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苏东坡黄州创作的井喷现象及其原因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5160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东坡黄州创作的井喷现象及其原因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东坡黄州创作的井喷现象及其原因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东坡黄州创作的井喷现象及其原因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苏东坡在黄州从其人生谷底起跳登峰,创作出他自已的登顶之作,出现创作的“井喷现象”,形成独具特色的东坡文化。东坡文化的忠君爱民精神、感悟思辨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和奠厉奋进精神,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发挥了引领性作用。关键词:井喷现象;改革创新;传统文化;引领性;启迪性中图分类号:1 2 0 6.2/.4D0l:10.3969/j.issn.1672-1047.2023.03.03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即公元1 0 8 2 年,是我国文坛巨璧苏东坡(四川眉山人,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公元1 0 3 6-1 1 0 1),因王安石变法政治旋涡的冲击,被贬谪黄州(今湖

2、北省黄冈市市治所在地)的第三年。这一年,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苏东坡所作并书写的黄州寒食诗帖隆然问世;被称为千古绝唱、豪放派词之先宗、苏东坡所创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横空出世;被称为“夜明双珠”、苏东坡所创作的赤壁赋后赤壁赋震撼面世。这种文学艺术创作上高产高质现象,被人称之为苏东坡黄州创作井喷现象。这也是苏东坡黄州处人生谷底反弹起跳的登顶之作。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成为开宗立派的先宗,成为宋朝豪放派和婉约派双雄亚立的文化标识。且豪放派成为北宋之后中原文化的劲旅。苏东坡的赤壁赋后赤壁赋面世之后,赋体文学就逐步摆脱了楚辞和汉赋的骚赋母体,走向苏赋和文赋。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三大行书

3、”之一。此书帖一经出世,苏东坡成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首。尚意不拘的书法逐步成为中国书坛上的一朵艳丽鲜葩。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既弘扬了文化的忠君爱民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感悟思辨精神和踏厉奋发精神,又奠定了苏东坡在中国文坛上为人仰视的崇高地位。对于中原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引领性的作用。苏东坡黄州井喷现象具有几个极其独特的特征:其一,出现在苏东坡谪居时期,即其人生低谷时期;收稿日期:2 0 2 3-0 5-0 1作者简介:涂普生,男,湖北武穴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中国苏轼研究学会顾问,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首任会长。研究方向:东坡文化。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6 7 2-

4、1 0 47(2 0 2 3)0 3-0 0 1 4-0 3其二,苏东坡的这些骇世作品创作于元丰五年同一年内,基本上是从这一年三月始,每隔二至三个月诞生一篇,且均创作于同一住处;其三,文艺样式多样,既有书法作品,也有诗词作品,还有赋体作品;其四,这些作品均为极品,均可称为苏东坡登顶之作;其五,这些作品均是改革创新的结晶。黄州寒食诗帖是苏东坡疏于继唐承晋,崇于尚意不拘而进行书法变革与创新的结晶;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东坡冲破婉约,立派豪放而对宋词进行全面地、深刻地改革创新的结晶;赤壁赋后赤壁赋则是苏东坡为摆脱骚赋樊笼,实现古体今辞而对汉赋进行改革创新的结晶。极具独特性的苏东坡黄州井喷现象,虽然是前

5、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但在不少层面上折射出富有启迪性的光环,是颇值探究的。苏东坡自幼聪颖好学,立下了“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大志。先后从师道教深修的张易简、家父苏洵和岳父王方。后又深得司马光、欧阳修的指点。苏东坡在欧阳修、张方平等朝廷重臣的垂爱下,于北宋仁宗嘉祐二年,即公元1 0 5 7 年初,参加了殿试。他为了充分论证刑赏忠厚之至论这篇文章中自己的论点:在赏忠之时,宁失之宽厚;在罚罪之时,当侧然有哀怜之心,以免无辜而受。他在试卷中杜撰地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日杀之,三。尧日宥之,三。”这几句对话,证实了明主贤君用人之道。主考官欧阳修在考试过后,问苏东坡:“可是,尧

6、和皋陶这段对话见于何书?我第3 期苏东坡黄州创作的井喷现象及其原因分析第2 5 卷一时想不起在何处读过。”苏东坡承认说:“是我所杜撰。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从此事中不难看出,苏东坡不仅熟读经典,而且敢于也善于根据合理的想象进行创作。换而言之,苏东坡极富有创作的天才是不争的事实。苏东坡这种创作天份及其饱学经典之才,为他在黄州出现井喷现象,弘扬古代文化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为古代文化发展和进步发挥引领性作用,无疑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据苏东坡黄州书牌等史料记载,自公元1 0 8 0 年初谪居黄州始,到公元1 0 8 2 年初的两年多时间里,苏东坡的主要精力用于为易传书传论语说等三传的正误注解

7、和抄汉书上,并在这个过程中“闭门思惩”。苏东坡在给文彦博的信中说:“(余)到黄州,无所用心,轭复覃思于易论语,端居深念,若有所得。”在与王定国十五首中写道:“某自谪居以来,可了得易传九卷,论语说五卷,今又下手书传。”在与腾达道二十二首中写道:“某废闲无所用心,专治经书.”在与朱司农交谈时,苏东坡说:“适了些日课”“抄汉书”“某读汉书,至此凡三经手抄。初则一段事,抄三字为题;次则两字;今则一字”。除了这些书案之事外,苏东坡常到黄州城南的安国寺洗浴拜佛,坐禅论道。苏东坡这段时间所作著述、抄书、参禅悟道之事,对于他超然自适,随遇而安;对于他会通诸子,回归质朴;对于他文从义理,多切人事;对于他求物之妙

8、,达物之理,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这么说,苏东坡初衷是排遣积郁,寻求解脱,最终却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构建了自己的自然朴质的哲学思想体系,确立了他自已的哲学视角。这在客观上为苏东坡在黄州出现井喷现象,弘扬中原文化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原文化发展和进步,发挥引领性作用,夯实了思想理论基础。苏东坡黄州井喷现象的出现,也是其异乎他人的人生遭际的心灵感、悟知,以及理性升华的集中体现。北宋时期,黄州属下等州。州城里十之九是耕地、鱼池等,商业店铺、作坊很少。苏东坡从小在家乡读书,2 1 岁中进士。之后通过制试走上了仕途,上任就是凤翔通判。然后回朝廷任职,到地方又是杭州通判、密州太守、徐州太守、湖州太守

9、。虽然有坎珂,但总体来说,他在那段时间内,仕途还是比较通畅的。通判杭州后,就被提拔为正职。苏东坡被提为密州太守后,心里充满了狂豪之气和自负之情。“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枪。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何等自豪,何等自负,何等狂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苏东坡任徐州太守时,因组织、领导徐州官民战胜特大洪灾而建功,受到皇上重大奖励,这样的丰功伟绩,更使得刚过不惑之年的苏东坡豪气横生、跨鳍满志。就在苏东坡觉得自已实力有加、有资本举步向上的情势下,在苏东坡由徐州调任湖州太守不到4个月的时候,突然间遭受到“押解入京受审”的厄运。经过一百几十天的炼狱折磨和十几次提审的威逼和凌辱,在曹

10、太后及众多重臣的保释下,于1 0 7 9 年农历十二月底,苏东坡遭受的“乌台诗案”结案。于1 0 8 0 年农历二月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由黄州安置。“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使苏东坡经历和经受了人生几大骤变:其一,由主政一方、独档一面的地方官员,皇敕功臣骤变成钦定罪犯,戴罪贬官;其二,由衣食无忧的士大夫,钦定储相,骤变成生活困顿的识字农人;其三,往来无白丁,官宦往来,骤变成偏居一隅的闲人,相处农樵;其四,由行走朝堂,繁忙政事,跨鳍满志,骤变成焚香坐禅,郁闷绝望,愁觅大江这些骤变,对于年近半百的苏东坡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甚至是致命的。苏东坡要适应全新的人生境遇,他的情感投向、精力

11、投向、智力投向、能力投向,以及思维视野、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无比的重大转变。即,由官场人际思维,转变为以民间黎庶思维为主;由仕途进取思维,转变为以自我解脱思维为主;由感知、感性思维,转变为以自然辩证思维为主;由官学思维,转变为以文学思维为主。在写作目的性上由原来的针砭时、应酬唱和,转变为以排遣孤寂、抒发情感为主。由于贬居黄州,苏东坡生存环境的质的改变,使得他在其人生道路上经历并且必须经受这些骤变。因此,原来官场上的苏轼,经过黄州二年多的谪居生涯后,嬉变为黄州黎庶之中的苏东坡。又由于苏东坡在黄州谪居时的深度思维,奋力排遣,因而他的所思、所感、所知、所悟,连同其内心需要排遣之虑、之愁,集中在一段

12、时间内喷射出来,15第3 期苏东坡黄州创作的井喷现象及其原因分析第2 5 卷经过他哲理的思考,在创作上形成其黄州创作的井喷现象。苏东坡黄州创作井喷现象的出现,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黄州有着丰厚的创作资源和创作灵感的激发点。苏东坡于1 0 8 2 年3 月至1 0 月间,在黄州创作的书法作品和诗、词、赋作品,除了黄州寒食诗二首之外,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他与友人游览赤壁之后而创作的。换言之,苏东坡在黄州文学创作上的巅峰之作,都取材于长江及长江北岸的黄州赤壁。应该说这不是巧合,而是长江、黄州赤壁与苏东坡彼时彼刻的心境、审美情趣和深度思维的契合。是长江、黄州赤壁的深厚的人文底蕴,对苏东

13、坡的创作灵感,有着一触即发的激发作用。苏东坡是带着满腹恐惧、愁、孤寂感来到贬谪之地黄州的。经过在黄州的头两年多的贬谪生活,通过抄汉书、释著儒家经典,与渔樵杂处、耕东坡、参禅礼佛等文化活动,苏东坡反思并廓清了一些人生的大问题,排遣了胸中积郁。当他站立在长江北岸的黄州赤壁矶头之上,想到东汉末期长江之上、赤壁之下所发生的赤壁大战的雄烈场面时,想到赤壁大战中曹操、孙权、刘备、周瑜、孔明等许多的英雄人物时,联想到他自己的跌宕人生时,他的创作灵感就被激发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句,就像潮水一般奔涌而出。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从这种文学视角去观察赤壁赋后赤壁赋,也就豁然开

14、朗了。同样,用这种文学视角去观察苏东坡黄州井喷现象,观照其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发挥其引领性作用,也就事因明晰了。还有一点需要说及的是,由陈桥兵变而建立的北宋王朝,是由战乱社会转变为文治社会的封建王朝。北宋王朝是中国社会和中国哲学的重要转型期。其显著的特点是:文治社会,是倡导改革出新的社会。其显著的标志是:无论那种文学艺术样式,宋人均不强调承晋继唐,而强调尚意不拘。换而言之,就是不拘于继承,而提倡尚意创新,这在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正因为苏东坡生活和成长在北宋社会具有改革创新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大背景下,所以,改革创新成为苏东坡在黄州创作的二赋、一词、一帖的鲜明亮点

15、。这一鲜明的亮点,既是苏东坡黄州井喷现象的最大的看点,也是苏东坡在黄州一举登上文坛高峰的重要的内在根据之一。对于苏东坡黄州创作井喷现象的出现,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发展和进步发挥引领性作用,不仅不难理解,而且还可以窥见到,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具有极其宝贵的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参考文献:1林语堂.苏东坡传 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8.2颜中其.苏东坡轶事汇编 M.长沙:岳麓书社,1 9 8 4.3饶学刚.苏东坡在黄州(增订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2.责任编辑:钟思琪,郭杏芳Analysis on Blowout Phenomenon and It

16、s Causes ofSu Dongpos Creation in HuangzhouTu Pusheng(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Huanggang 438002 Hubei)Abstract:Su Dongpo rose from the bottom of his life to reach the peak in Huangzhou and created his ownmasterpiece,which resulted in a“blowout phenomenon in his creation,forming a unique Dongpo

17、culture.The spiritof loyalty to the monarch and love for the people,the spirit of reflection and speculation,the spirit of reform andinnovation,and the spirit of perseverance in Dongpo culture have promote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and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o a certain extent.Keywords:Blowout phenomenon;Reform and innovation;Zhongyuan culture;Leadership;Enlightenment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