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修总结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研结题报告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多变。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各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
2、二大类案件。2002年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向五只黑熊泼洒硫酸,致使黑熊严重烧伤。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生物技术系学生马加爵与同学玩牌时发生摩擦,因无法忍受同学的指责,将四名同学杀害后潜逃。另有还发生了多起在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跳楼的事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 大学阶段是青年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我国文化层次较高的年轻群体,大学生们富有理性、敏感、激情,更富有创造性、挑战性,但是作为一个心理未发育成熟的特殊社会群体,面对瞬息万变的
3、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以及来自学习、专业、就业、经济和情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容易产生各种不稳定的心理反应。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是什么造成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的呢。究其原因,无非可以分为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1、社会因素。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必然要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一方面,大学生正学习并接受着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另一方面,面对
4、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多元文化冲击,网络信息诱惑及其它社会负面因素,大学生往往缺乏辩证分析,冷静处理,坚决排斥的能力与意志。许多通过网络等媒体传播的不良生活方式、不健康书籍与色情暴力影视已经对现代大学生造成很大影响。并且在滚滚经济大潮中,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上部分人在道德和精神方面发生了种种病变。例如大学生扶起摔倒的老人反而被讹诈医药费,大学生在公交车上被老人逼迫让座等事件,无一不在冲击着大学生本善的道德观,社会不良风气的盛行将大学生的心理潜移默化地改变,逐渐令其变得冷漠自私。 2、学校教育因素。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
5、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容易产生焦躁不安的心理。并且大学中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倾诉。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
6、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朋友,会产生孤独感。此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大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有许多是在其早期成长过程中就埋下了种子,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家庭的配合与参与。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他们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等。 1、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青年期心理健康状况
7、有直接影响。父母的温暖、关怀、体贴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自尊独立、有坚持性、积极情绪较多的人格特点,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而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孩子形成羞辱、自卑、自罪、无助,办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等负面心理。 2、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子女身心愉悦,心理压力减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不和谐家庭中,争吵、溺爱、冷淡和家庭暴力都会给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溺爱和暴力两种家庭氛围尤为突出。 3、寄居家庭相对于其他家庭的学生与人交往时更加敏感,单亲家庭学生的抑郁程度更高,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更差。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障碍较严重,心情抑郁、性格孤僻、自卑多疑、逆反心理严重,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
8、,子女往往会失去与父母中的一方进行交流的的可能,相对只能获取部分关爱,与正常家庭的子女相比较,其心灵会蒙上一层阴影,很容易产生敏感、自卑心理。 4、家庭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影响有一定限度。据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收入越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要承受更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大部分贫困生由于经济拮据、视野有限和交往能力欠缺,一时又无力改变现状,易产生敏感、自卑、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特点。当然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大学生也可能与贫困生一样出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不能要求大学采用与中学一样的教育
9、规则,也无法以一己之力改变当下的社会环境,更选择不了自己所在的家庭,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不受负面心理的侵袭呢。以下几点,也许会有所帮助: 第一。完善人格。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情绪调节。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
10、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进行自我调节,合理疏导不良情绪极其重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第三:确立目标,规划未来。人生,需要启明灯,没有目标,没有规划,极易走弯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树立目标,做好职业规划是一条避免迷茫颓废的良策,人无志不立。第四:加强交流。交流,是双方的。交流时,不仅可以把自己想倾诉的诉诸于人,同时还能从他人那里吸取经验和教训,或者消除彼此间的误会矛盾等不安定因素。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
11、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从靠父母转向依靠自己。从而尽快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使大学生在面对新形势时保持心理健康,自主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因此,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所以目前高校在重视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也应向更深的层次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加以实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培养和维持学生健康的心理,增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