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2022)2022 届初中化学盐化肥总结届初中化学盐化肥总结(重点重点)超详细超详细 单选题 1、课外实验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等特点。鸡蛋壳成分的探究过程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实验证明蛋壳成分是 CaCO3 B实验可证明蛋壳中含钙元素 C实验得到的固体能与水反应 D实验中每步操作都是规范的 答案:C 解析:A、将食醋加到碎蛋壳中,有气泡产生,说明食醋能与蛋壳中的某种物质反应,但是不能说明蛋壳的成分是碳酸钙,因为食醋与活泼金属、其它碳酸盐都能反应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B、将水和酚酞溶液加到碎蛋壳中,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显中性或酸性,不能证明蛋壳中含有钙元素,不符合题意;C、
2、由可知,碎蛋壳本身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蛋壳灼烧后,加入水和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灼烧后的物质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的物质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符合题意;2 D、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 0.5cm 处。图中胶头滴管的用法不规范,不符合题意。故选 C。2、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了铜,铜与氧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过氧化氢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气,水不能一步转化为过氧化氢,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硫酸亚铁能与碱反应生
3、成了氢氧化亚铁,不能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不能一步生成铁,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由上述分析可知,B 符合题意。故选:B。3 3、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A向 pH=12 的 Ca(OH)2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在 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 D分别向等质量 Mg 和 Cu 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答案:B 解析:A、向 pH=12 的 Ca(OH)2溶液,显碱性,不断加水稀释,
4、溶液的 pH 逐渐减小,但不能小于 7,故 A 不正确;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逐渐增加,碳酸钙反应完全,气体的质量不变,故 B 正确;C、在 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溶液一直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 C 不正确;D、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氢气的质量逐渐增大,镁反应完全,氢气的质量不变,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不会生成氢气,故 D 不正确。故选 B。4、十一世纪,中国就用“卓筒井”凿井技术获取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ANaHCO3BNa2CO3CNaCl
5、DNaOH 答案:C 4 解析:A、碳酸氢钠是小苏打,故 A 不正确;B、碳酸钠是苏打,故 B 不正确;C、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化学式为 NaCl,故 C 正确;D、氢氧化钠是碱,故 D 不正确。故选 C。5、粗盐含有少量的 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将杂质除干净,先向粗盐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NaOHNa2CO3BaCl2溶液,过滤,再加入稀盐酸使溶液的 pH=7 将最后所得溶液进行蒸发可得到精盐,加入溶液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BCD 答案:A 解析:NaOH 去除 MgCl2,Na2CO3去除 CaCl2,BaCl2去除 Na2SO4。唯一需要确定的顺序是氯化钡需
6、要在碳酸钠之后,因为如果氯化钡靠后,过量的氯化钡无法被去除。故选 A。6、“河长制”有利于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治水体污染。研学小组对两个工厂排污口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发现共含 HNO3、K2SO4、MgCl2和 NaOH 四种物质,其中每个排污口排放两种不同物质。下列关于污水成分的分析合理的是()AHNO3 和 K2SO4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 BHNO3 和 MgCl2一定来自同 排污口 CHNO3和 NaOH 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 D将两处污水混合后,溶液一定呈中性 答案:B 解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知,两物质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时,则能大量共存。假设甲厂有HNO3,则不能含有
7、 NaOH,因硝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则 NaOH 在乙厂,乙厂中含有氢氧化钠就一定不能含有氯化镁,因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氯化镁在甲厂,因甲、乙两厂分别含有两种物质,5 则乙厂还含有硫酸钾。也就是说硝酸和氯化镁来自同一厂,氢氧化钠和硫酸钾来自同一厂。因为不知道 HNO3与 NaOH 是否完全反应,所以将两处污水混合后,溶液不一定呈中性。故选 B。小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物质共存问题,学生应熟悉常见的气体及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才可轻松解答此类习题。7、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SO42、Fe3+、Na+、OHBNa+、SO42、
8、Cu2+、NO3 CCl、K+、SO42、Na+DFe2+、Cl、NO3、Na+答案:C 解析:A、Fe3+、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H+和 OH-能结合生成水,则不能大量共存,故 A 错误;B、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可以共存,但 Cu2+在水溶液中为蓝色,不符合题意,故 B 错误;C、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且都是无色的,符合题意,故 C 正确;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 Fe2+的水溶液呈浅绿色,故 D 错误。故选 C。小提示: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注意溶液中的带色离子问题。8
9、、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性质与用途 B化学与环保 氧气可用于炼钢,是由于氧气具有可燃性 CO 可用于炼铁,是由于 CO 具有还原性 大力发展化石能源,满足工业生产需求 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C化学与生活 D物质分类 生石灰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如果庄稼的叶子发黄,可施用氮肥 烧碱、纯碱都属于碱 二氧化锰、氧化铝都属于氧化物 6 AABBCCDD 答案:C 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其中一项错误,故选项错误;B、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新能源,酸雨形成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不是二氧化碳,其中一项错误,故选项错误;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以做
10、干燥剂,氮肥促进叶色浓绿,故选项正确;D、纯碱属于盐,不是碱,二氧化锰和氧化铝都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其中一项错误,故选项错误。故选:C。小提示: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多选题 9、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铁粉和稀硫酸制备 Fe2(SO4)3 B用稀盐酸鉴别木炭粉、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C用适量的 Ba(OH)2溶液除去 NaNO3溶液中的 CuSO4 D用酚酞溶液检验 CaO 中是否含有 Ca(OH)2 答案:BC 解析:A、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用铁粉和稀硫酸不能制备 Fe2(SO4)3,说法错误;B、稀盐酸与木炭粉不
11、反应、与铁粉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溶液氯7 化铜溶液和水,用稀盐酸可以鉴别木炭粉、铁粉和氧化铜粉末,说法正确;C、用适量的 Ba(OH)2溶液除去 NaNO3溶液中的 CuSO4,氢氧化钡不能和硝酸钠反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使混合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过滤得到硝酸钠溶液,说法正确;D、CaO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使酚酞溶液变红,不能用酚酞溶液检验 CaO 中是否含有 Ca(OH)2,说法错误。故选:BC。小提示: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0、在光照条件
12、下,AgNO3可分解为 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 X。取一定质量的 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生成 Ag、O2、X 的质量分别为 21.6g、mg、9.2g。说法正确的是 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m=3.2 CX 的化学式为 NO2 D生成物中 Ag 与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 答案:BC 解析:A、硝酸银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应存放于棕色试剂瓶中,选项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硝酸银分解之后银元素全部转移到单质银中,参加反应的硝酸银的质量=21.6g108108+14+163 100%=34g,生成氧气的质量=34g21
13、.6g9.2g=3.2g,所以m=3.2,选项正确;C、生成的氮氧化物中氮元素的质量=34g14108+14+163 100%=2.8g,硝酸银中氧元素的质量=3.4g163108+14+163 100%=9.6g,生成的氮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9.6g3.2g=6.4g,则生成的氮氧化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个数比=2.814:6.416=1:2,所以该氮氧化物为 NO2,选项正确;8 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gNO3光2Ag+O2+2NO2可知,生成物中 Ag 与 O2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1,选项错误,故选 BC。11、某同学鉴别 NH4HCO3、NH4Cl、KC
14、l 三种化肥,过程如图所示,其中试剂甲和乙可能是 A甲:水,乙:氢氧化钠 B甲:熟石灰,乙:稀盐酸 C甲:稀盐酸,乙:氯化钠溶液 D甲:氢氧化钠,乙:稀硫酸 答案:BD 解析:加入试剂甲,碳酸氢铵和氯化铵能产生氨味,说明甲显碱性;加入试剂乙,碳酸氢铵能产生气泡,说明试剂乙呈酸性;水呈中性,故 A 错误;氢氧化钙呈碱性,稀盐酸为酸,故 B 正确;稀盐酸呈酸性,故 C 错误;氢氧化钠呈碱性,稀硫酸是酸,故 D 正确。故选 BD。12、下列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入氧气,点燃 B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硝酸铜溶液(硝酸银):加入足量的铜粉,过
15、滤 D碳酸钙固体(氯化钙):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CD 9 解析: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燃烧,一氧化碳含量较少,不能点燃,则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故 A 不正确;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把原物质除去了,故 B 不正确;C、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过滤可以除去银和多余的铜,故 C 正确;D、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以得到纯净的碳酸钙,故 D 正确。故选 CD。小提示:除杂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
16、杂质。13、除去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 A 铁粉(炭粉)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过滤 B 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后过滤 C 氯化钠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D NaOH 溶液(Na2CO3)滴加适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AABBCCDD 答案:AC 解析:A、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炭粉不与稀硫酸反应,不能除去杂质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 A 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错误;B、HCl 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 B 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正确;C、Na2CO3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应再蒸发除去盐酸,否则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盐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 C 所采取的操作方法错误;10 D、Na2CO3能与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 D 所选用的试剂和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