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高考地理人口名师选题高考地理人口名师选题 选择题 1、图 3 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两个阶段的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下列关于我国两个阶段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第二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B.迁入地都位于东部地区 C.迁入地都为特大城市 D.迁出地都位于西部地区(2)下列关于我国第二阶段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错误的是()A.迁出地区人才流失较多 2 B.农村产生留守儿童、留守老人 C.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D.有利于人口资源的优化配置 答案:A C【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
2、略。2、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到 2020 年天津市人口控制目标。天津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 1350 万人左右。这“1350 万”是让天津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当天津市的人口超过“1350 万”这个“临界点”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下列问题可能不是由此产生的是()A.就业困难 B.资源的过度开发 C.污染环境 D.科技发展迟滞不前 (2)下列措施可以使“1350 万”这个“临界点”数值变大的是()A.合理控制人口的增长 3 B.扩大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输入 C.鼓励人们适度超前消费 D.努力开发当地的淡水资源 答案:D B【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1)本题主
3、要考查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2)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答】(1)当人口超过“临界点”时,也就意味着人口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人口过多,环境无法满足人口持续发展的要求,便会造成就业困难、资源的过度开发、污染环境等现象,D 项内容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故选 D。(2)环境人口容量受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的状况,所以加大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输入能扩大环境人口容量,B 对。故选 B。3、读“2018 年不同地区部分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统计数据表”,完成下列小题。4 (1)珠江三角洲地区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4、A.良好的经济就业条件 B.先进的医疗教育条件 C.优美的城市环境条件 D.发达的交通信息条件 (2)造成武汉和成都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水平差异 B.科技水平差异 C.地理位置差异 D.城市环境差异(3)若中西部城市想要在短期内提高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A.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 C.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 D.出台优越的落户政策 答案:A C D【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解析:(1)本题考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高的原因。5 (2)本题考查了武汉和成都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不同的主要原因。(3)本题考查了提高高
5、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的问题。【解答】(1)影响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就业条件(包括就业机会、发展前景、薪资待遇等),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薪资待遇优越,对毕业生具有一定吸引力,所以本地就业率高。城市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环境等)完善会影响毕业生的选择,但不是主要因素。故选 A。(2)由图表可知,东部沿海城市(广州和上海)本地就业率都比较高,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高。但武汉、成都经济水平、科技水平、城市环境差异较小,故 ABD 均不选。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成都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武汉地处中部,距离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较近,竞争优势小,导致人才流失
6、,最终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低于成都,故 C 正确。故选 C。(3)注意题目中关键信息“短期内”,所以见效最快的应是出台优越的落户政策,放宽落户条件,为人才留驻本地提供最直接的便利。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改善城市的发展环境都需要较长周期才见成效,所以最可行选项为 D。故选 D。4、人口老龄化系数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我国人口老龄化系数由 1990 年的 5.80,上升到2016 年的 10.85,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同时,人口老龄化省际空间分异日趋明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老龄化增速加快,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基数大 B.经济增速快 C.人
7、口迁移量大 D.计划生育政策实施 (2)1990 年至 2016 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系数增长速度领跑全国的主要原因是()A.环境污染少 B.气候严寒 C.经济增长慢 D.死亡率低 6 (3)与邻近的广东省相比,湖南省老龄化系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人均寿命偏高 B.环境质量好 C.山地多平地少 D.人口迁出率高 答案:D C D【提示】主要人口问题及其措施 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老龄化增速加快的原因。(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地区老龄化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3)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对老龄化的影响。【解答】(1)由于我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导
8、致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下降,随着人口平均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导致社会老龄化增速加快,D 对。故选 D。(2)东北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地,重工业比重较高,其重工业主要依托矿产资源而兴起,近年来资源逐渐枯竭,经济增长慢,导致大量的青壮年人口外流,使得老年人口比重相对上升,C 正确。故选 C。(3)广东省经济发达,而临近广东省的湖南省经济相对落后,导致湖南省青壮年人口大量向广东省迁移,湖南省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系数较高,D 正确。故选 D。7 5、2021 年 5 月 11 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 141178 万人,与 2010 年(第六次全国
9、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 7206 万人。其中,浙江人口增加了约 1014 万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下表为浙江省主要城市第六次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0102020 年,浙江省人口增长速度快,其可能的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净迁移率高 C.人口出生率高 D.人口死亡率高 (2)20102020 年,宁波市人口增量明显高于温州市,说明近年来该市()A.交通便利,物流发达 B.大量接纳长三角的产业转移 C.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D.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果显著 答案:B D【提示】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 8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解析:暂无解
10、析【解答】(1)浙江省作为沿海开放省份,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人口拉力大,人口迁入率高于人口迁出率,因而人口增长率远高于全国。选项 B 正确;现阶段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不高,尤其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人口的增长模式应属于“三低型”,故 ACD 错。本题选 B。(2)近年来,因宁波市把握住产业优化升级的机遇,加快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金、技术密集型及高端服务业等产业为主的产业方向发展的速度,由此增强了人口拉力。综合题 6、根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新疆地处内陆,农业的种植业主要是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由于当地特殊的气候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新疆的葡萄、哈密瓜等非常有名气,深受国内外
11、消费者的欢迎。随着新疆经济建设的加快,公路交通事业突飞猛进。成为沟通全国通往中亚、西亚、欧洲以及非洲的主要国际通道和现代化的国际贸易流通中心。9 (1)读结合图甲、图乙说出新疆南部的人口分布特征,并说出造成这种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2)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部,1957 年建市以来人口大量迁入,现今克拉玛依人口约为 45 万(2017 年),人均 GDP 约 14.4 万(2016 年),不输一线城市。目前已发展为世界石油石化产业的聚集区。据材料说明克拉玛依建市后人口大量迁入对该地区的影响。(3)新疆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但确是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非常低的地区之一,说明造
12、成新疆人口容量小的原因。答案:(1)人口分布不平衡;沿着塔里木河人口密度较高,而盆地内部人口密度小。沿着塔里木河人口密度较高:塔里木河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用水;盆地内部人口密度小: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缺水,不适合人类居住。(2)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利于经济发展;促进矿产资源开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不利影响: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增多加剧人地矛盾;加重城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治安问题)。(3)新疆地处内陆,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地区的开放程度较低,比较封闭,故新疆人口容量小。解
13、析:本题以新疆为载体,考查人口分布特征及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调10 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1)由图乙可知,人口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沿着塔里木河分布,而盆地内部人口密度小。原因分析: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区,有高山冰雪融水汇集,塔里木河为人们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用水,而盆地内部气候干旱缺水,沙漠广布,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密度小。(2)人口迁入对该地区的影响有利有弊。有利影响:克拉玛依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入能为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该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
14、化,同时还能加强克拉玛依和外地间的文化交流。不利影响: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大量的人口迁入会加剧人地矛盾,导致城市出现交通拥堵、居住紧张、社会治安差等问题。(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新疆地处内陆,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尽管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但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了其环境人口容量;同时,新疆经济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开放程度相对较低,比较封闭,故新疆人口容量小。小提示: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新型城镇化驱动下,乡村人口转型呈现就近非农化不断增强等新特征。某大学
15、研究人员以岳阳市为例,选定城关型(A 村)、偏远山区型(B 村)、传统农业型(C 村)三个典型村庄,调查其人口的转型特征,发现乡村人口的转型与当地自然本底、地域经济、社会服务水平有很大的关系。A 村位于临湘市城关长安街北郊。村辖区建有化肥厂,另有环保砖厂、文创因等多家企业。人均耕地 1.37 亩,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1.18 亩,且因处平原,鲜有抛荒。B 村隶属于临湘市羊楼司镇。B 村距镇区 10.00km,但因山路,车程约 40 分钟。该村辖区耕地破碎,人均仅 0.65 亩,荒废严重。近几年村里虽建成楠竹合作社、果蔬采摘园、旅游农庄,但尚处积累阶段,效益欠佳。C 村位于岳阳县柏祥镇,距县城较远
16、(19.60km)、距镇区较近(5.00km).辖区地形以丘陵为主,人均耕地 1.63 亩。除传统水稻和生猪生产,村庄开始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下图分为 A、B、C 村位置图,A、B、C村每年省内流动人口占本村流出总人口比重变化图。11 (1)分析比较 A 村、B 村、C 村外出人口占户籍人口比重的大小,并从自然条件及其开发利用的角度说明原因。(2)根据 A、B、C 三村省内流动人口比重的变化特征,分析这种变化对其所在村镇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3)我国农村人口主要分布在农业型村庄,请以 C 村为例,为农业型村庄城镇化提出合理的建议。答案:(1)外出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重:A 村C 村B 村。自然
17、条件:A 村人均耕地较多,且多平原,地理位置优越;B 村人均耕地最少,且多山地,旅游资源丰富,位置偏远;C 村人均耕地最多,以丘陵为主。开发利用水平:A 村建有多家工业企业,开发利用程度高;B 村农业生产低下,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经济发展差;C 村农地资源开发利用好,农业已实现初步农业产业化。(2)社会:缓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老龄化问题;降低农村空心化程度,稳定农村治安环境。经济: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带动乡镇及周边县市服务业发展。(3)充分利用其自然条件加大对其农业的支持,进行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12 和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完善基础设
18、施,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能安心留在农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及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措施。(1)由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迁出多;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迁出少。由材料信息可知,A 村人均耕地较多,且多平原,地理位置优越;A 村建有多家工业企业,开发利用程度高,人口迁出少;B 村人均耕地最少,且多山地,旅游资源丰富,位置偏远;B 村农业生产低下,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经济发展差,人口迁出最多;C 村人均耕地最多,以丘陵为主;C 村农地资源开发利用好,农业已实现初步农业产业化,人口迁出比 A 多。所以外出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重:A 村C 村B 村。(2)根据图可以
19、看出,A、B、C 三村省内流动人口占本村流出总人口比重呈上升的趋势,说明人口出现了回流到时省的现象,影响主要从农村社会稳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来回答,具体为:人口就近就业,可以缓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老龄化问题;降低农村空心化程度,稳定农村治安环境;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乡镇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3)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农业型村庄城镇化主要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工业化、规模化经营、加大对农业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来分析。具体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充分利用其自然条件,加大对其农业的资金、技术
20、支持,进行规模化经营;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能安心留在农村。小提示:8、读图“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A 因素表示_,它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13 (2)图中 B 因素表示_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3)图中的 C 因素表示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 C 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4)一个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是_(变化/稳定)的。答案:自然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人口消费水平(或经济发展水平)变化 解析: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等,其中最主要的资源丰富程度。(1)根据题意可知:A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因此 A 是自然资源。(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B 是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因此 B 是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环境人口容量。(3)根据图中信息以及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分析可知:C 是文化生活和消费水平,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 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4)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资源的利用程度、范围的变化,一个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