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占据台湾地区之后,为了提高台湾水稻的生产规模和产量,采取了诸多措施,如改良水稻品种、推广三季稻、进行米谷检查、兴修水利工程、改进生产工具、改良栽培法等等,使得台湾水稻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有了大幅度增长。这为日本人带来了巨大收益,客观上也改良了台湾稻种质量,促进了台湾稻作的近代化。然而,日据时期台湾增产的稻米,大多被运往日本本土消费或供给在台湾的日本人享用,台湾人民不仅没有因此获益,反倒是比日据之前付出更多的辛苦,最终却要靠杂粮裹腹。关键词:日本;台湾水稻;改良;掠夺台湾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适宜水稻种植。台湾水稻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大概始于明朝末年,由台湾南部西海岸的少数民族、汉人及荷兰人从
2、中国大陆引进。台湾稻种起初与中国大陆西南部的品种相同,后不断改良更新。据清乾隆重修台湾府志记载,其时台湾水稻品种就有数十种之多,分别为“早占、埔占、圆粒、尖仔、三杯、天来、内山早、清游早、红脚早、大头婆、过山香、大伯姆、七十日早、安南早、白肚早、一枝早、吕宋占、糯米、赤毅林、虎皮、竹丝林、尖仔林、生毛林、鸭母潮、禾林、鹅卵、番仔”2 。不过,在日本占据台湾之前,台湾传统的稻米生产方式较为粗放,产量也较低。日本占领台湾之后,为了提高水稻生产规模和产量,采取了诸多措施,使得台湾水稻生产规模和产量都大幅度增长。其科技与管理方法非常值得研究与探讨。关于日据时期台湾稻米的研究,前人已有较多成果3 ,大多
3、探讨稻米生产与甘蔗生产之关系,少有专门就“日本对台湾地区稻米的改良”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而且,以往研究大多使用汉文史料进行研究。事实上,日文史料的记载时间更贴近日据时期这一研究时段,且从另一个视角记录了该段历史,载有中文资料所没有的数据等。鉴于此,笔者拟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日文史料入手,探讨日据时期日本人如何改良并掠夺台湾地区的稻米。作者简介:聂浩然(1 9 8 8),男,山东济南人,历史学博士,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陈丽莎(1 9 9 3),山东济南人,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闫福琴(1 9 9 7),女,河南周口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基
4、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2 0 2 2 年度学科共建项目:“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融入广东省乡村治理研究”(GD22XMK03);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 0 2 1 年度共建课题:“近代广州与澳门城市应急管理比较研究”(1 8 4 0 1 9 4 9)(2 0 2 1 GZGJ249);2 0 2 1 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 0 2 1 GXSZ065)。242023年第2 期闽台文化研究一、水稻的改良措施日据之前,台湾地区农民普遍使用的稻种,是从中国大陆引进的灿稻(印度型),或从南洋移入的品种(爪哇型)
5、,日本人称台湾人原本种植的稻为“在来稻”,其口味较淡,不适合日本人口味。因此,日本人引进日本水稻品种,同时还多次改良台湾当地稻种,将其改良成为新式高产种。此外,台湾“总督府”还制订奖励政策,要求台湾民众采取水稻除虫、施肥等措施。(一)稻米品种改良日本据台之前,台湾稻米的品种,参差不齐。据统计,日据初期台湾的稻米品种有“花螺、鸟尖、清油米、格米、红米,这当中前三者为早稻,后两者为晚稻,第一批播种的为早稻,第二批播种的为晚稻。花螺产量最高,鸟尖略少,这两种品质都很优质”4 。不过,常常有红米、黑米掺杂于品质较好的稻种中,导致卖相不好,产量不高。在一升的糙米中,掺杂红米多达2 50 0 3 0 0
6、0粒。如台北厅“可耕种红米的区域较多。而(白)稻米耕种受地势及产地条件局限,产量较低,致使红米常常混入稻米之中,使得台北稻米的声誉及价格皆遭受损失”,而且,人们“在挑选种子的时候也沿袭了前代流传下的粗放处理的风俗”5。因此,台湾“总督府”为提高稻米产量所做的第一项工作即为改良稻米品种。由于改良稻米品种技术要求较高,不可一而就,台湾“总督府”共分三个步骤进行。1.第一次米种改良第一次米种改良是在1 9 1 3 年,从台北厅开始。虽然台北厅的稻米米种相比台湾其他厅较优,然而依然需要进行米种改良。据台北厅志记载:第一次米种改良是在1 9 1 3 年第二季度开始实施的,至1 9 1 6 年的第一季度,
7、分配的耕作任务大部分已经完成。当年播种的秧苗赶上冻灾,致使秧苗冻坏,剩余秧苗不足,幸有未改良稻米播种和储备粮食补充,防止了粮食不足等问题的发生。6 可见,由于遇到气候灾害,日本人在台湾的第一次稻种改良宣告失败。2.第二次米种改良第一次米种改良失败后,台湾“总督府”总结教训,于1 9 1 7 年对台湾稻米进行第二次改良。据台北厅志记载:此时对第一季作物采集的种子进行筛选,挑栋剔除出味苦或破损的种子以及掺杂的红米,并对第二季作物进行采种。于1 9 1 8 年对第二季作物采种的种子进行筛选,剔除红米,并对第一季采集的种子进行第一次回播耕种。7 可见,在吸收第一次改良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日本人在台湾进行
8、的第二次米种改良,使台湾本地的稻米品种质量较之前有较大提高。与此同时,台湾又引进了新型稻种。新型的稻种有:乌台:二月播种,六月初收获,米粒呈黑色,味道甘甜,香气扑鼻,但产量较小。银殊红:六月播种,八月初收获,七十日内成熟,糙米呈红皮白心,即米糠层呈红色,大米粒为白色。霜降早:七月下句播种,十月份收获,水稻植株高五尺以上,适合种植于土地较硬的内陆。圆粒:三月播种,六月收获,米粒圆润,和内地米相似。赤壳:俗称金包银,四月种植,七月收获,有宜人的糯米香味,水、旱稻田都可耕种差猴:可在二月至十月间生长,一般三个月成熟,米粒长,内地称之为“唐米”。林禾菊:稻谷尾有芒刺,米粒长五分,适宜在山间旱地种25陈
9、丽莎闫福琴:日本对台湾地区水稻的改进与掠夺(1 8 9 5 1 9 4 5)聂浩然植。内地米:旧时五月初播种,八月收获,稻形、粒形和乌台或其他白米相近8 。随着1 9 1 2 年以来台湾“总督府连年对稻种改良补助金政策的实施,第二次水稻改良任务完成,台湾稻米的米种得到了根本性改良,大部分换成日本人喜欢的“蓬莱种”稻米。据统计,整个日据台湾五十年间,台湾所生产的稻米,一半以上均销往日本本土9 。显然,台湾“总督府”致力于改良台湾水稻品种和增加产量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掠夺台湾所生产的稻米。3.第三次米种改良由于前两次稻米的改良主要是在台北厅进行,因此台湾“总督府”将第三次米种改良的重点放在了台北厅以
10、外的地区进行。1 9 2 1 年,台湾“总督府”分别对新竹、竹东、竹南、苗栗、大湖五郡进行了第三次米种改良。据新竹州要览记载,至1 9 2 2 年止,新竹地区共完成如下事宜:第一季作物农民所需种子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同时也进行了台湾原始稻米种子的收集和台湾红米的筛查、蕃殖田(即高山族同胞耕种的田地)和台湾稻米品种数量的调查,第二季共查六十六个蕃殖田,有一百九十四石以上的种子。另外,还完成了下届蕃殖田负责人的选定以及等量交换的米种的分发。大溪、桃园、中三郡下的第三次稻米改良完成了稻米品种的选定,农民所需种子数量的调查,原始种子的收集和红米筛查1 0 。此外,台东厅也进行了三次米种改良,“自1 9
11、2 6 年至1 9 3 3 年,完成了第一次、第二次改良。1934年,着手进行了第三次改良事业。综之,经过三次米种改良,剔除了台湾原有的土种米种中混杂的红米等米种,留下的米种多为经过改良后的“嘉义2 号”和“台中6 5号”,以及从日本引进并且推广的“蓬莱种”。总体来看,台湾新米种的抗稻热病效果更好,并且是香糯型的,更加符合日本人的口味,产量也有显著提高(具体见下文)。(二)推出奖励机制为了提高台湾稻米的产量,台湾“总督府”还采取多种奖励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种:其一,奖励盐水选种。“盐水选种奖励”是台湾“总督府”所设置重要奖励项目,据台北厅志记载,台湾“总督府”于1 9 0 3 年开始进行盐水选种
12、奖励,“本厅(台北厅)从农民自身利益出发,说服群众进行(盐水选种)普及;最初农民担心无法达到预想效果,不予积极配合,普及颇为困难”。于是,第二年台湾“总督府”增加奖励,农民皆配合选种,“总督府”最初的意愿达成。1 2 其二,奖励改用良种。台湾“总督府”还为水稻的稻种改良直接提供资金,以资奖励与支持。根据台湾大观记载:1910年以来,台中州农会每年都投资数万元的经费,历时四年,使得每个农户的种粮(种粮即粮食种子一笔者注)都得到了更新。台湾今日的优良米全都是米种改良事业的产物。米种改良的方法为:设立农事试验场,选出优良品种,从事地方试耕,选出优良原始种在试验场试种。1 3 经过改良后,每年可以收获
13、“一千三百二十石”的种粮,有“五千乃至三万的农家”配备了种粮1 4 。其三,奖励推广绿肥。台湾“总督府”设立“绿肥模范田”奖项。据台北厅志记载:(台北厅)米田多施以绿肥,除米田外大部分土地被忽视,仅有一部分地方被利用起来栽种十字花科植物。1 9 1 0 年以来,总督府的补助让农民得以设置绿肥模范田,以施豆科绿肥为主,效果很好,稻米的收成增多,收获的大米也有所增加,有了好的成绩,更加有利于绿肥的推广普及。1 5262023年第2 期闽台文化研究到了1 9 1 7 年,台北厅水稻生产情况如下:设置绿肥模范田的有四十八个地方,约三百七十八亩,此外设置首试验田的有三十个地方,约一百一十一亩。这些绿肥模
14、范田的水稻产量增加两成,首试验田的增收有三成。近期肥料价格飞涨,农民减少购买肥料,奖励推广本绿肥方法不仅对农民有利,同时也能够达到使稻米产量增加的目的1 6 。嘉义县推广绿肥使用也促进了水稻生产:绿肥栽培面积,水、旱稻田合计约为十四万两千五百三十一亩,生产量约为二亿一千三百六十万九千七百斤,每亩产量约为二万一千八百二十六斤。当局实行绿肥奖励措施之后,一般农户家的肥料可以实现自给自足1 7 。台东厅也推行此政策:绿肥奖励使平地高山族常年持续高强度耕地,生产力消耗极大,土地肥力下降。为了维持增加土地肥力,实施绿肥和堆肥奖励政策。1 8 综之,绿肥奖励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台湾土地的肥力,土壤肥力的提高
15、也为台湾水稻的增产提供了保证。其四,奖励驱除害虫。虫害是台湾水稻种植的一大危害。据(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 9 0 6年4 月的一篇报道称:台北厅、基隆厅之管内水田,害虫发生,既如所报。其后基隆厅就驱除所关训示之,其训示可资农家一般之参考。兹将其大意略揭之。稻之害虫不一,如泥负虫者,当其变成虫(红头龟)之际,无甚为害,农人亦不注意置之。其幼虫之时,即所谓泥负虫者,俗谓负屎龟,其惨害不可胜言。其驱除若不努力,其害必达其极度而后矣。殆至变为蛹之前后,其食欲稍退。故稻之枯,始呈生色,复变苍青。农家无识此流,误认此害虫之惨毒,自然消减,不须驱除。无甚为毒害,而不知其害之侵入不可测之处。不但出穗之不能均一
16、,则米亦多混批,未能十分收获。又不仅此,假令成熟,亦变为细粒长方形之粗质。而本年之害虫,又比往年较多。今当交尾之秋,此际若不留除之,不旬日就孵化为幼虫,寝食绿叶,惨害不堪。到此时虽欲除之,已不胜除矣。成虫之杀虫剂者用石油,幼虫则以布袋捕获之。此最良策,农家宜一体此意,一致驱除为必要云。1 9 1908年4 月,该报又有虫害的报道:(台北厅)稻米作物中的害虫种类颇多,加之年年遭遇虫害,虽然农民采取多种预防驱除虫害的办法,但大多数收效甚微。本厅广泛鼓励所辖各地尝试多种方法极力驱除虫害,其中就有使用铁甲龟对各地虫害进行根除的方法,在施行各种除害方法后,虫害最终有所减轻。2 0 台湾“总督府”设立“驱
17、除害虫”奖励项目的目的,是为了驱除害虫,保护种植业作物的生产。为此,台湾“总督府”直接进行了财政补贴支持,“关于各地驱除害虫,此次总督府欲配颁捕虫网及诱蛾灯于各厅下一事,前报已曾言,但其需费预算一万元,到底尚不能敷。于上月十三日,再为特别支出二万五千元”。2 1 颁布相关的驱除害虫规则,则是台湾“总督府”的又一项政策措施。据台湾日日新报记载:驱除害虫之规则,如前报所云,已经救裁。想不日可得颁布。今年规则施行之事,据当局者所谈者言之,该施行日期定为十月朔日者,不外因罚则制定后,欲使之付诸刑法施行之期。要之本岛驱除害虫之事,非必待本规则之制定,始可行之。目前有实行该内容于27闫福琴:日本对合湾地区
18、水稻的改进与掠夺(1 8 9 5 1 9 4 5)陈丽莎聂浩然实行之前后,固无何分别,然将来设如有驱除之要,势宜加之以柜,当之规则制裁,且如实用之征收者,亦不无规定之要。在实质者,虽施行后,必谓其与从来无异。然虫、铁甲虫、苞虫等之于稻作之害,迫在目前,故不得不急驱除之。次而后之于柑橘类,与甘蔗之害虫,在本年度之害虫驱除预防费,拟支出二万元,已将该额分给各厅,以供各当事吏员之旅费。或购诱蛾灯等备品之费。原来若本费目,系仰预备金支出而非出诸常设的经济者。如本岛每年有此害虫发生,故须行常设的驱除法,若此者,必致有特设临时预备费之举矣。2 此外,台湾“总督府”还通过举办教育大会普及驱除害虫的知识。据1
19、 9 0 9 年5月1 3 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相关报道:“昨日上午,在九勾钟庄,在农事试验场讲堂,开驱除害虫讲习会式。此时有讲习生四十三名,长崎技师先述开会式词,次福留殖产局长代理训谕各生,后为讲演云。”2 3 综上,“台湾“总督府”主要通过以上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等奖励事宜,来促进台湾的稻米生产。(三)设立“米谷检查所”为了建立质量标准、提高稻米质量,台湾“总督府”还设立了“米谷检查所”。据台北厅志载:稻米是主要的农作物,过去稻米品种虽多但品质粗劣,红米黑米易混入稻米中,且稻米本身产量较低,总督府企图通过稻米选种对其品种进行改良。1 9 1 0 年,各厅农会发放辅助金帮助建立其他育种场,
20、如米谷检查所等设施,并奖励农会协助当局,在当局指导下统一米种品质并增加产量。改良措施成果显著,稻米品质及数量皆有提高。每升稻米里平均仅掺杂有五千九百一十四粒红米,改良米仅少一百九十九粒且是因为土壤差异造成的。1918年,第一次稻米改良告一段落了。2 4 通过米种的品评,“米谷检查所”把台湾稻米品种分出等级,以便更好地改善米种的口感和质量。具体而言,稻米的等级有:特等米大奖获奖品种有黄甘、黄果,一等米大奖获奖品种有五枝、晚仔、青稿、鸟踏,二等米大奖获奖品种有五枝、晚仔、三层节、万仔、黄稿,三等米大奖获奖品种有青稿、岸仔、黄果、鸟仔、黄稿、三层浪、鸟踏、临谋、大花、鸟咬,四等米大奖获奖品种有黄稿、
21、岸仔、三层浪、晚仔、青稿、府种、万仔、鸟尖、鸟咬、鸟踏、员粒,其他获奖品种有岸仔、黄稿、鸟踏、万仔、鸟尖、青果、鸟咬、黄甘、三层弄、低脚、格子、鸟壳。2 5(四)改良栽培耕作方法日据时期,台湾地区稻米生产的耕作方法也得到了改良。日据台湾初期,台湾地区稻米的耕作方法主要是:用种桶或笨储存米,再在小溪流或溜池中浸泡,有虫的米就会浮在水面上,在水中浸一日后,取出来拿到家里,如此反复几次,米种就会发芽。第一季作物(春植)为阴历十二月播种,第二季作物(夏作)为阴历四月下旬到五月中旬播种。亩产量高的是丰饶之地,亩产五斗七升的是贫疗之地。稻苗长到一寸多的时候用粪尿和水浇灌,两三周一回,大约四十几日,稻苗就长
22、到六七寸高了。插主要是男人的工作,要把秧苗插在合适的地方。第一季作物为阴历一月左右插秧,第二季作物为五月左右插秧。上等稻田为一小块区域内插五六株,每株间隔九寸。下等稻田为一小块区域内插十株,内外间隔的距离为七寸。而实验田一坪的株数为六十乃至八十。用油糟、豆糟、骨灰、猪粪等和人的粪尿一起混合进282023年第2 期闽台文化研究行施肥。插秧后二十日追肥。灌溉方法精良完备,低地直接引水灌溉,高地用一种水车踏水来进行引水灌溉。除草工作是在第一季作物和第二季作物移植到一起后十五日左右,此时进行一回除草,之后两三周除草一次,或用膝株间的方法,除去植株周围的草。第一季作物阴历五月收获,第二季作物为九月收获。
23、用齿镰割稻株五六寸上的地方,同时进行谷粒的打落。稻米有一年两度的收获,上等田可收获二石六斗余,中等田可收一石九斗余,下等田可收一石四斗余乃至一石五斗余。2 6 以上栽培耕作方法较为原始。日本据台以后,日本殖民统治者对台湾的耕作工具作了大量改良,采取“设立改良农具奖励有脱壳机奖励、深耕犁奖励等措施”2 7 ,推广脱壳机等近代化农业机械与深耕技术等手段,用以改进台湾水稻的耕作方式。(五)改善灌溉条件日本人刚刚到台湾时,台湾的农业还是靠天吃饭,生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利资源。正如台湾实况所记:米的利润虽然较茶、糖的利润要少,但是米其实是台湾农产物中的首位。其耕地遍布台湾全岛各处,南北相通,一年有两回
24、的收获。第一回为三、四两月间,第二回为六、七两月间。插秧等诸般方法与我内地(笔者注:指日本本土)相同。其耕作主要依赖天然力。各地人力未全部使用。稻米一年大约每甲(1 4.55亩)有十五乃至二十石收获量,价值千圆(笔者注:指日元左右稻谷在台湾全岛皆有栽培,其栽培重在台湾中部,因为台湾中部的水利最为便利,南部及北部的水利资源相对缺乏。2 8 为了解决台湾水利设施落后、灌溉条件不足的情况,台湾“总督府”新修建了部分水利工程,并重新翻修旧有水利工程,主要有卑南圳、后里圳等公共坤圳,桃园大圳、嘉南大圳等官设埠圳,还有龟山水力发电所等发电工程,大大提高了稻米生产的水利条件,为稻米增产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六
25、)推广三季稻据统计,日据初期台湾的稻米产量不高,除了台湾南部的台中和台南两地,以及台湾北部地区有充足的稻米供应外,其他地区稻米普遍产量不高,并且需要从中国大陆进口稻米。如台湾形势一览就有记载:就台北附近的调查,米的收获为一年两回,第一回为阴历五月,第二回为九月,一年两度玄米收获,上等田地有四十石收成,中等田地有三十石收成,下等田地有二十二石至二十四石收成。台湾一石为内地五斗七。第一季作物收成多,第二季作物收成少。1 8 9 2 年从中国诸港输入的中国米有2 8,1 0 9 担7 5斤,价格为3 6,50 2 海关两。台湾北部地区大米产量充足。南部地区即台中、台南两地中产米数量最大。2 9 日据
26、初期台湾的稻米以双季稻为主。据台北厅志记载:第一季(水稻)作物的播种期是一月二月期间,第一季(水稻)作物的移植期是三月,第一季(水稻)作物的收获期是六月、七月期间。之后是第二季(水稻)作物,第二季(水稻)作物的播种期是五月、六月期间,第二季(水稻)作物的移植期是七月、八月期间,第二季(水稻)作物的收获期是十月、十一月期间。3 0 不过,台湾也有个别地方种植三季稻,如台湾纪要就记载:台湾“水稻有一年两回的收获,水利良好的地方有三次的米种收获 3 1 。总体来看,台湾双季稻的栽培方法较为原始。如台北厅第一季水稻的耕作法为:“稻田选29陈丽莎闫福琴:日本对台湾地区水稻的改进与掠夺(1 8 9 5 1
27、 9 4 5)聂浩然址在日光照射充分且灌溉便利的地方。北部厅所辖区域下有竹林等防风物可以帮稻田阻隔寒风”;整地之法为:“第二季作物收割后,将水稻残株拔除,开始进行第二、三次耕种,在播种前给干燥的土地灌水,把土块耙碎,用马耙、盏筒之类的工具对土地进行整理。”3 2 南部台湾水稻的栽种之法为:使用水稻的良种来播种,等种苗生长四五寸高时,苗田干酒龟裂,便是稻苗整株移植的时候。田底凝结,苗根固着在田底泥土中。移植的时候从中部截断,对水稻进行移插。稻苗底部吸收水分,成长迅速。除草两三次,不太需要使用肥料。收割成熟稻子时,稻根约一尺长,从上半部分进行收割,下半部就留在地里。收割完毕后,让留在地里的稻根自己
28、腐烂,这是自然的肥料。水稻在田中打收,收获的粮食运去家中收藏,必须要筛出腐败的粮食。旱稻在旱地播种,生长后,除草之际,对稻苗进行整理,收获收藏之法和水稻相同。3 为此,1 9 1 1 年,台湾“总督府”增加设置稻米试验场所,设立模范以示勉励,双季稻的耕作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改进。3 4 通过设置实验田,对台湾原生的双季稻进行改良,台湾的双季稻的产量和耕作方式都较日据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观。据台湾地理精义记载:(台湾水稻)一年有两季收获,第一季为一月至二月播种,五六十天插秧,本田移植,六月至七月成熟;第二季为六月至七月播种,约三十日左右经过第一季的耕作地进行移植,十一月至十二月收获。其产额为水稻、旱稻共
29、计五百万石(含玄米产额)。而水田总面积年年增加,现在有五百一十七万九千八百亩,占全岛面积的一成,超过旱地的五十八万两千亩。而米的年产额也不断的增加。3 5 台湾还试种了三季稻。三季稻多在水利设施好,光照充足的地方,如:(台湾)南部的大目降支厅、大目降街、苏有志(笔者注:台湾地名),试种三季稻米。六月已经收获一季,而次季八月已收获完毕,目下三季出穗情况很好,拟十一月可以收获。此试验大有成绩,预计来年于虎头埠水所灌溉区域内,都按照这种方法实行播种。3 6 经过以上多方面的努力,台湾的双季稻的栽培制度和产量都相较日据初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三季稻的栽培也同样有了较大的提高。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日本占
30、据台湾之前的双季稻栽培及收获方法较为原始,但是台湾人民利用其当时现有耕地和传统的方法及品种来经营农业,足以养活台湾人民。日本人到来后,为了大量掠夺台湾产的稻米运回日本本土供消费并充当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军粮,才力求改进台湾双季稻的栽培耕作方法,以提高台湾双季稻的产量,并大力推广三季稻。(七)精米加工台湾“总督府”还在台湾的各州厅设立了农会组织,设立农会组织的目的是对台湾收获的稻米进行现代化加工。据史料记载,台北厅的“精米加工业由来已久,主要采用手工捣米的方式,电气精米加工机械使用较少。设立工场进行精米加工,主要以足蹈式捣米方法为主。加工出的精米主要以供给厅下消费和经由内地商人输出到内地为主 3
31、7 。可见,台湾稻米收获后进行精米加工由来已久,但是旧有加工方式多为人工加工,且以个体或家庭加工为主,所加工出的精米量较低。台湾“总督府”在台湾设立农会组织以后,再进行精米加工,则可以使用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制度,集中人力资源作精米加工,这就大大提高精米的产量。据台北厅志记载:“(台湾)精米的生产数量一年平均有2 5 万石,从事稻米生产的农户数为1 1 3 户,职工2 0 0 人左右”。3 8 通过302023年第2 期闽台文化研究现代化的精米加工和设立农会、工场,使得台湾稻米的生产更加专业化,提高了台湾稻米的产量和品质。二、稻作改进的效果经过上述改良,台湾地区水稻的栽培面积和产量都有了大幅度的
32、改善。据台湾粮食统计要览记载:1900年时,台湾水稻的栽培面积为3 2 6,0 0 0 公项,产量为3 0 7,0 0 0 公吨,每公项的平均产量约为9 4 3 公斤。1 9 2 0 年时,台湾水稻的栽培面积为5 0 0,0 0 0 公项,产量为6 9 2,0 0 0 公吨,每公项的平均产量约为1,3 8 3 公斤。1 9 4 4 年时,台湾水稻的栽培面积为6 0 1,0 0 0 公项,产量为1,0 6 8,0 0 0 公吨,每公项的平均产量约为1,7 7 8 公斤。3 9 笔者根据以上数据,绘得图1。1200000200017781800106800010000001600138314008
33、0000012006920006000001000943601000800500000400000600326000307000400200000200001900年1920年1944年栽培面积(公项)产量(公吨)平均产量(公斤)图1:日据时期台湾水稻的栽培面积、产量及每公项平均产量变化由图1 可看出,1 9 4 4 年台湾水稻的栽培面积为6 0 1,0 0 0 公,较1 9 0 0 年的3 2 6,0 0 0 公,提高近一倍。1 9 4 4 年,台湾水稻的总产量为1,0 6 8,0 0 0 公吨,较1 9 0 0 年的3 0 7,0 0 0 公吨,提高两倍多;而1 9 4 4 年时,台湾的每
34、公顷水稻的平均产量约为1,7 7 8 公斤,比1 9 0 0 年时每公顷的平均产量9 4 3 公斤,提高近一倍。由此可见,经过台湾“总督府”不断的改良,日据时期台湾的稻米生产的数量和规模均不断增长。但可悲的是,日本改良台湾稻米进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台湾人民的生活质量。台湾生产的大量优质稻米,或被台湾“总督府”征作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军粮,或者被销往日本本土供给日本人。为直观呈现日本人对台湾粮食的掠夺情况,笔者将日据时期不同年份台湾稻米对日输出占其产量的百分比制成图2。31陈丽莎聂浩然闫福琴:日本对台湾地区水稻的改进与掠夺(1 8 9 5 1 9 4 5)6050201001901190619
35、11191619211926193119361941图2:日据时期台湾稻米对日输出占生产量百分比资料来源:台湾省粮食局:台湾粮食统计要览,台北:台湾省粮食局,1 9 4 9 年。从图2 不难看出,日据时期台湾所生产的稻米输往日本的数量占台湾稻米总产量的比例是惊人的。从1 9 1 6 年到1 9 2 1 年,台湾所产稻米有约2 0%输往日本。从1 9 2 1 年起,这个比例继续上升。到1 9 3 7 年前后,台湾所产稻米约5 0%要输出往日本。1 9 3 7 以降,由于受到日本侵华战争的影响,台湾对日输出的稻米数量才有所减少。因此,日据台湾期间台湾的稻米产量和质量虽有增长,却是为日本人服务的。而
36、台湾人民辛苦种植水稻,却不得饱食,只好食用甘薯等杂粮充饥,这可从日据时期台湾甘薯的收获量得到佐证。笔者据台湾事情所记载甘薯产量数据,绘制出甘薯年产量图。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190219071912191719221927193219371940年份图3:日据时期台湾甘薯产量年表资料来源:台湾总督府”:台湾事情第五十一册,台北:台湾“总督府”,1 9 4 2 年,第2 4 4 页。322023年第2 期闽台文化研究如图3 所示,自1 9 0 2 年起,台湾甘薯的年产量持续上升。1 9 0 7 年,台湾甘薯的年产量就已经达1 9 0 2 年时的3 倍。1 9
37、1 7 年后,台湾甘薯的年产量再一次大幅攀升,并持续到1 9 3 7 年。1937年台湾甘薯的年收获量是1 9 0 1 年的七倍多。那么为何甘薯的年产量会在日据时期得到如此巨大的攀升呢?这是因为,日据时期,台湾所产优质稻米供日本人享用了,而台湾人民想吃饱饭,就只能够大量种植生产甘薯用以裹腹,而这一点也正好印证了台湾在日本统治下的殖民地本质,此时的台湾只是日本的粮食产地和“南进”侵略他国的跳板,殖民地统治下的台湾人民是不可能有好生活的。综上所述,日据台湾的五十年间,日本人在台湾推广了蓬莱米,改良了台湾的稻米米种,但其原因是蓬莱米相较于台湾本土米更加适合日本人的口味。在此期间,台湾稻米的产量和质量
38、有所提升,台湾稻米产业客观上走向了近代化。但是由于彼时台湾的殖民地性质,台湾的稻米产业也只是畸形发展,日本人在台湾改良稻米所做的努力,只是为了让日本人能够更好受益,并非为了台湾的农业发展而改良。而且,为了迎合日本人口味而大规模种植蓬莱种稻米,也使得台湾的稻米品种过于单一。三、结语自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通过马关条约窃取台湾,到1 9 4 5 年台湾光复,日本殖民统治台湾长达5 0 年,这是台湾历史上的特殊时期。从世界范围来看,这5 0 年间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日本两次都是参战国,所以作为日本殖民地的台湾,其经济深受日本之害,更受战争之害。作为日本主粮的稻米,注定被日本的战争机器所绑架。因此,日
39、据时期台湾的水稻生产带有鲜明的殖民地经济特点,发展轨道是畸形的。日本占据台湾之前,虽然台湾本地的稻米生产的技术和栽培较为原始,基础设施也较落后,但是当时所生产的稻米,足够养活台湾岛内居民。日本占领台湾后,为了满足其对外发动战争的需要,在台湾掠夺更多更适合日本人口味的稻米,对台湾稻米进行了全方位的改良。在台湾“总督府”的“努力”下,台湾稻米的生产规模和产量相较于日据台湾初期,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生产技术和管理的近代化程度也有大幅提高。但是,由于台湾“总督府”改良台湾稻米之初衷并不是为了改善台湾人民的生活,而是为了满足日本本土的消费。因此,他们只不过将台湾当成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粮食基地,而台湾人
40、民比被日本占领前付出更多的劳动,却只能够依靠甘薯等杂粮勉强裹腹。注释:1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台湾省通志卷4 经济志农业篇,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 9 7 2 年,第3 8 页。2(清范咸:重修台湾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3 年,第1 0 1 3 1 0 1 4 页。3中国大陆学者的著作主要有:王键:日据时期台湾米糖经济史研究,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 0 1 0 年;张海鹏:日本统治下的台湾,重庆出版社,2 0 1 7 年;周翔鹤:日据时期(1 9 2 2 年以前)台湾农家经济与“米糖相冠”问题,台湾研究1 9 9 5 年第2 期;范小芳:日据时期台湾农业研究,台湾研
41、究2 0 0 2 年第4 期;刘丽君:日据时期台湾农业经济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0 2 年第3 期;施洁斌:日据时期的台湾农业科技,古今农业1 9 9 9 年第1 期等。中国台湾地区学者的著作如:周宪文:台湾经济史,台北:台湾开明书店,1980年;黄昭堂:台湾“总督府”,台北:前卫出版社,1 9 9 4 年;梁华璜:台湾“总督府”的“对岸”政策研究,台北:稻乡出版社,2 0 0 1 年;郭弘斌:伟大的台湾人:日据时期台湾史记,台北:台湾文艺复兴协会,2 0 0 5 年;许极嫩:33闫福琴:日本对台湾地区水稻的改进与掠夺(1 8 9 5 1 9 4 5)陈丽莎聂浩然台湾
42、近代发展史,台北:前卫出版社,1 9 9 6 年等。日本学者的著作如:五十岚真子、三尾裕子:殖民地经验连续变貌利用战后台湾匕汁3 ,东京:风社,2 0 0 6 年;矢内原忠雄:日本帝国主义下台湾,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 0 0 2 年;涂照彦:日本帝国主义下的台湾,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 9 7 5 年;东乡实:台湾殖民发达史,台北:晃文馆,1 9 1 6 年;末光欣也:台湾历史一一日本统治时代的台湾,台北:致良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年等。4台湾事情,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1 8 5 页。此书为日文版,据 日本 松岛刚、佐藤宏编,1 8 9 7 年排印本影印。本
43、文所引该书相关史料皆据此版本,不一一注明。另,本文所用日文史料皆为笔者翻译。5台北厅志第二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3 2 0 页。此书为日文版,据台北厅编,1 9 1 9 年排印本影印。本文所引该书相关史料皆据此版本,不一一注明。6台北厅志第二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3 2 0 3 2 1 页。7台北厅志第二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3 2 0 3 2 1 页。8台湾案内,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2 8 2 9 页。此书为日文版,据 日本 都新闻社、入江英、宫川次郎编,1 8 9 5 年排
44、印本影印。9台湾省粮食局:台湾粮食统计要览,台北:台湾省粮食局,1 9 4 9 年。10新竹州要览第一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9 2 页。此书为日文版,据新竹州役所编1 9 2 3 年排印本影印。11台东厅要览第二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8 2 页。此书为日文版,据台东厅编1 9 3 1 年排印本影印,原书于1 9 3 6 年9 月2 0 日发行。本文所引该书相关史料皆据此版本,不一一注明。12台北厅志第二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3 1 8 页。13台湾大观第二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
45、第5 0 1 页。14台湾大观第二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5 0 1 页。此书为日文版,据日本合同通信社编,1 9 3 2 年排印本影印。15台北厅志第二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3 1 9 页。16台北厅志第二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3 1 9 页。17嘉义乡土概况,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1 2 3 页。此书为日文版,据嘉义市玉川公学校编,1 9 3 3 年油印本影印。18台东厅要览第二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8 2 页。19驱除害虫之训示,(汉文)台湾日日
46、新报,1 9 0 6 年0 4 月2 6 日,第3 版。20驱除害虫,(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 9 0 8 年0 4 月1 5 日,第3 版。21驱除害虫,(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 9 0 8 年0 4 月1 5 日,第3 版。22驱虫方针,(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 9 0 8 年0 8 月3 0 日,第2 版。23开除虫会,(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 9 0 9 年0 5 月1 3 日,第5 版。24台北厅志第二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3 4 7 页。25台中农产品评会之优等品,(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 9 0 6 年2 月1 0 日,第2 版。26台湾事情,台北:成文出版社
47、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1 8 5 1 8 8 页。27台东厅要览第二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8 3 页。28台湾实况,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9 9 页。此书为日文版,据 日本】权藤震二著,1 8 9 6 年排印本影印。29台湾形势一览,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1 7 页。此书为日文版,据 日本 拓殖务省南部局、台湾日日新报社编,1 8 9 7 年排印本影印。30台北厅志第二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3 2 7 页。31台湾纪要,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1 6
48、 1 1 6 2 页。32台北厅志第二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3 2 6 页。34(责任编辑蔡惠茹)闽台文化研究2023年第2 期33南部台湾志第二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3 4 1 页。此书为日文版,据 日本 村上玉吉编,1934年排印本影印。34台北厅志第二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3 1 8 3 1 9 页。35台湾地理精义,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2 2 6 页。此书为日文版,据 日本 小林房太郎著,1 9 2 5 年排印本影印。36试验三季稻,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 9 0 5 年
49、1 0 月8 日,第4 版。37台北厅志第二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4 1 2 页。38台北厅志第二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4 1 2 页。39台湾省粮食局:台湾粮食统计要览,台北:台湾省粮食局,1 9 4 9 年。Japans Improvement of Rice Production and Rice Plunder in Taiwan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18951945)Nie Haoran Chen Lisha Yan FuqinAbstract:After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of Taiwan,many measures were takento increase Taiwans rice produc-tion scale and output,such as improving rice varieties,po