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市环保工作总结 .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5841319 上传时间:2024-11-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环保工作总结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市环保工作总结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环保工作总结 20**年,全市环保系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主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环保专项行动等工作为重点,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全市环保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大力加强污染减排工作,全面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 进一步强化污染减排责任。市环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全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按季度通报全市污染减排工作进展情况。市政府召开全市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转发《xx市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实施方案的通知》,对污染物减排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市环保局开展“十一五”污染减排重点项目实施情况专项检查,现场检查重点项目94个,对进度滞后的区政府发出预警通知,督促各地加快减排项目建设。 污染减排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制定并实施全市201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实施计划,完成10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新(扩)建或管网项目建设任务并投入运行或试运行。关停国电青山热电有限公司9号、10号机组,关闭武汉阳逻长江造纸厂,拆除娲石水泥厂4座、梅山水泥厂3座水泥立窑。武汉晨鸣乾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火电机组烟气脱硫设施投入试运行,武汉祥龙电业股份有限公司3台75蒸吨/小时锅炉脱硫项目已完成招标工作。 继续加强管理减排工程。加快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建设,新建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110台套。通过第三方运营和开展“飞行监测”等措施,加强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全市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率94%。积极推进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提高污染减排数据的权威性。积极开展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工作,编制完成了《xx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初稿)》。 (二)加强建设项目和规划环评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全市完成各类新、改、扩建项目审批1813项,较上年增长约12%。积极服务全市经济建设,东本二期、国际博览中心、东沙湖水环境治理及配套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通过环评审查。充分发挥环评在宏观调控、综合决策和源头防污的作用,拒批或暂缓审批70余项各类不符合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不合理或不能满足环境要求的建设项目。狠抓环评措施落实,完成各类建设项目验收977项,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100%。 围绕远XX县区工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有序推进规划环评。在完成全国规划环评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乘势而上,圆满完成了市人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执法检查工作。组织开展全市各开发区、都市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全年完成9项规划环评审查工作,促进远XX县区新型工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推动全市“十二五”工业发展、交通发展、城市建设发展等6个专项规划和16个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类规划的环评工作。 (三)加强环境执法立法工作,解决一批突出环境问题 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目标,继续推进“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全市累计出动环境执法人员2.7万人次,检查企业7100多家,立案查处违法排污企业74家,挂牌督办违法排污企业35家。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完成全市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评估,制订了《xx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整治11处饮用水源地安全隐患,保障全市饮水安全。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编制完成xx市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组织开展重金属排放企业专项执法检查,停产治理1家,取缔关闭4家,搬迁4家,妥善处置了原武汉汽车标准件厂17吨含铬金属污泥和普天通讯40吨含铬的表面处理废物。开展环保后督查,完成35家挂牌督办案件。开展全市危险废物经营(处置)单位专项现场执法检查,完成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保障全市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妥善处理群众环境投诉,大力防范环境风险。转变环境信访工作思路,提出处理投诉的“有理推断”,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全年办理各类信访投诉8907件,投诉接访率100%,立案率100%,办结率96.10%,群众满意率95.16%。办理人大政协议提案45件,完成率100%,代表委员满意率100%。进一步完善环境应急体系,补充完善市环保局应对恐怖事件、处置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和农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展了重点行业企业环境及化学品检查,妥善处置青山造船厂船体侧翻油料污染、汉江化原料桶漂浮等环境突发事件。 积极推进环境立法,规范环保行政执法管理。协调开展《xx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xx市饮食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xx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的立法调研,印发《关于实行机动车环保分类合格标志管理的通告》、《关于实行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的通告》。开展行政执法法规清理工作,建议保留5件,修改1件,废止1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4件,办理2起行政复议案件。市环保局、xx区环保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反渎职侵权促依法行政先进集体称号。 (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努力改善环境质量 加强重点湖泊综合整治,对xx区域实行保护性区域限批,梁子湖武汉水域保持ii类水质,积极推进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编制完成东湖部分区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重点湖泊水质监测,将加密监测扩大至远XX县区重点湖泊,全市加密监测湖泊达到54个。组织开展“让湖泊休养生息”为主题的环保世纪行活动,推进了梁子湖、蚂蚁河的污染综合整治工程。 深化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建成28条环保检测线,启动在用机动车实行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工作;有序推进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工作,核发15万套环保标志;加大路检抽检力度,路检抽检车辆1.2万台,对近400台“冒黑烟”严重车辆进行了曝光。继续实施“城市清洁空气工程”,对禁燃区内45台工业燃煤锅炉和小浴池燃煤锅炉实施“改燃”。开展餐饮油烟扰民问题综合整治,完成500户餐饮油烟污染综合整治。 2010年全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中心XX县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辖区主要断面水质较上年度保持稳定,长江、汉江满足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全市空气污染指数(api)平均值为77,XX县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7.8%。 (五)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纵深发展 积极推进“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试点”试点工作。市政府与环保部签署了试点工作责任书,印发《xx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实施方案》。市环保局组织开展了xx市农村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组织《xx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10—2015)》编制工作。对照环保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指标(试行)》,对试点工作进行现状分析,明确了考核试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各远XX县区和有关部门分解下达考核试点目标任务,组织开展2010年试点的考核工作。 积极开展生态示范项目建设。对示范项目业主单位进行业务培训,建成全市生态示范项目29个。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了对5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整治。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基本完成东湖连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xx区梁子湖流域被省环保厅确定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开展生态乡镇(村)的创建工作,xx区慈惠街、xx区官田村及xx区星光村为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工作。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组织开展农村环境监测试点,从农村饮水、地表水、空气、土壤等四个方面,着手建立农村环境监测制度和技术体系。继续实施农村环保协管员制度,增加一批农村环保协管员,举办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培训班,提高环保协管员及乡镇领导干部的环保素质。 (六)加强科技、监测环保能力建设,为环保事业长远发展奠定牢固基础 组织编制完成了《xx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草案)》,明确了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重要领域、重点区域、主要任务、重大项目、保障措施等内容。对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和交通、水务、旅游、林业、城市建设、抗震防灾、循环经济等近20余项专项规划提出了修改意见,环保理念通过全市各级各类规划得到体现。 深入推进我市“十一五”水专项《高排放标准活性污泥法处理流程升级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研究,积极申报“十二五”水专项《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组织开展了灰霾天气监测与分析、知音湖和南湖等重点湖泊水污染物地方性排放标准等课题研究工作,组织完成了《xx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及战略研究》、《在课程改革中开发环境教育地方教材和校本课程的研究》等课题的鉴定和验收。积极支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中英节能环保产业园)创建工作,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年检工作。 环境监测管理能力不断加强。全面开展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监测工作,共获环境质量有效数据63.37万个,污染源监测数据4.07万个,为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结合环保管理工作需要,积极推进灰霾污染因子、水源地水质全分析特定项目和重金属分析等监测能力建设,积极筹建环境空气灰霾自动监测站,东湖梨园、吴家山和沌口XX县区空气自动监测站开展pm2.5监测项目,宗关水质自动监测站新增生物毒性监测设备。强化环境监测数据应用与分析,对汉江“水华”现象进行预警监测,跟踪监测北方沙尘天气对我市空气质量影响情况,针对水环境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出现的异常状况,撰写专题研究报告,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全力推进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顺利通过省环保厅的达标验收。开展全市环保系统环境监测技术比武活动,xx市代表队荣获XX省第一届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团体第二名。 加强环境信息化能力建设。完成xx市环保数据中心(一期)建设,将全市环保基础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总体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结合机动车排气污染、环境统计、环保行政处罚等工作,开发建设了配套工作系统,促进各项业务开展。对我局门户网站进行持续升级改版,为网民提供了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务。建设了“xx市环保系统协同办公平台”,畅通市区两级环保系统的沟通渠道。 (七)大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公众参与意识不断增强 围绕全市环保中心工作,突出工作重点,依托各类媒体,借助多方力量,组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 加强环保工作新闻报道力度。在国家、省、市报纸刊发我市环保新闻报道500篇次,其中省以上新闻媒体刊发环境新闻180篇次。一些新闻作品在国家、省、市产生较大影响,有力促进环保工作。在《中国环境报》头版“党政一把手抓环保”栏目,分别刊发《xx市委书记杨松在市委常务会议上强调: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历数伤害湖泊三大现象,两度开会安排部署,xx市长疾呼严控环湖开发》两篇报道,有力促进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湖泊保护工作。通过长江日报等媒体和市环保局官方网站,及时宣传报道环保工作进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推进全民环保行动。组织举办了《环境保护新闻媒体应对及新闻舆论引导能力》培训班,提高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宣传能力。和市委党校联合举办“党政干部生态文明教育与武汉发展”理论研讨会,进一步推进党校环境教育。举办“6.5”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组织“减少机动车排气污染,呵护城市蓝天”暨第四届武汉“环保大使”受聘大型群众性活动,向全市80万车主发出“少开一天车”的倡议。联合开展“爱我百湖”大型宣传活动,环保志愿者们加强湖泊现场巡查,通过长江日报对湖泊周边排污状况进行监督性报道,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广泛关注,大力推动了xx市湖泊保护工作。组织“天翼,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无车日”、生物多样性等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进一步推进绿色创建活动,新增绿色公交线路4条,新创建60个市级绿色社区,完成10所绿色学校、7个绿色社区省级申报工作。 (八)开展环保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大力开展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继续开展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营运相关工作,20多家企业与运营公司签订了污染防治设施运营合同。积极推进余热利用和移动热源供应工作,完成省奥体中心、武钢宾馆、洪山广场大酒店的移动热源供应工作。扩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规模和绿色信贷试点规模,进一步完善了《xx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积极推进绿色信贷工作,完善排污企业环境信息采集和共享制度,与市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正式签订了绿色信贷标准体系和专项激励政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排污企业环境信息与银行对接共享。扩大环境污染责任险保险规模,继续在钢铁、化工、电子等重点污染企业推行责任保险,对列为重金属重点污染企业的结合清洁生产强制审核推行责任险,25家企业投保环境责任险。xx区开展企业环境行为评价试点工作,将评价结果通过全区环保大会进行通报,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积极推进餐厨垃圾综合整治,xx区、xx区开展回收餐厨废油试点工作。加强环境监察稽查工作,xx区、xx区开展环境监察稽查试点。推进生态补偿试点工作,xx区制定了生态补偿试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废物循环利用,探索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完成6家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建设。提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为生态文明创建奠定基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统一部署,初步编制了《市环保局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五年行动计划(2011—2015年)》。积极推进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正式向省环委会办公室申请创建XX省环保模范城市,代市政府起草了《xx市创建XX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总体规划》,开展环保进社区工作,在100个市级绿色社区设置了110处环保宣传栏,印制了20万册《绿色生活手册》发放到学校、社区、公共场所,启动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档案整理工作,完成xx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数据库建设研究等3项科研课题。 (九)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再上台阶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创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争当“五带头”共产党员为目标,以基层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全市环保系统党组织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创建示范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强化创建责任,进一步健全基层组织,不断完善基本制度,举办了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建成党员活动室,丰富党员组织生活,扎实开展建党89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三深入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和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等基本活动,涌现一批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市环境监察支队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市环保局保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xx区、xx区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召开了全市环保系统反腐倡廉工作会议,签订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深入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开展的“清风作伴·读书思廉”活动。强化日常廉政管理,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主题教育活动,发放1000个廉政监督卡,发送廉政短信1600多条。加强环保依法行政监督检查,结合“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了环评审批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开展了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切实整改政风行风中评议发现的问题,向社会公开承诺政风行风建设10项措施。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积极落实促进企业发展的各项措施,优化了经济发展软环境。 二、20**年工作要点 20**年全市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两型社会”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环境安全优先、全防全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本原则,以创建国家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为平台,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为抓手,以改善城乡环境质量为目标,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根本,强化预防、综合治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努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主要目标。深入推进污染减排,完成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重要水体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主要河流、湖库水质达到环境功能区比例有所提高;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以上,确保全市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优良天数比例80%以上;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争取农村环保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通过验收;“两型社会”试验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争创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一)深入推进污染减排,努力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深入推进污染减排,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污染减排任务,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做好环保部对我市“十一五”污染减排的整体验收工作,编制完成《xx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拟定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控制目标优化分配方案,综合考虑各地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和经济发展布局,科学分解下达减排任务。 2、继续加强工程减排。推进豹澥、王家店、黄陵、花山、走马岭等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汉西、龙王嘴等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强火电行业脱硫设施运营管理,督促武汉祥龙电业完成火电机组烟气脱硫建设。 3、进一步推进结构减排。坚持全防全控、重点攻坚、高效治理,把结构减排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推进化工企业搬迁,促进化工企业改造升级。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决取缔关闭产能过剩、工艺落后的“十五小”和“新五小”。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提高造纸、纺织、皮革、化工等行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淘汰关闭、综合整治一批不能达到新标准的污染企业。 4、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减排。强化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将减排目标、任务、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各个企业。进一步完善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探索建立减排目标着眼环境质量、减排任务立足环境质量、减排考核依据环境质量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继续开展“飞行监测”,深入开展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有效性审核,加强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减排工程的减排效益。 5、根据污染减排新增控制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要求,逐步推进脱氮工程和脱硝工程。 (二)继续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12 以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机动车污染防治为重点,继续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 1、坚持“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指导原则,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强东湖等重点湖泊水环境整治,实施梁子湖、知音湖水系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强全市重点湖泊加密监测工作,及时通报水质信息。 2、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以长江、汉江、滠水、举水为水源地的19个自来水厂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依法关闭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关闭或迁移保护区内的各类码头及违法企业,清理整治蔬菜种植地、垃圾堆场等影响水源地环境安全的违法行为,积极推进城市内河的综合整治工程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完成水源保护区勘界立桩等基础建设工作。 3、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加强立法调研,力争出台《xx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加强超市载客车辆、外籍营运客车的尾气检测,继续开展机动车冒黑烟专项整治。推进远XX县区环保检测线建设。继续开展在用机动车环保标志核发工作,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分类管理,适时出台内环线区域黄标车限行措施。 4、解决群众身边的空气污染问题。巩固禁燃区创建成果,开展改燃项目回访,研究推进“控燃区”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加大餐饮油烟治理力度,综合治理全市500个餐饮油烟扰民点。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建设工地、拆迁工程扬尘管理,持续改善中心XX县区空气质量。 (三)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有效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强化环境执法,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切实做好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环境保障工作。 1、继续开展重金属排放企业整治,规范重金属企业排污行为。在重金属污染企业清查的基础上,关停一批、规范化整治一批环境违法企业,确保不发生重大重金属类污染事故。 2、开展农村环境监察试点工作,实施农村地区工业污染专项执法活动和畜禽养殖小区整治行动; 3、继续挂牌督办重点违法排污企业。开展违法排污企业情况清查,对违法行为突出、严重影响环境安全、群众反应强烈的案件列为挂牌督办案件,限时整改到位。 4、开展辐射环境安全和危险废弃物执法检查,全市放射源在线监测系统投入正式运营,推进危险废弃物信息化系统建设,强化辐射和危险废弃物全过程管理。 (四)加强规划环评及项目环评,从源头防治环境问题 按照服务于全市经济建设、服务于污染减排和服务于环境质量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源头防污能力。 1、做好“十二五”全市专项规划环评工作。全面总结“十一五”规划环评试点工作,推进全市工业、交通、旅游、水务、城建等专项规划环评工作。做好武汉新港、花山新城、未来科技城等发区域发展规划环评,从源头防范可能产生的布局性环境污染问题,为“十二五”全市重大建设项目通过国家环保审批创造条件。 2、严格把好环评审批关口,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境质量下降明显和未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的地区实行“暂缓审批”措施。继续做好全市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完善绿色通道管理、建成建设项目电子数据库管理,进一步提高审批工作效率。加强房地产项目、沿湖开发项目等项目的环境准入管理,研究制定项目环评管理指导性文件。 3、开展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跟踪检查。开展规划环评落实情况检查和通报工作,规划环评未通过审批的区域,建设项目环评不予受理。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检查和通报,确保各项污染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五)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实施农村环保整治目标责任制 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1、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召开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对《xx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方案》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上,做好环保部对我市试点工作进行验收的迎检工作。 2、结合全市“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第二阶段工作,协助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收集转运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广各类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3、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继续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全市242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的整治工作。 4、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代补”、“以奖促治”项目,设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继续推进农村连片整治和生态示范项目建设,实施xx区梁子湖流域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开展各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的申报及创建工作。 5、推进xx区农村综合整治试点工作,重点支持“一河两库两湖”区域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积极向部、省环保部门争取资金支持,推进滠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六)紧紧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做好环境规划、科技、监测等基础性工作 紧密围绕全市环保中心任务,全力推进环境规划、环境科技、环境监测等方面基础性工作,不断强化环境保护科技支撑。 1、推进十二五环保规划编制及实施工作。做好《xx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衔接、论证、报批和规划实施等工作,积极加强与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衔接,努力争取将规划的有关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环保规划重大项目库。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2、加强环境科技工作。结合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等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十一五”水专项的实施进度并申请验收,积极做好“十二五”水专项的申报和实施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环保专项资金支持,组织开展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重点开展大气复合成分(灰霾)污染防治对策研究、环境质量预警预报系统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 3、强化环境监测工作。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建成灰霾自动监测站和东湖水质自动监测站,筹建梁子湖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化工XX县区有机物等特征污染物环境监测研究,不断提高土壤、有机物、恶臭等因子的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建立环境质量通报和预警制度,提高环境应急监测能力。不断完善全市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工作,推进各区环境监测站标准化达标验收工作。建设市环境监测站江南分站,加大长江以南市域现场监测工作力度。开展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加强农村空气、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 4、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加强污染场地土壤现状环境监测与管理,研究推进《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地方立法和试行工作。结合化工新城建设和硚口化工企业搬迁,以xx区1135片污染土壤污染防治为试点,组织开展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环境治理工程。 5、进一步加强环境信息化能力建设。开展xx市环保数据中心二期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环保数据挖掘分析功能,尝试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展现方式,建设环境事故预测及应急指挥系统。继续完善门户网站,争取在网上办事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按照环保部和省厅“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的要求,加强市区两级环保部门网络融合,进一步畅通市区两级环保业务交互渠道。配合xx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探索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应用。 (七)加强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环保体制机制 围绕“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环保体制机制创新。 1、召开第六次全市环境保护大会,全面部署下阶段环保工作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着力推进环保体制机制创新。 2、扩大环境责任保险投保范围,实现重金属企业全覆盖,确保年内投保15家。 3、推进污染源管理制度创新。加大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力度,更新改造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50套,建成区域监控分中心5个;扩大重点污染源信息发布系统规模,扩大国控、省控污染源及环保基础设施排污信息公开面;进一步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第三方运营管理制度,确保设施运行正常率90%以上。 4、扩大企业环境行为评价试点,在全市重点污染源、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东西湖和青山推行企业环境行为评价试点工作。 5、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结合改燃、减排等工作,继续实施移动热源供应。推进餐厨废弃物综合整治工作,综合整治餐厨垃圾100个。积极推动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推进5家企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评估。 6、积极开展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编制完成创建XX省环保模范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专项规划,建立创模指标档案库、数据信息库,深化创模宣传,开展创模进社区行动。 7、出台并实施《市环保局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五年行动计划(2011—2015年)》,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八)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推进全民环保行动 1、加强重大环境新闻策划和新闻发布工作,建立内部新闻采访工作制度,畅通采访渠道,做好新闻舆论的引导工作。 2、广泛开展“6.5”世界环境日、市人大环保世纪行、无车日纪念宣传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绿色文化氛围。稳步推进“创模”宣传,不断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率。 3、深化环境教育。着力推进中小学环境教育教材的使用,继续开展各类青少年环境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普及率。加大与市委党校的联络沟通,力争在市、区各级党校开设环境教育专题课。 4、加强社区环保宣传。以社区环保宣传栏为宣传阵地,深化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环境科普知识教育,开展环保电影进社区、入户调查、环保家庭评比等活动,营造良好群众基础与社会氛围。继续推进绿色创建系列工作。 5、充分发挥环保社会组织在环境保护事业中的作用,积极培育与扶持环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引导各方力量参与环保公益活动。 12 第22页 共22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