压性脑出血,脑膜炎。
二 治疗
(一) 卧床休息,4-6周,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剧烈咳嗽和有利排便。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吸氧,严重者应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注意吸痰。合理调整血压。
(二) 镇静止痛,根据病情使用镇静剂和止痛剂。保持安静避免血压升高和发生再出血。可应用人工冬眠配合头部降温。
(三)脱水降颅压,予甘露醇,监测心,肾功能,心,肾功能不全者可用速尿,复方 甘油,白蛋白,地塞米松。
(四) 抗纤溶药物,能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形成,延缓血管破裂处血块的溶解,有利于纤维组织及血管内皮细胞对破裂血管的修复,常用6-氨基乙酸,首次30克加入葡萄糖液1000ml,24小时静点。以后24g/d,连续2-3周。也可用立止血静点。
(五) 脑动脉痉挛的防治,尼膜同10mg加入0.9%盐水1000ml静点8-10小时,避光。
(六) 伽玛刀治疗,病因确定为脑血管畸形者急性期后应进行伽玛刀治疗。
(七) 外科治疗,病因确诊为动脉瘤,只要病情及条件允许进行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以免发生再出血。
三 工作规范
(一) 门诊:询问病史,常规查体,可疑出血者CT及腰穿检查,如有问题,立即让病人平卧,输液,护送到急诊室。
(二) 急诊:询问病史,常规查体,CT检查,如不明确,腰穿检查。病情较重者,先保持呼吸道通畅,抢救病人,保持生命体征平稳,再进行CT检查。给予降低颅压,止血,补液治疗。进行血,生化,电解质检测。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如有意识障碍者可加抗生素。同时抗脑血管痉挛治疗。针对检查结果对证治疗。
(三) 病房:询问病史,常规查体,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保持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严重者,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进行血,尿,便,生化及电解质化验,ECG检测,颅脑MRA,DSA寻找出血原因,如有异常请外科会诊。让病人卧床休息,4-6周,保持大小便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镇静止痛,脱水降颅压药,抗纤溶药物,脑动脉痉挛的防治。
(四) 监护室:病情危重者,及时向上级医师,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吸氧,严重者应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注意吸痰。合理调整血压。抗感染,应予敏感抗生素抗炎。纠正血糖。治疗急性并发症,保持生命体征平稳。询问病史,常规查体,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治疗合并症,降低颅压,有意识障碍或饮水呛咳者给予下鼻饲,镇静止痛,抗纤溶药物,脑动脉痉挛的防治。进行血,尿,便,生化及电解质化验,ECG,血气分析,血压监测。
监护室诊疗常规
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
诊断:
1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2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四肢无力,感觉障碍或颅神经麻痹
3合并呼吸功能衰竭
4脑脊液检查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5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治疗:
1发生呼吸衰竭时,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2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点滴,剂量0.2~0.4g/kg/天,疗程3~5天
3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应用,甲基强的松龙1000mg/d静脉冲击3天后,改为地塞米松20mg/d静脉点滴,后逐渐减量
4选择性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5加强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平衡治疗,防治并发症
重症肌无力危象
诊断:
1肌无力危象:常因抗胆碱酯酶药物用量不足而引起呼吸肌瘫痪。可用腾喜龙静脉注射,先推入2mg,如症状明显好转则将其余8mg继续推入,可证实为肌无力危象。
2胆碱能危象:常因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而引起呼吸肌瘫痪。此时常出现一系列毒蕈碱样反应。可用腾喜龙静脉注射,先推入2mg,如症状加重则立即停止注入,证明为胆碱能危象。
3反拗危象:对抗胆碱酯酶药物产生耐药,对腾喜龙实验无反应
治疗:
1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2待病情稳定后进一步区分危象类型
(1) 肌无力危象:加大抗胆碱酯酶药物用量
(2) 胆碱能危象:立即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
(3) 反拗危象:立即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并进行输液,待药物在体内完全清除后再改用皮质激素或其他治疗或重新调整抗胆碱酯酶药物用量
重症脑出血
诊断:
1 典型病例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既往常有高血压病史
2发病前多有使血压突然升高的诱因,如:情绪激动,用力排便,饱餐,剧烈运动等
3突发偏瘫,失语等脑局灶体征
4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的症状,甚至出现脑疝
5头颅CT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高密度病灶,且面积较大,大于40ml;脑干出血,小脑出血
治疗:
1保持安静,防止继续出血
2治疗脑水肿,脱水降颅压,常用20%甘露醇250ml静点,每日4~6次。心肾功能不全时,可给予甘油果糖500ml静点,每12小时一次。或用白蛋白,速尿脱水治疗。
3如果血压超过平素血压过多,收缩压在200mmHg以上时,可适当给予温和的降压药。急性期过后(约两周),血压仍持续过高时,可系统应用降压药。
4外科手术:年龄不太大,生命体征平稳,心肾功能无明显障碍,血压〈200/120mmHg,符合下列情况者
(1) 小脑出血血肿>10ml;血肿>20ml或有脑干受压征,应紧急手术治疗
(2) 壳核出血血肿>50ml,或颅内压明显升高,有可能形成脑疝
(3) 丘脑出血血肿>10ml,病情继续恶化者
5对症支持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2)防治院内获得性感染,如褥疮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感染
(3)维持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平衡,给予适当的肠道营养
(4)防治心,肺,肾,消化道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
(5)合理应用降压药,发病早期一般不用抗高血压药物
重症脑梗塞
诊断:
1大面积脑梗塞(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
(1) 符合脑梗塞的诊断标准;
(2) 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3) 短时间内瘫痪完全,早期出现海马沟回疝,瞳孔改变,双侧瞳孔不等大,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4) 急性颅内压升高的表现,生命体征不稳,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脉搏加快;
2脑干梗塞
(1) 突发眩晕,呕吐,眼震,复视,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构音障碍,一侧或双侧肢体或四肢瘫痪;
(2) 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3) 双侧瞳孔不等大或双侧瞳孔缩小,伴光反应迟钝
(4) 生命体征不平稳,中枢性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或降低,可出现小脑扁桃体疝
治疗:
1改善缺血区的血流供应,促进微循环,阻断和终止脑梗塞的进展
(1) 3~6小时内适合溶栓治疗的,可用尿激酶静脉溶栓
a 溶栓前建立静脉通道,可静点20%甘露醇125ml~250ml
b 已排除脑出血者,亦可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点,以提高灌注压
c 静点尿激酶总量50万~250万u,从开始给药到停止用药,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一般1小时内完成
d 尿激酶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50ml于30分钟内泵入。若30分钟内临床即出现明显恢复或肌力恢复1级以上,则不再追加。
e 30分钟内给予150万u之后,再观察15分钟,若患者临床恢复仍不明显,或肌力恢复小于1级,无明显出血征象,可追加50~100万u入盐水50ml于30分钟泵入。
f 若30分钟内给予200万u之后,再观察15分钟,若患者临床恢复仍不明显,此时需有脑动脉仍然闭塞的影像学依据,方可考虑再追加25~50万u
g 溶栓后可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点,当日视病情予2~3次,一般使用3~7日
h 溶栓24小时后,给AP或抵克立得抗血小板聚集药
I 溶栓当日静点低右500ml,以后每日500ml,共10天
(2) 发病后1~48小时,不用溶栓治疗者,可选用
a 抗凝治疗,常用低分子肝素,如速避凝0.4 iH q12h,或口服华法令
b 抗血小板治疗,常用AP40~80mg qd或抵克立得250mg qd
c 中药活血化淤治疗,常用川穹嗪80~160mg入生理盐水500ml静点
(3) 发病后12小时或24小时内最好不用葡萄糖注射液,避免急性期由于高糖加重酸中毒和脑损伤
(4) 保护缺血神经元,常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膜通1mg/h泵入维持
(5) 加用自由基清除剂,神经细胞赋活剂,保护半暗带以减少神经细胞死亡,如Vitc,VitE,小剂量甘露醇等
2治疗脑水肿,脱水降颅压,常用20%甘露醇250ml静点,每日4~6次。心肾功能不全时,可给予甘油果糖500ml静点,每12小时一次。或用白蛋白,速尿脱水治疗。
3对症支持治疗:
(1)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2) 防治院内获得性感染,如褥疮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感染
(3)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平衡,给予适当的肠道营养
(4) 防治心,肺,肾,消化道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
(5) 合理应用降压药,发病早期一般不用抗高血压药物
重症脑膜炎
诊断:
1符合各类脑膜炎的诊断标准
2严重的头痛,呕吐,发热,颈项强直,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
3可出现颅底蛛网膜粘连,脑脊液循环受阻而至脑积水,进行性颅内压升高,甚至出现脑疝或出现相应的颅神经受累的体征
治疗:
1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的病因治疗
2脱水降颅压治疗,常用20%甘露醇250ml静点,也可应用甘油果糖,速尿,白蛋白等
3在很好地控制原发感染的情况下,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防止蛛网膜粘连
4针对梗阻性脑积水、进行性颅压升高,内科治疗不理想的,可行外科治疗,包括
(1) 侧脑室引流术
(2) 去骨片减压术
(3) 脑室腹腔分流术
重症脑炎
诊断:
1符合一般脑炎的诊断标准
2严重的意识障碍,精神症状
3进行性加重的颅内压升高,甚至出现脑疝
4癲痫持续状态或癲痫连续状态
5脑电图示广泛中度或广泛重度异常
治疗:
1脱水降颅压治疗,常用20%甘露醇250ml静点,每日4~6次。可加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2癲痫持续状态的治疗:
(1) 吸氧,防止摔伤,舌咬伤。
(2) 立即给予安定10mg~20mg静脉注射,速度不超过每分钟5mg。
(3) 若仍不能控制发作,给予
a安定40mg入5%葡萄糖盐水500ml中于12小时内缓慢静点
b德巴金首次15mg/kg静脉推注,大于3分钟推完,而后给予德巴金1~2mg/kg/h静脉
维持
c氯硝安定1~4mg静脉注射,24小时最多不超过10mg。速度每分钟不超过1mg
d 鲁米钠0.2溶于注射用水10ml中缓慢静推,每分钟不超过25mg
e 5%副醛15~30ml(儿童3ml/kg)或水合氯醛3g(儿童0.05/kg)保留灌肠
f仍不见效,请麻醉科硫苯妥钠全身麻醉
(4) 加强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换气不足时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3抗精神症状治疗,酌情给镇静药如安定,奋乃静,氯丙嗪等。
4进行性颅压升高,药物控制不理想者,可行脑室穿刺引流或外科分流术。
5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代谢平衡。
6针对不同的病原体抗感染病因治疗。
脑疝
诊断:
1小脑幕裂孔疝
(1) 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
(2) 患侧动眼神经部分或完全麻痹,出现病侧瞳孔扩大,光反应消失,眼球外展,上睑轻度下垂。对侧肢体不全瘫痪,肌力下降,肌张力升高,锥体束征(+)
(3) 随着病情发展,昏迷程度加深,双侧瞳孔散大,四肢瘫
(4) 中脑与下丘脑之间的联系终断,出现一系列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2枕骨大孔疝
(1) 颈神经根受到牵拉,可引起颈后部疼痛及颈强直
(2) 患者意识常保持清醒,瞳孔很少有改变
(3) 延髓内各颅神经功能紊乱,可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上升,呼吸变慢等症状。第四脑室底的激惹引起反复呕吐,吞咽困难等
(4) 突然出现使颅内压升高的诱因时,可使脑疝加剧而导至呼吸骤停,昏迷,继以循环衰竭死亡
3大脑廉下疝
病侧大脑半球内侧面后部的梗死,出现对侧下肢轻瘫,排尿障碍等
4小脑幕裂孔上疝
(1) 有四叠体受压的表现,如双侧不全睑下垂,双眼上视障碍,瞳孔等大,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2) 患者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 晚期可出现去大脑强直及呼吸骤停
治疗: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变化
2紧急应用脱水降颅压药
(1)20%甘露醇250ml~500ml快速滴注,其它如甘油果糖,速尿也可应用
(2)血浆白蛋白对消除脑水肿也有效
(3)激素对消除脑水肿也有效,早期应用效果好
3有脑积水时可作脑脊液分流术,紧急情况下可作脑室穿刺引流
4对症支持治疗
(1)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2) 控制高热
(3) 维持血压于较正常水平
(4)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呼吸功能障碍
诊断:
肺功能损伤期
1 呼吸频率20~25次/分
2吸空气60mmHg<Pao2≤70mmHg
3 Pao2/Fio2≥300mmHg
4 P(A-a)Do2(Fio21.0) 25-50mmHg
5 X线胸片正常
(具备5项中3项即可确诊)
肺功能衰竭早期
1 呼吸频率>28次/分
2 吸空气50mmHg<Pao2≤60mmHg
3 Paco2<35mmHg
4 200mmHg<Pao2/Fio2≤300mmHg
5 100mmHg<P(A-a)Do2(Fio21.0)<200mmHg
6 X线胸片示肺泡无实变,或实变≥1/2肺野
(具备6项中3项即可确诊)
肺功能衰竭期
1 呼吸频率>28次/分,呼吸窘迫
2 吸空气Pao2≤50mmHg
3 Paco2>45mmHg
4 Pao2/Fio2≤200mmHg
5 P(A-a)Do2(Fio21.0)>200mmHg
6 X线胸片示肺泡实变≥1/2肺野
(具备6项中3项即可确诊)
急性肺功能损伤(ALI)
诊断:
1 急性起病
2 Po2/Fio2≤300mmHg
3正位X线胸片显示双肺均有斑片状阴影
4肺动脉嵌顿压≤10mmHg,或无左房压力增高的临床证据
急性肺功能衰竭(ARDS)
诊断:
1 有引起ARDS的原发病和病因,以往无肺部疾患,且排除左心衰
2突发性进行性呼吸窘迫,每分钟呼吸频率>35次,常用给氧措施不能改善
3 X线所见先为间质性,后为肺泡弥散浸润影
4 Po2/Fio2≤200mmHg
治疗:
1 去除病因
2 吸氧,尽可能较低氧浓度,使Sao2>90%
3 机械辅助通气,给予呼气末正压
4 加强抗感染治疗
5加强营养补给
6液体合理输入。在血容量足够,,血压稳定的前提下,出入量轻度负平衡(-500~-1000ml),早期不宜补充胶体
急性肾功能障碍
诊断:
轻度肾功能损伤
1 无血容量不足
2 尿量≈40ml/h
3尿Na+,尿肌酐正常
肾功能衰竭早期
1 无血容量不足
2 20 ml/h〈尿量〈40ml/h,利尿剂有效
3 尿Na+20―30mmol/L
4 血肌酐≤2mg/dl
5 尿红细胞形态示多形性变化
肾功能衰竭期
1 无血容量不足
2 无尿或少尿(尿量〈20ml/h,持续6小时),利尿剂冲击后尿量不增多
3 尿Na+>40mmol/L
4 尿肌酐>2mg/dl
5 非少尿形肾衰:尿量>600ml/24h,但血肌酐>72mg/L,尿比重≤1.012
治疗:
1 优质低蛋白饮食(0.5―0.6g/kg/min),碳水化合物至少100g/d,限制钾、钠入量。
2 处理高血钾
(1) 10%葡萄糖酸钙10ml iv
(2) 25%GS 200ml+R-I 16-20u iv drip
(3) 11.2%乳酸钠40-200ml iv,伴代酸可给5%NaHco3250ml iv drip
(4) 钠型离子交换树脂15-20g加入25%山梨醇溶液100ml口服,每日3-4次
3 处理代谢性酸中毒
(1) SB 0.1 Tid
(2) 实际碳酸氢根低于15mmol/L,给予5% NaHco3 100ml-250ml iv drip
4 控制感染,血压
5 营养支持
6 扩张肾动脉,改善肾供血:多巴胺2-5μg/Kg/min泵入维持
7 透析指征:
(1) 急性肺水肿
(2) 血钾大于6.5mmol/L
(3) 无尿2天或少尿4天以上
(4) PH小于7.2
(5) BUN大于60-80mg/dl,Cre大于6mg/dl
(6) 尿毒症症状,如尿毒症脑病、出血性胃炎、尿毒症性心包炎
8 肾损害药物如:抗生素、甘露醇、H2 受体阻滞剂、脑组织保护剂(脑复康、FDP)慎用,减量或停用。
外周循环功能障碍
诊断:
循环损伤期
1 无血容量不足
2 MAP≌60mmHg
3 尿量≌40ml/h
4 低血压时间持续4小时以上
循环衰竭早期
1 无血容量不足
2 50mmHg〈MAP〈60mmHg
3 20ml/h<尿量<40ml/h
4 肢端冷或暖
5 无意识障碍
循环衰竭期
1 无血容量不足
2 MAP〈50mmHg
3 尿量<20ml/h
4肢端冷或暖
5 多有意识恍惚
治疗:
1去除休克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2保暖,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补充血容量
(1) 在心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快速补液,短时间内输入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1000~2000ml
(2) 监测中心静脉压,根据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3) 输入晶体液的同时补充胶体液,如低分子右旋糖酐,血定安等
4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1) 积极补液治疗后,血压仍不能回升,可使用升压药物协助提升血压,常用多巴胺2.5~10μg/kg/min
(2) 血容量已基本补足,血压已维持在正常范围,但病人仍存在组织灌流不足时,可适当应用血管扩张药,如酚妥拉明,硝普钠等
5感染性休克和严重休克时可适当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
癫痫持续状态
诊断:
1最常见于强直阵挛性发作
2表现为强直阵挛性发作的连续反复出现,间歇期意识障碍,以后症状渐加重,发作时间延长,间隙缩短,昏迷加深
3出现严重的植物神经症状,如高热,大汗,心动过速或心律紊乱,呼吸加快或不规则,血压早期升高,后期下降,腺体分泌增多,上呼吸道阻塞引起紫绀
4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角膜反射消失,全身肌张力升高
5进行性加重的脑水肿,脑缺氧,若不及时控制,则可致殘或死亡
治疗:
1吸氧,防止摔伤,舌咬伤。
2立即给予安定10mg~20mg静脉注射,速度不超过每分钟5mg。
3若仍不能控制发作,给予
a安定40mg入5%葡萄糖盐水500ml中于12小时内缓慢静点
b德巴金首次15mg/kg静脉推注,大于3分钟推完,而后给予德巴金1~2mg/kg/h静脉
维持
c氯硝安定1~4mg静脉注射,24小时最多不超过10mg。速度每分钟不超过1mg
d 鲁米钠0.2溶于注射用水10ml中缓慢静推,每分钟不超过25mg
e 5%副醛15~30ml(儿童3ml/kg)或水合氯醛3g(儿童0.05/kg)保留灌肠
f仍不见效,请麻醉科硫苯妥钠全身麻醉
4加强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换气不足时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5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代谢平衡。
6脱水降颅压治疗,改善脑水肿,常用20%甘露醇250ml静点。
肝功能障碍
诊断:
肝功能损伤早期
1 SGPT>正常两倍
2 34.2μmol/L (2.0mg/dl)>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1.0mg/dl)
肝功能损伤期
1 SGPT>正常两倍
2 血清总胆红素>2.0mg/dl
肝功能衰竭期
1 肝性脑病
治疗:
1停用对肝功能有损伤的药物
2适当应用护肝药,如肝泰乐
3肝性脑病的治疗:
(1) 消除诱因,如控制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避免快速利尿,禁用慎用镇静药
(2) 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
a. 合理饮食,减少蛋白质的用量
b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灌肠或导泻
c抑制细菌生长,如口服甲硝唑
(3) 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纠正氨基酸代谢的紊乱
a降氨药物,如谷氨酸钾,谷氨酸钠,精氨酸等
b支链氨基酸的应用
cGABA/BZ复合受体拮抗药
(4) 对症支持治疗
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的指征
气管插管:
1呼吸心跳骤停
2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为供氧,呼吸器使用及气管内给药提供条件
3呼吸抑制,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者
4喉头水肿,急性咽喉炎,喉头粘膜下血肿,颈椎骨折,主动脉瘤压迫或侵犯气关壁者应慎用或禁用
气管切开:
1需保留气管插管时间较长的病人(大于两周)
2需保留气管插管,而清醒可进食的病人
3昏迷或严重肺部并发症或病变,痰多不易咳出或吸出,有发生窒息的危险者
4昏迷病人伴吞咽失常易产生误吸或心肺脑复苏的后期,长期昏迷不醒的植物人
5上呼吸道梗阻所致的呼吸困难
机械通气:
1呼吸性酸中毒,PH值降到7.2以下。若患者有急性呼吸衰竭的表现,无论PH值的高低,均需气管插管并开始机械通气
2当Fio2≥50%,Po2≤60mmHg时
3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
4相对禁忌症:
(1) 急性心肌梗塞,尤其是右心梗塞
(2) 大咯血不止者
胃肠功能障碍
诊断:
胃肠功能损伤早期
1腹部胀气
2肠鸣音减弱
胃肠功能损伤期
1高度腹部胀气
2肠鸣音近于消失
胃肠功能衰竭期
1麻痹性肠梗阻
2应激性溃疡出血
(两项中具备一项即可)
治疗:
1胃肠胀气给予胃肠减压,肛管排气
2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1) 平卧,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2) 下胃管。若为大出血(大于500ml,禁食;若出血量不大,鼻饲白奶少量(100~200ml)多次
(3) 补充血容量。若为大出血,查血型,配血,输血,监测血压,血色素,肠鸣音。输血指征:
a. 血色素小于70克/升
b收缩压小于80~90mmHg
c 大量呕血或便血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4) 止血药:
a凝血酶2000~3000u配成50~500u/ml胃管入,Qh~Q6H(根据严重程度)
b立止血1~2u iv Bid
(5)胃粘膜保护剂:
aH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