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体设计】2012高考生物 第4章 第3讲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课后限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在一个阴湿的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上面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 ( )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群体【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根据题意,草、苔藓、蚂蚁、蚯蚓、蜘蛛和老鼠等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群体是某些生物的集合,而不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概念。【答案】A2.在制作
2、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且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的繁殖。这些现象包括的生物因素有 ( )A.种内互助、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B.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C.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D.种间斗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解析】乳酸菌最初共同产生乳酸来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既体现了种内互助又体现了种间斗争,但到了一定阶段,乳酸又会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则体现了种内斗争。【答案】A3.比较福建武夷山和西伯利亚泰梅尔半岛冻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武夷山和泰梅尔半岛冻原的群落物种组成明显不同B.泰梅尔半岛冻原冻土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较低C.武夷山和泰梅尔半岛冻原的群落与各自的气候
3、环境相适应,不再发生演替D.武夷山和泰梅尔半岛冻原的群落空间结构现象差异明显【解析】武夷山和泰梅尔半岛冻原的气候相差很大,物种组成明显不同,冻原的物种丰富度相对较低,但对于群落来说,演替时刻在发生,总有一定的空间结构,但不同群落空间结构差异明显,C项错误。【答案】C4.(2011届镇江调研)分析以下实例,正确的是 ( )白蚁消化道中生活着以纤维素为养料的鞭毛虫白尾鹿遇危险而逃跑时,尾巴高举显示出臀部白斑以告诉同类小丑鱼喜欢在有毒的海葵触手间活动,以求保护鸣禽在繁殖季节有鸣叫占区行为,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附近其他树木向上生长,但这一过程往往最终把其他树木缠死选项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4、共生寄生竞争捕食A-B-C-D-【解析】白蚁本身不能消化纤维素,依靠其消化道中的鞭毛虫将纤维素分解成糖类供白蚁生存,两种生物共生。小丑鱼和海葵之间也是共生。榕树的气生根将其他树木缠死,是竞争。白尾鹿遇危险将尾巴高举露出臀部白斑以警示同伴,是种内互助。【答案】B5.(2011届合肥质检)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至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指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群落种1种2种3种4种5种6种7种8甲924001111乙025202020500丙06520103200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
5、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解析】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中物种的种类越多,个体间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A、B项正确。分析群落丙中物种的数目可知,其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形,则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C6.(2011届泰安模拟)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在两个容器内培养,得到图(a)所示结果。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图(b)所示的结果。从实验可知,这两种生物
6、间的关系是 (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寄生【解析】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在两个容器内培养,这两种生物均能正常生活,而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其中A种正常生活,而B种生物逐渐死亡,因此从实验可知,这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是竞争。【答案】A7.(2011届大连质检)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B.次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D.农田弃耕后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解析】B项指的是初
7、生演替。【答案】B8.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解析】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在不同空间的差异不是温度和湿度,主要是光照的不同。导致了植物的垂直分层。动物以植物为食,不同动物食性不同,因此食物导致了动物的垂直分层。【答案】D9.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8、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解析】通过种群数量变化,考查学生的识图、实验分析能力。三种蝌蚪都以浮游生物为食,所以放养在同一池塘中的三种蝌蚪间存在竞争关系,锄足蟾蝌蚪数量不会出现“J”型增长,A项错误。另外,在放有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减少明显,所以C项正确。在放养水螈的池塘中三种蝌蚪数量变化与不放水螈的池塘不同,说明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D项正确。【答案】A10.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
9、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的概念和分类。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光照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其演替过程。【答案】D11.(2011届泉州模拟)在某自然保护区中,A物种与B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B.A物种种群数量受B物种种群影响,但B物种种群数量不受A物种种群的影响C.A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因素的影响,还受迁
10、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的影响D.A物种和B物种各自种群内均出现种内斗争【解析】两条曲线呈非同步性变化,可以判断A物种与B物种之间为捕食关系,A数量多于B且A先增先减,所以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A项正确;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的数量是相互影响的,所以B项错误。【答案】B12.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共同生活,互惠互利A. B. C. D.【解析】这是一道容易题,考查群落中各物种的种间关系。菟丝子是非绿色植物,是种寄生植物,它与果树间是寄生关系,会吸收果树
11、的水分和养分,正确。由于菟丝子生在果树的树冠层,会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13.(14分)生态学家高斯在实验室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两种草履虫,即有尾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培养在容器中,各给以细菌作为食物,不久两种草履虫分裂繁殖并和细菌数量达到平衡。但是如把两种草履虫放在同一培养皿中,给以细菌混合培养,16天后,结果如下图:(实线表示双小核草履虫,虚线表示有尾草履虫)(1)从图中可以看出,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是 ,不能正常生长的是 。(2)试分析高斯实验结果的原因。生物学上称这种现象是什么? 。(3)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个体发展趋势是
12、,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生物因素间的关系将由 转变为 。(4)如果在自然界中,两种草履虫生活在同一环境里,是否会发生与高斯实验相同的结果?说明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图像的能力。从图像上我们可以看到,混合培养后,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增加,而有尾草履虫的数量则急剧减小,说明两者发生了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双小核草履虫繁殖速度高于有尾草履虫,具有一定优越性,因此在食物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它就能胜过有尾草履虫而生存下来。当单独培养时,两物种的空间、食物非常相似,此时两者是竞争的关系,当双小核草履虫在竞争中取胜时,本物种大量繁殖,由于过度繁殖,会在种群内部发生激烈的种内斗争。(3)先增加然
13、后稳定 竞争 种内斗争(4)不会,自然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14.(2011届龙岩模拟)(1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假定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1)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B.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C.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D.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动物种类(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 ,前者一般适用于 的群落。(3)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
14、0 W的电灯,这样做的目的是 ,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 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 中。(4)在观察和分类的基础上,若要用记名计算法对两类土壤中的小动物进行统计和分析,请你设计一个数据统计表。(5)除了进行上述问题的探究外,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请你再提出一个要探究的问题。 。【答案】(1)C(2)目测估计法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3)利用了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湿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 酒精 试管(4)地区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表土壤类别数量动物物种花园土壤菜地土壤(5)地区不同深度花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5、调查(或不同时期:白天或夜晚等合理答案均可)15.(16分)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学的问题:(1)研究人员将S1与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与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图A、B所示。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 。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下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2)科研人员对海洋中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下图,回答问题。在 点时,种群补充量最大,在 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该图所示的原理在生物捕捞中的指导意义是什么?【答案】(1)竞争 如下图(2)B D可以根据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环境的容纳量确定最适捕捞量,实现每年既能捕到比较多的海洋生物,又不危及海洋生物种群以后的持续生存,实现可持续生产(或从具体每年的最大捕捞量、具体达到多少开始捕捞的角度回答问题亦可)。12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